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太平洋海盆北部锰结核资源评价PramuanKohpina等洋底锰结核被看作是未来有经济价值金属的潜在资源,尽管对于商业性开采一些技术、经济和环境问题还有待解决。从1974年至1983年,日本地质调查所(GSJ)在进行锰结核矿床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期...  相似文献   

2.
论海洋底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海洋底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不仅剖析了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时空分布及其属性,而且揭示了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演化、现今性状与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建立了铁锰结核(壳)五元核心物质分类模式;并且提出了铁锰结核的积成、裂解、再生和再造等一系列观点,指出了在铁锰结核(壳)矿床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铁锰结核由于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研究的程度日益提高.至今为止,虽然有许多学者对其矿物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如Easton1986;Boldton等,1988;Meanceau1992),但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相类型、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等均未研究清楚.本项研究分析了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初始锰矿物相和铁锰结核矿物的相变及其成因解释,以期为了解铁锰结核的形成和矿物相的变化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资料.研究的天然铁锰结核样品是《海洋四号)}HY4-861、871、881H个航次从太平洋中部7”N-12”N,176”E一178”E采集的.根据结核的形态和产出特征,将其…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般都认为,人类在21世纪的经济生存在很多方面将建立在世界海洋(首先是大陆架)提供的矿物原料潜在资源的基础上。20世纪 70 年代,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研究世界海洋矿物原料资源问题上。1982 年在海洋科研方向的影响下,北极地质科学研究所被改造为全苏世界海洋地质学和矿物资源科学研究所。最近10年来确定了主要的矿物原料,即铁锰结核、含钴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磷钙土。在初期(1975—1987 年)主要的注意力投向了铁锰结核。1974 年在太平洋克拉里昂断裂区第1个铁锰结核矿床的发现和美国对它的要求引起了投机行为。其他国家如法国、德…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洋铁锰结核含有30多种有用的金属元素,是潜在的矿产资源,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重视.关于铁锰结核的矿物组成,国内外学者已有大量的报道.尤其是Piper(1984),Usui(1979)、Burns(1977)等,他们根据各自的分析结果,指出了大洋铁锰结核中的锰矿物主要由1×109m水锰矿δ-MnO2、7×10-10m钠水锰矿及针铁矿组成.并从地球化学、沉积地球化学角度指出了上述矿物的可能成因.然而,由于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结晶程度很差和无定形性,用一般手工方法和仪器对单矿物很难分离和辨认.因此,用单一方法来确定某种结核的矿物组成及其相对含量就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试用红外光谱分析结合X衍射、电子探针及化学分析结果,探讨红外光谱分析法应用于分析太平洋铁锰结核的矿物组成及结核中Mn含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深海矿物资源,通常主要指海底锰结核、海底热液矿(也称多金属软泥)和海底石油。锰结核矿是一种分布于水深4000~6000米大洋底的矿物资源,含有镍、铜、钴、锰等76种元素。人们估计,世界大洋锰结核矿的总储量可达3万亿吨,仅在太平洋就有1.7万亿吨。如果按目前人们的开采需求量计算,锰、镍、钴等可供人类上万年的开采需求,由此可见海洋中锰结核矿储量之巨大了。海底热液矿床多分布在火山活动的大洋中脊裂谷处,火山岛弧地带,或分布在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断裂带和构造线上。海底热液矿床的发现时间并不长,仅有二、三十年的历史,但从一开始就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注视。这是因为,海底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大洋底铁猛结核的再造问题,不仅从铁锰结核的天然积成和人为再造两个方面阐述了铁锰结核的再造证据,而且还提出了铁锰结核的再造设想方案,同时,对铁锰结核的再造前景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东海北部铁质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而勤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3,13(3):73-80,i005,i006
大洋的铁锰结核由于它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意义,已成为各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浅海和一些湖泊内也发现过特征不同的铁锰结核,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大洋铁锰结核的成因;而且不同价态的铁锰自生矿物是划分地球化学相的重要标志,搞清它们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恢复古地理环境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克平 《海洋科学》1984,8(4):52-55
海底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硫、锡等矿物和岩盐。钾盐、砂、砾石、重砂矿、锰结核、磷钙石、海绿石及金属软泥等矿物资源的开采利用发展很不平衡。就其产值而论,现代海洋经济开发中,石油和天然气始终占第一位,在产值构成中,其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其次是煤,约占3.5%,再次则是沙、砾石和重砂矿等共占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大洋锰结核中矿物对过渡金属分布的控制GuobinLei等关于大洋锰结核、结壳中Co、Ni和Cu在10A锰酸盐、水羟锰矿及铁的氧氢氧化物(简称为铁相)之间分布的讨论主要是在全样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通过分层取样,对锰结核不同的微层同时进行了化学及...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全岩地球化学和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雅浦海沟南部附近海域获得的铁锰结核样品进行了显微构造、矿物和地球化学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铁锰结核的显微构造主要包括平行纹层构造、柱状构造、叠层状构造和同心环状构造;显微构造和探针结果显示铁锰结核在生长初期处于底部海洋动力比较强烈的环境,后期生长环境逐渐趋于稳定;铁锰结核的矿物组分以水羟锰矿、钠水锰矿、石英和钙十字石为主;样品中Fe、Mn元素含量较高且含量比较接近,Cu、Co、Ni和REE相对富集,REE分布模式整体比较平缓并都出现较强的Ce正异常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现象;文中两块铁锰结核都为水成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同期的海水沉淀,同时也受一定海底火山物质和陆源风尘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洋的铁锰结核由于它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意义,已成为各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浅海和一些湖泊内也发现过特征不同的铁锰结核,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大洋铁锰结核的成因;而且不同价态的铁锰自生矿物是划分地球化学相的重要标志,搞清它们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恢复古地理环境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铁锰结核的形态、产状和分布、结构和构造及物质组成等,探讨南海铁锰结核成因问题。初步认为:铁锰结核的沉积环境是下陆坡和深海盆区,主要物质来源是外洋海水和深海区海底火山物质,且以胶体化学成因为主。最后提出铁锰结核的远景评价及古今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盐场海芽孢杆菌(Marinibacilluscampisalis)与大洋铁锰结核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海洋微生物在铁锰结核形成中的作用。实验选取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培养的盐场海芽孢杆菌(Marinibacillus campisalis)和大洋铁锰结核样品进行相互作用实验,设置有菌组和无菌组,培养过程中间隔取样分析。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测定大洋铁锰结核元素组成,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反应过程中Fe、Mn、Co、Ni、Cu等离子浓度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微生物表面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手段测定铁锰结核矿物组成的变化。实验进行1天内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有菌组的Fe、Mn等离子浓度增加; 2—7天内细菌处于稳定期, Fe、Mn等离子浓度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总体浓度均大于无菌组的离子浓度,金属离子被吸附在菌体表面,新形成了简单的含Fe化合物和矿物;实验结束后,XRD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矿物含量,如菱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等有轻微程度的增加。研究表明盐场海芽孢杆菌(Marinibacilluscampisalis)能够促进释放铁锰结核中的Fe、Mn等元素,同时对释放出的金属离子又有富集作用,并能够诱导新矿物的形成。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铁锰结核的生物成因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秘鲁海盆DEA区浅层埋藏型铁锰结核开展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探讨了埋藏型大洋锰结核的有用组分的富集、清扫机制及成因类型。该区铁锰结核致密层和疏松层互层具有明显的多孔树状微结构,结核主要由10?锰矿相、7?锰矿相(水钠锰矿)和δ-MnO2(水羟锰矿)等锰相矿物组成,成分上具有高Mn、低Fe和中等Ni+Cu、Mo(分别为44.79%、0.55%、0.46%、0.05%)的亚氧化成岩型特征和低的Co、Ti、Zn和REY元素(REYSN均小于1)含量。铁锰结核中低含量的Mo和大部分的Ni与Mn氧化物清扫有关,其中Mo与Mn相关系数R=0.65,高Mn/Fe(>300)中Ni含量同样很高(0.34%),其他元素如Cu、Ti和REY均与Fe的羟基氧化物及铝硅酸盐相关性较高(R>0.8)。铁锰结核Fe、Ni+Cu、Mo、REY元素含量和Mn/Fe比值在分层上呈现规律性变化,致密层的CeSN负异常和疏松层的CeSN正异常进一步表明,铁锰结核的生长过程经历亚氧化-氧化成岩作用的环境条件变化,该变...  相似文献   

16.
1 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具开采价值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海底矿物资源种类繁多。目前所说的国际海底矿物资源主要指的是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深海底的多金属结核、富钴的锰结壳和金属硫化物热液矿床。其中,海底多金属结核目前尤其引人瞩目。世界各大洋的深海底蕴藏有通称为锰结核的富含镍、铜、钴、锰等76种元素的多金属结核资源约3万亿吨,其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区XRF技术的大洋固体矿产成分快速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固体矿产主要由铁锰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热液硫化物组成,元素在矿产中原位的分布和含量,对了解矿物成因、品位以及评估其经济价值有重要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微区XRF分析技术对铁锰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3种大洋类型矿产样品,进行高分辨、原位和无损的多元素空间分布检测,结果显示了不同元素在3种类型矿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于海底热液矿床的研究与对洋底锰结核研究相比,其历史要短得多。从1965年首次在红海发现热液重金属泥以来,进展颇快,十多年时间里相继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许多海域发现了热液矿床(矿物)。其分布虽不及锰结核普遍,但矿床集中,品位高,离大陆较近,水深浅,与板块运动有关,因此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丰富地质学的成矿理论上都有重大意义,也是板块运动的一种佐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采自东太平洋CC区的2块不同类型的铁锰结核及中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的1块富Co结壳,采用XRD和ICP-MS(AES)等分析研究方法,进行了矿物地球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铁锰结核主要由水羟锰矿及钡镁锰矿组成,富Co结壳主要以水羟锰矿为主。与2块铁锰结核相比,富Co结壳总体上Cu、Al、Na含量较低而Co含量较高;两块不同类型的结核相比较,水成型铁锰结核的P、Ti含量较高,而成岩型铁锰结核的Cu、Ni含量较高。3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均较高,为(521.8~1 424.15)×10-6。REE分布型式总体呈平缓型,(La/Yb)N为0.72~1.01,并具程度不同的Ce、Eu正异常。经估算,富Co结壳的生长速率为1.92~4.24mm/Ma,水成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31~14.29 mm/Ma,成岩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1.24~76.32mm/Ma。并根据铁锰结核的化学成分变化推测了其生长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针对红土的两种粒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铁锰结核对红土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加入HCl对铁锰结核与红土粒度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粒铁锰结核对粒度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特别是粗粒含量的增加。而盐酸可以有效地与细粒铁锰结核反应,使得粒度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因此,对于铁锰结核发育的红土层,若需通过粒度来分析其沉积动力特征,其粒度测试的前处理过程加入盐酸是非常有必要的。(2)盐酸的加入对红土中4μm的黏土粒组有较大影响,这可能是盐酸与黏土矿物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黏土粒组的相对含量减少。因此,对于铁锰结核发育的红土层,若需要通过粒度分析其风化过程,其前处理应当慎重选择是否加入盐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