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边境旅游发展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在总结边境旅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剖析边境旅游发展基础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的建设目标、发展重点类型及合作方向,根据旅游资源禀赋与分布、基础设施条件与开发难易程度将中哈自由旅游区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大核心,四大片区,多个景区",并提出了建设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包括全力推动中哈双方互相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实施对等的"3日游"免签政策,批准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斯坦"3日免签"旅游;将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3日免签"延长至"15日免签";高位谋划和尝试建设中哈自由旅游区,建成国际旅游商务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边境自驾游和休闲度假游等。  相似文献   

2.
典型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其借鉴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韩良  宋涛  佟连军 《地理科学》2006,26(2):237-243
生态产业园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也开始着手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并将其作为实现产业生态化与区域产业绿色化的重要手段。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是对生态产业园区的一种综合与概括,集中体现了个体特色与整体差异。对国内外现有的生态产业园区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典型生态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指出不同模式的优长与局限,并将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生态产业园区的整体差异化发展以及不同地区选择适宜的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京津主导产业选择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年京津64个制造业部门和14个第三产业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京津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京津的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北京主导产业应以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等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天津以发展汽车制造业、设备制造业、钢压延加工业和炼钢等临海型产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张掖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建华  刘巧芹  藤丽 《中国沙漠》2000,20(3):283-285
以增长极理论、区位理论、技术创新理论等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理论为指导,简要论述了建立张掖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必要性、可行性,对其规划进行了详细陈述。立足张掖地区实际,体现示范区功能,张掖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研究得出以下结果:①本示范区空间布局采用多核心空间结构;②按照示范区发展侧重点和技术层次高低之不同,提出了三个规划方案,并通过方案对比选择一个最优方案作为实施方案;③该方案把示范区分成中心园区和示范基地两个部分,中心园区依托张掖市东北郊开发区建设,示范基地在各县市条件适宜的位置选建,二者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示范区各项职能;④本规划体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通道,是中国面向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节点与门户。在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道,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综合竞争力。首先对比分析了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边境口岸,系统梳理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口岸物流业及巴克图口岸的发展基础与优势所在,包括自然与区位条件优越,农产品"绿色通道"领先,中亚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口岸物流辐射面广,国内外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提出重点建设乌苏、和布克赛尔、巴克图口岸等5大物流园区。解析了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重点建设阿里巴巴·塔城产业带和中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区两大跨境电商平台。最后总结了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空港经济对推动城市产业空间调整和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首都机场为例,运用Ripley’s K函数及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机场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区位布局均呈现出明显的向心性,其中,物流业、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向心性最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空间集聚强度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特征,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强度明显高于制造业企业集聚强度,不同行业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距离阈值存在差异。不同行业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集聚模式不同。制造业呈"大分散、大集聚"模式;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及物流业呈"小分散、大集聚"模式;金融业呈"大分散、小集聚"模式。城市主要交通干线附近及成熟的产业园区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主要集聚地,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较强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两国经贸合作在中亚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均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中哈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中亚五国总贸易额的62.8%,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区建设的突破点,而且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窗口。通过分析中哈两国对外贸易现状和互补性特点,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重点开展经贸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旅游、医疗、人文和金融领域,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松散型模式、制度性模式和功能型模式,通过比选认为功能型模式是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是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实现中哈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对国家和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紧迫性、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定位、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格局。认为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地缘战略的新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哈国际经贸合作的先导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哈人文社会交流的友谊区。未来将国际合作示范区建成中哈国际产能合作与加工贸易示范基地、中哈口岸互市贸易与国际物流示范基地、中哈边境自由旅游与休闲养生示范基地、中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示范基地、中哈人文交流合作与综合商务示范基地、民族团结与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州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建设构想及效益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足于国际、国内背景及园区发展现状,分析了园区生态化面临的挑战,从园区生态系统优化的角度提出了其生态化建设重点,主要包括资源能源优化方案、生态产业建设、绿色社区建设、园区安全与风险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对园区生态化建设的效益做了预评估。结果表明,生态工业园建设不但能提高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价值链能够解释全球化中出现的新的经济规律,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所未涉及的。而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各经济体之间形成了高度依存的区域分工网络,加强亚太价值链合作将成为提升区域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同时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着产业的变革,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扩展和亚投行的建立为我国建设制造业强国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价值链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对近些年来中国和亚太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归纳整理,最后提出了宏观层次上的价值链治理与亚太制造业价值链解构等新的研究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如何实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开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性的、长周期的过程,已有研究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策略的归纳总结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基于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地调研,归纳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针对东南亚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模式以及所采取的发展策略选择如下(:1)投资起步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确认区位选址工作、选择投融资模式和制定园区规划。根据园区开发商自身开发建设经验和东道国国情差异,区位选址工作的策略可分为园区开发商主导、东道国企业协助和东道国政府主导;根据园区开发商的资金能力和东道国土地所有制差异,选择投融资模式的策略有企业独资、企业合资与政企合资三种;按园区开发商建设经验差异,在选择专业机构合作为园区制定园区规划时可分为倾向更好的合作基础与倾向更大的知名度两种策略。(2)开发建设期,完成的建设任务包括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招商...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京津冀城市群高科技园区的协同发展进程中,三地园区之间是否深度融合,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量和深度。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与河北高科技园区与中关村科技园签有政府间合作协议的有10家,其对接的产业类型依次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产业,与中关村科技园总收入占比居前5位的产业类别恰好相对应。三地园区协同发展动力机制可分为产业梯度转移机制、市场需求吸引机制、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政府引导驱动机制、市场合作驱动机制5类。合作共建模式主要有:政府引导驱动机制为主的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模式、市场合作驱动的类似于固安工业园的产业新城模式、科技产业孵化转化机制为主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模式等。  相似文献   

13.
刘志高  王涛 《地理学报》2020,75(6):1185-119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境外合作园区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政府间合作境外园区因合作规格高、投资规模大、建设进展快、成效初现,并肩负着“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功能,所以备受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但目前有关中国境外合作园区的研究多为政策导向型,未将政府间合作园区与企业投资所建立的境外园区区分开。为此,本文以中国—白俄罗斯(简称中白)为例,讨论“一带一路”背景下政府间合作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多尺度耦合机制。中白工业园是中白两国元首共同发起、亲自推动的“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已成为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新的经济增长极。研究表明,境外合作园区的发起、建设和运营是两国政府、园区开发公司和园区企业在全球经济活动中不停协调各自利益,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涉及多尺度(全球、国家间、园区、企业)和多主体(政府、企业)。具体而言,中白两国出于各自战略目标考虑发起合作园区项目,并建立起政府间合作框架和机制。政府间合作框架和机制为协调两国战略利益,动员两国政治和经济资源推动园区发展提供了制度基础,但它并不完全能保证园区的成功。合理的园区开发公司股权结构及其强大的全球网络动员能力是园区成功建设的关键。因此,只有在处理好两国战略利益的同时,开发公司和入园企业能获取经济收益,才能确保政府间合作园区的长久发展。本文拓展性地将多尺度耦合理论用于分析政府主导的跨国大型园区项目合作,有助于丰富人文地理学里的耦合研究,并可为推动中国境外政府间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产业功能区是国际大都市生产功能的核心载体。本文基于城市内部产业布局文献,以金融商务区、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制造业园区三类产业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重点从土地利用和功能配置两个空间视角,梳理了国际主要大都市产业空间利用的特征,提纳出对我国产业功能区发展的启示,从用地综合化和功能配置多样化等提出了我国大都市培育产业功能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及其政策措施与成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强 《世界地理研究》2008,27(3):150-157
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日本政府在发展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以及国内旅游时采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根据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特点,通过制定法律,实施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以及必要的税收调节政策,加强国际旅游合作,制定和实施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促进日本旅游业稳步发展。日本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三江源区生态型产业的发展与示范区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创琳  刘海燕 《山地学报》2006,24(6):744-760
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与区域建设的双重目标出发,分析了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首先,分析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产业在我国西部生态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战略影响、在青藏高原生态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战略影响及在青海省生态型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战略影响,阐明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型产业的重大意义;接着分析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发现三江源地区由于地处高原地区,气候高寒干燥,并将三江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青海省及全国发展水平作比较,认为三江源地区的经济发展表现出脆弱独特的高寒降效特征。分析该地区经济结构,发现三江源地区经济结构表现出粗放落后的经济特性,产业结构过分单一,地区发展基本上是依靠农牧经济,由于过分的依赖畜牧业和采矿业等资源开发型产业,本地资源开发很大程度上只进行初步利用,资源的深加工和再利用程度低,各产业链单一、短小,前向产业、后向产业和侧向产业发展滞后,造成中下游产业不发育,产业发展呈现封闭性、源头性、粗放性的特征。再者,该地区发展畜牧业经济产生的效益远小于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生态经济效益,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设施和开发靠基本靠外来投资,实际上造成经济效益在地区经济贡献中流失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表现出典型的投入漏出特性。另外,从三江源地区的人口承载统计数据发现,该地区长期处于人畜超载特性,人口超载和利益驱动加剧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化。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三江源地区生态型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重点。整体发展思路立足于生态地区生态保护,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角度出发,针对三江源保护区的特殊性和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发展观,分阶段、分层次(核心层、缓冲层、试验层、外未层)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保护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与资源优化配置及生态环境建设相适应的生态型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培育方案,建设若干个不同类型的示范区,推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民经济的生态化和经济社会活动的生态化。并对建设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对实施效果进行滚动预警。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生产、生活共同繁荣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提出产业结构调整中“三个转变”的整体思路。即引导产业结构由单一畜牧业向林牧业-加工业-旅游业的多元化生态产业结构转变,建立生态型产业体系;引导产业结构由投入楼出型向投入产出型转变,推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产业结构由生产-生活型向生态-生产-生活型转变,推进国民经济生态化。进而提出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培育和延伸生态型产业链,选择优化现代草畜业、现代医药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型产业结构体系。文章进一步深入,提出生态农林牧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重点;生态型城镇建设目标与重点;与生态型产业体系和生态城镇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移民的重点与方向以及生态能源建设与发展方向。鉴于三江源地区面积广大,地域辽阔,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首先必须选择典型地区先行试验示范,在积累示范区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向周围广大地区因地制宜地推广。为此,建议根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综合保护与建设方案,选择重点建设地区和适宜建设地区,立足这些重点地区的资源禀赋条件及组合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宗教民俗风俗、发展潜力和前景等,有选择、有重点地规划若干个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重建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对这些示范区提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指明示范区内容、示范方向、示范重点和示范技术,提出各示范区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模式。立足当地优势,提出要重点建设生态林牧业(种植、养殖、水利等)、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和生态科研产业示范区5种类型。为保障三江源地区从保护和建设的双重角度推进三江源地区生态型产业体系建设步伐,还从政策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障、空间管制、经费支持保障、动态滚动评估与滚动监测预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维民  张志斌  高峰  李瑞红  马晓梅 《地理研究》2021,40(11):3154-3172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关联性视角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区位选择因素的异同。研究表明: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均呈现出以主城区为主体、外围局部地区为补充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的主城区,制造业集聚区则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二者在空间上存在关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分性。② 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国家级新区及卫星城镇为多元空间载体的“紧凑型-中心性”模式,制造业则形成了以国家级新区和产业园区为空间载体的“离散型-郊区化”模式。③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需在产业环境、要素禀赋以及政策导向方面进行权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较为关注区域整体发展氛围,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自然因素、区位历史和产业政策的影响。④ 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受到地方化经济、区位资源禀赋的影响最为显著,现代型和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则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导引从而形成空间集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附在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具有产业政策优势及土地成本优势的开发区和新区布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受成本要素的制约较小且更加注重集聚经济的外部效用。  相似文献   

18.
王淑芳  闫语欣  孟广文 《地理科学》2022,42(7):1187-1195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是国内特殊经济区发展经验在空间上的延展。基于东道国独特的发展条件,需要将国内园区的建设经验进行调整,再运用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以适应东道国本地化发展。构建政策移动的理论框架,采用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法,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为例,将国内园区与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相关政策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政策在不同国家“土壤环境”中的适应性。研究发现:① 根据政策施行的影响因素和不同作用,政策移动可以分为政策移植、政策调试和政策创新;② 规划建设经验、运营管理经验、环保政策、人才政策等可直接进行政策移植;发展模式和文化政策要进行政策调试;法规政策、晋升政策和优惠政策需要进行政策创新;③ 园区的共性体现在国内园区成熟经验的借鉴、人才的培育与储备、园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④ 园区的个性体现在文化的求同尊异、园区品牌的打造、晋升制度的创新和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创新性地运用政策移动性理论将国内和国外园区进行关联研究,揭示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移植、调试和创新国内园区政策的过程,深化了政策移动理论的内涵,丰富了境外经贸合作区的理论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创新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焦敬娟  王姣娥  刘志高 《地理科学》2016,36(9):1338-1348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象限图法,以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从空间和行业2个视角,探讨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集聚性和协同性。通过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等城市市辖区,但在市辖区内部集聚区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协调性在四大城市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区呈严重偏离特征,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而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空间协同性较好;从行业分析,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集聚了东北地区55%的发明专利,而43.3%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5大行业,导致各行业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性相对较低,且仅非金属制造业的协同性高于所有行业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鹏  陈雯  吴加伟  袁丰 《热带地理》2020,40(4):589-603
合作园区作为区域间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手段,对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合作园区逐渐成为跨区域合作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基于飞地经济理论、空间生产与空间重构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增长联盟与跨界区域理论等,从园区合作主体、管理体制、空间治理、利益分享等角度,对合作园区的类型、合作动力、合作效应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研究主要结论为:1)合作园区类型多样,按照参与主体、合作治理形式、园区产业功能进行了划分,形成层次递进的分类体系;2)合作动力包括政府驱动、市场因素驱动、社会因素驱动、利益分享驱动等方面,各种驱动力相互作用,利益分享是合作园区发展的原动力,利益协调是影响合作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合作效应主要表现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布局优化与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进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等。但相关研究存在对部分合作园区类型划分标准不统一、合作动力缺乏量化支撑与耦合关系研究、合作效应研究滞后且缺少科学客观的系统评价体系等问题。未来合作园区研究可开展集合作类型、合作动力与效应于一体的合作模式的系统综合研究;针对合作园区所映射的区域合作治理问题,可以创新探索跨区域合作治理驱动机制等深层次的相关理论研究;宏观层面区域一体化的政策评估,可依托合作园区案例进行深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