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地图》2003,(4):80-80
湖南师范大学 邢力去年5月,我在首都图书馆认识了《地图》杂志,我就喜欢上它。我也收藏了一些地图,各种类型都有,我想问收藏地图要注意什么?编辑: 非常高兴《地图》杂志能得到你的喜爱。在下一期《地图》杂志里我们组织了有关地图收藏方面的专题内容,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云南河口 岑彬我是一个退休铁路工人,在昆明铁路局工作40多年了,我父亲原来也是铁路工人,现孩子又是铁路工人,三代人对铁路行业都有感情,前几天在朋友家里玩,看到贵刊2003年第2期《回眸中国铁路》和《从蒸气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有关内容,让我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请问以…  相似文献   

2.
陈出云 《地图》2007,(5):82-91
天刚蒙蒙亮,我坐在出租车里静静端详重庆这个城市。道路并不开阔,而且弯弯曲曲、高低起伏,让我想起青岛和大连。高楼大厦塞满了道路的两边,在靠近江边的方向则更为密集。我能看到远方雾气中正在修建的菜园坝长江大桥,那种模糊的壮观轻易便挥洒出重庆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秦昭 《地图》2010,(6):76-83
"把智利的土地还给智利人!""你们为这个地球做了一件大好事!""美国佬,不要以为你有钱就能拥有一切!""这次旅行让我回到了曾经陌生的大自然,重新感受到了正在远去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申明锐  邵亦文 《地图》2014,(3):24-35
著名的芬兰城市学者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行走沙田,丈量这座新市镇,会发现它在繁华与匆忙之外还有可爱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在德国,处处能感受到节约用水的氛围。德国朋友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德国,水源确实很多,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节省着用的缘故。所以,到了德国,你也一定要学会节约用水。"对此,我只觉得惊奇,并没太往心里去。但有件事,却让我彻底改变了先前的散漫想法,而对"抠门儿"的德国人肃然起敬。那天我去一家公司洽谈业务,公司主管接待了我。他问我:要喝水吗?我说:喝。他问我:你要喝多少?我随口说:一杯吧。结果一杯水没喝完,业务谈妥了,我  相似文献   

6.
满族的前身女真族,早在金代就已经参照汉字的形制,创制了女真文.但到了明朝中期以后,女真文已经不再使用.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后,命令额尔德尼和噶盖借用蒙古文创制了满文.皇太极时期,达海又进一步完善了满文.有清一代,满文被尊为“国书”,通行全国,诏旨、奏折、文书等官方文件很多由满文书写,一些地图也采用满文做注记.  相似文献   

7.
《地图》2008,(4)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北京,紫禁城。人生的前十六年,我是在这里度过的。可它还是令我感到阴森恐怖。本已迁到宫外信王府,过起与世无争的避祸生活,却在这一日突然受命进宫,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许久没有见到皇上了。他是我的兄长,同父异母,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如今在病榻之上,他脸庞消瘦,眼眶发青,嘴唇干裂,双手颤抖,怕是病入膏肓。请安之后,他把我拉到身边,费力地说:"吾弟当为尧舜!"这话犹如晴天霹雳,惊得我不知所措。皇兄的昏庸天下皆知,但在他的庇护下,我过得很安全。因此,我不希望他驾崩,更不希望他把我推上政治的前台。因为朝廷的水太深了。皇上不容我推辞,勉慰再三,希望我不仅要"善视中宫",而且建议"魏忠贤宜委用"。尊奉皇后理所应当,但重用权阉似非良策。在惶恐与疑惑中,我匆匆告退。十一天后,皇上驾崩。次日。魏忠贤迫于各方压力,宣读太后懿旨:"召信王入继大统!"入宫守灵的那一夜,我胆战心惊。身藏岳父家做的麦饼,绝不吃宫中送来的点心;对于提剑近前的宦官,我都要仔细端详,以防万一;爱妻周氏在王府里更是彻夜未眠,祷告上苍,保佑我免于不测。一生中最难熬的一夜过去了。八月二十四日,皇极殿。这是紫禁城的主殿,根据祖制,几乎所有的盛大典礼都要在此举行。三十年前遇火焚毁,四天前刚刚修复。就在这里,我开启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崇祯时代。  相似文献   

8.
<正>前记:如果我把一滴眼泪留在普达措,这滴眼泪能不能浇灌到这块土地上成为这里生命的一部分?我是否会把生命的一部分留在这里?2016年秋的休假,我选择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丽江和香格里拉,其实最想去的还是被称为"香格里拉之魂"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在丽江游览了两天后,我坐上去香格里拉的大巴。在离开丽江的时候,我看着窗外的风景,还有远处的雪山,心中总有思绪缠绕,这两天在玉龙雪山和拉市海的游览让我不能忘怀,那么香格里拉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邱志才  杜长明 《地图》2004,(4):51-53
日本在昭和12年出版了4张军事要图,无疑是为1937年发动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侵华战争作准备。这4张军事要图是侵华战争罪证之一。追溯至1927年(昭和二年)6月~7月,日本政府召开东方会议,讨论并决定侵华战争方针。首相田中义一,上一秘密奏折云:“余征平世纪,必须先征乎支那、余征乎支那,必先征服满蒙”。这一精神一直贯穿到第  相似文献   

10.
互动     
《地图》2012,(5):6-7
读者来信记得自己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让我们每名同学寒假都要阅读完一本课外书。当时我认识的字还不是很全,不管是打开故事书还是科普书,那密密麻麻的方块字都让人感到不知所措,再加上白纸黑字的单调乏味,读不了几页就坚持不下去了。正在这时,我忽然看到家里书架上的一本《中国地图册》,五彩缤纷的地图底色,字大行稀的注记分布,还有过硬的地图纸张,都让我爱不释手。大概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有了阅读地图、购买地图、收藏地图的爱好。  相似文献   

11.
<正>《今日国土》:周所长您好!去年9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换届,您当选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并且兼任我们《今日国土》杂志副总编辑,您能首先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吗?周毅仁: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选举我担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也很荣幸兼任《今日国土》杂志副总编辑,让我有机会向大家学习请教!我的工作经历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唐博 《地图》2009,(6):124-129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二十一日,京城大内。刚满40岁的父皇突然病倒了。那些标榜能长生不老的仙丹,把他坑了。卧榻之上的他,痛哭流涕。显然,他不想过早地辞世。他摆了摆手,让大臣们都退下,偌大的乾清宫只剩下父子二人。父皇勉力起身,我连忙搀扶。他的嘴里,颤巍巍地念着八个字:"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父皇希望我不要学他贪财好色、不务正业,而要把国家治理好。我抹着眼泪,点了点头。抚摸着我头顶尖的一块斑秃,他默然了。或许,我童年的遭遇令他内疚,令他难为情。然而,一切都过去了。等待他的,是另一个世界;等待我的,则是历史性的时刻。 第二天,父皇撒手人寰。半个月后,我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弘治。一个宏大的治国计划,正在我的脑海中酝酿。  相似文献   

13.
蔡天新 《地图》2012,(2):136-137
任何时候,如果让我回忆古巴首都哈瓦那,只需一闭眼,就能出现何塞·马蒂机场候机厅上方那些难以计数的白色圆柱。它们从穹顶上各自悬挂下来,又相互衔接,像一幅幅机械拼图,既占用了空间,又放任空间自由。整个构思巧妙大度,就像法国画家、立体主义大师斐尔南·莱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企图称雄东亚,独霸中国蓄谋已久,早在"明治维新"初期,日本统治集团就极力鼓吹侵略朝鲜的"征韩论",主张在西方列强入侵朝鲜以前,日本抢先占领,把它作为侵略中国东北进而征服全中国的跳板。1881年,日本军阀头子山县有朋写了一篇《邻邦兵备论》,在对中国的兵备中,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中国。1895年,当了首相的山县有朋又炮制了"兵制政策奏折",和盘托出了要把辽东半岛作为侵略中国东北基地的狂想。他叫嚷日本要扩充军备,加  相似文献   

15.
GPS和航空影像在现代测量中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如何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我们能掌控的技术资源,让它为我们的测量服务呢?在这里我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及对GPS手持机处理软件MapSource和Google Earth的使用情况,初步探讨这两种软件的整合及给我们测量工作带来的益处,尚需说明的是本文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点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桂雅文 《地图》2012,(3):118-125
M:您是典型的博物馆达人了,从求学到创业,都围绕着博物馆文化,能说说在您心目中,究竟什么是博物馆?它都具有什么样的魅力呢? G:其实我还蛮怕成为一个专家,给一个定义,然后大家听我的.我只能说,我此刻想的,博物馆是一个说故事的地方,让我的创意的灵魂能享受片刻跟其他创意的灵魂相遇,这些灵魂可能是在15世纪或16世纪或是不同国家,具体不知道.这个短暂的相遇在博物馆里就像电光火石一样,我自己形容叫被"电"到.当然,有很多创作的人,像文字工作者、画家、广告人啦,他们常常要进到博物馆,其实是有意识的想要看到精品或者之前的文明所留下的东西,给他一个刺激.国外有非常多的艺术教育拉到博物馆去做,搞不好就是这个原因,想要被"电"到.  相似文献   

17.
年轻时痴迷于诗,也曾热血澎湃的交诗友、办诗社的我,退出“江湖”转瞬就是十多年了。不为别的,身边越来越多的诗人“无病呻吟”的衰嚎,朦胧的让人“找不着北”的晦涩,没完没了的“春情渤动”……让我逐渐远离了诗歌。  相似文献   

18.
编读互动     
《地图》2006,(2):4-5
去年国庆长假以后,我和夫人抱着孙子去北京旅行。也是一个偶然机会,在一个邮局设的书摊上买到了2004年第五期《地图》杂志。这是一期有“桥”专题的杂志。这对于我这个桥文化的爱好者来说,如获至宝,爱不释手。从“编辑手记”、“长江上的桥”、“中国桥梁史话”、“连线水上风景”直到“关于桥的二三事”,我均不止读过一遍,感受颇深。其中“长江上的桥”更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了解了长江上所有大桥的基本概况、分布及各种桥梁的作用和造型,更萌发了我沿长江旅行专访这些大桥的强烈愿望。2005年以来,我就开始了旅行的准备,并劝说家人允许我…  相似文献   

19.
羽阳 《地图》2003,(3):48-59
我喜欢来上海因为它每次都能带给我不同的感,觉而每一种感觉又都像梦一样的短暂并且美好。上海是这样座城市,它诉诸你的感觉器官.让你身上的细胞犹如绽放的花朵,视觉、听觉触觉、感觉……沧桑,时尚浪漫、悠闲……从外滩到新天地.从豫园到多伦路.会有无数个喜欢上海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simon 《地图》2007,(6):7-7
暑假期间我刚去了趟埃及,没几天就看到了《惊艳埃及》,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我不但藉此重温了这次旅行,而且还补充了不少知识,更深入地梳理了一遍旅途见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