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虾蛄(Squillidae)是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品种。目前针对虾蛄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其中在虾蛄的纳精结构、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作者综述了几种虾蛄类,如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 kempi)、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和棘突猛虾蛄(H. raphidea)的资源分布、生活习性、亲本、性腺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成果,以期为虾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虾蛄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蛄 (Squilla)俗名虾爬子 ,螳螂虾等 ,隶属于节肢动物门 ,甲壳纲 ,口足目 ,虾蛄科。虾蛄分布很广 ,从俄罗斯的大彼得海湾到日本及中国沿海 ,菲律宾 ,马来半岛 ,夏威夷群岛都有分布 [1]。虾蛄因其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而倍受青睐。近年来因海洋开发其资源日益减少 ,因此对其开展人工育苗已势在必行。目前国内已作过育苗研究的黑斑口虾蛄 (Oratosquillakempi)和口虾蛄 (Oratosquillaoratoria)均隶属于虾蛄科 ,口虾蛄属。现将它们的繁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术要点作一概括。1繁殖生物学虾蛄雌雄…  相似文献   

3.
虾蛄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5月1日~7月16日在浙江宁波大学水产苗种试验场进行了不同虾蛄种类,不同换水量,不同放苗规格、数量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akempi比口虾蛄O.oratoria生长快、成活率高;水质条件较佳的塘,虾蛄生长迅速,平均每10天体长增加1.4cm,产量达804.0kg/hm2。  相似文献   

4.
黑斑口虾蛄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斑口虾蛄(Oragosquillakempi)俗称本地虾蛄、虾塘虾蛄、真虾蛄;广温性,肉质细嫩鲜美,经济价值高,在浙江沿海一带售价达80~140元/kg,颇受养殖业者和消费者欢迎,是宾馆和饭店需要的海鲜之一。日本滨野龙夫等1987年研究了虾蛄的人工育苗,取得丰硕成果。我国仅王波等1998年报道了口虾蛄育苗获得成果[1,3]。作者承担浙江省科委、宁波市科委下达的关于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与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黑斑口虾蛄苗种生产试验,于1999年8月5日获得成功,在21.6m3水体中经23d培育,获体长1.2~…  相似文献   

5.
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口虾蛄在人工育苗过程中亲虾蛄的产卵、孵化与湿度、底质、洞穴、光线的关系,以及抱卵和卵裂形态特征.根据口虾蛄自然生态特性,通过模拟自然环境,采用让亲虾蛄自身挖掘洞穴的方法,在人工控温的条件下,首次进行了人工育苗繁殖,获得了口虾蛄幼体3.4×104尾,培育成体长3~4cm的幼口虾蛄2200尾.此项研究为今后虾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口虾蛄形态与生态习性,摄食与生长,交尾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介绍了亲虾蛄的选择和培育技术,产卵及其护理行为,口虾蛄幼体发育特征,幼体培养等有关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口虾蛄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综述了口虾蛄形态与生态习性,摄食与生长,交尾繁殖等生物学特性。介绍了亲虾蛄的选择和培育技术,产卵及其护理行为,口虾蛄幼体发育特征,幼体培养等有关苗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虾蛄繁殖生物学与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海洋资源的减少,原未被重视的虾蛄逐渐成为佳肴,为了可持续利用虾蛄资源,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及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对虾蛄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生殖腺发育、胚后发育、繁殖习性、繁殖生态、人工繁殖及养殖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黑斑口虾蛄血细胞的显微观察及与斑节对虾血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永岩  周友广 《海洋科学》2000,24(10):14-17
口虾蛄 (Oratosquilla )是我国沿海常见口足类。随着海洋经济鱼虾资源的减少 ,开发利用口虾蛄资源的经济意义显得越来越大。而黑斑口虾蛄 (Oratosquillakempi)则更是其中体较肥胖、生长快、值得推荐的一种 ,很有养殖价值[1]。国内外有关黑斑口虾蛄的资料相当少 ,仅少量的有关形态、生态方面的报道[1],而有关黑斑口虾蛄血细胞 ,尚未见到详细的报道 ,一般认为它只有一种血细胞[2] ,故对其进行观察很有必要。斑节对虾 (Penaeusmonodon)是目前中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虾类。对虾类血细胞形…  相似文献   

10.
观察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的精巢和卵巢,并对精、卵巢进行组织切片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的精精巢由1对很细的管状结构组成,精子发育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等期,精子圆球形,无鞭毛。卵巢分左、右两叶,对称且相互粘连。卵细胞为多黄卵,卵母细胞发育分为未发育期、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成熟期4期;在卵黄形成前期形成大的生发泡。卵巢发育期、发育早期、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鉴定1994年采自大连(北黄海)浅水和广东大亚湾的端足类(Amphipoda)标本中,发现了蜾蠃蜚科(Family Corophiidae)的一新属,即拟亮钩虾属 Genus Paraphotis,报告如下。新属、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亮钩虾属Genus Photis属于蜾蠃蜚科Corophiidae甲壳动物端足目(Crustacea:Amphipoda),全世界有近60种。本属为世界性分布,世界各大洋都有记载。 作者在系统整理和研究南海端足目标本中发现南海亮钩虾4种,其中有1新种,1种为中国沿海的首次纪录。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肋脊螺科(Costellariidae)属软体动物腹足纲、前鰓亚纲、新腹足目。以前本科动物大多被列入笔螺科(Mitridae)中的一个亚科,而目前已有一些学者(Cernohorsky,1978),(Abbott & Dance,1983),( Springsteen & Leobrera,1986)根据它的齿舌和外部形态等特征将它分列为一个独立的科。本科动物在国内尚无人作过系统的研究,仅有一些零星报道。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査搜集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初步鉴定出13个种,分隶于1属3亚属,其中6种在中国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摸清中国沿海汇螺科Potamididae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本文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分类系统,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采集积累的汇螺科标本进行系统性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共整理鉴定出汇螺科动物5属18种,将分别进行研究报道.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沿海汇螺科、塔蟹守螺属Pirenella共9个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中国真马尾藻亚属SubgenusSargassum刺托组SectionAcanthocarpicae团徽托序亚组SubsectionGlomerulatae宾德系SeriesBinderiana宾德种群SpeciesGroupBinderia过程中,发现该种群新种3个,它们是中间马尾藻SargassumIntermedium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75年5月15日由李伟新采自广西涸洲岛,模式标本号AST75-0594;琼海马尾藻Sargassumqionghaiense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83年7月12日由陆保仁采自海南省琼海县沙,模式标本号CA83-0016;裂开马尾藻SargasumerumensTsengetLusp.nov,模式标本于1982年4月23日由陆探仁采自海南省三亚市鹿回头,模式标本号AST82-0413。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作者鉴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金星”号调查船于1975及1976年在东海大陆架区进行综合海洋调查所采的底栖生物标本时,发现近丽海葵属(Paracalliactis)的一个新种一一中华近丽海葵(Paracalliactis sinica sp. nov,)。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  相似文献   

17.
Professor Zhang Guofan, born in Haicheng,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in April 1954, graduatedfrom Xiamen University majoring in marine biology, gained his MS degree in South China SeaInstitut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82 and his Ph. D. in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th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1992. Now he is professor of shellfish mariculture at DalianFisheries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Key Laboratory of Mariculture Ec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Dr. Zhang has e…  相似文献   

18.
为了搞清中国海域存在的南褐虾(Philocheras)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作者通过形态学特征系统研究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的南褐虾标本,此标本主要采自中国海域,也检查了部分采自菲律宾海域的标本。本研究和相关文献的结果表明:中国海域存在的南褐虾共计7种,包括作者描绘的4种以及在其他文献中提到的3种。作者对本次研究的4种南褐虾提供了详细的鉴别特征、地理分布、外部整体图和附肢结构图,并对中国海域存在的7种南褐虾提供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采自中国南海中南部花水母亚纲一新属四新种:南海宽管水母,新属、新种Laticanna nanhaiensis gen.nov. et sp.nov.,芽拟原帽水母,新种Protiaropsis gemmifera sp.nov.,南海潜水母,新种Merga nanhaiensis sp.nov.和顶室无球水母,新种Rhabdoon apiciloculus sp.nov.。编制了深帽水母科已知属分属检索表和拟帽水母属、潜水母属以及无球水母属已知种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海爱尔螺亚科九新记录(腹足纲:骨螺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素萍 《海洋与湖沼》2007,38(6):542-548
提要为了全面了解中国沿海骨螺科(Muricidae)、爱尔螺亚科(Ergalataxinae)的物种数量、分布状况和生活习性,完成中国沿海骨螺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骨螺科标本进行整理、分类,共鉴定出爱尔螺亚科7属,18种,其中9种为中国新记录。爱尔螺亚科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海区,通常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水深5—200m左右的岩礁、沙、泥沙或砂砾质海底。作者依据Houart等(1995,2004)报道的分类方法,对我国沿海分布的爱尔螺亚科部分归属及种名使用混乱的种,如珠母爱尔螺Ergalatax margariticola、黄口帕斯螺Pascula ochrostoma、筐格螺Muricodrupa fiscella等常见种重新分类,分别将其归属于爱尔螺属(Ergalatax)、帕斯螺属(Pascula)和格螺属(Muricodru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