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矿整合不断深入,资源勘查对煤田地质钻探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孔内事故频发,对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产生较大影响,且难以保证施工安全。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如何在钻探中引入聚合物无固相泥浆,包括聚合物无固相泥浆的应用机理、配方选择分析等,并结合具体项目情况,分析聚合物无固相泥浆应用的效果,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促进煤田地质钻探作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地层较为破碎、地层裂隙发育比较严重,而且煤层气井煤储层埋藏浅、煤层压力低和煤层保护难度大,这些对煤层气井的钻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针对目前头屯河地区钻探施工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井壁稳定的力学分析方法提出井身结构应选择直井。依据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与常规钻井技术对煤层的污染和破坏程度,提出采用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采用低固相或无固相钻井液。根据水泥浆顶替流态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水泥浆顶替应当采用塞流顶替。依据煤储层的保护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煤储层保护方案,即使用绕煤层固井工具。  相似文献   

3.
新疆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地层较为破碎、地层裂隙发育比较严重,而且煤层气井煤储层埋藏浅、煤层压力低和煤层保护难度大,这些对煤层气井的钻探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针对目前头屯河地区钻探施工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井壁稳定的力学分析方法提出井身结构应选择直井。依据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与常规钻井技术对煤层的污染和破坏程度,提出采用空气欠平衡钻井技术,采用低固相或无固相钻井液。根据水泥浆顶替流态的计算方式,计算出水泥浆顶替应当采用塞流顶替。依据煤储层的保护要求提出一种新的煤储层保护方案,即使用绕煤层固井工具。  相似文献   

4.
清华大学水利系等7个单位分别以自制的大尺度毛管式粘度计,对两种统一采集的土样进行了泥浆体流变试验。各组试验数据经统一处理后,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样流变特性与宾汉模式相近,各单位试验所得的流变参数——宾汉切力和刚度系数的离差分别为±20—40%和±15—25%;两者的离差超出仪器可达到的测试精度甚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泥浆体流变特性复杂,又具触变性。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试验操作规定。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芒来煤矿区在钻进过程中由于泥岩、碳质泥岩中粉土膨胀,水化分散,易发生提下钻困难、泥浆粘度增大、成孔后测井困难等原因。下钻扫孔还极易造成钻孔偏离原孔位,使得钻孔报废,从而使钻进效率低下,影响施工进度。应用钙处理泥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这次泥浆体流变试验的比测使用了五种不同规格的旋转式粘度计,并把其测试结果与毛管式粘度计的测试结果作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若用旋转式粘度计测试具有非牛顿体特性的泥浆体,应尽可能采用具有转筒半径比(α=外筒半径R_c/内筒半径R_b)较小的测试室;若是用具有α>1.05的测试室测试,所得的数据则应作特殊处理。毛管式、旋转式两种粘度计的测试结果基本一致,并具相仿的精度。测试结果的离散程度超过仪器的测试误差。这有待进一步研究、查明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动力学方法对标题体系过饱和溶液的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MgO:B_2O_3(mol比)为1:2、1:5和1:7时的结晶固相分别为多水硼镁石、三方硼镁石和硼酸,与MgCl_2浓度为28%时的结果对比表明,MgCl_2浓度越低,该四元体系溶液过饱和度越小,因此,液固相关系也变得比较简单,在本文研究的浓度条件下出现了多水硼镁石固相,而MgCl_2浓度为28%时却没有,拟合出结晶动力学方程,对结晶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杨金城 《西部资源》2012,(2):101-103
介绍了弓沟煤田勘探中钻井液的使用问题,通过2个钻孔的应用实践,表明所采用的低固相钻井液体系性能优良,适应性强,粘度适中,滤失量合理,形成的泥饼薄而致密且有韧性,对充分发挥金刚石钻进特点,防止井壁垮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I.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泥石流的运动既有类似于固液两相流之处,又在很程度上不同于固液两相流。在泥石流滨汉体模型,膨胀体模型,粘塑体模型及颗粒流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这种模具有以往各类模型的优点,同时又便于对不同类型的泥石流进行描述,在理论上,它比现行各类模型更加严密,在应用上,它较现行各类模式更加方便,能够适用于更加广泛的各类条件,泥石流的结构两相流模型中将现行模型的作为特例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了硼氧酸盐在水溶液结晶沉淀后液固相硼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硼氧酸盐结晶固相的硼同位素组成与溶液相pH、总硼浓度及析出固相后固液相硼摩尔比有关,不仅存在正的硼同位素分馏效应,而且存在负的硼同位素分馏效应。  相似文献   

11.
李军  高世扬 《盐湖研究》1995,3(3):28-33
实验研究了硼氧酸盐在水溶液结晶沉淀后液固相硼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硼氧酸盐结晶固相的硼同位素组成与溶液相PH、硼浓度及析出固相后固液相硼摩尔比有关,不仅存在正的硼同位素分馏效应,而且存在负的硼同位素分馏效应。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化学成分相关性的研究认为,晶间卤水中的NaCl是饱和的,MgCl2是不饱和的,KCl饱和与不饱和两种卤水共存。随着晶间卤水密度的降低,NaCl含量升高,MgCl2含量降低,KCl含量先升后降。且存在高钾晶卤带和高钾固相带。晶间卤水浓度变化的原因是阶段性淡化。固相钾主要以光卤石形式存在,晶卤钾与固相钾存在单向平衡。目前,S3盐层大部分部位的光卤石处于溶解状态,溶解的KCl进入晶间卤水,MgCl2仍留存于固相中;可溶性镁在盐层中可能存在另一种形式—被粘土吸附。在S3盐层沉积和盐湖干涸过程,曾出现盐滩和湖水并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以Mn、Co、Ni的无机盐为反应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粉体材料Mn1.8Co0.2NiO4。利用XRD、差热-热失重表征了粉体的晶相及晶型的转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i原料均可以合成具有单一尖晶石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其中间的反应过程存在差异,差异是由固相反应的拓扑学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结晶动力学方法对Li2 O :B2 O3=1 :4和 1 :5在 2 0 %LiCl-H2 O中的过饱的溶液在 2 0℃时的结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两种不同Li2 O :B2 O3(摩尔比 )配比的过饱和溶液均析出LiB5O8·5H2 O一种固相 ,通过X -ray粉末衍射、IR光谱和热分析对结晶析出固相进行了表征。同时拟合给出了结晶动力学方程 ,并对结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郭文光 《西部资源》2013,(3):101-102
广东连州岭脚锡矿属连州市瑶安镇管辖。面积约4.08km2,1967年5月至7月,我队对岭脚锡矿点进行踏勘检查,圈出3.3Km2的锡、钨重砂异常,发现大于5cm的含锡石黑钨矿石英脉158条,构成长2km、宽50~200m的矿脉带,认为深部具有进一步找矿意义。后因工作任务调整,未开展中深部揭露。2010年5月至今,我队从"攻深找盲"上下攻夫,向深部地区勘探,深部找矿勘探给钻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钻孔越深,施工周期越长,孔内往往越复杂,施工难度越大。在复杂地层进行深钻孔更是如此,护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岭脚锡矿深孔钻探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就深孔钻探事故预防与处理、及复杂地层深孔钻进泥浆护壁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湿地碳汇的维持和增长对于上海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上海自然湿地的年固碳能力经估算约72.4万t;碳汇集中在近海及海岸滩涂湿地中;土壤碳密度低,但固碳能力强;在遭受互花米草入侵后,固碳能力不减反增;当前上海的湿地碳汇面临着严峻挑战,维持湿地碳汇的前景不容乐观。建议通过加强自然湿地保育,科学合理地围垦,修复湿地网络,建设人工湿地来提高湿地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采自西藏班戈错Ⅱ湖晶间卤水的模拟自然蒸发,发现在NaCl和KCl析出过程中,析盐矿物对硼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尤其是KCl。同时,伴随着NaCl和KCl的析出,硼同位素在液相和固相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分馏。值得注意的是,在KCl析出过程中,固液相之间发生了硼同位素的反分馏现象,即11B倾向于进入KCl。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运动机理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泥石流是发生在沟谷和坡地上的饱含小至粘土、大至巨砾的固液两相流,液相是水和细颗粒泥沙掺混而成的均质浆液,固相是较粗的颗粒。这里所谓细颗粒泥沙在容重较小时指的是粉沙及粘土,在容重大时则包括沙在内。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和固相法制备了LiNi0.5Mn1.5O4,XRD图谱表明由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得到纯相的LiNi0.5Mn1.5O4,而用固相法制成的LiNi0.5Mn1.5O4中含杂相物质。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倍率放电等分析方法对LiNi0.5Mn1.5O4/Li电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胶-凝胶-自蔓延燃烧法制备的样品所组装电池放电容量较高,工作电压较高,循环稳定性较好,且倍率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20.
镁水泥泡沫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镁水泥为基料,通过添加浸润剂和起泡剂,制备出镁水泥泡沫材料。进行了粉煤灰加量对镁水泥泡沫材料容重及强度的影响;不同填充骨料同泡沫材料的强度和容重的关系以及起泡剂加量对泡沫镁水泥材料容重及强度的影响,并对镁水泥材料进行了热工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