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铅锌矿石中的微量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样品经硝酸-氢氟酸-硫酸混合酸溶解,磷酸提取,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中的微量锗,干扰少,灵敏度高。实验确定了介质最佳酸度,对干扰元素的允许量进行了试验。方法检出限为20.64 ng/g,测定范围为0.20~100μg/g。经全国不同地区7家实验室采用铜矿石、铅矿石和锌矿石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2.
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石中16种主次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矿石类型繁多,矿石赋存状态各异,成分复杂。在现有的铜矿石熔融制样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方法中,选取标准物质个数和矿石类型少、分析范围宽,与实际样品类型相差太大,且制备的熔融片质量不高。本文选用铜含量既有良好浓度变化范围,又符合铜矿石常见含量的包括铜金银铅锌钼铜镍等各类矿石的24个标准物质,以四硼酸锂-偏硼酸锂-氟化锂为混合熔剂,熔剂与样品质量比为30:1,以溴化锂为脱模剂,改进样品预处理方式,将通常采用样品预氧化后或熔融中加入脱模剂的方式,改进为加入脱模剂后再用混合熔剂完全覆盖的方法制备了高质量的熔融片,建立了XRF测定铜矿石中铜锌铅硅铝铁钛锰钙钾镁钼铋锑钴镍16种元素的分析方法。分析铜矿石国家标准物质GBW 07164、GBW 07169,各元素的精密度(RSD)为0.1%~5.4%。分析国家标准物质GBW 07163(多金属矿石)、GBW 07170(铜矿石)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分析实际铜矿石样品,铜锌铅钼铋锑钴镍的测试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其他方法的测定值相符。本文方法扩大了基体的适应性,提高了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玉锦  阮诗昆 《江苏地质》2018,42(3):440-445
福建紫金山铜矿床属高硫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矿石中主要含铜矿物为蓝辉铜矿、铜蓝和硫砷铜矿等,且铜矿物与黄铁矿密切共生。由于铜矿石中硫含量较高,导致铜精矿中硫含量超标,w(S)/w(Cu)比值为2.0~2.1,远高于冶炼要求的1.15~1.20,影响其经济价值。使用X射线荧光(XRF)光谱分析对紫金山铜矿中S元素的分布进行数字化研究,查明硫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划分铜矿石类型,为紫金山铜矿今后的采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桦树沟铜矿床铜矿石中高含量稀土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万春 《矿物学报》1998,18(4):462-465
桦树为铜矿床是在河西走廊南山下元古界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硅铁建造中新发现的一类富铜矿床。对该矿床铜矿石进行的REE分析表明,一些铜矿石中稀土总量(包括Y)为1011.16×10-6~3555.08×106-,且Y含量超过工业品位,有可能形成化矿物或富含化的矿物。对稀土元素在矿石中赋存状态的研究,将对了解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土屋铜矿矿石中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有益、有害元素种类和含量分布、赋存状态及综合利用方法等进行详细研究,论述了矿石选冶工艺特性,指出该矿床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对该矿床矿石选冶及开发利用具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铋矿物及其与铜矿化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型铜矿石的铋质量分数最高可达0.23%,且分布较广泛,可作为伴生有用组分综合回收利用.根据化学分析,铋含量的高低与矿石类型有关.铋与矽卡岩型铜矿石的关系最为密切,铜矿化越强,铋含量越高.在垂向上,中浅部矽卡岩型矿体中的铋含量高于深部的矽卡岩,与矿化分带中的Cu元素矿化带较一致.通过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含铋矿物主要有硫铋铜矿、辉碲铋矿、针硫铋铅矿、针辉铋铜矿、辉铋锑矿及含铋黝铜矿和斑铜矿等.硫铋铜矿是甲玛矿床中分布最广、最主要的铋矿物,其主要呈它形粒状、叶片状或乳滴状分布于斑铜矿、辉铜矿、黝铜矿等硫化物中.根据矿物的产出形态及电子探针分析,甲玛矿床中存在不同成矿世代的硫铋铜矿:分布于斑铜矿中呈它形粒状、叶片状的硫铋铜矿和在斑铜矿中呈乳滴状的硫铋铜矿.前者是硫铋铜矿的主要产出形态,其成分接近硫铋铜矿的理论值;但后者往往成分发生变化,Bi偏低,Cu、S偏高.甲玛矿石中铋不仅应该被综合利用,且是铜矿化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岩(矿)石磁参数与原生晕关系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家喆  李燕 《物探与化探》1990,14(2):135-143
本文阐述了岩浆热液矿床中含磁性的岩(矿)石磁参数和其些元素原生晕的数据处理。发现岩(矿)石磁性和某些元素热液渗滤晕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通过获取某特征值,可以发掘元素组合、成矿阶段、矿体赋存规律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很重要的地质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8.
湘西沃溪金矿床矿石矿物学特征及深部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助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沃溪矿床V3矿脉深部(29中段)矿体进行了矿石矿物学观察和分析,发现深部矿体自然金中Ag、Sb、Pb、Bi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明显比浅部(24中段以上)自然金相应组分的含量偏高,深部自然金的成色(≤995)比浅部自然金的成色(≥999)明显偏低;深部矿体矿石中发育辉锑矿、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硫锑矿、车轮矿等矿物,形成明显比浅部矿体组成复杂的矿物组合,显示矿床深部发育Au-Pb-zn-Bi±Cu的矿化作用.上述表明:沃溪矿床深部可能发育具Au-Pb-zn-Bi±Cu等元素组合的新矿体.它不同于浅部的W-Sb-Au元素组合的特征.因而深部找矿工作应多注重Au-Pb-zn-Bi+Cu多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9.
金矿床中硒、碲超常富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硒、碲系分散元素之一,在自然界通常极难形成工业富集,甚至硒、碲的独立矿物也很少。长期以来,硒、碲一直作为伴生组分主要从一些铜-镍硫化物矿床铜矿石中作为综合利用对象被回收。由于硒、碲的地壳丰度很低,加之受传统观念"分散元素不能形成独立矿床,它们以伴生元素的方式赋存于其它元素的矿床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柳树沟地区铜矿主要为裂隙式铜矿,铜矿体和铜矿化体严格限定于柳树沟-夏尔萨拉火山岩带内,受控于多级断裂构造.铜矿化地表分布范围广,矿化分散.通过火山岩、不同级别断裂构造及火山构造系统的研究,结合火山岩本身特征、矿石矿物特征以及铜矿石石英脉流体包裹体特征,提出了柳树沟铜矿的矿床类型为海相火山岩型铜矿床,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原生晕分析是研究矿床深部矿化远景的有效手段.由于所取丰宁银矿原生晕样品中包含氧化样品,致使分带序列研究中各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很大.在对矿床成矿及伴生元素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原生晕数据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R型因子分析对处理包含氧化样品的混杂原生晕数据非常有效,并对同类型矿床的原生晕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紫金山铜金矿床为典型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文章以矿山地质调查工作为基础,通过岩相学、矿相学、岩化学分析等方法对紫金山铜金矿中的赋矿围岩以及金属矿石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蚀变围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借助SPSS系统研究了Cu-Au元素变量与控矿微量元素变量的聚类关系,建立了Cu-Au元素变量与其它变量的回归方程,验证与解释了紫金山Cu-Au高硫化型矿床的成矿作用是由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引起的。另外,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发现紫金山的成矿过程主要有中温Cu-Au矿化、低温Pb-Zn矿化以及少量高温W-Sn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其中W-Sn矿化形成于燕山早期的赋矿围岩形成阶段,而Pb-Zn、Cu-Au矿化为主矿化成矿阶段、形成于燕山晚期,且与富潜火山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乃庙铜矿赋存于中浅变质的中元古界白乃庙组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曾经历与海相火山喷发相伴的金属矿化和斑岩矿化两个矿化期.早期矿化发生于中元古代晚期,形成含铜矿源层;晚期矿化发生于志留纪,使矿床最终形成.该矿床应属多因复成的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北京平谷万庄金矿产于燕山沉降带内的中元古界碳酸盐岩中,金矿化受燕山期三百山岩体、变质地层、层间虚脱构造及多期活动的NE走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呈筒状、扁担状及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为主。矿石类型主要有硅化多金展硫化物型和硅化黄铁矿型。矿区内矿化水平分带性明显。自三百山岩体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外接触带的变质地居中,依次发育有热液脉型铜矿化、夕卡岩铜金矿化和热液型金矿化,其中前两者未形成县有工业意又的矿床,仅第三者形成具有工业意又的万庄金矿床。矿区内大古界密云群基底变质岩为万庄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源,三百山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部分含矿热液,并与循环大气水混合促进了金的沉淀。中元古代长城系碳酸盐岩成为金矿化的有利围岩。万庄金矿为一层控特征明显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钨和铜由于地球化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二者通常很难同时发生大规模的成矿作用.然而,江南钨矿带却出现了以石门寺和朱溪为代表的钨(铜)矿床.本文对朱溪钨(铜)矿床中最为重要的铜矿化作用开展了研究,即对形成于新元古代浅变质岩与古生代碳酸盐岩不整合界面附近的似层状钨(铜)矿体进行了精细的矿物学微区原位测试分析.厘定了朱溪矿床...  相似文献   

16.
峪耳崖金矿床为大型-特大中温热液型金矿床,形成于燕山中晚期,金矿脉包括两种自然类型,即脉型和细脉网脉浸染型,通过对金的统计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金矿化为一个矿化期两个矿化阶段,金品位由对应于矿化阶段的两个对数正态分布总体混合而成,在垂向空间上各空间段的金品位都是由两个对数正态总体控一定比例叠加而成;三个矿化带在垂向空间依次向下分布,矿化强度随标高减小而增高,综合考虑相关分析,聚类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的结果,提炼出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最佳地球化学标志组合,运用回归分析,模型出原生金矿化元素地球化学模型,利用变异指数法确定了矿体原生晕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安家营子金矿基岩与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和土壤中金的相态分析研究,指出Bi、Au、Cu、Pb、Mo、W和Hg为该区金矿最佳的指示元素。Bi能形成明显的衬度高比含矿带宽的异常;Au也能形成衬度高而与含矿带相近的异常;Cu、Pb、Mo、W、Hg皆可显示较明显的异常,但宽度均小于含矿带的宽度。因此,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热泉子铜矿床成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小热泉子铜矿床主要产于下石岩统小热泉子组一套滨,浅海相火山-沉积组合夹不等量正常沉积组合的岩石中,矿体在较深部呈层状,似层状而在浅部呈脉状,构成立交桥式矿化格架,通过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小热泉子铜锌矿床的形成过程至少经历了4期6个阶段;即喷流沉积-成岩成矿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构造改造期和表生风化期,主成矿期为热液叠加改造期。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Jinchuan deposit is hosted by the olivine-rich ultramafic rock body, which is the third-largest magmatic sulfide Ni–Cu deposit in the world currently being exploited. Seeking new relaying resources in the deep and the border of the depos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ore body, ore and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aled Cu-rich ore body are researched. Through spati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with the neighboring II1 main ore body, the mineralization rule of the concealed Cu-rich ore body is summed up. It is also implied that Cu-rich magma may exist between Ni-rich magma and ore pulp during liquation differentiation in deep-stage chambers, which derives from deep-mantle Hi–MgO basalt magm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ype of ore body has features of both magmatic liquation and late reconstruction action. I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deep liquation and pulsatory injection of the Cu- and PPGE-rich magma, concentration of tectonic activation, and the later magma hydrothermal superimposition. In addition, the Pb and S isotopes indicate the magma of I6 concealed Cu-rich ore body originates predominantly from mantle; however, it is interfused by minute crust material. Finally,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genesis of the Cu–Ni sulfide deposit is complex and diverse, and the prospect of seeking new deep ore bodies within similar deposits is promising, especially Cu-rich ore bodies.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吉林天宝山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叠加成矿作用的观点。文中用因子分析法探讨了不同成矿作用下矿化元素的特点,讨论了矿物包裹体测温结果和S、Pb、O、H同位素组成特征。形成矿床的三种成矿作用是:以锌矿化为主的二叠纪海相火山热液成矿作用;以铜矿化为特征的晚海西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以铅、锌矿化为主的三叠纪次火山热液成矿作用。受同化混染和矽卡岩化作用的影响,区内碳酸盐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最后,总结了此类复式成因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