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陆M73/4地震活动的特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怀存  李霞  苏鸾声  刘希强 《地震》2002,22(3):71-76
利用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M≥7 3/4浅源地震资料,得出1900年以来M≥7 3/4地震活动具有成组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认为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的发生,标志着中国大陆地区M≥7 3/4地震第5个活动组的开始。未来1-6年在以8.1级地震为中心,半径500m-1000km内是发生M≥7 3/4地震的主要场的。通过对M≥7 3/4地震发生后3年7级地震活动研究,中国大陆未来3年内仍具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笔者曾利用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关系的判定指标,他们是: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10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5>31时,其后第6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为6次,预示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再次使前一个判定指标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月22日康定M6.3级地震序列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4年11月22日在NW向鲜水河断裂带中南段四川康定县发生M6.3级地震,11月25日在该地震震中东南约10km处再次发生M5.8级地震.基于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和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资料,采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本次康定M6.3级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利用gCAP(generalized Cut And Paste)矩张量反演方法获得了M6.3和M5.8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矩心深度,分析了本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并结合历史强震破裂时空分布和2001年以来小震重新定位结果,对鲜水河断裂带中段强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M6.3级主震震中位于101.69°E、30.27°N,震源初始破裂深度约10km,矩心深度9km;M5.8级地震震中位于101.73°E、30.18°N,初始破裂深度约11km,矩心深度9km.gCAP矩张量反演结果揭示这两次地震双力偶分量占主导,M6.3级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143°/倾角82°/滑动角-9°,节面Ⅱ走向234°/倾角81°/滑动角-172°.M5.8级地震最佳双力偶解节面Ⅰ走向151°/倾角83°/滑动角-6°,节面Ⅱ走向242°/倾角84°/滑动角-173°.依据余震分布长轴展布与断裂走向,判定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M6.3和M5.8级地震均为带有微小正断分量的左旋走滑型地震.(2)序列中重新定位的459个地震平均震源深度约9km,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6~11km深度区间,余震基本发生在M6.3和M5.8级地震震源上部.依据余震密集区展布范围,推测本次康定地震的震源体尺度长约30km、宽约4km、深度范围约6km.M6.3级主震震源附近的余震稀疏区可能是一个较大的凹凸体(asperity),在主震中能量得以充分释放.(3)最初3天的余震主要分布在M6.3级地震NW侧;而M5.8级地震之后的余震主要集中在其震中附近.M6.3级地震以及最初3天的绝大部分余震发生在倾角约82°近直立的NW走向色拉哈断裂上;M5.8级地震与其后的多数余震发生在倾角约83°近直立的NW走向折多塘断裂北端走向向北偏转部位,M5.8级地震可能是M6.3级地震触发相邻的折多塘断裂活动所致.(4)康定M6.3与M5.8级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带乾宁与康定之间的色拉哈强震破裂空段,本次地震破裂尺度较小,尚不足以填补该强震空段.色拉哈段以及相邻的乾宁段7级地震平静时间均已超过其平均复发周期估值,未来几年存在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康定M6.3级地震序列基本填补了震前存在于塔公与康定之间的深部小震空区,未来强震发生在塔公至松林口段深部小震稀疏区内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4.
陈学忠  李艳娥  王恒信 《地震》2014,34(1):34-40
根据欧亚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释放能量与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总能量之比,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这个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5.
陈学忠  李艳娥 《地震》2013,33(1):40-46
利用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5级以上地震目录,以年为单位统计7级以上地震,只要某年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有震年",不区分该年发生了多少次7级以上地震,若某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就视为"无震年"。分析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与"有震年"或"无震年"之间的关系,利用χ2检验方法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30时,其后第6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②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24时,其后第6年或第9年为"无震年",这个关系分别在10%和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③当N<10时,其后第6年为"有震年",这个关系在2%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
李蓉川 《中国地震》1990,6(1):47-55
本文对比了1913—1987年发生的华南地震、台湾地震和菲律宾地震,发现三者有比较好的对应关系。一般地,菲律宾群岛先发生7—8级大地震序列,其后台湾诸岛发生6—7级强烈地震,最后华南地区发生5—6级较强地震。对1913年以来的十二个活动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复相关系数R=0.98,能够在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F检验。地震活动在时间序列上的相关性表明,我国华南地震活动可能主要受菲律宾海板块俯冲运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我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7级以上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6级以上地震平静与我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不显著。6级以上地震平静460天与其后1年2月内我国大陆及边境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8.
李卫平  赵荣国 《中国地震》2004,20(1):108-111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信息中心的互联网数据 ,2 0 0 3年 1月 1日~ 1 2月 31日全球共发生M≥ 6级地震 1 6 0次 ,M≥ 7级地震 1 7次 ,M≥ 8级地震 1次。与过去一百年来全球年均发生的 6级以上地震次数 (年平均 1 30± 30次 )比较接近。现代地震观测历史已逾 1 2 0年。在此期间 ,地震活动水平最高年份一般均伴有 8级以上大地震 1~ 2次 ,6级以上地震超过1 50次 ,而在地震活动水平最低的年份中 ,最大地震小于 8级 ,6级以上地震次数多于百次(表 1 )。百年来 ,6级以上地震的年发生次数没有成倍的变化 ,是因为地球构造运动中应变能的积累和释…  相似文献   

9.
山西临汾盆地及邻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汾盆地是山西断陷带中地壳结构最复杂、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区.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过M≥4 3/4地震16次,其中8级地震1次,7 3/4级地震1次,6 3/4级与6 1/2级地震各1次,5级~5 1/2级地震11次,4 3/4 级地震1次.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地区的大量历史地震资料统计结果表明,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我国华北地区存在着 M≥5.5级的地震有22年左右的周期,南北地震带 M≥7级的地震有6—7年的周期。我国西部三角形地区的块体内8级左右的大地震存在着22年左右的周期,从1902年以来,有11年左右的活跃期和11年左右的相对平静期。全球8级左右的大地震经过分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静中动判据和三性法,对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的粗略中期预测作了回顾。静中动判据指的是1979年3月29日有一个6级地震在库车东北发生,它对预测大震的地区有指示意义。该震距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约150km。由于地震越大与1外因的关系越密切,所以我们认为北天山地区1812年尼勒克8级地震与1911年阿拉木图81/2级地震之间的时间间隔为(4×25)-1年可能反映着有25年周期的外因存在,这个外因对7级地震也会有触发作用,1914年巴里坤7.5级地震即属于此。这3次大震组成的时间系列对以后大震的发生年份有一定指示意义,所以我们从1812年尼勒克大震的发生年份算起,经8×25年,即2012年作为库车周围200km的范围可能发生7级地震的年份。但实际发生的地震震级偏低,只有6.6级。  相似文献   

12.
陈学忠 《地震》2007,27(2):41-45
提出了一种以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为基础的地震趋势判别指标提取的方法, 以中国大陆1930年以来的年地震频次为例, 给出了判定中国大陆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判别指标。 研究结果表明, 当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a5≥31时, 可判定其后第6年不发生7级以上地震, 为无震判别条件; 当Na5≤10时, 可判定其后第6年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 为有震判别条件; 当11≤Na5≤30时, 不能判定其后是否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 当Na5≥24时, 可判定其后第6年无7级以上地震发生, 为无震判别条件, 犯错误的可能性为5%。 2002年的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a5=7, 满足有震判别条件, 因此可以作出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判定。 2003年的5级以上地震年频次Na5=28, 满足无震判别条件Na5≥24, 可判定2009年不会发生7级以上地震, 犯错误的可能性为5%。 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判别指标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堑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西地堑带6—8(Ms)地震时空分布,迁移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并据研究结果对地震发展趋势作了分析,认为1815年平陆6 3/4级或1898年代县6 3/4级地震均非≥7级地震之前的强信号震,今后此带应先发生6(Ms)地震,然后才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今后第一个6级地震应由代县63/4级地震向南迁,并迁至北东或北北东向某一地堑中发生,北迁的可能性很小。据此带≥7级地震向南呈多个顺序南迁、先后地震时间差依次递减及单个北跳的迁移特征分析,此带≥7级地震第二次南迁序列已结束,下一个≥7级地震不会由1695年临汾8级地震继续南迁,而应北跳至此带北部某一地堑中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琼  王海涛 《中国地震》2007,23(1):35-46
2003年2月24日位于1997~1998年伽师震区东南约20km的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了MS6·8地震,其余震丰富、强度大。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是否会对2003年巴楚-伽师MS6·8地震产生触发作用?1996年阿图什发生MS6·7地震,时隔10个月距其70km处又发生了伽师强震群,1996年阿图什地震的发生是否有利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1997~1998年伽师震区接连发生9次6级以上地震,伽师强震群中各强震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伽师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研究了自1996年阿图什MS6·7地震及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至2003年巴楚-伽师MS6·8地震在整个伽师强震群活动过程中的应力触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阿图什MS6·7地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的发生;伽师强震群中先发生的6级地震产生的累加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对后续6级地震有一定触发作用;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折合为1次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表明,其对2003年巴楚-伽师MS6·8地震触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俄、蒙、中交界M7.9地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柔洁  杨又陵  宋和平 《中国地震》2004,20(2):204-210
2003年9月27日19点33分,在俄、蒙、中交界地区的俄罗斯境内发生了M7.9地震,之后在同一地区又相继发生了M6.9、7.3两次强余震。在其后的一个多月时间内,5级左右余震不断,新疆阿勒泰地区强烈有感,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普遍有感。地震使边境  相似文献   

16.
地震平静或者增强现象相对于正常地震活动背景都是一种异常变化。经初步研究发现,在西藏区域内强地震之前经常出现ML4级以上地震活动频次较低的现象。本文通过对2008~2018年西藏自治区及邻区的ML4级以上地震和M6级以上地震目录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研究时段内的8次M6.0级以上地震(余震不计)前,ML4级以上地震连续6个月的月频次为4次以下以及后续发生M6级以上地震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找出了ML4级以上地震低频次活动的异常特征,得到了4级地震低频次活动异常可作为西藏区域内强地震中短期预测指标,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西藏地区的预测预报研究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17.
朱航 《四川地震》2004,(1):17-21
对20世纪中国大陆巨大地震进行了研究,认为1927年古浪8.0级地震与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在构造上,与川滇地区的相对位置上,以及孕育、发展和发生的过程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2个地震对其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形势的影响也具有相似性;这2次地震的发生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强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003年至2005年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为6.0~6.9级。  相似文献   

18.
鲁皖豫交界地区地震活动特点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本文所述的鲁皖豫交界地区是指 3 1 .5°~ 3 6°N,1 1 3 .5°~ 1 1 7°E的范围。据历史地震记载 ,1 40 0年以来该区共发生 M≥ 6的地震 1 0次 ,最大地震为 1 93 7年荷泽 7.0级。近期地震活动实况表明 ,1 983年荷泽 5.9级地震后 ,研究区中等地震活动出现约 8年的平静 ( 1 984~ 1 991 )后 ,于 1 992年开始活动 ,特别是近两年来 ,连续发生 5次中等地震( 1 998年 1月 2 6日濮阳 4 .0 ;1 999年 5月 2 0日濮阳 4 .0 ,1 2月 3 0日阜阳 4 .6;2 0 0 0年 1月 2 8日随州 4 .1级及 4月 2 6日成安 4 .1级地震 )。这种由平静转为活跃的特点是否预…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2年 6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9 8次 (见表 1)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1次 ,发生在俄罗斯东部—中国东北部边界处 ,MW=7.3。本月发生的 98次 M≥ 5 .0的地震中有 5 6次发生在东半球 ,42次发生在西半球。可以看出 ,本月东半球地震发生频率略高于西半球。根据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统计 ,对于发生在我国境内的 M≥ 5 .0的地震事件 ,CDSN大部分台站有地震波形记录 ;对于发生在全球的 M≥ 6…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 (CDSN DMC)从美国地震学合作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 (IRIS DMC)得到的资料 ,2 0 0 0年 9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81次 (见表 1 ) ,发生在厄瓜多尔沿海的 M6 .6地震为 9月的最大地震。 9月发生的 81次 M≥5 .0地震中有 49次发生在东半球 ,32次发生在西半球。1 0月全球范围内共发生 M≥ 5 .0地震 1 1 9次 (见表 2 ) ,其中 7级以上地震 1次 ,即 1 0月 6日日本本州南部 7.0级地震。在 1 0月发生的 1 1 9次 M≥ 5 .0地震中有 76次发生在东半球 ,43次发生在西半球。东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