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用首都圈地震台网和中 德合作延庆数字地震台阵2001年10月——2005年12月获得良好记录的197次地震到时,运用地震震源位置和三维地壳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程序对这些地震实行精确定位. 震源位置分布表明,北京西北地区存在两条主要的地震活动断裂带. 一条从清河、温泉一带向北西方向伸展, 到怀来县以北的黄土窑一带; 另一条是自南口、昌平一带向北东东向伸展的活动断裂带.   相似文献   

2.
华北遥测地震台网联网定位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2年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联网前和联网后所测定的957个近震的参数进行分析与比较,进而论证华北遥测地震台网联网的定位精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A detail three-dimensional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Beijing,Tianjin and Tangshan area(BTT area)was deter-mined by inverting local earthquake data.In total 16 048 Pwave first arrival times from 16048 shallow and mid-depth crustal earthquakes,which occurred in and around the BTT area from 1992to 1999were used.The first arrival times are recorded by Northern China Unived Telemetry Seismic Network and Yanqing-Huailai Digital Seismic Network.Hypocentral parameters of 1 132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ML=1.7-6.2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wer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The inversion result reveals the com-plicated lateral heterogeneity of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round BTT area.The tomographic images obtained are also found to explain other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well.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地震台记录的2001-2018年13次6级以上极远震为研究对象,依据AK135走时表进行震相分析,总结归纳典型极远震震相记录特征,以期提高震相分析水平和测震分析工作质量,为其他地震台站极远震分析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我国微小地震监测能力,"一带一路"项目拟在黑龙江鹤岗地区建设地震台阵。在2019年8月4日至9月4日,鹤岗地震台阵监测到部分近震及远震,与黑龙江省鹤岗地震台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与鹤岗地震台相比,鹤岗地震台阵对近震及区域性地震的监测能力较高,对远震和极远震的监测范围较大,记录完整的地震个数更多,整体背景噪声更小,地震波形质量更高,定位更精确,提高了区域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沈阳台记录到20个壳内近震和26个营海岫地区近震,利用s Pn与Pn震相的到时差重新计算这46个近震的震源深度,并和国家台网中心结果及辽宁台网中心结果进行比对,表明沈阳台记录到的s Pn震相可用于计算震源深度,计算得出的深度与国家台网中心及辽宁台网中心所测定深度基本相近,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20世纪华北地区37次中强地震事件的89条等震线数据,拟合了该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主要选取了M≥5.0的地震事件。与以往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相比,在计算中强地震烈度时,精度上得到了相应地提高。充分反映了华北地区地震烈度衰减较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记录到的北京及邻区地震的震中分布,地震活动频度及能量释放强度的分析,得到本区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聚堆性”。在年发震频度,地震强度和能释放方面均具有双峰值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条带特征,且形成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的两条相互交汇的条带。又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本区发震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0月前后,而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南东带上。  相似文献   

9.
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选取北京地区有5个以上记录台站共76个地震事件,计算北京地区地震波速比的平均值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发现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北京地区地震波速比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因此,依据北京地区地震的波速比变化特征,可以为首都圈地区发生的中等地震提供一定程度的跟踪预测意见。  相似文献   

10.
统计银川地震台数字石英摆倾斜仪记录的2015-2016年全球MS ≥ 4.0和中国大陆MS ≥ 3.0地震震例,总结数字石英摆倾斜仪记录地震特征,以期为大震短临预报提供时间指标,为进一步研究该地震台数字石英摆倾斜仪地震监测能力和映震效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Afteramoderateorstronger(Ms25.0)earthquake,themosturgentworkofthedivisionforearthquakemonitoringandpredictionistodetermineitstimeoforigin,hypocentrallocation(longitude,latitudeanddepth)andmagnitudeandtojudgethetrendofseismicregimedevelopmentassoonaspossible.Ingeneralcases,whenanearthquakewithMS25.0insideChinaoraonewithMS26.0inneighboringareasofChinahasoccurred,theEarthquakeBulletinofChineseSeismologicalNetworkcanprovidedeterminationoftheorigintime,hypocentrallocation(longitude,…  相似文献   

13.
陈学忠  李艳娥  王恒信 《地震》2014,34(1):34-40
根据欧亚地震带7级以上地震释放能量与全球7级以上地震释放总能量之比,利用χ2检验方法对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与中国大陆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当出现欧亚带年地震释放能量比高于50%且有8级以上地震发生时,其后3年内中国大陆地区将有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或8级地震的可能性,这个关系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46个地震台的记录资料,将2002-2008年间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速报的、震中位于云南省界外300 km以内邻省(国)的中强震速报定位参数,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正式速报结果(M≥5.0)(中国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目录,2002-2007年)及云南地震台网正式速报结果作比较(M<5.0),总结速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几种地震定位程序的定位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简要介绍了四川地震台网目前使用的4种近震定位程序(HYPO81,Gelor-P、GENETIC、LOC91),并选取成都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30次地震事件,对4种定位程序的定位效果作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网内及网缘地震,NYPO81程序的定位结果要稍优于其它3种定位程序;而对于网外地震,4种定位程序得到的结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东部地区的数字化地震台网在定位西部地区的某些地震时总产生偏差,这一现象很普遍。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局2001~2003年测定的中国西部地区(云南、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地震,比较上海数字地震台网的大震速报结果,对上海数字地震台网在地震定位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进而加深速报人员对西部地区地震记录特点的理解,提高东部地区的地震分析人员对西部地震的速报精度。  相似文献   

17.
二滩水库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本底背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了解和掌握水库蓄水前库坝区及其周围天然地震背景水平,不仅可以对水库诱震的危险性进行前期评价,而且还可以为蓄水后的诱发地震活动监测提供可靠的鉴别依据。二滩水库遥测地震台网在水库蓄水前已连续运行了6年,积累了世界水库地震监测史上极为难得的资料。为此,本文利用这批资料提供了表征库坝区蓄水前天然地震活动水平确切实用的各项指标,同时也使用四川台网的地震资料,给出了包括库区的较大区域地震活动背景,讨论了对库区可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鹤岗地震台阵勘选数据,分析各子台记录的矿震和天然地震的频谱特征,从各子台频谱一致性角度对观测场地进行评估;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简称HHT)方法,分析矿震和天然地震的时频特征。结果显示:勘选记录的地震频谱特征与已有研究一致,各子台特征也较一致,该勘选场地适合建设台阵;由经验模态分解(EMD)后的本征模态函数(IMF)分量可以明显识别出矿震面波,矿震和天然地震的HHT谱的时频特征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The three-dimension crustal and upper mantle structures in the region around Beijing were studied by seismic tomography. We used the P wave arrival times from local and teleseismic events. These events were recorded by 250 stations of the North China Seismic Array and 108 stations of the Beijing Telemetry Seismic Network. 118 869 P wave arrivals from 10 285 local events and 12 189 P wave arrivals from 107 teleseismic events were used in the inversion. We obtained the 3-D P wav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cru...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9年中国地震局"一带一路"鹤岗地震台阵勘选资料,分析了勘选测点记录的近震Pg震相和远震P波震相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相关性。时间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鹤岗地震台阵场地对近震Pg震相和远震P波震相的最佳监测距离分别约为550 m和1 570 m;频率域相干分析显示,监测远震P波信号的最佳距离约1 570 m,与时间域分析结果一致;近震和远震的最佳监测距离分别对应勘选台阵最内圆和最外圆半径,可作为该台阵布局设计的依据。台阵增益分析显示,勘选台阵对于Pg和P波震相识别具有一定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