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补充RQD值的几类岩体质量评价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RQD值不能全面反映裂隙间跑、块体大小以及随机表象的多重尺度等问题,介绍了三种岩体质量评价图,即基于裂隙岩体分数维结构之上的分维岩体质量图、考虑裂隙长度的累积长度图、建立在不同岩块频度基础上的岩块累积频度图。根据不同图解对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对岩体完整性作了划分、三种图解能较全面反映岩体质量的特点,表明它们是RQD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工程岩体开挖后改变了原来的赋存条件与环境,沿硐壁岩体表面卸荷由于应力的重新调整,表现在波速上升的下降,即岩体性状发生变异。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异程度加大,而变异的速率却逐年下降,文章根据黄河上游某水电工程坝址平硐壁不同时间(几个同点位)弹性波速测量结果,拟合了波速年下降率D(%)与开挖一测定时间间隔N(a)的函数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进行岩体波速的反算,求得了开挖时岩体的波速值,反映其本来的性状,对一  相似文献   

3.
商丹地区产铀伟晶岩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明月 《铀矿地质》1996,12(1):30-36
本文阐述了商丹地区产铀伟晶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秦岭群变质岩的岩石化学成分、铷锶等微量元素含量和锶同位素初始比、副矿物组合类型等方面的特点,通过岩体内不产铀伟晶岩、岩体外产铀伟晶岩的对比和钐钕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提出产铀伟晶岩脉群不是片麻状花岗闪长岩体(T(Dm)为10Ma)晚期分异的残浆结晶产物,而是秦岭群变质岩选择性熔融产生的花岗质熔浆在相对封闭条件下缓慢结晶而成。  相似文献   

4.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州-佛冈地区显生宙花岗岩类岩体ISr为0.7016 ̄0.7391,Nd同位素T2DM值在1.17 ̄2.27Ga之间。广佛地区极可能具有统一的属华夏古陆一部分的元古代基底,其Nd同位素T2DM值为2.11 ̄2.27Ga。具低T2DM值(1.17 ̄1.35Ga)的古生代和中生代花岗岩类岩体的存在,表明广佛地区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有一定的地壳增长,相应花岗岩岩体的成岩物质有幔源成分的加入,其中燕山晚期的地  相似文献   

5.
对整个Eye-Dashwa岩体内断裂带中的钍石进行了研究,钍石周围反应边结构未受到变形,这表明它是动力作用后生长的。ThO2和SiO2是岩体中钍石的主要氧化物组合,热力学分析表明花岗岩体内钍石在与周围地下水接触中是稳定相。钍石的这种稳定性(约2.3Ga)和化学惰性可作为核废物处置某些领域中天然类似物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RQD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时贵  王思敬 《现代地质》1998,12(2):253-261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岩体工程分类和稳定性评价中最常用的定量描述参数。30多年来,RQD的概念和理论研究有了重大进展。本文对源于工程应用的几个RQD理论问题进行了评述,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CCD画像处理量测技术在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模型试验中目前主要采用的各种位移量测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一种新型先进的位移量测技术-CCD画像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小块体堆砌成的节理岩体断面模型试验中测量位移。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下洞室工程中裂隙岩体围岩分类及稳定性分级的实际资料,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岩体RQD值、裂隙间距、声波纵波波速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建立了一套裂隙岩体围岩稳定性分级的评价方法;并应用于某水电工程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性评价,体现了该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雷山地区发现金云火山岩及新的煌斑岩ADiscoveryofLamproitesandLamprophyresinLeishanCounty,GuizhouProvince笔者于1994年7月23日在雷山地区发现一处金云火山岩产地。岩体产于雷山县大塘乡...  相似文献   

10.
铁路岩质边坡的RQD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宝成铁路略阳站前后一段铁路工程边坡为例,采用蒙特卡洛原理和方法,计算模拟铁路边结构面概率参数,利用统计结果估算边坡岩体的岩石质量指标RQD,提出方向RQD的概念,初探方向RQD值在铁路工程边坡中的应用及铁路开挖工程活动与自然地质环境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的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尽管岩体结构面具有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结构网络上的复杂性,但由于它又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可以运用分形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运用盒计维数法对某矿山巷道围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进行计算,验证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对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值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分形维数越大、结构面分布越密集,结构面迹线越长,岩体质量越差,表明可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将计算所得的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与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相应岩体分级所得的岩体质量等级进行对比,提出了一个以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分级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2.
柱状节理玄武岩岩体结构与结构面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峨嵋山柱状节理玄武岩是西南地区分布的主要岩类。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原生建造、构造作用和风化卸荷对岩体结构和工程性状有较大的影响。节理裂隙影响岩体结构并劣化岩体完整性,分维数D能客观地表现岩体完整性特征,因而分析讨论柱状节理岩体节理面的分形特征,可以深层次的反映柱状节理岩体的工程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和三维有限应变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三维有限应变这一复杂现象。认为各推覆片体付林参数分维值无明显差异;应变强度分维值则后缘小,前缘大。应变强度分维值差异主要与应变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节理岩体损伤变量确定的分形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针对节理岩体损伤张量采用统计概率模型确定存在问题,首先建立了岩体结构分维与波速的关系方程,验证了采用分维数进行岩体质量评价的可行性,然后提出了采用室内岩块波速值与岩体结构分维确定节理岩体损伤变量的分形方法。  相似文献   

15.
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b值及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声发射及其定位技术,通过单轴受压岩石破坏声发射试验,对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b值和空间分布分形维值随不同应力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声发射分形维值D和b值反映了岩石破坏过程中微裂纹的初始和扩展;在小尺度微裂纹所占比例较高的加载初期,分形维值和b值在较高的水平波动变化,部分岩石试件分形维值和b值呈现升高现象;随着载荷的增加,岩石内部微裂纹的空间分布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大尺度裂纹所占比例增加,声发射定位事件出现群集现象,分形维值和b值开始较快速下降并在岩石失稳破坏时达到最低值。在岩石破坏过程中,声发射分形维值和b值的变化趋势相近。由于实际应用时,分形维值和b值的最小值(临界点)难以确定,故可将2个参数相结合,以分形维值D和b值较快速下降作为前兆特征,以提高现场岩体稳定性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岩体结构分形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丁多文 《岩土力学》1993,14(3):67-72
岩体结构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通过分形理论研究岩体结构,得出结构面和结构体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根据结构网络图,可分别求出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分形维数D_(PF)和D_(VF)。结构面分布分形维数D_(PF)越大,反映结构面分布越复杂,优势面(南京大学罗国煜教授提出)发育的方向范围就越大,相应地岩休质量就更差;结构体分布分形维数D_(VF)越大,反映结构体大小分布的状况是大的结构体所占分量趋于增加,结构面的密度、迹长、总面积趋于变小,则岩体质量趋于变好。最后指出结构面和结构体分布分形维数是决定岩体质量的两个指标,是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17.
节理网络分形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庞大鹏  陈剑平  王丹微 《岩土力学》2009,30(5):1415-1420
分形几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研究非线性现象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的诞生为揭示隐藏于混乱复杂现象的精细结构和定量地描述它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分形的方法引入到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岩体结构面网络的分维值来预测岩体的质量。结合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岩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描述可作为评价结构岩体质量的标准之一。分形方法是评价岩体性质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断裂尺度的分形分布与其损伤演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助于分形几何学和损伤力学的方法,重新考察和分析计算了有关的岩石断裂实验所提供的实验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岩石断裂的损伤演化过程具有良好的统计自相似性,断裂尺度分布的分形维数能够很好地刻画岩石的损伤程度,并且在岩石断裂的损伤演化过程中,断裂尺度分布的分形维数(DL)随外载荷(σ)呈线性增大。对断裂尺度分布的分形维数而言,损伤演化过程是一个增维过程。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分形维数(DL)与损伤变量(ω)之间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9.
岩体强度的分形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建立的岩体强度的分形模型,对分维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探讨,为分形几何学在岩体结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JRC分形估测方法的实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分形几何的码尺法分维数与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的物理意义剖析,认为D-JRC之间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分析标准轮廓曲线的分维数,发现其分维数差级微小,难以实行粗糙度系数分级.根据实测资料阐述了岩石节理表面轮廓曲线的“自相似”是统计意义而不是绝对的,它要求JRC分形估测应统计求取,而过繁的分维数测量步骤削弱了JRC的分形统计估测的可行性.建立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的JRC尺寸效应分形模型JRCn=JRC0(Ln/L0)-D客观而真实地刻画了粗糙度系数随取样长度增大而降低的规律,其中,JRC尺寸效应分维数(D)具明确的物理意义,它描述了JRC随结构面规模增大而降低的衰减速率.最后,运用JRC尺寸效应分维数(D)探讨了岩石节理粗糙度系数尺寸效应的各向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