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北部湾地形槽形成的原因及环流特征的分析,得出北部湾地形槽对暴雨的贡献作用,获得了较为客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使用1981—2000年NECP/NCAR再分析数据集资料,分析了全年各月大气环流特征,发现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南侧低空基本上存在一个常年正涡度带,这是高原近地面西风与其外围自由大气西风之间的气旋性切变的表现。特别是在90°E附近有一明显的地形槽,我们选取80°~90°E,25°N关键区域内的涡度作为表征该地形槽的指数,分析了高原南侧地形槽与孟加拉湾(下称孟湾)槽形成和演变特征的异同,并探讨其与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南侧地形槽的季节性演变与高原热源联系非常密切,其显著的4月突变和6月突变与高原热源发生跳跃性变化相联系。冬季高原冷却作用形成低空反气旋环流,叠加在原本增强的大尺度西风绕流上,促使高原地形槽减弱;由春入夏,高原加热作用形成低空气旋性环流,增大西风绕流作用,促使高原地形槽加深。高原地形槽加强南伸和斯里兰卡低涡持续北移直至二者相互打通是亚洲低纬度副热带高压带在孟湾上空最先断裂和孟湾槽形成的一种触发机制,此后槽前西南气流加强,副热带高压东撤,南海夏季风进一步东扩,最后导致南海夏季风建立。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北部湾海岸带10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环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岸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降水量、太阳辐射和日照有明显的影响,北部湾海洋对气温、降水集中期、大风日数和海陆风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部湾地区气象可视化系统建设匮乏的问题,研究了基于Openlayers和webmicaps构建北部湾气象可视化系统,并综合运用PHP、MySQL、JavaScript等技术,实现基于Openlayers的开源Web GIS客户端开发方案,对北部湾地区的大风、雷电等气象要素的可视化具有借鉴意义。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北部湾气象业务系统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1970~2004年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和广西北部湾各站日雨量实况,对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部湾地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7~9月,与南海台风相比,西太平洋台风引发北部湾地区的大暴雨次数较多,从台风登陆路径分析,Ⅱ类和Ⅰ类在湛江到钦州登陆路径的台风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机率最大;Ⅲ类路径登陆的南海台风几乎都不影响该地区,不管何种路径,造成北部湾沿海地区暴雨,台风低压中心必须进入或者靠近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6.
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小娟  丁治英 《广西气象》2007,28(2):31-35,53
利用1970-2004年中央气象台编制的《台风年鉴》和广西北部湾各站日雨量实况,对影响广西北部湾地区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北部湾地区的台风主要出现在7-9月,与南海台风相比,西太平洋台风引发北部湾地区的大暴雨次数较多,从台风登陆路径分析,Ⅱ类和Ⅰ类在湛江到钦州登陆路径的台风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机率最大;Ⅲ类路径登陆的南海台风几乎都不影响该地区,不管何种路径,造成北部湾沿海地区暴雨,台风低压中心必须进入或者靠近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7.
顾强民  王向阳 《气象》1978,4(10):7-7
在沿海地区工作的预报员,很重视台湾省地形对台风的影响,例如台湾地形的屏障作用(使台风强度减弱),台风付中心或台湾地形槽的形成,以及台风正面袭击时的路径左偏现象等。为了分析台湾地形对台风路径的影响,俄们分析了1959—1977年从东南方登陆台湾省或在台湾省北侧100公里以内经过的台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51~2006年在北部湾区域内热带低压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的个例分析,其具有生命史短、强度弱、生成时段和区域集中,对广西南部的影响严重等特征。其发生发展与北部湾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其北侧的偏东风天气系统或南侧的西南风天气系统的其中一个加强或同时加强,造成北部湾海域正压不稳定,涡度局地变化为正时,将有利于热带低压强度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  相似文献   

9.
王远超  黎玲 《广西气象》2007,28(A02):38-39,52
通过对1951-2006年在北部湾区域内热带低压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的个例分析,其具有生命史短、强度弱、生成时段和区域集中,对广西南部的影响严重等特征。其发生发展与北部湾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当其北侧的偏东风天气系统或南侧的西南风天气系统的其中一个加强或同时加强,造成北部湾海域正压不稳定,涡度局地变化为正时,将有利于热带低压强度加强发展成为热带风暴。  相似文献   

1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9年以来7个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然增强的热带气旋(TC)环流背景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TC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环流背景是:(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西伸,(2)热带辐合带北抬至华南沿海活动,(3)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4)东风波西移叠加,(5)有适度的弱冷空气侵入;对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表明,TC进入北部湾前和进入北部湾后,环流中心附近500hPa涡度变化极小,200hPa高空散度增大,500hPa垂直上升速度增大,850hPa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量增大。  相似文献   

11.
2020年12月26-28日,北部湾出现了持续性大雾,其中炮台角站连续35h出现大雾.利用北部湾沿岸海岛站、浮标站等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典型海雾过程的生消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海雾过程主要受人海高压后部偏东暖湿气流影响.海雾期间,北部湾上空有逆温层,大气层结稳定,湿层深厚且维持时间长,近地层有0~...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0907号热带风暴"天鹅"进行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天鹅"登陆粤西以后折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北部湾的原因,还有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加强的原因,以及造成北海强降雨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的东移,受槽后偏北气流影响,"天鹅"折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北部湾;副高加强西伸,"天鹅"北侧的东北气流明显加大,受其影响,"天鹅"转向西南方向移动进入北部湾;"天鹅"和"莫拉克"双台风的互旋作用也是导致"天鹅"折向西南方向移东进入北部湾的主要原因;地面弱冷空气的侵入有利于"天鹅"辐合云系的发展,高低层垂直抽吸作用的加强和垂直风切变减小以及海面摩擦力减弱,使得"天鹅"在北部湾再次得到加强;西南季风与台风低槽共同作用是造成北海市强降雨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计了增加该地区污染排放源的实验,利用WRF-Chem数值模式研究该地区工业排放变化对广西区域二氧化硫浓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出海高压后部的天气背景下,受偏南气流引导,北部湾经济区SO2排放源强增加对广西区域SO2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影响,污染物可以向北输送影响广西中部地区,最北影响到柳州市和河池市;受偏北气流影响时,北部湾经济区SO2排放源强增加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大,仅局限于局地污染。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949年以来7个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然增强的热带气旋(TC)环流背景特征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利TC进入北部湾后强度增强的环流背景是:(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加强西伸,(2)热带辐合带北抬至华南沿海活动,(3)西南季风爆发处于活跃期,(4)东风波西移叠加,(5)有适度的弱冷空气侵入;对物理量场的合成分析表明,TC进入北部湾前和进入北部湾后,环流中心附近500hPa涡度变化极小,200hPa高空散度增大,500hPa垂直上升速度增大,850hPa中南半岛水汽输送量增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超强台风"威马逊"(1409)和"达维"(0518)登陆进入北部湾前后强度变化特征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00 h Pa副高快速加强,850 h Pa季风急流和越赤道气流汇合卷入到台风环流中,台风移向的下游区域高低空(200—850 h Pa)垂直风切变小,南海北部海温偏高等是"威马逊"和"达维"登陆海南岛前在近海突然加强的有利条件。(2)从琼州海峡进入北部湾,摩擦消耗小,是"威马逊"进入北部湾后,强度下降小,仍维持超强台风级别的主要原因;而从海南岛中部西移进入北部湾,摩擦消耗大,是"达维"进入北部湾后,强度下降大,从超强台风降为台风级别的主要原因。(3)动能收支诊断分析显示,地形摩擦对动能的耗散主要集中在边界层内(800 h Pa以下),"威马逊"在超强台风阶段耗散作用最大,进入北部湾之后摩擦耗散减小,而"达维"则因横穿海南岛进入北部湾动能的摩擦耗散较大。  相似文献   

16.
台风是夏半年袭击北部湾海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据1949年—1987年的台风资料统计,影响北部湾的台风共有174次,最多一年达9次,每年平均达4.5次。但其年际间的分布很不均匀。本文根据1949—1987年的台风资料,分析了北部湾台风的气候振动和可能影响因子,为桂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预报提供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7.
段丽 《气象》1997,23(6):44-48
该文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重点探讨北部湾低压向北部湾热带风暴发展的时空手物理机制,文章着重讨论了这类过程的高低层形势特征和空间结构,并通过诊断场计算分析揭示了这类过程的空间动力场插手玫各层的水汽分布特征,归纳出了北部湾低压向热带风暴发展的短期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朱永禔 《气象学报》1962,32(1):37-43
本文应用了考虑地形边界的三层模式对一个纬圈环流的初始理想场进行了60小时地形扰动过程的数值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地形扰动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性(扰动过程在48小时后才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其次,西藏高原对带状流的强迫分支(绕流现象)在计算结果中有较明显的反映。在半球范围内形成的地形槽脊位置基本上亦与环流平均槽脊位置较为相似,这表明模式中所取边界条件的基本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部湾海域浮标站20152018年的海浪观测资料,对北部湾海域的灾害性海浪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域灾害性海浪平均每年出现2.5次,最多年出现4次(2016年);10月出现的灾害性海浪最多,8月的次之;灾害性海浪的最大有效波高3.0~5.0m,波向以N和NW方位最多,分别占30%;灾害性海浪过程持续时间最长为1190min,最短为20min;台风和冷空气是引发灾害性海浪的主要天气系统,台风引发的占60%,冷空气引发的占40%。其中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过程最多、海浪最高、持续时间最长。引发灾害性海浪的台风移动路径绝大部分经过北部湾;东路和中路冷空气更有利于北部湾灾害性海浪形成,灾害性海浪形成时常有一个冷高压位于四川盆地到江汉平原一带,中心气压在1030hPa以上,北海与海口的最大海平面气压差在4.3hPa以上。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污染的外来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ODIS(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对辽宁中部城市群代表性城市——沈阳市2009年全年发生的30 d首要污染物为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且空气污染指数API(Air pollution Index)为3级及以上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及污染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发3级以上重污染事件的天气形势主要为4类,分别为高压均压场型(包括高压后均压场型、高压前均压场型和高压内均压场型)、长白山小高压型、弱低压场型及地形槽型。发生污染天气时气流主要有两个来向,即西南方向的京津冀来向和偏北方向的内蒙和长春来向。气流来自偏南方向的天数最多,为19 d。其中最容易受京津冀影响的天气型为高压后均压场型和地形槽型,共有8 d,占总污染天数的26.7%。因此,来自京津冀的外来输送对于辽宁中部城市群霾污染的影响不容小视,辽宁中部城市群空气质量的改善与临近区域的改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