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6,28(3):269-276
为进一步揭示地震统计区划分、潜在震源区划分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三者的关联性,在100deg;E~120deg;E和29deg;N~42deg;N范围内,寻找出21个位于不同位置、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场点,研究在非均匀分布与均匀分布两种模型下,地震统计区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这些场点危险性估计的影响. 综合本次与以往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地震统计区划分方案会改变一个统计区所包含的地震资料,加上地震统计时段选取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变化越大,均匀分布模型对场点危险性估计所产生的不确定影响也越大,也即地震统计区划分环节起主要作用. 在一个地震统计区内,划分潜在震源区和空间分布函数的不等权分配,提高了有可能发生大地震地方及其附近地区地震动参数的估计值. 在这些地方,潜在震源区划分不确定性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尤其对场点地震动参数(如烈度)绝对值的影响更为显著,也即潜在震源区划分环节起主要作用. 一般来说,潜在震源区划分环节的影响仅对最高和次高震级上限潜在震源区内的场点及最高震级上限潜在震源区附近的场点起主要作用,而对那些处于低震级上限潜在震源中的场点,则还是地震统计区划分不确定性的影响大于潜在震源区划分不确定性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地震学报》2003,25(3):308-313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地震统计区与地震带在统计意义、物理内涵、层次性、划分规模的要求、对空间重叠的排斥性以及划分目的和用途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现行工作中将两者不加区分地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造成地震统计区未形成自身的适应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划分理论,另一方面也造成以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孕育发生环境、机制研究为目的的地震带划分研究的停滞不前.文中最后指出,地震统计区划分是以地震带划分研究为基础,它产生并服务于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应将其与地震带概念加以明确区分,并加强其划分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5,27(4):409-413
在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非均匀分布模型中, 就地震统计区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在某些城镇产生地震动参数不确定性最大变化值异常区的问题, 寻找出在100deg;~120deg;E、 29deg;~42deg;N范围内, 50年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动参数不确定性最大变化值异常区的分布特征. 探讨了地震统计区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引起的场点危险性估计不确定性与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关联性以及异常区产生的原因. 研究表明, 在非均匀分布模型中, 地震统计区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区内各场点危险性估计不确定的影响是不均衡的, 其与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有关, 尤其在8级以上潜在震源区及其附近, 往往会出现地震动参数不确定性最大变化值的异常区. 而在均匀分布模型中, 统计区内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各场点的影响是均衡的, 各场点危险性估计的不确定性取决于场点的位置. 一般位于统计区中部的场点, 只与所在统计区的参数不确定性有关, 而位于或靠近不同统计区的交界处, 则可能同时受到几个统计区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参数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宗旨是探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主要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为此 ,重点研究了地震统计区划分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地震统计区参数 b值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以及空间分布函数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导致的不确定性的影响。文中指出 ,地震统计区概念是考虑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特有的概念 ,是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在考虑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方面的发展。虽然它源于我国的地震带划分概念 ,但是 ,却明显区别于地震带。文中强调了地震带划分是地震孕育发生环境研究的重要基础 ,而地震统计区仅只服务…  相似文献   

5.
地震统计区是考虑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特有的概念,是确定地震活动性统计规律的基本统计单元.由于地震统计区在概念以及划分原则上存在较大的认识不确定性,因此,对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得到对这种影响的相对明晰的量化认识,以利于实际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活动性参数不确定性对城镇危险性估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玮琼  吴宣 《地震学报》2003,25(6):615-620
着重研究了由于统计时段选取不唯一性产生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 对全国310个地级市以上城镇地震危险性估计的影响;并绘出中国大陆分区50年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烈度平均变化值和峰值加速度平均相对变化值示意图,为实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俊  廖炜  王涛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4):833-840
在高强度地震环境下,建筑施工场点易发生危险,传统方法运用AHP算法对建筑施工场点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但未考虑抗震约束,存在分析效果差的弊端。因此,提出一种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建模分析方法。首先采用TOPSIS方法得到地震风险评估指标,构建风险评估指标的物元分析模型,基于AHP-熵权法的组合赋权获取地震风险评估指标的综合权重。然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来推导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参数,运用地震等级的划分标准和推算方法,依据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评估准则和接受原则APLARP,利用物元分析模型中不同危险节点的致因关系和综合权重构建施工场点风险评估模型,完成对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危险性的建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可准确分析高强度地震下建筑施工场点的危险性,能够确保整体施工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及v4不确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结合华北地区几个地震统计区的实例,探讨了地震统计区的重要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和v4不确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特征,并研究分析了其不确定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性参数的不确定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样本统计时段、样本处理方法、统计下限震级、高震级年平均发生率等。在郯庐地震统计区,b值变化可达0.2以上,v4的变化可达1.4以上,汾渭地震统计区的不确定性也基本相当,河北平原地震统计区因为地震样本相对丰富,不确定性要小许多。  相似文献   

9.
地震巨灾保险是降低地震灾害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巨灾模型的主要分析模块之一。传统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主要是基于潜在震源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动衰减模型等并采用概率方法得到场点的地震危险性值,该危险性表示的是未来所有地震对场点的综合影响。然而,在使用地震巨灾模型进行地震风险分析时需要用到单个地震事件对场点的影响,这就需要根据潜在震源区生成一系列单个地震事件,并计算每个事件对场点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基于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所采用的地震活动性模型(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活动性参数),模拟符合我国地震活动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的地震事件集。模拟时遵从的基本理论为:地震发生在时间上符合泊松分布,震级分布可用古登堡-里克特定律来描述,空间分布特征则用潜在震源区及其地震发生率来描述。模拟得到的地震事件包含以下参数:时间(年、月、日)、地点(经度、纬度)、深度、震级、断层走向以及衰减特征等。该模拟地震事件集可满足地震巨灾模型中地震风险分析的需求,已应用于我国地震巨灾模型中。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滑坡危险性分析中如何科学地估算地震力的问题。主要思路概括为:将滑坡体视为一个完整体系的结构物(或震动对象),将滑坡场点视为一个工程场点,利用比较成熟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计算滑坡体未来若干年内可能遭遇的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震峰值加速度,这种不确定性的地震加速度是由地震预报的不确定性带入的,由此计算地震力和惯性力。最后,对地震触发滑坡的机理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The seismic hazard of research area is evaluated by probabilistic analysis method for three different seismic statistical zone scenarios.The influence of uncertainty in seismic statistical zone delimiting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discussed too.It can be seen that for those local sites along zone‘s border or within areas with vast change of upper bound magnitude among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influence on seismic hazard result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相似文献   

12.
混合地震模型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西部古地震和历史地震资料建立了特征地震模型并与分档泊松模型结合组成混合地震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重要地震带鲜水河-小江断裂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并与1990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区划图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在1786年曾经发生过73/4级地震的康定地区(离浙时间为213a,地震复地周期为320a)的地震概率大于后,Ⅷ度区面积同样是前大于后。这说明地震离逝时间与地震复发周期关系对地震危险性计算是有影响的,特征地震与混合地震模型的引入解决了泊松模型无记忆性的缺陷,使计算的结果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3.
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地区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率是不同的.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研究在综合了地震烈度、位置、复发时间等因素的基础上,考虑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时空分布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区划.以汶川地震灾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特点等划分出灾区的潜在震源区,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法做出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所得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按照滑坡危险程度分为高危险、较高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危险四级,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研究区在遭受一定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动作用下,不同地区地震滑坡发生的可能程度. 本文给出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汶川地震滑坡崩塌较发育的汶川、北川、茂县等部分区域均处于高危险或较高危险区域;在对具有较高DEM精度的北川擂鼓镇地区所作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中,汶川地震中实际发生的地震滑坡灾害与地震滑坡危险区划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对区域范围而言,基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地震滑坡区划,可为初期阶段的土地规划使用及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Bogotá, the capital city of Colombia, is mostly located on a lacustrine soil deposit surrounded by hills in a central plateau of the eastern cordillera of the Colombian Andes. This highly populated urban area is exposed to a significant seismic hazard from local and regional fault systems. In addition, the potential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during earthquake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soft soil deposits, along with the effects of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topography, can strongly influence the seismic hazard and consequently the seismic risk to the city.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a physics‐based framework to generate synthetic ground records that can help better understand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basin and other amplification effects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 shaking in the region, and to incorporate these effects into the estimation of seismic risk. To this end, a set of simulations were first conducted on Hercules, the wave propagation octree‐based finite element simulator developed by the Quake Group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to identify the impacts of hypothetical strong earthquakes scenarios. Then, the results from these simulations were integrated with the exposure and vulnerability information previously developed for the ma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in the city to assess the seismic risk in the region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analysis. Results from this more detailed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ults from simplified models. Sensitivity analyses help identify critical aspect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future to improve the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of infra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
Depths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and large slip distribution are critical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Numerous examples show that earthquakes with similar magnitudes,however,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round shaking and damage.One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is that whether the large slip was generated near the ground surface.In this article,we reviewed two aspects that are important on this regard,shallow slip deficit and nucleation depth.Understanding how shallow future earthquakes may nucleate in particular regions,such as shale gas fields,is critical for hazard assessment.Whether or not a strong earthquake may slip significantly at shallow depths(less than 3 km)plays crucial rules in seismic hazard preparation and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by integrating high-resolution fault zone observations,dynamic rupture simulation,and fault zone properties.Moreover,precisely resolving shallow depth and slip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demands InSAR and/or other image data that can better capture the near-fault deformation to constrain the source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6.
论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参数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本刚 《地震地质》2004,26(4):750-760
发震构造特性是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年发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潜在震源区除了反映“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的内涵外,还应反映高震级档地震具有相似复发特征的涵义。由于在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单元内,有一些具有不同本底地震的活动构造块体,为更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空间不均匀性,考虑潜在震源区的三级划分是有必要的。通过分析潜在震源区内高震级档地震的复发特征,计算预测时段内潜在震源区的高震级档地震的发震概率,采用预测时段内概率等效转换获得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方法,有助于在中国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内考虑潜在震源区的强震复发特性。另外,文中还对潜在震源区内特征地震次级震级档频度不足的特性和发震构造上强震非均匀性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北部地震灾害经济损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预测是震害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省北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等震害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震害经济损失预测的各种参数,以乡(镇)、区(市辖区)为基础统计单元,采用动态预测模型,预测河北省北部2005年前震害经济期望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9.74亿元,总经济损失31.92亿元。若怀来发生5.5级和6级假想地震,震害经济损失分别为3.06亿元和4.82亿元,死亡1人和11  相似文献   

18.
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取值原则,给出了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防水准的定义。基于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公式对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便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给出了现有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取值的简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解释了理论方法和简化计算方法中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取值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9.
马尔曼 《内陆地震》1992,6(1):63-70
根据概率可靠性理论,计算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直埋管道的各个震害等级的概率值。假定在一段管子中,其破坏为泊松公布,求得这段管道供水的可靠性,最后用并联和串联分析法,得出整个供水管网的供水可靠性。通过实际计算,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专家系统,对山东潍坊地区182栋多层砖房逐栋进行了单体房屋的震害预测,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地区多层砖房的地震易损性特征,并进行了初步震害预测研究,给出了该类房屋的易损性矩阵,各破坏等级的损失参数矩阵和对应不同地震烈度的相对损失预测,为进一步开展震害预测和采取地对性的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