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南沿海春季大雾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燕光 《气象》1999,25(2):53-55
利用1978 ̄1995年2、3、4月华南沿海地区的成雾时天气资料,对雾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综合归纳出春季当地成雾时天气系统背景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海红  戴升 《气象》2000,26(10):53-55
对1980 ̄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 ̄1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80 ̄1990年11年的5 ̄10个月影响平顶山市的大 ̄暴雨天气的分析,模拟预报员的思路,对影响系统先分型,而后消空、建立分型预报指标,特殊个例选相似的预报方法,在应用中效果较好,对提高大 ̄暴雨预报能力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濮阳市建农业“白色工程”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冬季连阴雨雪过程的划分标准。根据1961 ̄1990年30年历史资料,详细分析了濮阳市11月 ̄翌年3月连阴雨雪天气过程的一般特点和年、月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1959 ̄1988年的降水资料及1971 ̄1987年的天气图资料,分析了江西省大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面天气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相似分析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个描写气象因子场与大暴雨关系的特征量,并用1983 ̄1987年5 ̄6月的资料进行了特征量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4 ̄1991年7 ̄8月历史天气资料,分析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与我市暴雨天气的关系,发现暴雨日前一天14h单站温度T、水汽压e及ΔT24,Δe24对暴雨天气具有较好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85 ̄1994年6 ̄8月气象资料的普查,对汛期影响驻马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西南涡和低槽进行分析,确定了关键区、起报区,消空因子,预报因子,经过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建立了各时段的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8.
1995年度(1994年12月至1995年11月),各地年平均气温16.6 ̄23.1℃。全区大部气温正常;年降水量711.7 ̄3753.4毫米,桂林,柳州两地区和左、右江河谷地区偏少1 ̄2成,其余地区拉近常年或偏多1 ̄3年,年日照时数1119.6 ̄1727.7小时,偏少120 ̄560小时,主要气候事件以2 ̄4月局地性冰包,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影响较突出,春、夏、秋三季部分县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和洪涝  相似文献   

9.
桂林暴雨天气的螺旋度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常规探空资料,对桂林地区1988 ̄1997年10a间的汛期(4 ̄9月)的暴雨天气的螺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大暴雨天气过程的螺旋度的峰值出现于02时。螺旋度可以作为一个预报大暴雨天气的新参数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1979年至1988年5 ̄9月中国东部地区出现的低空急流进行了天气气候统计,得出了有关低空急流的月分布,日变化,地理分布以及低空急流与天气系统的关系和低空急流与暴雨的关系,这些结论对了解低空急流发生发展规律及制作暴雨天气预报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用TBB资料及物理量诊断分析1993年7月2 ̄6日皖南赣北致洪暴雨成因,揭示一种致洪暴雨常见天气系统的若干结构特点和TBB场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1996年7月1 ̄4日贵州连续大暴雨天气过程,运用Q矢量等物理量进行中α尺度诊断,分析了暴雨过程的次级环流变化。指出此次暴雨可分为生成、发展、强盛、维持(再爆发)及消亡4个阶段。其触发机制是在低涡切变线上,弱冷空气造成斜压扰动以及急流增强后左侧辐合加强,引发气团的整层抬升,形成暴雨天气,由于低空暖湿气流对水汽和能量的强劲输送和副高增强北抬的阻挡,系统得以维持少变,形成连续性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南沿海两次沙尘的化学特征及其源地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通过对1992年4月10 ̄14日中常州和1998年4月14 ̄17日在西安及南京两次沙尘和天气过程的分析,叙述了沙尘和非沙尘总悬浮颗粒物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与各类土壤化学特性比较以及沙尘发生期的天气背景分析,指出了两次沙尘的可能源地和利用化学元素平衡法定量地求现西北土壤源在沙尘中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4.
一次华北冷涡降水的云物理飞机探测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正军  黄世鸿  刘卫国 《气象》2000,26(6):16-20
分析了1999年5月17 ̄18日,由华北冷涡与长江中、下游切变线系统在山东境内交汇形成的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对这闪天气过程进行限收音机连续观测和人工增雨作业。此类降水是山东傻子春季降水系统中的主要过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业高度为4150 ̄4500m,是层状 中上层。云中含水量较小,最大值为0.035g/m^3。云粒子浓度最大值为250个/cm^3,云粒子走私、浓度空间分布等存在不均匀特性。其降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5 ̄1989年5 ̄10月开封市所辖5站的降水资料,对影响并产生开封区域性暴雨的11次切变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型及能量分析,找出了预报指标,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赵杰  罗喜萍 《贵州气象》1996,20(1):6-10
本文针对1995年6月23 ̄26日我省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其产生的环流背景和影响系统,指出了直接造成这次过程的是中低层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并结合物理量分析进一步探讨暴雨成因及其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地面加密观测和各种常规资料,分析了1996年7月1日在黄海北部 ̄山东半岛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强对流天气过程。高空冷温度槽和低空、地面增温产生的不稳定能量是强对流体系形成的系统;中尺度辐合线、中气旋、近地层加热不均匀性、海陆风的辐合抬升等促进了强对流天气发生;对流云团的并合加强,产生异乎异常的能量,是该系统加强和发怅的重要条件;云团呈准静止状态是产生暴雨和长时间降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成都边界层风场演变天气意义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跃清  张波 《高原气象》1997,16(3):331-336
应用1993年4月25日 ̄5白4日四川盆地加密观测探空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边界层风场变化规律及其与4月30日 ̄5月1日盆地初夏少见的大范围大风、冰雹、暴雨天气过程的关系。通过分析进一步证实:西邻青藏高原的成都是四川盆地天气变化的关键信息点;在高原盆地特定地形的影响下,成都边界层风场呈规律性变化,其全息图像是:当成都边界层为东北风时,四川盆地边界层维持气旋式偏东流场,处于辐合、正涡度、上升运动区中,  相似文献   

19.
大气非平衡运动的演变与跳跃式暴雨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4年6月24 ̄26日长江中上游地区出现的一次跳跃式暴雨过程作了诊断研究,结果指出,对流层高层地转不平衡运动及低空急流的变化是造成降水系统生消演变的重要因素,并对地面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6 ̄8月历史天气资料,探讨了鹤壁市汛期暴雨天气的特点,分析了各类暴雨的前期环流特征并建立了预报方法。预报流程实现了自动化,增强了预报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