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李建威  李先福 《地球科学》1999,24(5):480-483
湘赣边地区自晚三叠世一始进入了全新的陆内走滑造山作用阶段,并经历了从会聚走滑离散走滑的构造性质转换,野外地质调查,同构造研究,流体包裹全和构造岩岩石化学分析资料均表明,走滑断裂带内有大量的流体活动,且不同变形时期及同一变形期不同变形环境的流体作用及其形砀主要构造特征 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一芒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阿尔金断裂带中段阿克塞芒崖地区开展的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解析,并结合温压测定与测年分析,证明阿尔金断裂带的早期变形演化是一种韧性走滑剪切变形作用过程,沿断裂带形成了糜棱岩与糜棱状岩石.由变形构造、岩石组构和应变型式判别出与走滑断层作用相伴的中部地壳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构成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岩石中同构造变形成因多硅白云母的出现说明韧性变形期间特殊的高围压条件(达0.43GPa),而白色云母(白云母和绢云母)与绿泥石组合指示了较低的温压条件(t:270~350C;p:0.05~0.43 GPa).断裂带中的异常p/t变化主要归咎于高剪切应力引起的剪切加热与超压效应.依据同变形期矿物(白色云母)40Ar-39Ar记年初步证实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91~89 Ma).  相似文献   

3.
走滑变形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以湘东地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走滑断裂是大陆造山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构造类型,并常常成为各种流体异常活动的场所。湘东地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的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了NNE 向走滑断裂系统。该走滑断裂系统经历了从会聚走滑(T3 - J) 向离散走滑(K- E1) 的重大构造性质转换,并明显控制了该地区中新生代的岩浆活动、断陷盆地和区域热液铀成矿作用。本文以湘东地区若干走滑断裂为例, 研究了其中各种构造岩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结果表明,走滑变形过程中伴随着显著的流体活动, 而且在不同变形时期或同一变形期不同变形环境,其流体作用有显著不同。走滑断裂中的流体作用对区域热液铀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大型走滑断裂相关的旋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大型走滑断裂有关的旋转一方面起因于断裂带的大规模走滑,另一方面也与大断裂带内部及外围次级断裂系的水平运动密切相关.尽管前人提出了一些有关断裂带走滑与旋转的动力学模式,但由于不同走滑断裂系变形环境及边界条件的差异,断裂走滑导致块体旋转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很难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来解释.对美国西海岸圣安德列斯断裂、美国盆岭区Lake Mead断裂系、中国西南哀牢山-红河走滑断裂系以及新西兰Alpine断裂带、土耳其北安那托利亚断裂等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在断裂带走滑过程中,相关构造及块体的旋转非常明显.运用古地磁学、磁组构、构造分析、高精度GPS监测及构造模拟等方法,可以对这些构造及块体的旋转方向和幅度进行研究.由于大规模旋转会导致构造格局及地质地貌特征的改变,因此在走滑断裂带的研究中必须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李忠  罗威  曾冰艳  刘嘉庆  于靖波 《地球科学》2018,43(10):3498-3510
以往的流体-岩石作用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尺度的非构造应变机制,制约了盆地中大尺度客观规律的认识.从盆地形成演化动力学视角,梳理了盆地尺度构造驱动的流体-岩石作用的概念模型或工作模式,并结合典型实例,解析和讨论了构造-流体-岩石作用的关键过程、控制要素以及成储效应.对比研究表明,构造驱动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流体-岩石作用,无论类型、强度和分布均存在显著不同.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即便是弱应变阶段,与微裂缝有关的扩溶及充填-胶结作用在构造圈闭范围内也具有普遍意义.反观碎屑岩(砂岩),弱应变阶段发育了特征的变形条带及其构造成岩演变序列;而强应变将可能导致深层碎屑岩(微)裂缝及其相关构造-流体-岩石作用的发育,并可能在相当程度上改善储集性.研究表明,流体介质压力环境的强烈更变、应力/应变改造岩矿稳定性、以及流体-岩矿反应界面和空间的快速/强烈更变,是构造驱动流体-岩石作用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研究压溶作用导致的变形岩石体积损失和变形过程中流体作用的主要成果。包括如下几方面:运用有限应变测量方法对压溶变形作用进行定量分析;不同变形域之间化学成分的分异,以及流体传质作用(masstransport)的规律;流体-岩石相互反应的显微构造、显微化学判据;运用稳定同位素体系研究流体、岩石反应的同位素平衡关系及变形变质过程中的水/岩比率。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断裂中段(阿克塞—芒崖段)的早期断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于阿尔金断裂带中段阿克塞-芒崖地区开展的宏观构造分析、显微构造解析,并结合温压测定与测年分析,证明阿尔金断裂带的早期变形演化是一种韧性走滑剪切变形作用过程,沿断裂带形成了糜棱岩与糜棱状岩石。由变形构造、岩石组构和应变型式判别出与走滑断层作用相伴的中部地壳层次花状构造的存在。构成中部层次花状构造的岩石中同构造变形成因多硅白云母的出现说明韧性变形期间特殊的高围压条件(达0.43GPa),而白色云母(白云母和绢云母)与绿泥石组合指示了较低的温压条件(t:270-350℃;p:0.05-0.43GPa)。断裂带中的异常p/t变化主要归咎于高剪切应力引起的剪切加热与超压效应。依据同变形期矿物(白色云母)^40Ar-^39Ar记年初步证实早期韧性剪切变形发生于早白垩世(91-89Ma)。  相似文献   

8.
九江-瑞昌地区盖层滑脱断裂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瑞地区中新生代发育多期次多层次不同类型的滑脱构造,在古生界-中生界沉积盖层中主要形成3种不同类型的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逆冲推覆型滑脱断裂、近东西向的正滑断裂及北东向的重力滑脱断裂。结合野外及显微构造特征,分别对其同构造成因的脉体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近东西向和北东向逆冲滑脱断裂带流体特征相似,主要来源于有限的大气降水参与的水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两侧地层流体;正滑断裂中的断裂带流体主要为深部外来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3种类型滑脱断裂带的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均呈现2个主要的温度峰值,断裂的活动主要在约3km和约4.5km 2个深度。滑脱断裂属浅层次低应力脆性断裂,构造变形和流体活动特征与志留系及滑脱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变形岩石的体积损失和流体—岩石相互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研究压溶作用导致的变形岩石体积损失和变形过程中流体作用的主要成果。包括如下几方面:运用有限应变测量方法对压溶变形作用进行定量分析;不同变形域之间化学成分的分异,以及流体传质作用的规律;流体一岩石相互反应的显微构造,显微化学判据;支运用稳定同位素体研究流体,岩石反应的同位素平衡关系及变形变质过程中的水/岩比率。  相似文献   

10.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作用起始时间约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位于哀牢山-红河剪切带NW延伸方向上的点苍山变质杂岩体遭受强烈的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岩石中保存了典型的高温矿物组合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宏观和微观高温变形构造特征,其中糜棱岩中具有极其发育的长石矿物拉伸线理而形成典型的L与LS型构造岩是其一个明显的特征。本文对点苍山地区高温糜棱岩主要矿物开展了显微构造与矿物变形、变形机制及组构分析,并对于遭受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一个花岗质岩体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长石、角闪石、石英等主要矿物具有典型的达角闪岩相条件下的高温晶质塑性变形和动态生长特征,它们也为走滑剪切变形活动提供了充分的微观构造证据。对于点苍山高温糜棱岩化改造的眼球状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的显微构造分析结果表明,这套花岗质岩石从走滑剪切前期岩浆的侵位之后经历了早期强烈的岩浆期后交代作用—亚岩浆流动—高温固态塑性剪切变形的递进演化过程。由此可见,岩浆的上升与就位受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制约,岩体又遭受了强烈剪切变形改造。同时对这套构造前期就位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进行定年分析,获得33.88±0.32Ma的岩浆结晶年龄,为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在点苍山地区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左行走滑剪切作用的起始时间至少应该为早渐新世30.88±0.32Ma。  相似文献   

11.
新疆磷矿资源分布地区不多,探明储量也很少,且品位较低,但和新疆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磷矿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与新疆相邻国家的境外资源,是实施矿业勘查开发“走出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在简要介绍川藏公路海竹段自然环境条件及地质构造条件的基础上,对该段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危害做了简单描述,重点阐述了该段所发育的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危害、形成机制、发展趋势及整治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江西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与含钨花岗岩浆演化密切相关,“附加侵入”二云母或白云母碱性长石花岗岩的出现,对脉钨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脉钨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可概况为:从深熔—重熔花岗质岩浆产生→岩浆不断的分异并多次上侵→含钨岩浆的结晶分异(主侵入成岩)→碱质自交代→低熔岩浆的形成和气热分馏(附加侵入成岩)→细晶岩等的贯入和成矿流体最后从岩浆中彻底分离→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及其性质的演变→黑钨矿(长石)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地层学和事件地质学的资料,特别是新获得的大量U-Pb同位素年龄资料表明,塔里木和扬子陆块的新元古代地质历史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突出表现在热-构造事件的特征、序列和年代格架、克拉通化终结时间、前南华系变质基底和南华系-震旦系沉积盖层所表现的双层结构特点、南华系-震旦系地层层序、地层对比标志层——冰成岩层位等诸多方面。根据这些相似性,笔者等提出中—新元古代扬子与塔里木陆块相连或相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可能提供了少量的成矿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成矿、特别是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6.
MapGIS数据与Surfer数据相互转换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了Surfer的数据文件和MapGIS的数据文件格式,提出了其相互转换的方法,并编制了转换软件.特别是指出MapGIS网格化的ASCⅡ码文件,即DET文件,可以通过简单的编辑形成通用的网格化GRD文件格式,不应当再进行网格化.提出利用Surfer勾绘特定的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图,转成MapGIS修饰出版的实用制图程序.  相似文献   

17.
作物产量与土壤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曾昭华 《湖南地质》2000,19(1):25-29
作物的产量与土壤元素中N、P、K、Na、Ca、Mg、S、Fe、Mn、Cu、Zn、B、Mo、V、Co、Ni、Cr、Pb、Cd、Hg、Se、F、TI、Ba、Te、Ta、Sr、Ti、Si等元素及稀土、有机质、酸碱度和含水量、含盐量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红层泥岩水岩作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是红色陆相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层,岩性以砂岩、泥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该类岩层多为软岩与硬岩相间,呈互层状产出,层间结合力弱。受区域构造影响,岩层扭曲褶皱强烈,多中高倾角,结构面发育,有泥化现象。红层中的泥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特别是遇水后岩体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并且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特性。水岩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有,结构面遇水泥化导致楔形体失稳,泥岩塑性变形引起边坡蠕变,同时红层还具有很强的崩解性,边坡开挖后发生崩解等现象。  相似文献   

19.
程学友  牛林 《铀矿地质》1995,11(5):278-283,313
本文详细论述了钾、钠交代作用的矿物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指出钾、钠交代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渗透交代和液固相交代。主要表现特征是以钾长石或钠长石矿物假象交代原岩中的其它矿物;钾、钠交代作用与U,Au,Fe,W,Cu,Nb,Ta等内生矿产成矿的密切关系,是由钾、钠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闪锌矿的颜色,成分和硫同位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刘铁庚  裘愉卓 《矿物学报》1994,14(2):199-205
笔者在研究虎圩金多金属矿床中闪锌矿的颜色时认为其大体可分为两个颜色系列;黑色-紫黑色-桔红色-淡红色系列和黑色-黑褐色-稻草黄色-淡黄色系列。各种颜色为过渡关系。经电子探针分析,各种颜色门锌矿中没发现任何显微包裹体。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闪锌矿划归三种颜色组:黑色、褐色和浅色。在三种颜色组中,黑色门锌矿Cu、Pb、Ag、Au和Fe含量最高,Zn最低,δ34S值最大;浅色闪锌矿相反,Zn含量最高,Cu、Pb、Ag、An和Fe最低,δ34S值最小,褐色闪锌矿居中,δ34S与Zn、Cu、Pb、Ag和Au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皆在0.9以上,表明这些元素可能进入闪锌矿晶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