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的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大多采用宽频带记录或强震记录, 然而很多地震台站仍然使用短周期地震仪. 用短周期地震记录估计大地震震级时会出现饱和的现象早已众所周知. 但需要研究的问题是tau;c和Pd方法估计地震震级时出现饱和的震级到底是多少.为研究使用短周期记录进行地震早期预警的可能性,本文使用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的强震数据(包括主震和31次余震)进行模拟实验,所选地震序列的震级在4级到7.6级范围内. 用强震记录与短周期地震仪响应函数的卷积模拟短周期记录,利用其前3秒波形计算参数tau;c和Pd,并与用原始的强地面运动记录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在一定程度上,短周期地震记录仍可用作地震的早期阈值预警,并且Pd方法直到6.5级才出现饱和,好于tau;c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面建筑倾倒方向与强震地面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景明 《地震学报》1982,4(1):90-97
本文通过对1976年唐山地震及其7.1级强余震宏观现象的分析,指出强震引起地面运动及建筑物的倒塌具有一定的优势方向。但同一地区不同强震引起的地面运动及建筑物的倒塌方向常不相同。发现强震高烈度区存在许多震害轻重相间的异常条带,其延伸方向大体上与地震断层平行。这种规律,给地震危险区内的各类工程、土木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强震仪和测震仪均能记录地面运动,强震仪输出的加速度记录主要用于分析结构地震反应,测震仪输出的速度记录常用于确定地震信息.由于这2种记录均描述地面运动,且覆盖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所需频带范围,速度记录能否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分析开源Hi-net速度记录用于计算结构地震反应时的精度,作者选取同台记录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4.
修建于地震区的核电站,在进行设计时如何确定设计地震参数是很重要的。 众所周知,为了工程抗震设计,必须以某种形式给出预测的地震地面运动。实际上这应当是一个统计学问题,因为地震地面运动是震源特性、地震波传播途经介质特性以及场地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不可能预先唯一确定,世界上找不到两条完全相同的强震加速度记录就是明证。因此,在设计建筑物时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地震地面运动,就不能不借助于已有的强震记录:或利用它们的统计特征,或利用一组有代表性的强震记录再加上对于其它参与条件的分析判断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震学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减轻计划的工程地震部分负责:(1)协调和管理全国强震台网,以收集、处理和传播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资料;(2)发展已改进的方法,以估计和预测地震的地面运动。由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强地面振动及人工结构物的相应反应的仪器观测结果,为估计未来地震的振动强度、抗震设计及认识地壳内孕震破裂的物理过程提供了依据。这些资料已被地学和工程学界的研究人员所采用,还被建筑师和设计工程师用于建筑物、桥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乌恰6.8地震中新疆强震台网记录的加速度数据进行了常规处理分析,介绍了如何使用近场强震观测资料研究地面运动特征,并简介了强震观测资料在抗震工程设计和抗震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春清  李锰 《内陆地震》2009,23(4):444-449
根据新疆喀什地区两次地震中新疆强震台网记录的加速度数据,分析介绍了强震观测资料的常规处理和使用,并简介了强震观测资料在研究地面运动特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朝日新闻》1980年10月11日报道,日本气象厅所属的气象研究所有关人员已研制成一种既可准确记录强震又能电传地震波形图的新型强震仪,并已经过试验,结果良好。地震仪可大致分为检测小地震的微震仪和记录大地震的强震仪两种。为适应地震预报的需要,微震仪不断改进,现在日本全国已有二百几十个地方设置。尤其是与可能发生的东海地震有关地区的微震仪数据,已被统一收集起来,并同地形变、地下水等的数据一道,纳入了实际的地震预报体制。  相似文献   

9.
对昆明基准地震台山洞内放置的宽频带地震仪BBVS-60及井下放置的GL-S60B深井宽频带地震仪所记录的地震进行信噪比、P波到时差、波形相关性和频谱分析,得出地面与井下记录地震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①井下台信噪比与地面台信噪比相比提高有限,仅NS向提升明显;②地面台和井下台记录地震的P波到时基本一致;③在震中距小于3.1°时,地面台和井下台记录地震波波形相关度较低甚至不相关;在震中距大于3.1°后,波形相关度较高;④1.5~8.0Hz背景噪声差异,是震中距小于3.1°时地面台和井下台地震波形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引言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大洋和海底。这些地震基本上都是由大量地面地震台站记录下来的。然而,从60年代就开始不断尝试用各种海底地震仪进行短期,有时是长期的地震记录(1985,1986)。积累的经验说明了海底记录条件与地面记录  相似文献   

11.
将一般线性时间不变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运用经典摆式地震仪中,并通过地震仪的频率响应函数和传递函数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为了获得真实的地面运动记录,应对原始数字化地震记录进行仪器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印尼8.7级和8.5级两次强震周至深井的震时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周至深井概况和仪器设备配置。通过对该井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及2005 年3月29日8.5级两次强震的50 Hz采样率水震波数字化记录的频谱分析,与同一井孔的LN-3 数字水位仪及同一地震事件的周至台、西安台宽带数字地震仪记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周至深井各测项对印尼两次强震有明显的震时效应,观测效果相当于一台深井宽带地震仪。  相似文献   

13.
将一般线性时间不变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运用到经典摆式地震仪中,并通过地震仪的频率响应函数和传递函数的分析,更好地理解为了获得真实的地面运动记录,应对原始数字化地震记录进行仪器修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地震仪可以监视地震发生、记录地震波信号等相关信息,为快速确定地震参数提供观测资料。但在应用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宽频带地震仪遇到强震时经常会超出记录量程,无法完整的记录地震波波形;(2)在地震和海啸预警研究中,地震仪数据通常需要积分为位移量计算震级和海啸高度,但受仪器倾斜、旋转等因素影响,积分结果会引入许多误差,难以获得准确的地壳形变信息。以上问题都会给地震参数特别是震级的快速准确确定带来困难。尤其是大  相似文献   

15.
使用武汉大学提供的PANDA软件,对高频GPS数据利用非差精密定位方法进行处理。对观测点记录到的代表不同震级及震中距的几个地震的高频GPS数据分析结果和地震仪进行同震效应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PS可以很好的测量地震时期的地震波信号,同时对地表的永久性位移也有一定的反映,可以发展成为新型的GPS地震仪。GPS高频数据对于震级大、震源深的地震其捕获能力更强。GPS高频数据可以对测点强震仪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但其处理软件的精度和模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12年11月20日10时24分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发生M4.6级地震,宁夏强震动台网共有33个强震台站记录到了该次地震的地面运动,记录的最大加速度峰值为303.2cm/s2。这是宁夏“十五”数字强震动台网投入使用以来记录到的最大、获取强震记录最多的一次省内地震。本文通过对此次强震记录的地震波频谱特征、衰减关系、震源机制、发震构造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若干地段强震地面运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肃、陕西等地历年来获得的强震记录,主要是汶川大震的强震记录,研究了甘肃省强震地面运动的特征以及不同场地的地震反应。注意到本地地震动具有大陆板内地震的特点,与强震记录最多的美国西部地震动有较大的差别。甘肃的场地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区域:河西走廊、黄土地区、陇南山区和甘南高原区,强震地面运动特征各自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和地震动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有必要对汶川大震的强震记录作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进而应用到我国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精确地评估强地面运动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结构和抗震性能和震害,通常要建立复杂的分析模型,进行三维非线性分析。日本震害减轻研究中心的学者正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合作开发可靠的分析模型,以便研究建筑的抗震性能,一种三维非线性动力分析计算机程序正被用于分析结构的地震反应和震害机制。通过考察仪器、记录了建筑物的地震运动反应,验证了分析模型和电算程序的可靠性。本文讨论了电算程序的性能,并且展示了用以建立某个建筑物计算模型的电算模拟技术,对该建筑物计算的地震反应与一次强震中记录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建筑物在强震作用下产生破坏,主要决定于建筑物本身的抗震性能和强地震地面运动的强度及特征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震害考察结果表明:孤突地形对强震地面  相似文献   

20.
513中强震仪是机械杠杆放大低倍率的地震仪,对于近距离较大地震有较好的记录,目前有些台站仍安装了该型号的地震仪。由于我省条件所限,513中强震仪上未配标准钟,这种无时间服务系统的记录显然是不符要求的。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从SY-2型石英钟(一般测震台站上均有)中获得时分号的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