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筑场地地震液化危害评价及地基处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分析了地基失稳,计算震陷值及差异震陷等地基失效形式和液化土层的隔震作用,研究了液化指数、地基失效、液化土层隔震与多层房屋震害的关系,根据液化土的双重作用原理划分了液化危害等级,并提出了建筑场地地震液化危害评价方法和按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液化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毛管水对土体强度、变形和渗流的影响。粉性土既有较高的毛管水头,又有一定的渗透性,水压传递快;毛管水对此类土的地基、基坑和堤坝等工程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的主要成果有:①根据试样浸水与否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较试验及理论分析,证明毛管水张力增高了土体强度,强度增高的数值,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相符;②计算分析雨季粉性土地表层毛管水张力消失和土体膨胀的过程;③借砂模试验和电拟试验,分析了毛管水对堤坝渗流流态的影响,毛管水增高了渗流量和出逸点高度;④提出了砂土和粉性土毛管水头hc和渗透系数k新的经验计算式。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粉性土地基、基坑和堤坝等工程。  相似文献   

3.
邓益兵  周健  刘文白  孔戈 《岩土力学》2010,31(Z2):292-296
利用基于Biot方程耦合场分割算法的ANSY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形成的岩土工程有效应力分析模块,对某水库围堤坝基进行了液化震陷分析。计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堤坝断面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上海50 a超越概率10%的人造地震波加速度-时程作为基底输入地震。计算得到围堤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比的分布情况以及震陷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坝基中心部位的孔隙水压力比要比坝脚两侧的孔隙水压力比小,坝基中心部位可以不进行地基处理。该方法可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基液化及软土震陷问题是地震所引起的最主要震害.因此,含淤泥中砂地区的动强度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淤泥含量中砂的动力学特性,选择在海城地震中砂土液化情况严重的辽宁盘锦地区为研究地,并选取5组淤泥含量不同的中砂进行动三轴实验(表1).  相似文献   

5.
左熹  陈国兴  王志华  杜修力  孙田  胡庆兴 《岩土力学》2010,31(12):3733-3740
开展了近场和远场地震动作用下3跨3层地铁车站结构地基液化效应的振动台模型试验,测试了地铁车站结构的加速度、应变、水平位移反应和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加速度、震陷及其作用于模型结构侧墙的动土压力反应。分析和总结了地铁车站结构地基液化效应特征,结果表明:模型结构对其周围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场的分布有明显影响,结构两侧和底部地基土中的孔压峰值小于相同深度离结构较远地基土中的孔压峰值;地基土中孔压的消散速度自下而上呈逐渐减慢的趋势;地震动作用过程中,模型结构产生向上的相对运动,强地震动作用时模型结构上浮现象明显;模型结构侧墙受到的动土压力随深度增大而减小,输入地震动特性对动土压力的大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要地总结了当前地震小区划工作中有关砂土液化的判别、地基土震陷、土坡稳定性、土动力参数测定及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等方面的土动力学问题。评述了地震小区划工作中涉及的上述土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工程应用情况。讨论了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存在的科学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安哥拉罗安达广泛分布的湿陷性砂(Quelo砂),是一种对水十分敏感的特殊砂土,具有浸水后强度降低,并产生湿陷变形的特殊性质,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料和工程经验,其湿陷程度和承载特性是评价的难点。本文通过天然和浸水饱和条件下的载荷试验,实测和研究了罗安达Quelo砂的湿陷变形特点和不同条件下的承载力特征。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罗安达Quelo砂是一种湿陷程度为轻微—中等的湿陷性土;Quelo砂的承载力对水分异常敏感,地基土含水率的微小变化即可导致承载力数倍的降低,且饱和后的承载力较小,试验场地浸水饱和后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可取1.07。试验表明,在工程实践中考虑地基土含水率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不采用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或部分湿陷量的方法,而将红砂地基当做一般地基进行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对某水库围堤地基进行液化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围堤断面建立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场地建围堤前后孔隙水压力与有效应力比的分布情况以及建围堤后坝体的震陷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地基中心部位的孔隙水压力比比两侧的孔隙水压力比小,围堤地基中心部位可以不进行地基液化处理,堤脚压重可以有效地降低液化程度.该成果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桩基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Ⅱ--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所提出的建筑桩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程序,分析了液化地基上建筑桩基的抗震性状,对其加速度、振动孔隙水压力和桩基震陷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所提出的建筑桩基地震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及程序,分析了液化地基上建筑桩基的抗震性状,对其加速度、振动孔隙水压力和桩基震陷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粗粒土振动压实特性、砂卵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及作用三方面对砂卵石换填地基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人工换填的砂卵石地基承载力较高,沉降量小且均匀,能够满足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要求,适宜在洛(阳)南新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饱和砂土液化判别及地震放大效应的影响因素,采用边界面塑性模型框架内开发的砂土本构模型,基于开源有限元平台OpenSees建立了一维剪切梁土柱模型。以循环应力比CSR和循环抗力比CRR为控制指标,对比了不同液化判别方法的差异,分析了地震荷载类型和砂土相对密度对液化判别和放大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Seed简化法计算的CSR更大,判断饱和砂土场地发生液化的可能性更高;冲击型地震波较振动型地震波更容易使饱和砂土场地发生液化,砂土相对密度越小场地越容易发生液化;放大系数随埋深的减小而增大,振动型地震波引起的放大效应整体大于冲击型,埋深较大时放大系数随砂土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强夯法在加固效果的检测与评价方面较为欠缺这一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强夯加固砂土地基与天然状态砂层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对强夯法加固的砂土地基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并探讨了影响强夯加固效果的因素。为强夯法加固砂土地基的检测积累了经验,对提高强夯法在设计、施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火浪  张轶群  郭婧  银鸽 《岩土力学》2013,34(11):3197-3204
由于可液化砂质土应力-应变特性模拟的复杂性及数值计算的不稳定性,深厚砂质覆盖层土坝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是土坝抗震研究中的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课题。采用u-p完全耦合的饱和多孔介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砂土多重机构弹塑性模型,对遭受M6.7级地震的国外某深厚砂质覆盖层土坝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坝体和地基的动力反应特性及其超静孔隙水压力产生、扩散和消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坝体加速度和永久变形与实测值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反映了坝体加速度与永久变形的实际分布情况,从而说明采用的本构模型和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由于坝体和坝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较小,且坝体永久变形不大,可以不对坝体和坝基进行加固处理;坝趾附近浅层地基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较大,有可能发生液化,因此,须采取相应的抗液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有色地勘局106队部东侧的不稳定斜坡位于兰州市九州开发区黄河北岸、罗锅沟左岸沟谷斜坡地带。勘查查明,不稳定斜坡中下部及坡脚地带为古近系砂质泥岩,斜坡中上部和坡顶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其形成原因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特征、降雨、地下水、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根据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认为勘查区斜坡现状处于不稳定状态,其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最危险滑裂面位于填土和基岩的接触面;拟建工程建设遭受其危害的可能性及危险性中等。建议在治理斜坡时,坡脚挡土墙工程选用浅基础型式,跨越浅沟段(15m)可采用桩基础形式,以砂质泥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并严格防止地表水渗入砂质泥岩地基。为区内不稳定斜坡的治理,防灾减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晶  陈育民  方志  高晗  飞田哲男  周葛 《岩土力学》2019,40(11):4352-4360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砂土地基的饱和度,从而提高地基抗液化强度的新方法。基于减饱和砂土中流体模量同步更新的改进算法对减饱和砂土离心机振动台试验进行了数值分析,并与单一流体模量的简化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改进算法中考虑了因孔压变化引起的等效流体模量的变化,其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而简化算法低估了减饱和砂土的孔压积累。基于改进算法开展了不同饱和度、倾斜角度的缓倾场地上液化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发现超孔隙水压力增长的速度及其峰值随着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饱和度从100%降低至96.4%,同一深度处的超孔压峰值降低约20%~65%,加速度响应的峰值也有明显的降低;沿地基深度0.75 m到9.00 m,侧向位移减少约20%~50%,表明饱和度的降低对抑制倾斜场地上可液化砂土层的侧向变形有显著效果,随着地基深度的减小,饱和度对于侧向位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港口工程建设的速度,同时对港口工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桩码头作为港口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型式之一,在我国港口工程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高桩码头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以及桩基特性对高桩码头地震响应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开源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OpenSees,介绍了高桩码头简化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途径,并分析了桩基特性参数对高桩码头关键地震响应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弹性模量对码头桩基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可减少考虑;钢筋的强化阶段对截面达到屈服曲率后的弯矩承载力起主要作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可降低结构的位移响应峰值;过大或过小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强度,都不利于码头结构对地震能量的耗散。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可液化砂土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承余 《安徽地质》2006,16(2):129-133
结合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可液化砂土地基的处理,对可液化砂土地基的特征、危害性、处理原则及加固机理进行了分析,对强夯法的设计、施工和质量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最后通过沉降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和评价,对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可液化砂土地基处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由于轨道的不平整性,列车运行中会产生较大的激振荷载。该激振荷载使铁路路基和地基发生动态响应。铁路路基过大的振动反应会对列车的通行安全不利,降低乘车的舒适性,而且会对铁路周边的建筑物带来不良振动,给周围居民带来噪音污染。所以研究和评估列车通过时铁路路基和地基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Biot动态方程为控制方程,以有限元程序包FSSI-CAS 2D为数值计算工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铁路路基、富水砂性地基在列车行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问题。考虑铁路路基和地基中地下水面线以上部分的非饱和带的存在是本研究的一个特色之处。数值计算表明在列车行车激振荷载作用下,铁路路基-地基系统发生强烈的动力响应,其中以低频的竖向响应为主; 并且该响应存在衰减。非饱和带内的负孔隙水压力在列车激振荷载作用下不发生变化,而饱和带内孔隙压力发生振荡。本文所提供的研究方法、工具和计算案例可为铁路交通工程中评价列车通过的安全性、乘车的舒适性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粉砂地基深基坑渗透破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冉龙  胡琦 《岩土力学》2009,30(1):241-245
在地下水丰富的砂土和粉土地区进行深基坑开挖,坑内降水施工或渗漏引起的渗透破坏问题是威胁基坑稳定性和周围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研究了土体密实度、黏聚力、内摩擦角、桩土界面摩擦特性以及围护结构插入深度等因素对临界水力梯度以及渗透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生渗透破坏时的水力坡降不仅与土的密实度有关,还与土性、强度指标、桩表面粗糙度以及围护结构的插入深度等因素有关,这些结论为实际基坑工程分析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