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Swift和Bahr的分解结果,得到准三维/二维模型的区域构造和各个畸变因子, 应用于川西—藏东MT剖面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构造特点为浅部比较简单,深部相对复杂;以雅安为界,东部构造比西部构造简单,而且比较稳定;构造主轴方位基本在近南北向,其偏差很少超过30°;分解参数对几条大的断裂有较好的显示;测线1横穿3个主要构造单元,并被几条大断裂切割,构造最复杂;测线2接近3D/2D模型;测线3具有较强的静位移畸变.  相似文献   

2.
林金狮  王梅 《地震研究》1994,17(4):355-361
本文收集了山东省东部两个流磁测网多年的观测资料,应用泰勒多项式二次拟合方法,研究分析了流磁测网内区域地磁场和局部地磁场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分析研究迭加在区域磁场和局部地磁场上的构造磁效应磁场的变化状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南沙地块内破裂不整合与碰撞不整合的构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廷贾断裂以东的南沙地块与南海北部陆缘共轭,因此其构造过程研究对认识整个南海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震资料和区域构造背景分析揭示,破裂不整合面(BU)和碰撞不整合面(CU)是控制南沙地块内盆地演化的骨架界面;为了揭示南沙地块内的主要构造过程,本文利用地震剖面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侧重对两个重要界面开展构造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4.
《高原地震》2021,33(2)
2021年5月22日玛多7.4级地震前后,青海区域地下流体有15个测项出现震前异常、同震变化或震后响应。经过分析发现,出现异常的测项多为有水井,全部为物理量测项,且同一台站不同测项的异常同步,可以互相映证。异常响应的时间、形态、变化幅度等,跟井孔所处构造位置、震中距等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重力观测体系。从分形几何学角度研究了陆态网络重力测网的分形特征,计算得到测网分维数Df=1.5598、最佳网格化间距r=139km。综合测网分维数与重力时变距、重力异常范围、测网范围等量化指标,对陆态网络重力测网的地震监测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网最佳网格化间距等特征值与MS6.0地震引发的重力场变化区域的特征异常区半径等统计量化指标接近,具备监测我国除边界及藏北无人区以外大陆区域的MS6.0及以上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洁  徐常芳 《地震地质》1989,11(1):35-45
本文根据滇西地区18个大地电磁测深点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对测区深部导电率在纵、横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滇西地区深部电性为多层结构,大致可分四至五个电性结构层;深部电性结构横向变化大,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该区上部地壳内普遍存在低阻层;上地幔高导层明显存在两个隆起区,一个以剑川—鹤庆为中心呈北北西向展布的隆起区,另一个以腾冲—潞西为轴呈南北向展布的隆起区。 本文还讨论了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大地构造的关系,滇西北裂陷区盆地的形成,以及该区地震活动与深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紫荆关活动断裂的构造效应,在怀来的土木-石河地区布设了由9条测线,528个测点与6个临时台组成的观测网,开展了精神地磁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区中磁场分布的不均匀性与东西则地磁日变幅的差异是紫荆关活动断裂构造磁效应的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8.
研究表明,地震波穿过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地区时,能量衰减不明显且具有高Q值;而穿过构造活动地区时,能量会发生强烈衰减且具有低Q值。本文利用Sato模型对依舒断裂带北段萝北-通河地区15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66条M_L≥2.0地震尾波Q_c值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黑龙江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_c值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且萝北地区Q_c值远低于通河地区Q_c值,其原因一方面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另一方面与区域地壳构造复杂、地下介质破碎、区域应力不断变化有关。本文还讨论了萝北、通河附近地区Q值随着频率变化的关系及Q_0值空间分布特征,有效地分析了该区域介质状态的变化过程,对萝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的研究和预测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查福建龙海花岗岩区深部地热构造,试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此类地区的应用效果,在该区域布设了数条AMT测线.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及反演,得到研究区的各条测线的电阻率深度剖面图及电阻率分布平面切片图.该测区AMT研究成果反映了地下2 km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分布基本情况,指示了可能的深部地热构造位置,为深部构造探测提供了良好的地球物理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法在探测花岗岩地区深部地热构造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郑兵  苏琴 《四川地震》2006,(4):41-46
本文描述了西昌测区的重力场在1990~2005年之间由于安宁河断裂带和则木河断裂带的构造断裂活动而引起的重力场正负值区域的动态演化情况,按演化情况分为1990~1995年、1996~1997年、1998~2003年、2004~2005年4个时间段,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的大地电磁数据解释容易出现假象,采用三维正演技术模拟地形和地表不均匀体的背景响应,对实测数据阻抗相位不变量进行校正,实现更准确的定性分析;对三维异常体模型的合成数据进行一维、二维多参数反演试算,以确定地形剧变区选择反演技术的最佳方案.合成数据的试反演结果显示一维反演水平切片假异常较多,二维反演能压制测向假异常,但不能压制走向的假异常,水平切片多出现测向条带.使用本文提出的阻抗相位不变量校正法扣除地形、地表背景响应,结合一维、二维反演,能使实际资料解释成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2.
张大海  徐世浙 《地震地质》2001,23(2):232-237
最近开发了一种针对二维大地电磁野外数据进行处理解释的新反演方法。该方法以加入阻抗相位信息的一维大地电磁连续介质曲线对比法为基础 ,把一维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和相位的数据集作为二维反演的初始模型 ,使用二维有限单元法做正演模拟。在程序的后继迭代中 ,深度方向上用一维反演修改模型的电阻率和深度值 ,沿测线方向由二维有限元作修改 ,反演结束可得到一个接近真实电性分布的电阻率数据集 ,并绘制成电阻率断面图。对模型的反演实验结果显示 ,该反演方法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地下电性分布 ,而且避免了偏导数矩阵的计算 ,其原理简单 ,计算速度快 ,表明该反演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the H-polarization magnetotelluric impedance, of a series of multiple, vertical, conducting slabs (dikes) embedded in a host medium is extended to an infinite array in order to model an anisotropic layer. The solution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uch strongly anisotropic media on the surface impedance. At low frequencies such vertically laminated structures behave as a bulk material. It is shown that the effective bulk parameters are those expected from d.c. theory. However, practical electrode separations may not be long enough or adequately positioned to correctly obtain these bulk parameters from the measured impedance. Thus, such structures can masquerade as quite different one-dimensional structures. A haphazard use of long electrode spacings will not necessarily produce correct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戴维乐  沈业龙 《地震》1993,(5):1-10
本文用分形理论的信息维方法研究了大华北地区1976年以来十次中强地震区域地震时间分布信息维在主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信息维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时间分布结构自组织特征,在震前一、二年内无标度区及其上、下限值出现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无标度区跨度由1个数量级变宽为3个数量级,震后恢复到一个数量级。震前无标度区跨度越宽,表明地震时间分布自相似结构自组织程度越高,大华北地区十次中强震无论其所在地区、震源深度、地震序列类型、发震构造不同、震前信息维都显示了明显的下降过程,并且临震前降到最低值,震后回升。信息维下降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无关,但信息维下降的最低值与主震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网式大地电磁(Network-MT,N-MT)法采用长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电话线为电极线测量电场,很难形成两条笔直且相互垂直的电极线,因此阻抗张量的计算不如大地电磁法中直接.本文依据阻抗张量的旋转规则提出了一种计算N-MT阻抗张量的简便算法.依据该算法计算了中国东北地区5个N-MT测站的阻抗张量,获得了基于阻抗张量的视电阻率、相位曲线和最佳主轴方位角分布图像,为我国东北N-MT资料的进一步处理和解释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此外,本文对比分析了朝阳测站中6条N-MT观测电极线上阻抗张量旋转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重点讨论了产生这种系统性偏差的各种因素,提出其主要因素可能来自“电场等效各向异性”效应,即测站附近的地壳内部存在与观测电极线尺度相比拟的横向非均匀构造,而测站各电极线沿不同方向跨越不均匀构造,此时各电极线上的电场分量不遵循同一电场矢量的分解准则,导致地表观测三角形内阻抗分量不满足统一的阻抗张量旋转规则.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的方法,对河南省三门峡市沿河开发的建筑场地进行了勘探,获取了地下隐伏沙洞的准确位置、埋藏深度、含水情况、尺寸大小等。说明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的方法在地下隐伏沙洞的探测中是行之有效的;地下隐伏沙洞在没有水体存在时,电阻率层析成像二维测量成果图中反映的一般都是高阻异常封闭圈。如果有水体存在,其异常则表现为低阻异常封闭圈。  相似文献   

17.
基于Fatti近似的弹性阻抗方程及反演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Connolly的弹性阻抗(EI,elastic impedance)公式进行反演只能直接得到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信息,然后才可间接计算得到纵横波阻抗等其它的参数数据体,这样便增加了一步误差使数据的准确性降低.本文首先针对该方法的这些缺点和不足,提出了以Zoeppritz方程的Fatti近似为基础一种新的弹性阻抗公式,由该公式可得到比用Fatti近似更准确的反射系数,然后对这个公式进行了标准化以实现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间量纲的统一,最后用标准化后的公式进行了反演,从反演得到的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数据体中可直接提取得到纵横波阻抗数据体.应用实例表明用这种方法提取得到的纵横波阻抗更加稳定、准确,而且能很好地反映储层信息.这种新的方法是对以Connolly公式为基础的传统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稀疏测线大地电磁资料三维反演研究:合成算例(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勘探成本和工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多数大地电磁实际工作采取布置稀疏测线采集数据和使用二维反演方法解释这些稀疏测线数据的方式。然而,二维反演方法在解释三维地电构造数据时存在局限性,有时甚至做出错误的地质解释。本文尝试了使用三维反演方法对大地电磁稀疏测线数据进行反演解释。使用大地电磁全信息资料三维共轭梯度反演程序对理论模型合成稀疏测线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结果表明:这种反演方案是可行与有效的。同时,我们发现在不同数据的三维反演结果中,四个张量阻抗元素和两个倾子数据同时反演的结果相对更为准确,更接近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阻抗张量元素的计算是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的重要一步。按照常规,阻抗张量被定义为以Zxx,Zxy,Zyx,和Zyy为元素的2×2矩阵。在本次研究中,6个元素的阻抗张量的计算使用了一个含有Zxx,Zxy,Zyx,Zyy,Zxz和Zyz分量的2x3矩阵。对上述两类阻抗张量元素的属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由印度古吉拉特邦卡奇沉积盆地采集的5个分量大地电磁数据测试了文中的方法。从视电阻率和相位的计算中我们是观察到在大部分的频带范围内4个元素阻抗和6个元素阻抗Zxy和Zyx两类元素区别不大。然而,较长周期时间的数据,如超过100秒,观察到视电阻率的增加和相位的减少。我们还注意到,倾子幅度在大部分时间几乎是零,但较长周期(超过100秒),逐渐呈增加的趋势。卡奇沉积盆地的地电断面表明在较长的周期内浅层近水平层和深层异常高电导性的不均质层都可能是引起大的Hz分量的原因。这表明,磁场垂直分量Hz对在大的2D/3D结构区域内的电场参数估计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性质及其意义作了总结和评述。文中述及的阻抗相位资料正则化反演方法,是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笔者就此给出了实际算例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