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溯源、剖析、界定了前人关于滑坡群 、滑坡带术语的由来、内涵、定义,探索提出了群体滑坡和滑坡集群两个新的术语,并整合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厘定了群体滑坡分类方案,确定了群体滑坡基本组合型式;列举我国南方和北方大量有关实际例证,逐一介绍了目前已知五种最基本组合型式的发育产出特征及平面构图特点。认识到研究群体滑坡的科学意义:可拓宽灾害地质的研究视野和内容, 将丰富灾害地质研究的已有理论,能为灾害地质风险评估和防治提供大尺度分析依据。最后强调指出,研究群体滑坡,首先必须厘定组合型式,最终,才能揭晓新生滑坡的产生规律。  相似文献   

2.
世界滑坡目录工作组建议的滑坡术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滑坡目录工作组建议的描述滑坡特征,量度、活动状态,活动型式和类型等的基本滑坡术语。  相似文献   

3.
徐明  王涛 《地下水》2019,(1):150-152
通过对巩留县野生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入口处滑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以及滑坡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滑坡在天然(现状)工况条件下基本稳定;在自重+暴雨工况条件下处不稳定状态;在自重+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滑坡灾害区划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滑坡灾害区划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减灾的关键在于从区域上做好预防研究的观点,并阐述了滑坡灾害与风险术语统一化的重要性,由此提出滑坡灾害区划的核心是灾害、易损性和风险三要素的综合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灾害区划研究的两种基本途径,破坏概率法和信息分析法,把传统的滑坡单体稳定性分析延伸到以Monte-  相似文献   

5.
滑坡灾害空间区划及GIS应用研究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6  
殷坤龙  朱良峰 《地学前缘》2001,8(2):279-284
滑坡灾害空间区划研究是当前国内外滑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虽然滑坡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 ,但其发生的区域性和重复性特点则是区域滑坡分布与发生的总体规律。从减灾与土地规划的角度 ,开展滑坡灾害空间区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文中重点探讨了滑坡灾害空间区划的理论体系、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术语定义及GIS制图的基本原理 ,采用MAPGIS软件为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的滑坡灾害信息分析系统 ,在中国滑坡重灾害的汉江流域开展了灾害危险性空间区划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南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分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术语.地质灾害即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是做为自然灾害的种类提出来的.灾害地质系指对人类生命财产能够造成危害的地质因素,包括某些地质体和地质作用.灾害地质是做为地质学的一个新的应用分支提出来的.我们在进行南海1∶250万灾害地质编图和区域灾害地质环境评价时,本着既考虑灾害地质动力性质,又考虑它们出现的空间部位,以及简单实用,方便研究部署和政府管理的原则,将南海灾害地质划分为构造的、海岸的、海底的和浅层的四大类.灾害地质分区既是调查研究成果,也是研究的方法手段.根据灾害地质环境区域分异情况,主要灾种及其组合特征,以及潜在危险性等,将南海分为4个灾害地质区;即海岸带灾害地质区、大陆架灾害地质区、大陆(岛)坡灾害地质区、中央海盆灾害地质区,然后再划分若干亚区.  相似文献   

7.
特大型滑坡的产生多与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四川省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四川省目前有76个特大型滑坡。频繁发生的特大型滑坡灾害因其突发性与隐蔽性,常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事件;堵江特大型滑坡溃坝事件常形成“灾害链“,危害巨大。作者在充分收集四川省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四川省特大型滑坡调查。基本查明四川省特大型滑坡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危害和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研究特大型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和稳定性,进行灾害风险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为防御特大型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危害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觉学红层滑坡发育于向斜北东翼形成的反向坡,是近年来依托川藏交通廊道沿线灾害地质调查在新厘定的“藏东昌都红层区”发现的典型红层滑坡。为厘定其成因,以基础地质为切入点,进行了详实的地质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中侏罗统东大桥组(J2d)紫红色、灰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砂岩。地层内发育与区域构造活动配套的轴面劈理(S1)、“X”型共轭剪节理(S2、S3)和层间剪切劈理(S4)。文章从沉积环境控制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区域构造演化制约斜坡结构与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和地下水及重力作用加剧斜坡失稳等角度,提出觉学红层滑坡形成于内外地质营力耦合的失稳机理,对区域红层滑坡防治和川藏交通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岩溶山区特殊的地质结构导致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社会损失。研究岩溶山区崩滑灾害特征,建立相应的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对于岩溶山区崩滑灾害风险防控与治理工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指导价值。文章以典型地质灾害形成演化过程为例,在系统地分析研究区典型崩滑灾害地质背景、影响因素、动力学与运动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变形破坏地质模式,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影响崩滑成灾基本因素(崩滑灾害体势能、岩溶结构面、岩组结构、斜坡地貌和斜坡结构)、影响因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活动、地震、降雨)和变形运动特征(运动形式和变形机制)三个方面,据此建立了岩溶山区崩滑灾害地质分类指标体系。(2)结合研究区特征对模型体系里面的每个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崩滑灾害的发生是各个要素相互组合、相互作用的结果。(3)总结了研究区内5种典型崩滑地质模式:高势能反倾降雨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模型、高势能斜倾视向采矿型高速远程崩滑灾害模型、超高势能横向陡倾地震型高速远程滑坡、高势能采矿型高速崩塌—碎屑流模型、低势能差异风化崩塌模型。为后续开展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稳定性计算和变形破坏预测等工作奠定基础。下一步将更加深入全面地建立研究区的崩滑灾害模式,并进行崩滑灾害的危险性分级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滑坡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险性评价与预测是滑坡灾害预防与减灾工作首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以西藏隆子县研究区内发育的滑坡为例,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滑坡发育高程、坡度等13项影响因素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指标,并建立分级标准将滑坡危险性划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三级。采用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耦合评价模型,构建了评价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评价指标组合赋权值、置信度判别准则,对研究区内20个滑坡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获得了每个滑坡危险性等级,并与模糊物元和突变理论评价结果及实测结果对比,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证明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为滑坡危险性预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