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站分别在5月、8月、10月对鲁北近海4个海区的水质进行了监测,于最近发布了1995年的海洋监测通报,并公布了山东北部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2.
近海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最集中的地带,在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时,考虑近海环境资源的投入,是促使近海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对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资源的损耗加以货币化评估则是其重要的前提。文章在阐述近海环境资源损耗货币化评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近海实物资源、空间资源和环境服务功能的开发利用入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环境资源造成的损耗,进而探讨了其货币化评估方法和计量模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站点观测、历史天气图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近40年(1971-2010年)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的气候特征和温带气旋造成强南向大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统计山东沿海6个代表站点40年的7级以上南向大风,表明:近40年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年日数基本呈逐渐减少的趋势,1991年以后年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强南向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夏初;统计2000-2010年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的个例,发现,温带气旋造成山东近海强南向大风可分为北方气旋(蒙古气旋、黄河气旋)和南方气旋(江淮气旋、黄淮气旋)。分析两类气旋造成强南向大风的因素表明:气压梯度、850 hPa及以下急流和850 hPa暖平流是造成强南向大风的重要因子,3小时变压、500 hPa高空急流和暖平流是次要因子,但气旋在地面气压场配置、3小时变压分布、低空暖平流强弱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山东近海底层鱼类资源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16?2017年山东近海渔业资源底拖网季度调查数据,应用多项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变异函数,分析了山东近海底层鱼类资源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山东近海底层鱼类资源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格局,存在着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强,在秋季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底层鱼...  相似文献   

5.
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是山东近海众多鱼类的饵料生物,其分布与水深、海水底层温度等环境要素息息相关。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1、5和8月在山东南部近海4个航次获取的渔业资源及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山东南部近海脊腹褐虾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广义加性模型研究脊腹褐虾的分布与水深、海水底层温度等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显示,脊腹褐虾CPUE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全年平均CPUE为2.07 kg/h,春季为2.43 kg/h,夏季为2.47 kg/h,秋季为1.18 kg/h,冬季为2.19 kg/h。水深和海水底层温度对脊腹褐虾分布影响显著(p0.01),脊腹褐虾CPUE与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在水深80 m海域CPUE较高。海水底层温度为6~12℃时,脊腹褐虾CPUE与海水底层温度呈正相关,海水底层温度为12~20℃时呈负相关,最适宜海水底层温度约为12℃。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物种分布模型很少将种间关系纳入建模框架中,妨碍了对物种栖息分布的准确预测。近年来联合物种分布模型(JSDMs)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海洋领域实际应用仍较为缺乏。本研究根据2017年夏季山东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水深、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等环境数据,采用物种群落层次模型(HMSC)方法研究了山东近海17种底层鱼类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种间相关性。本研究根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以及随机效应构建了5种HMSC,并利用广泛适用信息准则(WAIC)等指标以及交叉验证方法,评价了模型拟合程度和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最优模型为包含随机效应的非线性模型(模型五),非线性模型优于线性模型,且在模型中考虑种间关系能明显地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温度是影响山东近海底层鱼类分布的主要因素,占平均可解释方差的51.4%,其次是水深和随机效应,分别占35.7%和12.8%。山东近海大部分底层鱼类与水深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水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底层鱼类种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按其相关性的正负可大致分为3组,表明种间关系在预测物种分布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建议,在建模中应同时考虑非生物因素和生物...  相似文献   

7.
山东近海浮游植物多样性很高,其中包括很多能够引发赤潮的赤潮物种。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山东近海赤潮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赤潮暴发频率也越来越高,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为系统了解山东近海的赤潮物种多样性,评估潜在的赤潮暴发事件,对过去84年间(1936~2019年)完成的以山东近海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的生态研究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并对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这些生态研究项目基本都采用了基于形态特征的方法对浮游植物进行了物种鉴定。对检索到的119个生态研究项目的鉴定结果汇总得到659种浮游植物,其中包括155种赤潮物种,以硅藻(78种)和甲藻(67种)为主,还包括棕鞭藻(5种)、定鞭藻(2种)、隐藻(1种)、未定类的三深碎裂藻(Ebriatripartite)和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鉴定频率最高的赤潮物种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夜光藻(Nocti...  相似文献   

8.
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加强山东3 200公里的海岸线和15万平方公里的近海渔场的开发,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 “海上山东”建设促进了山东海洋经济的振兴,也为整个山东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4年多来,全省上下特别是沿海市(地)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国土意识明显增强,海洋开发出  相似文献   

9.
山东北部近海环境不容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  纪灵 《海洋信息》1997,(4):19-19
近些年来,山东北部沿海的海洋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之一。据统计,仅烟台市1995年渔业总产值就达8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随着沿海经济的腾飞,山东北部近海的水质状况却呈现了恶化的趋势。1996年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管区对东起烟台市牟平区西至潍纺小清河口近海水域3次常规性的监测、监视表明:在8个监测站位,15个监测项目中,活性磷、无机氮、油、化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发展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对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促进下,90年代国外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在海洋动力要素同步观测方面、悬浮泥沙综合测最方面、海洋污染连续监测方面,都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进展。我国科技人员在“863”计划中,也丌展了一系列的近海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研究工作,显著地缩小了我国在这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海洋科学技术是山东科技的第一品牌.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山东海洋科技队伍已经形成了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设施配套的海洋科技发展体系,具备了从公益性调查研究、战略性基础研究、应用性基础研究到创新性高技术研究,从近海到远洋,从各分支学科到综合性海洋科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与研究"项目是"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海洋局水体环境调查的统一部署,获取了我国近海水体的光吸收特性、光散射特性、光离水辐射特性以及相关的环境参数,分析并初步得到我国近海海洋光学的基本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科委海洋处于1988年2月8—9日,组织有关专家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召开了“山东近海水文资料综合整理分析与图集编制”课题鉴定会,并通过了鉴定。本课题由山东省科委下达,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历经两年时间,应用1959—1984年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研究了东海近海水质活性磷测定中的不确定度,分析了现场特定环境、测量标准、取样体积、摩尔质量等因素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评估了各参数的标准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现场特定环境是影响东海近海水质活性磷测定中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东海近海水质活性磷测定中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约为0.067.  相似文献   

15.
多鳞鱚(Sillago sihama)是山东近海重要的渔业种类之一。本研究根据2016年秋季(10月)在山东近海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取得的数据,分析该海域多鳞鱚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影响其分布的因素及其与环境因子的非线性和空间非平稳性关系。GAM拟合结果显示,影响秋季多鳞鱚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有水深、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水深的偏差解释率最大,为23.50%。GWR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多鳞鱚分布与水深和底层水温之间存在空间非平稳性关系。水深与多鳞鱚相对资源量呈负相关关系,底层水温与多鳞鱚相对资源量呈正相关关系。赤池信息准则和决定系数(R2)指标对比结果显示,GWR模型的表现优于GAM,在渔业生态数据分析中表现出较好的发展潜力。本研究为今后开展渔业生物空间分布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海洋科学技术是山东科技的第一品牌。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山东海洋科技队伍已经形成了学科齐全、人才荟萃、设施配套的海洋科技发展体系,具备了从公益性调查研究、战略性基础研究、应用性基础研究到创新性高技术研究,从近海到远洋,从各分支学科到综合性海洋科研的能力。“九五”以来,山东省海洋科技界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在“海上山东”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海洋环境问题与管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海洋开发潜力。2004年山东海洋经济总产值2130.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718.2万t,对山东国民经济,尤其是沿海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但海洋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近海渔业资源衰退,海岸带环境质量下降,近海海域污染时有发生,已对“海上山东”建设的深入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0,(12):12-13
<正>"我国近海海洋光学调查与研究"项目是908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海洋局水体环境调查的统一部署,获取了我国近海水体的光吸收特性、光散射特性、光离水辐射特性以及相关的环境参数,分析并初步得到我国近海海洋光学的基本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近海视频测量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海视频测量技术是一种基于视频传感器实时采集近海图像,再运用图像处理和信息分析,获取近海环境过程和特征参数的观测技术。文中回顾近海视频测量与应用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测量系统的构成,讨论了测量波浪、海流和近岸过程等参数与算法的应用,建议在我国开展研究应用,促进我国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近海捕捞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近50年我国近海捕捞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我国近海捕捞业面临的问题:可捕捞渔业资源量下降、水域环境恶化、渔业人口发展过快、渔民作业范围缩小等。提出了我国近海捕捞业结构调整的建议:调整作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渔船和渔业劳动力合理规划,加快发展远洋渔业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