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是东盟人口第一大国和最大的经济体,亦是建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地。2019年,印尼政府正式启动迁都计划,将首都从雅加达迁往东加里曼丹省的北佩纳扬巴塞尔县和库泰卡塔内加拉县。本文尝试运用全球-国家-地方的多尺度地缘政治分析框架,并借鉴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对印尼迁都的背景、动因和影响进行分析,探究印尼迁都对本国、东南亚地区及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地缘政治影响。研究发现,印尼迁都旨在贯彻“全球海洋支点”和“海洋强国”战略,满足国土空间均衡发展的诉求,缓解雅加达城市建设问题等。同时,迁都也面临着资源环境、资金筹备、社会舆论、法规机制、疫情影响等多方面的阻力与困难。  相似文献   

2.
2003年9月28日,位于湖北武汉经济开发区内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新大楼奠基。标志着东风汽车公司走出十堰,落户武汉。为什么要“迁都”呢?下面试从工业的区位因素来讨论“迁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迁都以利民族团结加快发展迁都以利抵外入侵防恐袭扰迁都以利避凶趋吉社会管理仰光曾是缅甸首都,位于伊洛瓦底江入海分支仰光河左岸,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缅语中仰光有战乱平息的意思,故称和平之城。仰光自然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仰光原是一个莽草丛生的河畔渔村,古称大光。18世纪中叶,阿  相似文献   

4.
漫步北京街头,笔者发现北京不少街道的门牌号残缺不全。西单北大街从中意合资的西餐店必胜客开始到西单百货商场,沿街30多家商店,大到闻名全国的西单百货商场、西单购物中心,小到仅占一两问房子的鞋店、服装店、书店,挂有门牌号的不足六分之一。大大小小的商店门面上有形式多样的广告、图示、最新售物信息,还有其他一些显示商家业绩的牌子。西单购物中心偌大的商场一面墙上挂有六个醒目的铜塑牌子,包括“首都文明单位”、“首都经营示范单位”、“十佳企业”等,却唯独看不到门牌号。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之魅     
贾树枚 《地理教学》2007,(10):39-41
土耳其不“土” 土耳其,单看名字,给人一种土气、落后、封闭、另类的感觉。今年六月,应土耳其新闻总署邀请,我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土耳其,从首都安卡拉到爱琴海边古城伊兹密尔,再到有“世界首都”之称的伊斯坦布尔,近十天行程,耳闻目睹,使我对土耳其的印象为之一变,深感土耳其不“土”,  相似文献   

6.
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背靠中国大西南,是中南半岛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缅甸资源丰富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缅甸还是一个军人执政的国家,从1962年3月至今,军人已在缅甸连续执政45年多,成为二战后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军人政权。缅甸政府2005年11月突然宣布首都由仰光迁至内地的彬马那,并将新首都命名为内比都,缅甸为何突然迁都?现在缅甸新首都又发展的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首都的人口变化极大,不惟绝大多数呈增长的趋势,而且相当多的人口增长速度很快、特快,少数像是飞快。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突出、惊人。一批首都已经“翩然”翻过千万人口大关,若干首都的人口在向这个关口“坚定”挺进;相当多首都的人口,则已迅速迈过500万的“坎”,还在奋力突击,劲头十足;另有不少首都,人口继涨增高,分别成为200万、300万、400万人口大户;至于超越、达到、接近百万人口的首都更为数甚众。所有这些情况,都是过去,比如数十年前的20世纪中期,绝对难以想象的。当时世界上,不但没有一个首都的人口稍稍靠近千万之数,就是500万以上的也只有三几家。  相似文献   

8.
都者,大城也。《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亦引申指首都,《三国志·吴主传》“秋九月,权迁都建业。”而且诸侯之都城,繁华之大市,盖有“都会”之说。柳宗元《封建论》所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谓“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即可为证。柳永《望海潮》词则更写尽杭州古都会之极:“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据传金主完颜亮读之,欣然有慕于此词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神州之都,世皆祈仰,江山多娇,人共折  相似文献   

9.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来看.地理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可以被直接描述,像地理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构知识.如“中国的首都在北京”、“中国的疆域和面积”等。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具有逐层递进性的系列知识,与认知过程的逐步深化相关或与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相关联,主要回答有关诸如“其结果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结果”等问题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巴西曾先后在萨尔瓦多和里约热内卢两个海滨城市建都。为开发内地,1956年库比契克总统决定将首度迁往内地。1957年,建都工程启动。1960年,在历时3年零7个月建设后,一座现代化的都市——巴西利亚(Brasilia)在巴西内地建成。国都的变迁,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既是世界国都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国都地名文化的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1.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有世界锡都、胶都之美誉。吉隆坡的东、西、北三面由丘陵和山脉环抱,公元1860年建镇,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的首都。经过一个多世纪沧桑变迁,吉隆坡从一个“泥泞的河口”,成为世界名的观光城市;昔日的矿业小镇,如今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市区面积243.6平方公里,居民130万人,是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交中心。  相似文献   

12.
八卦田     
南宋皇帝弃汴梁迁都杭州后,为得民心,在玉皇山脚开辟一块为皇帝耕作的“籍田”。“籍田”分为八块,四周打下八根大桩,田内分别种上稻、豆等农作物,中间圆形田园为休息处。皇帝劳作时,四周必拉起帷幕,不准百姓观看。有一老农半夜上玉皇山顶看个究竟,天明时只见皇帝和妃子坐在中间饮酒作乐,只有太监在八块“籍田”上耕作,“籍田”形似八卦,后被称“八卦田”。八卦田@郑继英  相似文献   

13.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在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化等方面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其环境、资源和工农业产品对拉丁美洲和世界都有重要影响。本节课由巴西自然概况、迅速发展的工农业及首都三部分组成。“热带雨林的危机”、“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历代文献记载,从历史地理和黄河变迁的角度,探讨了商代仲丁时期将国都由亳迁至(?)的史实。作者认为,要对“隞都”位置作出正确结论,必须研究以下几点:第一,应把敖山真面目复原到仲丁在“敖山”建都时期;第二,应把黄河自孟津至郑州段的流势,复原到仲丁迁隞的建都时期;第三,应从地理位置上来辩证“隞都”与“亳都”之地望;第四,应从商代迁都的地理境域与水患侵袭的关系去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1994,(3):47-48
象鼻子域——喀士穆 喀土穆是“火炉国”苏丹的首都。在十二世纪初,一批马哈斯人越过沙漠迁徒到这里,在这里定居下来。他们把这个地方起名为“格尔托姆”,意为“河水和泉水的交汇处”.十五世纪阿拉伯人开始大批南移,格尔托姆成了变通要道和贸易集市,  相似文献   

16.
迁都——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是中国的脊梁,中部崛起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中部崛起还只是一句口号,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文章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实,论述了中部崛起与迁都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中国迁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迁都是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捷径的论断;并运用定量方法对迁都位置进行了科学选择,认为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襄盆地是建立新都的最理想位置;阐述了迁都的其他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猜猜全球下一个绿色城市会诞生在哪里? 答案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阿布扎比。 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正在从构想变为现实,一座名为Masdar的全球首个“零碳排放”新城正在从图纸上搬到沙漠中。 只依靠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Masdar城内的生活会变样吗?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5,(8):46-4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市镇行政设置的改革,即“乡改镇”、“县改市”、“县和县级市改区”、“县级市升地级市”、“地区改地级市”等,都朝着扩大市镇管辖空间的方向发展,使市镇行政辖区空前扩张,大而无当。即使这样还有很多市镇说发展的空间不够,要求兼并周围的行政单元。很多情况下美其名曰为了“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影响首都选址的区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吴殿廷  常旭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2):32-37,88
首都区位的选择对于任何国家或政权都是至关重要的。过去尚未有人对影响首都区位的因子作过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5种主要的首都区位类型;在此基础上,对世界首都的区位类型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世界首都区位类型的分布规律;最后,根据上述首都区位的时空演变规律,从自然-社会-历史-经济-政治-军事6个方面,对影响首都区位的因子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一、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丽富饶的台湾宝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透着华夏固有的灵气。台湾岛的开发和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是一千多年来我国大陆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创造的结果。无论从地质上,还是从经济联系、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上。台湾与大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地质上看,据考古资料,在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冰川运动时,台湾和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大陆与台湾的动物,可以自由往来,台湾的“左镇人”和“长宾文化”的主人就是这个时期从大陆迁到台湾的。同时,闽台两省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几乎也是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