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可视化表达是人们认识客观地理环境的有效方式,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们认识客观地理环境的强有力工具,可以辅助人们进行规划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递信息是关键.本文基于视觉心理感受论研究了GIS中的数据采集录入可视化、数据管理可视化、数据质量评估可视化、界面设计可视化、电子地图地图显示可视化、查询分析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科学。它利用计算机建立空间-属性数据库,将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能表示在地图上和不能表示在地图上),存储在计算机中,并通过系统的有效管理,进行各种操作,得到人们想要得的结果-(图形显示,文字报告,绘出地图)。它是在计算机辅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功能远远地超出一张地图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略论地图模型论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德森 《地图》1991,(2):7-10
地图模型论是理论地图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地图模型是地图应用、地图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础。在现代科技条件下,该理论可以用来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地图的潜力,充分发挥地图在地理环境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并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地图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计算机的地图传输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博  赵军喜 《地图》2000,(3):5-8
一、传统的地图传输理论地图信息的传输是指地理环境信息在地图上的选择和符号化 ,并能够为使用者认识和解译的过程。只有当编码的信息已经得到了辨认和解译 ,地图信息的传输才完成。可以说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 ,近几十年来地图学中没有其它任何一个概念比它的影响大。它的提出 ,使人们对地图的作用和地图学的认识起了很大的变化 ,并对研究的内容引出了新的探讨。1 .地图传输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的传输系统相似 ,地图传输系统也是由信息源、传递信息的信道和接受信息的接收者组成。在这里 ,制图者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相当于信息源 ;将地理…  相似文献   

5.
刘国营  刘平 《地图》2004,(3):47-49
地图对于每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来讲并不陌生,它是认识和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常用手段,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一直没有被其他的手段所取代。按照专家们对地图的解释,地图是“将地理环境诸要素按照  相似文献   

6.
姚志明 《三晋测绘》2003,10(3):27-28
地图被誉为空间信息的裁体和传输工具,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从事社会各项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其不仅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作为一种图形作品同样也具有较强的艺术性。随着人类认识世界能力的提高,对地图表现力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只是表现手法更精练而已。本仅对提高地图的表现力方面发表一些初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地图与文化是相伴而生的.更有意思的是,地图作为一种比对的对象,在对文化定义的描述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美国人类学家克莱德·克鲁克洪指出:“人类学家对文化的描述可以和地图作个比较.地图显然不是一片具体的块,而是特殊地域的抽象表示.地图如果绘制得精确,人们看了它就不会迷失途径.文化如果得到正确的描述,人们就会认识到存在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生活方式,认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看,说地图与文化相伴而生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8.
虚拟地理环境的地理学语言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珲  朱庆 《遥感学报》2005,9(2):158-165
在比较分析传统地图和GIS的地理学语言功能基础上,指出了虚拟地理环境对现实世界抽象表达的多维特征、多视点和多重细节的多模态可视表现、多种自然交互方式和跨时间、空间与尺度的地理协同以及多感知的空间认知能力等。说明虚拟地理环境提供了一种综合表意系统和更接近自然的多感知的空间认知能力,使得从现实世界到人类大脑的信息带宽最大化,提供了超越现实的抽象表示与解析理解能力,达到了增强现实的目的。虚拟地理环境作为继GIS之后新一代地理学语言的显著特征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最接近人类自然的交流方式与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
游涟  张洁 《地图》1997,(2):19-22
地图是环境空间中地学实体集合的质、数、时、空特性全面综合抽象后的图形符号模型,是表示和认识环境空间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当今,计算机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地图制图自动化的进程,但由于自动制图综合是面向空间数据的综合,综合的原理及优化原则难以用数学表达,因而成为当今机助制图的难点。地图代数是运用代数的观点全面阐述地图本质和制图过程的理论和方法,是动态制图的代数工具。本文采用地图代数系统进行计算机编绘工艺设计并对1:2000→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全要素编绘进行了实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一、地图代数系统V3.0地图代…  相似文献   

10.
万刚  武易天 《测绘学报》2021,50(6):726-738
地图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获取地理空间知识的效率.地图设计、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新型智能化地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本文提出地图空间认知应基于数学基础进行研究的观点,并对多种地图空间认知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地图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数字信息技术使人类走向虚实相融的混合空间,作为现实世界的抽象和解释工具并辅助人们认识世界的传统地图面临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地图需要纳入虚拟空间,进一步思考虚拟/现实带来的影响。聚焦游戏地图,利用刻画游戏地图的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现象、场景七要素,剖析其虚实表现,探究虚拟世界的构建与现实的映射关系以及虚实互通之处,确定虚拟世界反馈于现实世界的影响。丰富了地图学理论体系,促进人类规划更加智慧和宜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论地图符号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凌善金 《地图》1997,(4):3-4
自从有了地图,就有了地图符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地图应用范围日益扩大,需要表示的内容越来越多,人们也在不断探索各种内容的表示方法,地图符号因而得到丰富和完善。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尤其经历了近代和现代地图学的高速发展,地图的表示方法已日臻成熟。笔者在研究地图符号发展史中,发现地图符号具有以下的发展趋势。一、抽象化这里讲的抽象化是相对具象而言的,不同于哲学上的抽象概念。哲学上的抽象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无形象的。造型艺术上的抽象是依赖于“形”的,只是这个“形”不表达具体的“形”,而是显示…  相似文献   

13.
从小学地理教学开始的对地图的认识,是各种专业用图的基础,教师对地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有个充分的认识。我们知道,许多地理知识很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去直观感受,只有借助于地图才能一览全貌,使那些抽象的知识概念清晰鲜明地表现出来。所以只有加强地图教学才能完成地理  相似文献   

14.
张海兰 《地图》1996,(2):41-43
《青海省地图册》的编制特点张海兰(青海省测绘局)一、概述地图是人们在社会会活动中的一种工具。它不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和科学部门调查研究成果形象直观的表达形式,而且能反映某些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内容,使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认识和研究,因此地图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空间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空间认知是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虚拟地理环境作为一种新的空间认知工具,是地图功能的延伸,因而对虚拟地理环境的空间认知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虚拟地理环境中地图知觉过程与地理表象的生成,以及同心象地图的对比,阐述了虚拟地理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6.
规范化空间对象模型与实现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龚健雅 《测绘学报》1996,25(4):309-314
随着人们对空间信息科学的理解和GIS应用的广泛深入,人们对地理空间的抽象对象及相互关系有了趋于一致的认识。为了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实现空间数据共享,许多国家及有关的行业,制定了各自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实际上规范人们对空间对象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基于阅读实验方法的认知地图形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刚  高俊  刘颖真 《遥感学报》2008,12(2):339-346
地图空间认知理论是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其基本命题是"地图是人类空间认知工具",核心概念是认知地图.对认知地图的形成进行了全面的总结,给出了地图空间认知的过程框架,进行了基于纸质地图、电子地图、遥感影像和虚拟地理环境阅读的认知实验.论文认为基于阅读行为的认知地图形成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的,这和基于亲历的过程是不同的;在基于阅读行为建立对环境的空间认知过程中,大比例尺和小比例尺是存在差异的;基于阅读的认知草图基本上属于"空间型"草图,以区位导向为主;四种不同的认知手段所造成的空间认知结果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3维地图的符号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从传统的2维地图进入到电子地图、3维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的表达从2维到3维带来一次飞跃,在虚拟的3维空间里产生了相应的3维地图符号。3维地图符号是现代地图学理论、计算机理论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产物。本文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3维地图符号的图形学、设计特点与原则等,对3维地图符号设计、提高符号表现力等进行了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朱怀汝  李华 《河南测绘》2006,(3):18-18,21
一、前言 地图,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外出公务或旅游的必备工具,其应用已从最基本的地名、路线查询发展到地图分析和处理。产品也从单一的纸质产品发展到今天的纸质与电子产品并存。随着社会各方面对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地图市场出现了繁荣和发展,各种问题也不断产生,其产品质量也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本文根据从事地图检查工作的经验,谈谈公开地图质量检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熟,改变了地图的表现手段,使人们在家中就能体验到整个世界,使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从虚拟现实定义出发,介绍了虚拟现实的基础———空间认知理论,分析了虚拟现实与空间认知理论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虚拟现实在地图学中的应用,并指出现阶段模拟虚拟地理环境下的一些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