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文交流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社会根基和优先突破口,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民心相通的重要路径。系统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人文社会交流合作的基本特征,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哈人文社会交流合作友谊区的角度出发,从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会展、艺术等方面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人文社会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与路径,包括以科技合作为先导,务实推进科技交流合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科技文化中心的分中心;以文化合作为纽带,成立政府间中哈文化艺术合作委员会,建设文化艺术交流平台;以医疗卫生服务为特色,着力推进医疗保健服务合作,建设中哈国际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以教育培训为引领,继续开展教育培训交流合作,建设中哈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以会展合作为平台,继续加强会展博览交流合作,建设中哈国际会展中心。进一步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开展人文社会交流合作的保障措施及对策,建议强化中哈多层次人文交流合作机制,畅通人文社会交流合作的民心通道;制定中哈人文社会交流合作专项规划,充分调动多种资本参与人文社会交流合作;制定有利于中哈人文社会交流合作的科技创新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城市间人文交流合作联盟,规范友好城市联络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是把新疆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战略举措,对实现中哈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对国家和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紧迫性、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定位、主体功能和空间布局格局。认为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地缘战略的新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哈国际经贸合作的先导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哈人文社会交流的友谊区。未来将国际合作示范区建成中哈国际产能合作与加工贸易示范基地、中哈口岸互市贸易与国际物流示范基地、中哈边境自由旅游与休闲养生示范基地、中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示范基地、中哈人文交流合作与综合商务示范基地、民族团结与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重点、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互市贸易有着地缘、人文资源优势,在中哈边界的巴克图口岸地区建立互市贸易区,对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对推动中哈两国贸易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巴克图口岸互市贸易区的战略地位与贸易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总体定位与发展思路,力争通过5~10 a努力,使巴克图互市贸易人口由目前的13×104人次增加到100×104人次,口岸过货量由目前的20×104t增加到200×104t,把互市贸易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面向中亚、欧洲的新贸易平台,把巴克图口岸建成互市贸易、现代物流、进出口加工、特色旅游为主导的国家一类综合性现代化口岸和智慧口岸,将互市贸易区打造成为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的特色功能区。进一步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互市贸易区建设的保障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两国经贸合作在中亚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均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中哈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中亚五国总贸易额的62.8%,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区建设的突破点,而且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窗口。通过分析中哈两国对外贸易现状和互补性特点,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重点开展经贸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旅游、医疗、人文和金融领域,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松散型模式、制度性模式和功能型模式,通过比选认为功能型模式是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通道,是中国面向中亚地区重要的战略节点与门户。在该区域发展物流产业与跨境电商平台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通道,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核心区综合竞争力。首先对比分析了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主要边境口岸,系统梳理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口岸物流业及巴克图口岸的发展基础与优势所在,包括自然与区位条件优越,农产品"绿色通道"领先,中亚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口岸物流辐射面广,国内外政策环境好等优势,提出重点建设乌苏、和布克赛尔、巴克图口岸等5大物流园区。解析了跨境电商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重点建设阿里巴巴·塔城产业带和中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区两大跨境电商平台。最后总结了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物流业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扩展向西开放空间、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大背景下,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关键战略地位的塔城地区,历史上曾有着近260多年的自由通商贸易辉煌,曾是中俄最大的互市贸易区。今天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建设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对实现中哈互联互通和经贸合作、对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对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战略节点。依托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快跨境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互联互通战略通道的建设,对增强中亚与东北亚两大区域之间的经贸交往、强化我国东进西出和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地缘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跨境互联互通战略通道的建设现状,分析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与哈国之间尚未建立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现有各种运输方式结构不合理且衔接不够紧密、直接腹地各城镇节点连接较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跨境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互联互通战略通道的方案构想与建设重点:(1)以克-塔-阿铁路建设为依托,优先打通巴克图口岸东至太平洋、西至大西洋的国际铁路大通道。(2)着力推动哈国第二双西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打造塔城地区"一环两横三纵"的对外综合通道格局。(3)实施塔城空中走廊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哈国乌尔加尔机场和阿亚古兹机场建设。(4)积极谋划并推动俄罗斯中部秋明油田经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中国克拉玛依,至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中俄西线原油输送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建设,提高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程度。最后,论文提出了跨境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互联互通战略通道建设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晶  何伦志 《干旱区地理》2019,42(6):1478-1485
在“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两大体系融合的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着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众多,采用LASSO方法从可能影响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政府制度、教育科技、医疗卫生、金融发展、人民生活、人口就业、民族文化、资源环境、能源消耗以及兵团建设13个方面选取64个驱动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依据模型压缩系数实现指标精简。对各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兵地融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口援疆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给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边境旅游发展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在总结边境旅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在深入剖析边境旅游发展基础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边境旅游的建设目标、发展重点类型及合作方向,根据旅游资源禀赋与分布、基础设施条件与开发难易程度将中哈自由旅游区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大核心,四大片区,多个景区",并提出了建设的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包括全力推动中哈双方互相成为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实施对等的"3日游"免签政策,批准中国公民赴哈萨克斯坦"3日免签"旅游;将巴克图口岸边民互市"3日免签"延长至"15日免签";高位谋划和尝试建设中哈自由旅游区,建成国际旅游商务区;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边境自驾游和休闲度假游等。  相似文献   

10.
能源产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首推工程,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整体进程。文章以能源消费结构为切入点,构建能源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的指标体系,运用回归方法对比分析了1992年~2013年中哈两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安全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两国传统的能源消费结构对能源安全的贡献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两国能源安全均呈现"波动上升-波动下降"演进特征;两国能源安全形势都较为严峻,能源使用安全产生的环境负面效应凸显并逐渐放大。鉴于此,文章以两国能源合作为基础,从区域一体化层面审视并探究两国能源安全合作的深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大力发展对外产业合作的宏观背景下,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产业选择与园区建设模式问题成为了当前亟需加强研究的话题,这关系到国际合作示范区能否成功与健康发展。通过对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涉及国家间的资源、产业、需求的互补性分析和塔城地区工业分行业的竞争力分析,选择了重点培育的五个高端制造业,分别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业、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和稀贵矿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出了每种高端制造业类型的主要合作内容和方向,并总结了核心园区、异地合作、辐射带动和跨境合作四种国际合作产业园区的建设模式。值得强调的是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产业发展涉及到两个以上国家,不能用国内通用的政策措施应对不同类型合作区的发展问题,需要加强研究针对不同合作国家的合作示范区产业推进政策,以确保国际合作示范区顺利开展。也为国内其他边境国际合作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3月2日,从自治区科技厅获悉,根据《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关于2015年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立项的通知》(国科外【2016】51号),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申报的《中—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兴城市生态屏障建设技术合作研究》项目通过了科技部2015年度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评审,予以立项。项目经费269万元。哈方合作单位是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以来,双方逐渐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两国推进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更加注重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连续多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哈萨克斯坦游客的入境旅游优势,并从历史发展阶段、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均消费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构成、入境方式、年内时间分布规律、在华空间分布和出境流向等八个方面分析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并得出相应结论。文章最后从创新旅游合作领域、丰富游客入境条件和进行旅游宣传推广三方面为两国市场拓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谢大伟  张诺 《干旱区地理》2018,41(4):844-85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支撑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新疆,面积约102×104 km2,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在过去50 a里,塔里木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隐忧日益加剧,已威胁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基于多年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塔里木河荒漠河岸林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机理,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合理/胁迫/临界地下水位与流域生态需水量,研发提出的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出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案,被纳入《南疆水利规划》;提出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建议被国家采纳并实施。科技支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主要包括两轴、两带和两个辐射区的建设。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在于"路",即通过交通轴线的建设实现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数据整理,从铁路、海运、航空三个角度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其他区域之间的交通格局现状,并针对三种运输方式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探讨跨大陆版块交通经济带建设模式。本文认为,在未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应通过跨区域合作,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以线连点,点轴推进,海陆空并举,连线成网,打造信息化的交通经济带。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原经济区,形成中原经济区区域内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必须有科学的区域布局.为此,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地域发展布局的战略构想:升级以郑汴洛地区为主体的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最重要的增长轴;强化以郑州市为中心和以洛阳市为副中心的核心增长极;构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圈、紧密圈、辐射圈;协调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粮食核心区建设、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文化开发区建设;培育沿京广交通线经济带、沿陇海交通线经济带、沿焦枝交通线经济带、沿京九交通线经济带、沿西宁交通线经济带.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旅游资源丰度指数、旅游流质指数、空间一致性系数和二维矩阵等方法,定量比较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8个主要国家旅游资源丰度,入境旅游发展质量,以及旅游资源分布与入境旅游发展质量的空间格局特征与差异。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旅游资源数量与质量差异显著,正形成两极分化突出的格局,中西欧国家最优,中亚国家最弱,入境旅游发展质量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旅游资源资源分布与入境旅游发展质量,呈现较明显的弱协调性,旅游资源集聚具有较明显的国际旅游导向性,两者发生错位的国家超过三分之二。空间一致性表现为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亚洲相对较好,中西欧次之,东欧最弱。为推进沿线国际旅游合作,提出如下建议:坚定“互联互通、平等包容和合作共赢”发展理念,成立国际旅游合作联盟,督促与落实相关战略部署与重点项目;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建立共享机制,提高国家间旅游合作一体化水平和协同发展程度;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世界级旅游线路与旅游资源品牌,着力提升国际旅游发展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推进与实施,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运用相关模型对2002-2015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合作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双方贸易呈现出强互补的产业间贸易特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今后双方可以通过在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改进、完善和创新,促使双方向更高层次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未来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推动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取消货物贸易壁垒和服务部门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双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各国的更好发展。今后应依托顶层设计,实现上合组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鼓励企业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加强双方能源贸易的合作,拓宽非资源合作领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强双边、多边安全领域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泛亚桥头堡群建设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泛亚桥头堡群,促进亚洲次区域合作是全球化、市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重心由沿海向沿边扩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应综合分析区位、资源等优势,以"威海"为中心,依托山东半岛,打造东亚东北亚区域合作桥头堡;以"北部湾、昆明"为两核,形成东南亚、南亚合作桥头堡;以"喀什"为中心,依托新疆腹地,打造中亚桥头堡.使泛亚桥头堡群承载作为国际物流与商贸中心,推进产业互补与合作,实施多元融合与交流,尝试创新国际新规则等功能;通过产业创新平台构筑、合作模式磋商、货币双边互换、文化创意共享等路径推进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