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6年8月9—10日山东省的聊城、济南、泰安、枣庄、济宁、临沂、青岛和烟台八地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影响的地区普遍出现了8—10级的阵风;61个县市降大—暴雨,有两个大暴雨中心,一个在胶南县,降水量为178毫米,另一个在费县,降水量是121毫米。由于这次过程是自西向东先后影响我省的,降水量实际是6小时降水量,所以这次过程是一次明显的雨暴过程;在风雨交加的同时,费县、日照、苍山、平邑和泰山等站降了冰雹,冰雹最大粒径3公分。这次过程的特点是强风,暴雨冰雹同时出现,强度大,影响时间集中持续时间短,强风、暴雨、冰雹三种天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相似文献   

2.
河南“75.8”特大暴雨成因的初步分析(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1977,3(7):3-5
1975年8月5—7日,在河南南部洪汝河、沙颖河和唐白河流域上游的丘陵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下称“75。8”暴雨)。中心测站3天最大降水量达1606毫米(4—8日共1631毫米),1天最大降水量为1005毫米,6小时最大降水量685毫米,3小时最大降水量495毫米,1小时最大降水量189.5毫米,大多  相似文献   

3.
1983年我国南方冬末春初阴雨连绵,雨量较多(为常年平均值的几倍),给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造成一定影响,这里对2月20日至3月4日的一次较强阴雨过程加以分析。 一、雨情概况 这次过程不少测站过程降水量大于170毫米,有的竟达200毫米,个别测站日降水量达到大一暴雨程度(降水主要集中华南)。降水过程由四场雨组成:第一场出现在20—22日,降水中心在佛冈,最大日雨量为36毫  相似文献   

4.
汛期大一暴雨是我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我们以兴城县1961—1975年资料,通过分析各种要素相关,建立预报指标,并以“双指数综合法”作出大一暴雨的预报。一、大—暴雨的气候背景(一)兴城县年降水量594毫米,7—8月320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二)1961—1974年大—暴雨共出现91次(大—暴雨标准以24小时内降水量≥25.0毫米,为一次大一暴雨过程,如连续数天达此标准,则按一次计算),  相似文献   

5.
临邑县位于德州地区的中心,也是我区雨量和暴雨的中心。德州地区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临邑县,达1174.4mm(1964年);年平均暴雨(日降水量≥50.5毫米)日数也以该县最多,为2.3天。所以我们重点试作临邑单站的晴雨预报和大 —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6.
暴雨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出现机率较少,而且山区夏季的暴雨往往带有局地性,如一日降水量≥30毫米,两日降水量≥50毫米,定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则我县6月份暴雨较少,主要是7—8月。1958—1978年7—8月共计出现暴雨48次,平均每年2、3次。其  相似文献   

7.
《气象》1976,2(5):17-17
1975年8月5—8日,受7503号台风减弱的低气压影响,在河南的中、南部及湖北的西部山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这次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河南驻马店地区、许昌地区南部和南阳地区东北部,雨量普遍大于500毫米。大于1,000毫米的暴雨区在上述地区的京广线西侧,主要暴雨中心出现在泌阳县。泌阳县林庄水文站测得过程降水量为1,631毫米,是这次暴雨过程的极大值;方城县郭林水文站测得过程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1—2015年共55 a黔东南地区16个气象观测站实时降水量观测资料,建立相当暴雨日数和雨日数的时间序列,分析黔东南地区相当暴雨日数与雨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黔东南相当暴雨日数的分布是以西南侧的雷公山脉为中心沿东北方向递减,雨日数则以东部和西部为大值区,南部和北部为小值区;相当暴雨日数主模态分别为西北—东南向递减的同位相型、西南—东北向为反位相型;雨日数主模态以西北至东部一线为中心,向两边递减的同位相分布,这与地形对降水机制影响有很大关系。相当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雨日数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相对稳定变化,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当暴雨日数和雨日数均具有2 a左右的主周期变化,雨日数还具有11 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9.
1987年8月26日济南地区下了一场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70毫米,市区最大降水量达340毫米(解放桥)。这是继1962年7月13日特大暴雨之后,25年以来的又一场特大暴雨。1962年7月13日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达298毫米。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武威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多数县年降雨量小于2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该时段出现的强降水过程可造成局部的洪涝灾害。我们规定:全区6站中有2站以上日降水量≥15毫米为一个全区大雨日;若有1站降水量≥30毫米则为一个全区暴雨日。以上两种天气合称为大一暴雨,其多年气候概率为3.4%(其中暴雨为1.1%)。近年来,我们在学习外地成果,总结自己经验  相似文献   

11.
统计分析玉屏县1959—2009年降水量,结果表明:51 a来玉屏县的年降水量与全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样不显著,但春、秋季的降水量呈线性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则呈线性上升趋势。年日最大降水量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其暴雨日数呈增多趋势,中等雨日和有量雨日呈减少趋势。近51 a玉屏县降水量、年最大降水、中等雨日数、有量雨日数、暴雨日数均无明显突变发生,但暴雨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变大。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黔东南2010—2019年203个乡镇区域站和国家站16县(市)站逐日降水资料,对降水量、雨日、暴雨日、极端降水量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乡镇区域站的降水量、雨日、暴雨与国家站相关性较好,通过α=0.01显著性检验,呈正相关及线性一致增加;全年降水量均呈单峰型、雨日呈平缓型、暴雨日数呈双峰型等分布,但量级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雨日和暴雨日数的峰值期、开始期和结束期等不同。乡镇区域站的降水量主要以两条带状分布,并掺夹3个大值中心区,雨日和暴雨日数的集中区呈零散破碎型分布,极端降水量呈带状型分布;而国家站的降水量、雨日、暴雨日数、极端降水量等呈片状型分布。由于乡镇区域站点分布密集,相较于国家站以点带面,乡镇区域站能更好地反映出山地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81年5月10日广西出现了一次强暴雨过程,100毫米以上的降水面积达300×20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在都安、马山一带,其中4至9时六小时内,都安降水达198.5毫米;最大一小时降水量都安为91毫米,马山为102毫米,分别占过程降水的68%、87%。由于降水高度集中,致使石山、丘陵地区山洪爆发,造成了较严重的灾害。  相似文献   

14.
和硕地区大—暴雨天气主要出现在夏季,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危害程度,我站确定大-暴雨的标准为:日降水量大于10毫米,过程降水量大于30毫米。去年我们用长中短,图资群相结合的方法预报大-暴雨初步取得了一些进  相似文献   

15.
一、雨情和影响系统1988年7月29日傍晚到30日上午,在浙东、浙北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暴雨集中在29日17时到30日9时这16个小时内,3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中心在宁海、三门附近,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区自中心向西北方伸展到杭嘉湖,范围约有10000平方公里。三门的一日最大雨量达360毫米,一小时最大雨量为77.7毫米,雨强远超过了历史记录。由于这次过程雨量集中,来势凶猛,宁海、三门、黄岩、奉化、嵊县、新昌等地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热带中尺度对流云团,其尺度约为80—150公里,它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贵阳站1951—2013年逐日降水量及1961—2013年逐分钟降水量资料,对贵阳市暴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贵阳市暴雨平均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暴雨日数及总暴雨量总体呈现出下降趋势,21世纪以来贵阳市暴雨强度有所增强,近30 a的降水极端性及降水强度较强。以1981—2013年逐分钟降水资料为数据基础,依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及《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编制和设计暴雨雨型确定技术导则》(2014版)要求新修编的贵阳站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芝加哥雨型法确定贵阳市短历时暴雨雨型,雨峰综合系数为0.405,即雨峰位于整个降雨过程的终端偏前的时刻。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1月28日18点—23点,我省东南部沿海六个地区,降了一次大暴雨。在温州市、乐清县西北部、永加县东部、温岭西南部为特大暴雨。雨量中心在雁荡山附近,过程雨最为299毫米(主要集中在20—22点),一小时最大雨量达160毫米。由于雨量高度集中、山洪爆发,水位陡涨。在  相似文献   

18.
利用逐日降水量资料,选取8个降水指数,采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6年贵州草海湿地极端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草海湿地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雨季、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均值分别为87.3%和12.7%。四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区间,春季为8.5%—29.8%,夏季为8.7%—65.1%,秋季为0.9%—38.7%,冬季为0.9%—4.9%。暴雨日数最大值为5 d,暴雨日降水量接近400 mm,两者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连续有雨日数和连续有雨日数≥10 d发生次数的均值分别为14 d和2次;连续无雨日数和连续无雨日数≥10 d的发生次数均值分别为15 d和3次。日最大降水量、暴雨日降水量和连续有雨日降水量三类极端降水指数均值分别为67.0、109.3和115.0 mm,占年降水量比例的均值为7.9%、11.7%和13.3%,比例区间分别为5.4%—13.3%、0—30.4%和7.2%—23.6%。  相似文献   

19.
本文普查了广西1956—1986年共31年4—6月降水资料,对凡有5站或以上日降水量≥50.0毫米,或者有1站或以上降水量≥100.0毫米均参加普查统计,发现广西的暖区暴雨可占前汛期的暴雨(除台风,热带低压外)29.7%,其雨区范围小,降水剧烈、强度大。是广西前汛期的一种暴雨形式。提高广西前汛期天气分析和预报,了解暖区暴雨的环流系统特征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1974年6月21—22日,福建中部沿海各县出现了一次特大暴雨。福清、平潭、莆田、仙游、长乐等站36小时内降水量达200—300毫米,福清县高山公社30小时降水量达758.1毫米,约相当前年平均降水量的2/3。在汛期,如此短时间内,降水量之大是沿海各县历史上罕见的(见图1)。 本文采用天气图、雷达回波资料、单站地面及高空资料,以及部分水文站的降水资料。对产生这次暴雨的天气形势,低空西南急流,以及一些中小尺度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