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中段和平—水塘剖面、墨江—元江剖面和其它地段的岩石应变及磁组构进行了分析,表明应变强度的校正磁各向异性度PJ从断裂带向西至三叠系明显降低,变形强度向西迅速减弱。磁化率椭球体主轴展布反映出剪切带内、外变形方式的改变。剪切带内,以水平走滑运动为主;向西则以水平缩短为主。在应变分析中,对断裂带内的S—C组构两组面理夹角、杏仁体和石榴石应变标志体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剪切带内的磁组构和岩石组构间关系较差。此外,还对这两条剖面中的三叠系进行了应变和磁组构分析,找出了它们与磁化率椭球体对应轴率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古特提斯缝合带澜沧江段花岗岩高温高压实验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古特提斯主体遗迹的云南西部昌宁-孟连构造混杂缝合带、临沧花岗岩基、澜沧江韧性变形变质带进行了岩石高温高压三轴变形实验模拟研究.以期对该构造带形成时期所处的构造物理环境作出判断。实验岩洋取自紧邻澜沧江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西侧的临沧花岗岩基。实验后样品产生了一系列新生显微构造,对应的地壳深度环境相当于中下地壳(13-18km)。澜沧江韧性变形变质带花岗岩的显微组构以动力重结晶颗粒极为发育为特征,表明其形成时的环境远比实验深度更深。综合考虑临沧花岗岩基现在的厚度(达15km)和花岗岩浆流动的上限深度(8-10km)以及风化剥蚀量.可以认为临沧花岗岩基的形成深度可大于25km,原始岩浆源于下地壳下部.接近莫霍面的顶面。澜沧江韧性变形变质带的形成与临沧岩基向东逆冲相关.它直抵古特提斯俯冲板块下插滑动顶面。研究表明,昌宁-孟连古特提斯曾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洋壳俯冲.是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古洋盆。  相似文献   

3.
自中印度洋被确认为是大洋岩石圈活动压缩变形的场所以来,人们已经竭尽全力来确定该地区的缩短量.其目的是了解在很高压应力下的板内变形会对周围板块的运动学起什么作用以及大洋岩石圈的机械反映.使用了下面4种不同的方法来定量分析变形速率: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天涯海角和莺歌海中全新世海滩岩的胶结物由泥晶状和叶片状高镁方解石、针状文石、微亮晶方解石等组成,具变化的胶结组构,沿剖面胶结物及其组构有一定的分带性;颗粒组分反映出高能波浪作用下海滩的沉积特点;岩石中可溶组分的K,Sr,Mg等元素的分布受岩层分布位置、生物屑数量、胶结物性质以及后期淡水改造的影响;天涯海角海滩岩中的δ~(18)O出现较高负值。  相似文献   

5.
以往采用投影作图法确定岩石组构要素优选方位。本文依据模糊数学原理,提出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它通过计算夹角余弦,建立组构要素模糊关系矩阵,做模糊聚类分析,直接确定优选方位。该方法也适用于节理统计与分组。  相似文献   

6.
古湖泊的磁组构学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渤海湾盆地下辽河坳陷做为研究区,运用岩石组构的环境磁学方法,对该区始新世--渐新世时期古湖泊水流方向进行判别;通过已我的方法试验后,在大洼--海外河断裂的构造上预探中,成功地 砂体分布的早期预测,并应用于探部署,相继发现了大洼、海外河油田。表明该项分析技术可做为油气综合勘探中的一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以胶南构造混杂岩带中榴辉岩的围岩——套程度不同的糜棱岩化岩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其显微形变的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石英组构特征及动力学信息,并讨论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和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和基于特征线的非对称型台风风场,同时采用背景风场与台风模型风场的合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湛江的台风气压场和风场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当台风气压场的不对称特征明显时,采用非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模拟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的结果;(2)利用背景风场与台风模型风场的合成要比单独使用台风模型风场更好。  相似文献   

9.
根据7个岩芯粘土矿物的研究,马里亚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中主要粘土矿物是蒙皂石,其次是少量FeMg绿泥石和伊利石.蒙皂石和FeMg绿泥石主要是海底基性火山物质蚀变形成的自生矿物,伊利石主要是来自海槽北面和西北面陆上岩石的风化产物.蒙皂石由海槽北部向南部呈增加趋势,而伊利石则呈减少趋势.此外,在距今大约45ka~10ka形成的地层中蒙皂石呈减少趋势,伊利石则呈增加趋势.上述粘土矿物组成及分布主要与物质来源、火山活动、海底浊流以及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0.
微焦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是在微米—纳米级尺度上对储层岩石物性特征的重构及透视表征,是目前国际范围内较为先进的储层定性定量研究技术。在系统文献资料研究基础上,对微焦X射线扫描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研究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指出该技术是为研究岩石基质及赋存于不同岩石孔隙空间之中的流体而开发建立的不断成熟起来的油气储层定性定量研究技术。可以实现岩石整体、岩石骨架和孔隙三维重构,能够以透视岩心成像的方式直观清晰地观察分析岩石内部三维孔隙空间的分布、大小及其连通性。通过阈值分割,可对孔隙三维组构、孔隙网络中流体流动、天然气水合物生成与分解等特征进行建模分析,达到四维研究的水平。分析探讨了原理及前人研究实例,对其在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实际勘探开发运用中的现状及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远东沉积盆地新生代盖层成份和结构的构造-岩石对比分析表明,在陆地-海洋接触区广泛发育着三角洲岩石组合.最近本文作者等(1990)在鄂霍茨克-西堪察加、石狩-西库页岛、库页岛-鄂霍茨克盆地的近大陆区和南鄂霍茨克盆地西部近库页岛区发现了三角洲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12.
南大西洋14°S热液区是由中国科研人员于2009年在大西洋中脊首次发现的。为进一步了解研究本区硫化物后期蚀变过程,我们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质谱仪(ICP-MS)等方法,对14°S热液区原生热液产物蚀变风化所形成的残余氧化物进行了超显微组构及稀土元素(REE)研究。结果显示,残余氧化物主要由无定形硅组成,结晶矿物种类少,结晶程度较差。热液成因的无定形硅在海水蚀变过程中,表现出溶解再沉淀的特征,易形成硅质盖层,有助于深部硫化物矿床的保存。原生热液产物遭受海水蚀变是一个富集REE的过程,表明表生环境下热液产物中稀土可较好地保存。  相似文献   

13.
对海阳湾外侧浅水区域实测水体运动特征及其对应的沉积磁组构参量 ,采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取得的结果是 :EV1 (估算流速 1) =17.372 4- 2 .16 87(P- 1.0 )× 10 0 +10 .890 9(Fs- 1.0 )× 10 0 ,其估计平均误差 (V(实测流速 ) - EV1 ) =0 .2 83;EV2 (估算流速 2 ) =- 886 .1178- 2 87.6 32 1P+1191.1870 Fs,其估计平均误差 (V- EV2 ) =0 .2 98。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水体运移小潮期最大涨潮流底层流流速与沉积磁组构参量 P、Fs对应关系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潮汐变形是近岸潮汐的一个基本特征,潮汐不对称的判断及量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传统的判别方法是通过M2分潮与其倍潮(M4、M6等)以及分潮K1、O1和M2等的相对振幅和相对相位实现。这些方法主要基于满足特定关系的分潮组的调和常数计算,不易应用于研究潮汐不对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针对正规半日潮海域,通过对潮汐不对称的分解,对潮汐不对称在一个涨落潮过程中的产生及量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近岸潮汐一个涨落过程的历时随潮汐过程变化,在一个涨落潮过程中,近岸的潮汐不对称不仅来自于M2分潮及其倍潮或K1、O1和M2等满足一定频率关系的分潮波组合,M2分潮与任何分潮叠加均可能导致涨落潮过程的不对称及其类型的潮间转换。潮汐不对称的大小与所选分潮与M2分潮的相位、振幅之间的关系密切。给出的潮汐不对称分解方法在正规半日潮海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将不同分潮对潮汐不对称的贡献进行分离。但对于相对振幅大于1/2的分潮,此分解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海湾内外的潮波变形及其不对称性影响海湾内外动力输送和水体交换。利用乐清湾内外共9个测站连续潮位进行调和分析,得到该海湾内外各分潮变化规律,利用潮不对称性偏度计算方法确定湾内外潮汐不对称性时空变化特征,比较了主要分潮组合对潮汐不对称性的贡献度,通过数值研究探讨了湾内偏度比湾外偏度值更小的主要成因,分析了湾内外围垦工程对潮不对称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乐清湾内潮汐不对称偏度值为负,表现为落潮占优,同期湾外洞头站偏度值为正,与邻近瓯江、飞云江河口的潮不对称偏度变大、表现涨潮占优的变化规律相反;湾外沿岸各站偏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由落潮占优向涨潮占优变化;潮汐不对称性偏度呈周期性变化,分析确定M2-M4、M2-S2-MS4分潮组合对潮不对称贡献大,该海域潮汐不对称的强度主要由浅水分潮振幅控制,而相对相位则决定潮汐不对称的方向;数值研究探讨表明,湾内大范围的浅滩地形是其潮汐不对称落潮占优的主要原因,围垦将削弱湾内的落潮占优。  相似文献   

16.
沉积磁组构在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本文研究了长江三角洲的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沉积磁组构,其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值较低,一般在1.020左右;磁线理L值和磁面理F值,也较低,均<1.020;基质颗粒度q值主要分布在<0.5和>0.7两个范围之内,代表正常沉积之中夹杂着相当量的事件,沉积。由此得出结,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母质是河流冲积物。  相似文献   

17.
受河口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潮汐潮流会出现涨落潮不对称现象,这种不对称对河口物质输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流通量偏度和水位不对称度的统计方法研究辽河口岸线变化对潮波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潮汐潮流不对称性表现为涨潮主导型,岸线变化导致涨潮历时延长,落潮历时减小,不对称度缩减了0.007~0.071;岸线变化导致涨潮流速减小,落潮流速增大,流通量偏度缩减了0.000~0.248,岸线变化对潮流不对称的影响程度比对潮汐影响的程度大.  相似文献   

18.
水槽实验通常用于波浪传播变形及防波堤护面块体稳定性等研究,涉及的波要素沿水槽纵向变化且在垂直于水槽的横向保持不变。然而实验中当波长与水槽宽度满足一定关系时,可能出现明显的横向波动现象。本文针对对称指数型隆起地形,基于线性长波方程分别推导了其内沿水槽方向的纵波与垂直于水槽方向的横波的解析表达。水槽内对称指数地形上的纵波可以表示为第一类和第二类一阶贝塞尔函数的形式,并结合自由水面及速度连续条件最终得到其完整解。对称指数地形上分别存在偶对称和奇对称模态的横波,可表示为第一类ν阶贝塞尔函数的形式。偶对称模态(n, m)沿水槽方向有n条波节线,在垂直于水槽方向存在2m条波节线;奇对称模态(n, m)沿水槽方向存在n条波节线而在垂直方向有2m-1条波节线。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由动力学模型描述的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点镇定问题。首先建立极坐标系下系统方程,进而给出运动学控制器设计方法,再结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利用Lyapunov方法和反步法将运动学控制器拓展到动力学,最终设计出光滑的控制律并保证系统变量渐近收敛到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极表层沉积物是由直径为10~100μm的集合体构成 ,集合体之间的孔隙减少而使其压实。泥质沉积物由于微细组构的压实而发生快速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 ,我们在沉积物中观测到的各种成因的集合体起着重要的作用。泥质沉积物发生压实时 ,首先是各集合体之间存在的孔隙减少 ,然后是集合体内部的孔隙减少 ,因此构成集合体的颗粒重新进行水平排列。但是 ,这样的研究一般是针对活塞岩心和DSDP钻探岩心中数米至100m深度的沉积物进行的 ,对于极表层数厘米部位微细组构如何变化的研究实例很少。极表层沉积物的微细组构由底栖生物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