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伟  董慧 《地下水》2004,26(1):23-25,29
本文应用水文地质学理论,分析了新疆地下水的分布、形成规律及特点,运用水资源系统理论,从管理角度分析了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点,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管理应遵守的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要统一评价、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要重视前期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3)
地下水资源是能源基地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了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依据大量的勘探钻孔和抽水试验资料,分析了区域和准东能源基地地下水资源的赋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赋存在山区主要以基岩裂隙含水层为主,而在平原区主要以松散孔隙含水层为主;此外,研究区地下水的赋存和富集主要受地质构造、地貌、岩性以及气象等条件的影响。通过对准东能源基地的地下水赋存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后期圈定地下水资源的有利开采地段和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渭北黄土旱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对地下水资源作出评价,并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出意见,从一九七六年起,陕西省地质局第一、二水文地质队,共同承担该项科研任务。他们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野外调查,勘探试验和室内综合分析工作,于一九八一年九月提交了渭北黄土旱原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乾县山区基岩地下水赋存规律;乾县东风公社地下水资源评价;乾县礼泉黄土台原地下水资源评论及开发利用;武功县贞元地区地下  相似文献   

4.
基岩裂隙水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十分重视山区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近十余年,对我国的基岩裂隙水进行了世界上范围最广泛、规模最大的勘探、开采和防治工作。我国在基岩裂隙水的开发利用、构造找水理论等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按一九七四年的统计资料,全国机井总数达130多万眼,若按百分之五计算,基岩水井至少可达6.5万余眼。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5)
通过利用最新的水文地质成果,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研究了礼泉县北部山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形式和施工技术方法,总结出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可分为岩溶地下水开采区和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层水开采区,并进一步指明开采区内地下水的勘察方法、取水手段、布井原则等,为解决当地饮用水困难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面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研究手段,查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孔隙水为主,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辅,总结出不同类型地下水的赋存特征;从断裂、皱褶和裂隙发育特征阐明地质构造对研究区地下水运移、存储、富集和排泄的影响规律,断裂破碎带通常具有阻水作用,而在断裂一侧或两侧某一段的影响带内往往充水,沿断裂带发育方向易形成地下水排泄带,次级断裂是控制研究区内深部热水活动通道的主要构造;向斜构造使得浅层裂隙水和下部层间水得以富集,形成向斜储水盆地;近东西向张性和"X"节理裂隙有利于地下水的富集.根据研究区内主要地形地貌和含水层特点,将研究区划分为山间盆地、丘陵山区和岩溶山区3种主要类型区,通过对各类型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规律分析总结,结合开发利用可行性,归纳出3种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山间盆地蓄水构造钻井抽水模式、丘陵山区表层泉水池调蓄模式和岩溶山区溶洼成库和地下河堵洞成库地表-地下联合模式.研究成果为提高乌蒙山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效率,解决该地区用水困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翁牛特旗--库伦旗一带为西辽河平原周边的严重缺水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形成的地质环境,认为降水量、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地下水循环是造成研究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和新构造运动是影响地下水富集的决定性因素.指出要加强含水层的岩性和构造、基岩区的断裂性质和产状的研究,并提出在基岩区、低山丘陵区寻找构造裂隙水和断裂带脉状水是解决研究区严重缺水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黔中洋水背斜分散排泄系统位于贵州磷矿的主要产地,区域内磷矿山、磷化工、磷石膏堆场集中分布。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主要地下水露头样品,运用离子对比法、主要离子比值法等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地下水化学组分和离子来源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的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矿井水三者的水化学组分存在显著差异。碳酸盐岩岩溶水的主要化学组分来源于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含量是钙质泥岩溶滤与大气降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矿井水的主要化学组分则来源于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的溶滤作用和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维护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王伟 《贵州地质》2012,29(2):104-107
正确划分地下水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对较为准确的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实际工作中,地下水含水岩组和地下水类型的划分存在一定误区,导致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较为粗放,以至于还可能给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带来障碍。笔者认为,间互状不纯碳酸盐岩类归属于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较恰当,其所含地下水类型归属于基岩裂隙水更合适。在计算间互状不纯碳酸盐岩类地下水资源量时,宜扣除泥岩、粉砂岩和页岩的分布面积。  相似文献   

10.
李婉珠  刘鹏  申巨波  王海潮 《地下水》2018,(5):26-27,39
以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地下水勘查为例,对该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岩夹碎屑岩裂隙溶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五大类,富水性分级与区域地下水一致。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离基岩山区近的村庄可以采用引泉方式解决供水,而远离基岩山区的低山丘陵村庄人畜饮水集中供水水源可采用大口井廊道取水工程来解决。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来解决当地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高原植被生态分区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生态环境是鄂尔多斯高原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查清植被生态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植被演替的自然驱动因素,将鄂尔多斯高原的植被生态划分为基岩台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盖基岩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沙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和滩地植被生态水文地质区。结果表明,气象和地形地貌控制着区内植被生态的总体分布格局,包气带和地下水因素控制着植被生态的演替,沙地植被生态和滩地植被生态的生长发育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地下水开发时保护植被生态的靶区。  相似文献   

12.
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自亭  刘玉忠 《地下水》2005,27(4):229-231
豫北平原隶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在平原区松散岩类中蕴藏着较丰富的地下水.随着工农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在逐步升高,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日趋显著.主要论述了浅层含水岩组的特征、水动力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与地下水开采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天然资源量的组成,说明了可采资源量的计算方法,指出有开采潜力区和超采区的分布.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秀花  朱锁  龙文华 《地下水》2009,31(3):54-57
内蒙古翁牛特旗--库伦旗地区是严重缺水区.地下水一直是该区工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及农村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其合理开发利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该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提出实现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即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必须科学开发、避免集中开采、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水源替代、水源切换、水资源保护、水价体系以及加强立法和政府宏观调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地下水监测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计生 《地下水》2010,32(3):72-74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的一部分,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甘肃省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省地下水供水量较1970年代增加了2.15倍。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大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对甘肃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和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分析,认为地下水资源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测,提高监测现代化水平,实行统一归口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鲁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传宁  程金芝  张利红  张军 《地下水》2004,26(4):279-280
简要介绍了鲁北平原的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鲁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中,由于地下水开采布局不合理,局部地区采补严重失调引起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辽西蓄水构造及找水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蓄水构造的三要素,对辽西地区蓄水构造类型及蓄水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区内主要有水平岩层蓄水构造、褶皱蓄水构造、断裂蓄水构造、接触带蓄水构造和基岩风化壳蓄水构造,并指出了该区地下水找水方向和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曹小虎 《地下水》2004,26(4):300-302
地下水在山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多年不合理的开采已形成了严重超采局面,并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通过对山西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状况分析,阐述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曹成立 《吉林地质》2007,26(1):26-29,48
论文阐述了长春市城区基岩裂隙水开采区地下水位、水质状态的变化特征。在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确定了地下水优化开采方案,并提出实现地下水合理开采、优化管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19.
郭洪起 《地下水》2014,(3):40-42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下水资源的有力保障,而深层地下水超采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不仅能缓解城市用水矛盾、减轻深层地下水开发压力,同时对提高地下水资源保护能力、提高大气降水可利用率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