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气象》2010,(6):F0003-F0003
<正>12月15至17日,贵州省气象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省气象局陈忠明副局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吴战平秘书长主持。来自全省各地气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8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此次学术年会是省气象学会历年来举办的较大规模的一次学术年会,共收到征文182篇,年会论文集全文收录112篇,其中有32篇论文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2.
气象卫星发展是国家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卫星资料在气象预报预测、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中充分应用是气象卫星发展的根本目的。文中回顾了2005—2015年我国气象卫星业务服务能力提升进展情况,并对气象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天气分析、气候与气候变化、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农业气象等领域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未来气象卫星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徐建平 《气象》1984,10(5):39-43
一、引 言 自1972年美国发射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号以来,人们对资源卫星资料的处理和应用已做了不少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资源勘察、水文、测绘、环境监测、农业等非气象领域中主要是利用资源卫星资料。 美国极轨气象卫星发射时间比陆地卫星要早得多,我国早在七十年代初就自制了气象卫星接收设备,但接收的资料大部为未经数字处理的云图,而且主要限于气象上应用。国内许多部门对气象卫星资料的数字处理及  相似文献   

4.
木全 《气象科技》2001,29(1):38
2000年11月25~27日,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委员会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上海市召开了“2000年全国卫星气象学术交流会”。中国气象局颜宏副局长、上海市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及省(地)气象局、北京大学、中科院、航天部、民航、油田、空军等单位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80多人,收集并交流论文70多篇。颜宏副局长做了“卫星气象与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创新”的报告,指出了今后数值天气预报工作应努力的方向。大会代表介绍了国际气象卫星、风云气象卫星、热带降水卫星的应用现状和展望,对卫星资料反演技术、汛期强降水预警方法、大雾、干旱、地震、霜冻等灾害监测以及作物估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建议成立“气象卫星用户协会”,与会代表对此十分高兴,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办这样的组织十分必要,希望它能真正成为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达到用好卫星资料、充分发挥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的目的。 (木全)  相似文献   

5.
八月二十一日和二十三日下午在甘肃省博物馆礼堂,中国气象学会甘肃省分会特邀中国科学院大气研究所研究员叶笃正、陶诗言等同志分别作了题为《青藏高原冷热源及垂直环流的研究》、《从气象卫星看高原上的天气系统》、《卫星资料在气象上的应用》等学术报告。甘肃省气象学会所属在兰会员一百余人到会听了报告。  相似文献   

6.
卫星气象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  方宗义 《气象》2012,38(2):129-146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发展到今天,正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本文从国内外气象卫星的发展,气象卫星对大气科学的作用和影响这两大方面讨论了它们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取得的进展、成就和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科学、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卫星气象为适应良好的发展机遇所面临的挑战,它们是:绝对辐射定标和真实性检验、发展快速精确的辐射传输模式、全球模式中同化卫星遥感的水汽和云等资料、在区域模式中同化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资料和发展先进的反演算法。  相似文献   

7.
正自1960年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升空以来,气象卫星应用不断深化,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先后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气象卫星应用服务体系,大大推进了卫星资料在气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我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以风云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为主的气象卫星观测业务体系,为国家减灾防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和风云三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8.
陈善敏 《气象》1982,8(6):35-35
中央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最近在北京召开了“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座谈会”。气象业务、科研、院校和部队等部门的38个单位的6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61篇论文和技术总结,其中有31篇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9.
国际静止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成立于1972年,其成员是已拥有或明确计划拥有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和组织,目前有美、日、印、苏、欧空局及世界气象组织(WMO)。该组织是一非正式组织,对静止气象卫星系统的体制、资料分发、资料收集、资料存档和检索、卫星资料定标和气象参数提取等进行交流与协调。第十五届CGMS会议于1986年11月3—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我国代表2人作为观察员第一次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发表工作报告约70篇。这些报告涉及面很广,对我国发展静止气象卫星系统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市“科技进步月”活动,大力普及气象高科技知识,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在6月9~10日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对外开放日活动。 开放日内容共分为四个板块:(1)讲座和录像板块:举办气象高科技与生态关系专题讲座、观看气象卫星发射、运行、应用等知识录像带;(2)走进高科技板块,参观极轨气象卫星系统、静止气象卫星测距副站、中规模数据利用站、通信卫星地球站、广州地面气象观象台,了解气象信息获取的常规手段及高科技手段,了解气象卫星高科技在气象及国民经济各领域中的应用;(3)专家咨询研讨板块:航天专家、计算机专家、…  相似文献   

11.
卫星气象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柏林 《气象》1987,13(5):3-8
本文讨论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以及在未来十几年内气象卫星可能提供遥感信息的前景。由于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遥感信息将会对于气象及有关学科的发展有所推动,本文预期了它对于天气预报、气候与长期预报、大气探测(包括云雨)、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及陆地冰雪研究的促进效果。气象卫星遥感提供了地球环境综合性研究的可能性,本文也讨论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最后,概述了我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气象》2012,38(12)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 杨军 主编 《气象卫星及其应用》是《现代气象业务丛书》的一卷。该书介绍了气象卫星的发展过程、气象卫星的作用和基本观测原理,以及卫星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重点介绍了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有效载荷及其性能指标;详细描述了风云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处理流程,以及生成的主要业务产品;深入介绍了卫星资料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卫星遥感产品的生成及其典型应用;同时,也对卫星资料和产品在天气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本书可以作为气象业务人员熟悉和掌握气象卫星资料处理和应用的参考用书和培训教材,对相关高等学校的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随着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对气象卫星原始探测资料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研究,就成了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陕西省农业遥感信息中心从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引进的"气象卫星资料微机处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就是专门为单站接收处理气象卫星(包括我国"风云一号"卫星和美国NOAA卫星)资料的用户而研制的,利用这套"系统",不仅可以对实时接收的卫星资料进行各种定性和定量处理,获  相似文献   

14.
宋兆民 《气象》1987,13(5):54-54
中国林学会于1987年2月28日—3月4日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1987年学术年会(即第五次全国林业气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农业、气象及科学院系统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学术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7,(7):28-28
苏联在不断发展导弹、核武器的同时,近十多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气象卫星,以掠夺全球的气象资料,为其霸权政治服务。苏联的气象业务卫星系统(“流星”卫星系统)是在1969年3月26日正式建立的。“流星”系统建立以前,曾利用十几颗“宇宙”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5,(3):18-18
日本东京于1974年10月出版发行了一部《遥测》(REMOTE SENSING)技术的书。书中除序言、词汇及索引外,共有17部分。第11部分为《气象的遥测》,主要介绍通过卫星或飞机所获得的遥测资料应用于气象学上的问题和实例,并对日本获取卫星观测资料的现状和日本同步气象卫星的概要做了介绍。特别详细地解说了有关红外辐射仪如何处理地表温度值的测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研究的回顾和发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一项大气探测技术和新兴的分支学科。目前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地球大气探测系统中的主要成员 ,而卫星气象学则正在覆盖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主要方面。文中从 3个方面综述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 30多年时间内 ,中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极轨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运行状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及发展史。 (2 )气象卫星遥感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重点评述了大气温湿廓线遥感反演、云特性反演、气溶胶特性反演、降水反演和云迹风生成等 5个方面的主要成果。 (3)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和在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同化和气候监测与预测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立足《我国气象卫星应用发展专项规划(2010-2015年)》,紧密围绕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业务应用,上海区域卫星气象业务应用取得了较好进展。总结近10年来上海市气象局卫星遥感业务应用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上海卫星遥感气象应用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气象卫星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4月1日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1的发射升空,标志着大气探测科学技术进入了现代化空间遥感阶段。40多年来已有美国、日本、前苏联、中国、欧洲空间局、印度等国家研制或发射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世界气象卫星网络中的重要成员。1969年初,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一要接收利用国外卫星发送的资料,二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中国气象科技工作者在短短的30多年里,使中国的卫星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我国现有两颗极…  相似文献   

20.
回顾近20年青藏高原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森林火险和积雪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指出目前青藏高原气象卫星应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