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轲道  王金华  王建 《海洋通报》2011,30(5):562-565
根据野外观测资料,客观地分析了江苏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磁化率变化及其与粒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滩面沉积物磁化率随着向海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大,粒径逐渐变粗;粒径D与磁化率呈正相关关系,粒度φ与磁化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中离岸距离增加,滩面沉积物的粒径逐渐变粗,滩面沉积物的磁化率逐渐增大,说明滩面水动力变强.  相似文献   

2.
海滩冲流带高频振动地形动力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粤东汕尾后江湾海滩冲流带布设2条观测剖面,共计6个观测点,对滩面冲流带在约一个潮周期内的高频振动进行了观测,取得采样频率分别为1min/次和6min/次的滩面数据各1组.结合同步观测的碎波带波浪潮汐数据,分析探讨了海滩高频振动特征.分析认为在涌浪条件下,滩面高频振动的日内变化主要受到潮位变化过程的控制,涨潮堆积,落潮侵蚀.利用交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滩面高程变化滞后于潮位变化.滩面下部比上部振动幅度大,变化复杂,滩角脊部比凹部活跃.波群对滩面高频振动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波高大于有效波高的波群.滩面高频振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泥沙逐渐向陆地堆积过程,有一定的振动周期.  相似文献   

3.
方斑东风螺样品采自福建省南部诏安海域.其卵囊无色透明,叶片状,每个卵囊内有受精卵500~1 600个,卵径为280~308μm.方斑东风螺胚胎发育在卵囊内进行,第一次和第二次卵裂分别为经裂,分裂中有极叶出现.随后其卵裂以螺旋式不等裂方式进行,在胚胎的动物极形成帽状胚盘.其囊胚期胚体开始缓慢转动.在水温为29.0~29.5℃的条件下,产卵后60~63 h其成为早期面盘幼虫.此期以面盘、足、壳的出现为标志.中期面盘幼虫阶段包括囊内的面盘幼虫至出囊后且卵黄尚未消失的浮游幼虫初期阶段.出囊后的幼虫浮游1~2 d后,卵黄囊完全消失成为后期面盘幼虫,心脏搏动频率加快,足变大并伸长.在水温为27.5~28.5℃的条件下,经10~12 d的浮游,后期面盘幼虫转为底栖生活,随后面盘退化、萎缩并完成变态,营爬行生活,贝壳上出现棕褐色斑纹,成为稚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某海域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勘探方法,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矿体较好的三维成像效果.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矿体三维成像的因素很多,其中,面元参数的选取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大量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在确定了电缆的排列长度为2400m(192道)的前提下,面元横向最佳优化尺寸应为50m,处理面元为原始采集面元大小的1/2(即面元大小为12.5mx25m)时,可以兼顾地层的真实性和连续性.以此为基础可获得较高质量的准三维地震处理资料.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补偿深度(C.C.D)及溶跃面是海洋学中两个重要界线.目前各国学者不但研究了各海区C.C.D及溶跃面具体界线,而且将注意力转向对它影响机制的研究.我们在1978年及1983年,曾两次对中太平洋进行了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通过海洋生物、沉积物化学等项分析资料,调查区Ⅰ和ⅡC.C.D在5300米左右,溶跃面在3500米左右,调查区ⅢC.C.D在5300米左右,溶跃面在小于3918米的某一深度.  相似文献   

6.
在大陆和大洋地区,莫霍不连续面代表从地壳到地幔之间的、由地震所定义的一级声阻抗界面.探测莫霍面这个前沿科学问题是许多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科学目标,但却受到技术的限制而至今未能实现.今天,IODP(综合科学大洋钻探计划)的"地球"号科学钻探船,对于钻探洋盆地壳而到达莫霍面,在技术上已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陵水凹陷海底周期阶坎底形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周期阶坎底形一直是海洋地质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285 km2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海底周期阶坎底形几何构型(波长、波高、迎流面长度、背流面长度、迎流面夹角和背流面夹角)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区位于上陆坡(2°~14°),发育一条NE-SW水道,宽6.5 km,深35 m.水道内外均发育周期阶坎,剖面上具有波状...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茅家港附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的变化,在对茅家港近岸滩面沉积物粒度研究的基础上,于1993年9月、1994年1月进行了两次野外采样调查,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测量.通过测得的一手资料,绘出不同时间的粒度空间分布图和不同位置的剖面图,对茅家港滩面沉积物粒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及其反映的水动力变化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茅家港工程建造前后滩面沉积物粒度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研究发现:工程建成后,因突堤内水动力减弱,突堤内滩面沉积物的粒度变细,且比突堤外的细,航道不再淤积,使航道的位置和深度稳定,有效地保护了航道;随着离岸距离增加,因水动力逐渐增强,滩面沉积物的粒径逐渐变粗;因冬季的水动力比夏季的水动力强,冬季滩面沉积物粒度比夏季粗.  相似文献   

9.
刘日明  任慧龙  李辉 《海洋工程》2011,29(2):99-104
对基于B样条面元法波浪载荷计算、载荷加载及速度势的二阶偏导数计算中存在若干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对于加载时压力点的参数值计算,给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参数值反算方法;对于二阶偏导数计算,给出一种基于B样条面元法求解速度势二阶导数的隐式方法,并通过对一无限水域中椭球潜体定常速度势二阶导数的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此外,对B样条面元法的计算效率进行了讨论,并对对称性在B样条面元法中的应用以及其对计算效率的提高进行了说明.所介绍的方法简单实用,对于发展和推广B样条面元法在波浪载荷计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PCL语言生成浮体湿表面B样条面元的方法.介绍利用PCL语言生成浮体湿表面型值数据点,对型值数据点进行规范参数化,反算B样条面元控制点,以及生成由控制点计算得到的用于检查B面元质量的加密曲面网格这四个主要模块的程序流程,并对编写该程序时需要用到的PCL函数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该方法充分利用MSC.Patran强大的图形处理及三维显示功能,可以准确生成任意形状浮体湿表面的B样条面元,为获得准确的高阶水动力结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无缝深度基准面模型的构建是实现海洋测绘成果基准统一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实现陆海统筹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目前规定采用的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以及国际上推荐使用的最低天文潮面,本文利用全球潮汐模型FES2014提供的13个分潮调和常数,分别构建了山东沿海(34.5°N-38.5°N,117.5°E-124°E)分辨率为1/16°×1/16°的理论最低潮面模型和最低天文潮面模型,对两者的基准值在该研究海域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位于-30.39cm到-318.57cm以及-33.69cm到-318.76cm,并研究了两者的差异情况,差值介于-6.68cm到7.99cm,其中94.1%点位的差值位于±5cm內,78.9%的点位表现为正值,说明在山东沿海的多数海域,最低天文潮面位于理论最低潮面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涌浪影响下短时段内的冲流带滩面高频高程数据和碎波带波流资料,在奇异谱分析(SSA)的基础上,以比研究了不同形态滩面的冲淤变化趋势、趋势分布形状、冲淤变化周期和冲淤变化强度,以及同一条剖面不同桩点间各因素间的变化关系;用交叉谱方法探索了每分钟滩面高频冲淤变化与碎波带长重力波间的作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滩角韵律地形引起的冲流分流作用促进了滩脊向滩谷的泥沙转运,冲流带滩面存在明显的长重力波频段的周期性冲淤振动,滩面冲淤振动强度由滩面下部向上部递减,碎波带长重力波对滩面高频冲淤变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自孵化后的担轮幼虫至1a龄幼鲍10个时期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食道于面盘幼虫早期出现;自围口壳幼虫食道中段的上皮细胞开始分泌蛋白酶;在上足分化幼体食道侧囊形成;在稚鲍,食道侧囊上皮分化成微绒毛细胞、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嗉囊直至稚鲍期才形成;在1a龄幼鲍,嗉囊腔大于胃腔.胃出现于面盘幼虫早期;到匍匐幼虫,胃腔出现单细胞藻.肠出现于面盘幼虫早期;在上足分化幼虫,肠上皮分化为纤毛细胞和微绒毛细胞两种细胞;在稚鲍肠上皮分化成纤毛细胞、微绒毛细胞、Ⅰ型腺细胞、Ⅱ型腺细胞和黏液细胞共5种细胞,肠沟出现.唾液腺形成于上足分化幼虫期.消化腺于面盘幼虫早期出现,自面盘幼虫中期开始分化成嗜碱性细胞和消化细胞.嗜碱性细胞的细胞质由嗜酸性逐渐转变为嗜碱性;至上足分化幼虫,细胞内出现含铁的折光小体.消化细胞自匍匐幼虫摄食起就出现内吞作用,细胞内含大量囊泡.研究表明,发育到稚鲍时,消化系统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已基本接近成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保证航行安全,我国海图图载水深的起算面为理论最低潮面(理论深度基准面).本文根据两者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提出了统一高程基准与测深基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中的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对于热量和淡水输送、翻转环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理解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的变化对于改进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大尺度海洋环流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细尺度参数化方法,本文利用黑潮延伸体区的一个长期潜标K7观测,对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的次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在2004年6~9月,30...  相似文献   

16.
庄广胶  葛彤  刘建民 《海洋工程》2011,29(3):102-107
给出一种水下自重构机器人的基本构成模块,针对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的对接要求,设计一套基于蓝光波段的可见光定位系统,检测需要对接的两个面之间的位置与姿态关系.在主动连接面呈正三角形安装三个蓝光LED光源,在相应的被动连接面中心安装一个光敏二极管作为光强接收传感器,利用光强接收传感器接收到的信息,设计一套位置检测算法,根据计算出的相对方位误差,修正两对接面的方位.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蓝光波段可见光导引系统能够在水下准确检测两对接面相对方位,误差小于2cm.  相似文献   

17.
长江河口南汇潮滩泥沙输移规律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李九发 《海洋学报》1990,12(1):75-82
南汇潮滩位于长江口与杭州湾落潮合流和涨潮分流的缓流区,滩面宽阔,滩坡平缓,平面形态呈犁头型.潮滩两侧潮位有显著差别,导致潮滩泥沙纵向输移.不同滩面高程水沙条件各异,潮间带涨潮流速、含沙量均大于落潮,呈涨潮流优势,净输沙向陆,大量泥沙在浅滩上落淤.深水区呈落潮流优势,净输沙向海.浅滩与附近深水部分存在二组平面输沙环流系统,导致滩槽之间、长江口和杭州湾之间的泥沙交换.向岸大风浪掀沙明显,引起滩面增长,横断面形成垂向输沙环流系统,加速潮滩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河口潮波计算假定的基础上,概化长江口崇明岛南侧水域,建立了三种概化模型,探讨影响长江口潮波传播的因素.计算表明,潮波传播是地形、河口平面形状和底摩阻共同作用的结果,河口平面收缩对潮波传播影响最大,其次为河床底摩擦作用,然后是河口断面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海洋学报》1998,20(3):6-11
在小风速条件下,分层水中,水下运动物体所产生的内波,通过改变表面流场,使得风浪中的短波波面斜率分布发生了改变.由此,可以通过观察表面风浪中短波波面斜率分布的变化,识别出水下运动物体的移动轨迹  相似文献   

20.
对琉球群岛东部海区1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组合在溶跃面以上表现为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ata glutinata组合,溶跃面以下为Globorotalia inflata-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 (dex.)组合,局部受黑潮影响区域黑潮标志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相对丰富,为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组合;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及组合分布特征对于碳酸盐溶跃面深度及碳酸盐补偿深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另外,碳酸盐保存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现代碳酸盐溶跃面深度约为3100 m,碳酸盐补偿深度约为430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