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撒岱沟门钼矿床位于河北省境内,是该区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钼矿床,矿体分布于二长花岗岩体内,钼矿化主要与微斜长石化、硅化、白云母化关系密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主要发育3种类型的包裹体:气液两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CO2包裹体.成矿前与成矿期后流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分剐为280℃~452℃、5.4%~18.4%NaCl eq和153℃~279℃、3.9%~9.7%NaCl eq;成矿期流体中3类包裹体都发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0℃~370℃,盐度4.3%~14.4%NaCl eq;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石英中的δD为-82‰~-98‰,δ18OH2O为0.1‰~6.2‰,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水的混入.成矿流体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的流体演化:早期岩浆脱水、脱气,成矿期不混溶作用和晚期大气水混合,其中,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时辉钼矿的沉淀成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撒岱沟门钼矿床是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上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位于河北省丰宁县境内,是该区目前发现的最大钼矿床。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期:成矿前(无矿石英脉阶段)、成矿期((1)石英+磁铁矿+辉钼矿+黄铁矿+钾长石阶段,(2)石英+辉钼矿阶段,(3)石英+云母+辉钼矿+黄铁矿阶段,(4)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阶段)、成矿期后(晚期无矿热液阶段)。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_2三相包裹体。成矿前与成矿期后流体以气液两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对应的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248~296℃和6.0%~10.2%NaCleqv,以及130~197℃和0.2%~5.9%Na Cleqv。成矿期两种类型包裹体均发育,均一温度和盐度主要集中在200~260℃和7.0%~17.5%NaCleqv。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CO_2、H_2O、N_2为主,离子以Na~+、Ca~(2+)、NO_3~-和Cl~-为主。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撒岱沟门钼矿床中石英的δD值为-88‰~-102‰,δ~(18)OH_2O值为-1.90‰~3.12‰,成矿流体属于以岩浆水为主的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  相似文献   

3.
撒岱沟门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矿体产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中,矿化类型以细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辉钼矿为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示,成矿前期的无矿石英脉和成矿期含钼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形成较好,以气液两相为主,存在少量的单相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显示,成矿前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96.2~390.0℃,盐度5.70%~17.52%(NaCl当量);成矿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1.5~340.3℃,盐度在2.06%~13.29%(NaCl当量).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早期以H2O为主,存在少量CO2和CO32-;而成矿期包裹体成分中有H2O和CO2的两相包裹体、含CO2的三相包裹体、SO2和CH4气体.流体特征变化指示成矿流体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温压条件不断降低,从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变.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并伴随着大气降水混入形成了典型大陆碰撞体系下的浆控高温热液-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4.
提要:河北省丰宁县撒岱沟门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地台板块的燕辽成矿带,其含矿岩体撒岱沟门二长花岗岩体缺乏精确定年以厘定其形成时代,本文采用LA-MC-ICP-MS方法对其年龄进行了精确测定,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的成矿构造背景。结果表明,撒岱沟门二长花岗岩体成岩年龄为257.4~247.7 Ma。由于侵位冷却作用,岩体下部的年龄为(247.7±1.2)Ma,较岩体上部的年龄(257.4±1.1) Ma和(256.9±0.9)Ma晚。同时,继承锆石(年龄为(1826±14)Ma)的存在,指示在成岩过程中发生了同化混染作用。该地区的成矿构造背景表明,250 Ma左右的华北板块北缘处于由强烈挤压背景向后造山转换的阶段,这种构造体制的转化有利于岩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陕西金堆城斑岩钼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钼矿床之一,按照脉体相互切割关系,成矿过程可分为两期十个阶段。矿区内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以富CO2为特征,温度介于83℃~142℃之间,盐度介于27.5~42.5wt%NaCl两个区间内,具有典型的双配分模式特征。氢氧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晚阶段有大量雨水混入热液流体中,导致流体的温度、盐度和δ18OH2O、δD值下降,引起了成矿流体中的钼金属沉淀,形成了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床。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罗山县陡坡钼矿床的赋矿花岗岩岩体特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性质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矿床成岩成矿模式。研究发现陡坡钼矿床主成矿期石英包裹体,含有CO_2包裹体、含子矿物的多相包裹体、二相气-液包裹体等三类包裹体。主成矿期的成矿温度在290℃~415℃之间;包裹体盐度w(NaCleq)介于1.40%~39.76%之间。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含钼花岗岩浆,成矿流体为高温、高盐度的初始岩浆水,后期有雨水加入。由此建立陡坡钼矿床的成岩成矿模式为:在印支晚期古老片麻杂岩重熔形成富钼花岗岩岩浆源,在白垩世伸展减薄体制下,花岗岩岩浆开始侵入、冷凝固结,含钼岩浆热液沿构造裂隙沉淀富集,后期成矿阶段可能有雨水加入。  相似文献   

7.
辽西兰家沟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兰家沟钼矿床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独立钼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细粒花岗岩体内部及与粗粒花岗岩的接触部位,矿石类型以辉钼矿-石英大脉为主。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兰家沟钼矿床含钼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较少,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个别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成矿流体成分主要为H2O,微量的CO2、CO23-。成矿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0~405℃,集中于180~320℃;盐度w(NaCleq)为2.4%~16.5%,多数在8%~14%。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中等盐度和低盐度流体的混合作用,2种不同成分流体的混合作用使得辉钼矿大量沉淀而成矿。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的δD为-81‰~-101‰,δ18O水为-0.1‰~4.5‰,小于兰家沟花岗岩全岩δ18O水值,反映成矿流体来自混合的岩浆水与大气降水。通过与典型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同位素组成的对比,认为兰家沟钼矿床属于热液脉型向斑岩型过渡类钼矿床。  相似文献   

8.
辽西杨家杖子-八家子钼多金属矿成矿带钼矿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产于花岗质岩类与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的钼矿床为夕卡岩型或斑岩-夕卡岩型钼矿床.产于花岗斑岩、长英质或中性火山岩内的钼矿床多为斑岩型钼矿床.不同类型钼矿床在成因、分布规律以及成矿元素的分带性上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是主要成矿母岩.从成矿条件分析可确定,该钼多金属成矿带的找矿远景可观.  相似文献   

9.
撒岱沟门钼矿床是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一个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前人获得的成矿岩体的年龄与成矿年龄差别较大, 为此本研究对矿区内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开展了锆石U-Pb测年和与辉钼矿伴生的白云母40Ar/39Ar测年, 并对这些岩石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测试, 以及成矿岩体磷灰石EPMA主量元素成分测试, 旨在进一步厘定成矿岩体, 以便加深对成岩成矿演化过程的认识。结果表明: 撒岱沟门钼矿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237±2) Ma, 与赋矿白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240±1) Ma和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成岩成矿作用发生在中三叠世, 而赋矿的另外一种岩体, 即红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年龄为(248±1) Ma, 说明其是成矿前的侵入体。赋矿红色和白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均为高硅、富碱、富钾的I型花岗岩, 属于准铝质到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至钾玄岩系列, 并在Sr-Nd-Hf同位素组成上显示同源特征, 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壳源物质的部分熔融, 与华北克拉通2.3~1.9 Ga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成矿岩体中的岩浆磷灰石具高F、低Cl特征, 反映F在撒岱沟门钼矿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卓资县大苏计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的凉城断隆内,是近年来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钼矿床,矿体主要产于印支期石英斑岩和正长花岗斑岩中。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石英_钾长石_黄铁矿±辉钼矿±磁铁矿阶段(早阶段)、石英_绢云母_辉钼矿_黄铁矿阶段(中阶段)和石英_方解石_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阶段(晚阶段)。矿石中5件辉钼矿的Re_Os同位素模式年龄介于(223.6±3.1)Ma~(224.2±3.4)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223.9±1.4)Ma(MSWD=0.017),等时线年龄为(223.5±5.5)Ma(MSWD=0.026),表明大苏计钼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大苏计钼矿床发育富液型、富气型、H2O_CO2型、含子矿物型和纯气相包裹体。成矿早阶段主要发育富液型、富气型包裹体,另有少量H2O_CO2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342~430℃之间,盐度w(Na Cleq)介于3.4%~11.0%之间;中阶段主要发育富液型、富气型、H2O_CO2型和含子矿物型包裹体,另有少量纯气相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34~380℃之间,盐度w(Na Cleq)介于6.2%~34.9%之间;晚阶段仅发育富液型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介于202~280℃之间,盐度w(Na Cleq)介于1.2%~11.7%之间,指示该阶段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流体从早、中阶段的H2O_Na Cl_CO2体系演化为晚阶段的H2O_Na Cl体系。早、中阶段流体均为不混溶流体,流体沸腾是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集宁地区钼矿床主要为斑岩型,至少存在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2期钼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