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王荣  陈宽智 《海洋与湖沼》1963,5(4):353-359
分布在中国沿海的假燐虾过去一直认为只有一种,即广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近岸水域的宽额假燐虾Pseudeuphausia latifrons(G.O.Sars)Hansen。但后来发现,在东海的假燐虾中存在着在形态上有一截然区别的两类个体,即一类大颚有触须(palp),另一类没有触须。除此以外,二者在形态上是酷似的。为了查明这一形态区别的意义,我们根据在东海所采集的大量标本,并参照南海的标本,详细地比较了这两类个体的形态特征(共检查了332个样品中的标本,其中有342个标本做了解剖和详细观察)。发现,除大颚触须的有无以外,在若干重要特征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比较了这两类个体在中国海的地理分布和它们的幼体变态。最后证实了这两类个体仍是有着稳定的形态差异和不同地理分布的独立的种,大颚触须的有无是这两个种在幼体发育阶段就已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十足目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足目(Deoapoda)是甲壳纲中最大的一目,已知共包含10000多种动物。十足目动物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如各种对虾、龙虾和蟹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佳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众多经济虾蟹类(如中国明对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苗种的成功,其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使虾蟹类的产量倍增。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目前主要养殖的虾蟹种类巳达30余种,  相似文献   

3.
美洲海螯虾在西方国家是与鱼子酱、熏鲑鱼等齐名的海珍品。海螯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动物,它身披硬壳,挥舞大螯,以抵御各种敌害。海螯虾种类很多,与同目的龙虾、蝉虾、多螯虾等统称大螯虾。其活体的自然颜色上部大都为深赭绿色,下部是黄橙色、红色或蓝色,只是在煮熟之后才呈人们熟悉的“龙虾红”。  相似文献   

4.
十足目动物消化系统及消化生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足目(Decapoda)动物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tllmpoda)甲壳纲(cmstacea)软甲亚纲(Malacostra-ca),其中有不少虾蟹属于有经济价值的水产动物,已被普遍地养殖。虾蟹类的养殖需要对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消化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其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十足目动物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4,(1):2-3
近日科学家在美国南加州卡特琳娜岛岸边洞穴里收集的试管样本中发现了一个新的骷髅虾物种——它实际上是端足目麦杆虫科的甲壳纲动物,而非虾。这两个试管里一个包含雄性排骨虾,一个包含雌性骷髅虾,目前都收藏于加拿大渥太华的自然博物馆。端足目生物一般选择生活在浅水潮汐区,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染色体核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十足目甲壳动物染色体的研究,从上个世纪Carnoy1885年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截止1987年,共报道了26科68种十足目动物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之后,又报道了18种,其中短尾类37种,占半数弱。这些种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从64到376不等(平均125),且每个染色体很小,一般不超过4μm。染色体数目多且每个染色体小是十足目动物染  相似文献   

7.
玻璃虾总科隶属于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真虾下目,生物多样性高,形态和栖息环境变化大,世界性海洋分布,从潮下带到千米深海,从极地到赤道海域均有发现,动物地理学特征显著。该总科物种是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是研究真虾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阶元;部分物种更是传统渔业捕捞对象。然而该总科也是真虾下目中缺乏系统研究的类群,其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学研究不完善,所含很多阶元的单系性受到质疑,同物异名等问题突出,更有许多非正式种组有待修订。我国海域玻璃虾总科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更是匮乏,其种属组成,海域分布,区系特点等鲜为人知。未来可在收集和掌握大量文献与标本的基础上,以形态分类学为基础,结合现代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其在中国海的种属组成,资源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而系统研究其动物地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哈氏仿对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氏仿对虾 (Parapenaeopsishardwickii(Miers) )属十足目 ,对虾族 ,对虾科 ,仿对虾属 (俗称滑皮虾、呛虾 )。据《浙江动物志》(甲壳类 )记载 ,该虾为近海性 ,中型虾类 (笔者调查体长大的达12cm) ,生长于近岸70m以内 ,可栖息于各种不同地质的海底 ,在浙江海区夏季分布广 ,多密集于30m以内的沿岸水域。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 ,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该虾产量高、肉质佳 ,供鲜食 (呛虾味道特别鲜美 )和制成海米 ,是浙江近海的重要经济种之一。是渔民11月至翌年3月沿海拖虾…  相似文献   

9.
崔冬玲  沙忠利 《海洋科学》2015,39(8):110-115
<正>1鼓虾科简介鼓虾科(Alpheidae)隶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动物亚门(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真虾下目(Caridea),是一个物种丰富和生态多样性非常高的科[1],至今已建立47属[2],其中仅鼓虾属(Alpheus)就已发现近300种[2-5]。本科中多为穴居或潜伏生活的种类,大部分种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以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种类最为丰富[6],少数种生活在寒温带。几乎所有的鼓虾都生活在海底,很少有离开底部  相似文献   

10.
综述国内外甲壳纲十足目动物成体消化道、消 化腺结构以及幼体消化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及今后的研究 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蓝色新事     
<正>动物加州海岸发现新物种骷髅虾近日科学家在美国南加州卡特琳娜岛岸边洞穴里收集的试管样本中发现了一个新的骷髅虾物种——它实际上是端足目麦杆虫科的甲壳纲动物,而非虾。这两个试管里一个包含雄性排骨虾,一个包含雌性骷髅虾,目前都收藏于加拿大渥太华的自然博物馆。端足目生物一般选择生活在浅水潮汐区,依附在岩石和植物上,以水流冲来的小型水藻和幼虫为食。它们拉长的身体类似于行走的竹节虫。这种骷髅虾体积微小,成年雄性个体只有3.3毫米,它们生活在海面下9米深地峡礁的洞穴里,即卡特琳娜岛闻名的潜水地点。  相似文献   

12.
黄海及东海经济虾类区系的特点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解放以前,我国关于黄海和东海的虾类区系(包括十足目Decapoda中的游行亚目Natantia和爬行亚目Reptantia中的龙虾类Palinura 鳌虾类Astacura 以及虾形异尾类Shrimp-shaped Anomura研究的工作做得很少。一些西欧的甲壳类专家如Stimpson,Heller,Ortmann,Coutiere,Miers,Doflein,Balss,de Man,Hansen等和日本的岸上镰吉(Kishinouyo)等,在报告西太平洋各地十足甲壳类Crustacea Deca-  相似文献   

13.
1长额虾总科简介长额虾总科 (Pandaloidea)属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真虾次目 ,包括长额虾科(Pandalidae)和小海虾科(Thalassocarididae)两个科。该类群动物体多侧扁 ;头胸部比例较对虾总科者大 ,头胸甲发达 ,完全包被头胸部各体节 ;额角发达而长 ,某些种类额角极长 ;第一触角多具柄刺 ,第二触角鳞片发达 ;眼有柄 ;大颚具臼齿和门齿 ,大颚须通常3节 ;胸部附肢特化为颚足与步足 ,其中颚足3对 ,步足5对 ,第二颚足具7节 ,末节侧面附在第六节上 ,第三颚足具有或不具有外肢 ,第…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等技术,对远洋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核rDNA的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的基因片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经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得到ITS-1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物种ITS-1基因片段的大小为552 bp,碱基A、T、G和C的含量分别为23.00%、25.54%、23.91%和27.54%。同时还对近年来ITS-1在十足目动物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作一概述并列举了已测出ITS-1序列的十足目动物种类。  相似文献   

15.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00,24(8):55-55
长额虾总科隶属甲壳动物十足目真虾类 ,全为海生,世界性分布。有些种生活于几百米的深海,过去对它们的研究不多。随着科技与航海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这类虾的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其种类、区系与动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特点正逐渐为研究者所揭示。也由于其在经济上和系统学的重要意义而吸引了许多系统学和水产工作者的注意和研究。目前已知22属,200种以上,而且种数在近年迅速增加,印度 -西太平洋这一重要长额虾类分布区域的研究也在逐步展开。我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大多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日本从60年代开始至今已发现了一批属种…  相似文献   

16.
南极燐虾和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建海 《海洋科学》1985,9(3):57-59
众所周知,南极具有丰富的燐虾资源,年可捕量为几千万吨至一亿吨,相当于或甚至超过了世界目前的年总渔获量(七千万吨左右)。由于人类对于蛋白质需求的增长,苏联、日本、联邦德国、波兰和南朝鲜等十多个国家竟相开发  相似文献   

17.
李新正 《海洋科学》1993,17(6):43-48
研究论述了隐虾亚科这一珊瑚礁环境中引人注目的甲壳动物类群与软体动物、海鞘动物、棘皮动物、腔肠动物和海绵动物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类群之间的共栖关系,并得出此亚科种类的共栖宿主以腔肠动物最多,其余以次为棘皮动物、海绵动物、双壳类软体动物和海鞘类被囊动物,以及每一种隐虾多以某一目的动物为宿主,宿主跨目者很少,跨纲者更少的结论。为该亚科的分类和进化以及珊瑚礁生态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报告的是在烟、威海区鮐魚漁汛期所进行的两次定点周日调查的结果。分析的种类主要的是鮐魚的食物,包括细长脚(虫戍)(Themisto gracilipes Norman)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 Tokioka)太平洋哲镖溞(Calanus pacificas Brodsky)和十足目幼虫(Decopod larva)等。 从分析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一、所调查的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表现有明显的周日变化,说明它们都有周日垂直移动。 二、上述浮游动物表现有午夜下沉和黎明上升现象,其中以太平洋哲镖水蚤和强壮箭虫表现得较明显。 三、参攷着本海区在调查期间的温度垂直分布情况来看,这些动物的垂直移动在温跃层处受到水文情况变化的影响。 四、在分析的资料中还发现一些其他浮游动物如腹针剌镖水蚤有周日垂直移动现象,一些底部生活的动物如钩虾亚目端足类,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 Stimpson)和多毛类环节动物等在夜间进入水层中,最高分布到5M(钩虾亚目和多毛类)或OM水层(细螯虾)。这些动物在鮐魚胃含物中也有出现。 本文讨论了所调查的动物的昼夜垂直分布和鮐魚摄食情况的关系。 本文还计算了各类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幅度D(分布中心的移动)和垂直移动中的活动量A(D×生物量,本文所用为相对数值)。并用它们来比较各种动物的垂直移动强度,以及这些动物在全部浮  相似文献   

19.
几种海洋浮游甲壳动物的生化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永全  肖景霖 《台湾海峡》1989,8(2):132-139
本文分析测定了中国毛虾、日本毛虾和中华假磷虾的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组成,初步测定了这三种动物的核酸含量,并分析了上述三种动物和浮游囊糠虾和中华哲水蚤等7种桡足类雌雄个体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20.
隐虾类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共栖关系(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4隐虾类与腔肠动物的共栖关系隐虾类似乎对腔肠动物特别感兴趣,与之共栖者最多,达30属,但绝大多数是与珊瑚虫纲(Anthozoa),特别是石珊瑚目(Scleractinia)、柳珊瑚目(Gorgonacea)和海葵目(Actiniaria)共栖,这与珊瑚虫纲动物固着生活的习性,是珊瑚礁构造的主体,其结构,特别是群体的结构可形成大量的小空间,极适于隐虾类的生活习性大有关系以下分别简述隐虾类与腔肠动物各类群的共栖关系。4.1珊瑚虫纲4.1.1石珊瑚目隐虾类共有18属42种已确定与石珊瑚共栖,其中滨虾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