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交互正交试验设计对柠檬酸络合法制备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简称Mn/Ce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重点考察金属配比(Mn∶Ce=7∶3、1∶1、3∶7)、焙烧温度(350℃、500℃、650℃)、焙烧时间(2 h、3.5 h5、h)等3种因素对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正丁酸过程中Mn/Ce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配比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影响(置信度p分别为99%和95%),焙烧时间对催化剂活性无显著影响(p=90%),焙烧温度与金属配比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99%),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为:Mn∶Ce=3∶7、焙烧温度500℃和焙烧时间5 h;并对最佳制备条件下得到的Mn/Ce催化剂进行XRD、BET和SEM等表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内电解-催化氧化法的应用特点,选用颗粒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的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并通过用不同催化剂对糖蜜酒精废液COD去除率的比较,确定最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Cu(NO3)2浓度为7.5%,浸渍12h,260℃~300℃焙烧活化10~14h;多次使用后的Cu-AC催化剂由催化剂再生技术再生,并应用于糖蜜酒精废液处理。  相似文献   

3.
水解方法对坡缕石负载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水解和直接加水水解方法制备了负载型坡缕石/TiO2,并以300W高压汞灯为光源,活性金黄BES的降解活性为实验对象,研究了催化剂的投加量、催化剂煅烧温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对活性金黄染料溶液光降解作用的影响,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光催化氧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最佳煅烧温度是300℃,最佳投加量为1g/L,并且直接加水水解方法优于蒸气水解法,直接加水水解方法能得到锐钛矿型TiO2,而蒸气水解方法只能得到无定形态TiO2。2h后,直接加酸水解制备的催化剂对活性金黄BES的去除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4.
以蒙脱土为载体制备负载型Fe/Al复合氧化物(FeAlOx/MMT)用于催化Fenton反应降解高浓度苯酚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相FeAlOx中Fe/Al摩尔比为0.22时制备所得催化剂对Fenton反应具有最佳活性,且Fe/Al复合氧化物并未嵌入蒙脱土层间。在低温和高pH条件下催化体系存在诱导期,诱导期内FeAlOx/MMT缓释出Fe离子并进而由Fe离子催化溶液中的Fenton反应。通过对非均相催化降解苯酚废水的动力学研究发现,H2O2初始浓度、溶液的pH和反应温度对COD降解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调节降解过程中的温度序列和氧化剂引入程序能够缓解高温和高双氧水浓度双重因素耦合导致的HO.自消耗。在优化的降解条件下使用理论用量的H2O2可使得1 g/L的苯酚废水中苯酚降解率达到100%,而COD的降解率则达到97%。  相似文献   

5.
采用酸性溶胶法制备掺铁-TiO2/膨润土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RD﹑IR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测试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性能,在太阳光照射下,对pH=4﹑质量浓度为20 mg/L的甲基橙溶液进行降解时,其脱色率可达95%以上,COD去除率可达85%以上。该催化剂在经过200℃焙烧活化2.5 h后可多次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层状蛭石为载体,钛酸四丁酯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蛭石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RD、SEM、TG-DTA、FTIR和BET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实验检测了其光催化活性。探讨了催化剂用量、甲基橙初始浓度、pH值、煅烧温度等对光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TiO2/蛭石经过200℃焙烧后,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效率,利用300 W的高压汞灯紫外光辐照90 min,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达99%,COD去除率达81%。  相似文献   

7.
毛韦达  胡翔 《地学前缘》2019,26(3):255-262
研究了La0.5 Sr0.5 Co0.8 Mn0.2 O3-δ钙钛矿活化过氧单硫酸盐对四溴双酚A(TBBPA)的降解作用,重点探讨不同的煅烧温度制备镧锶钴锰钙钛矿(LSCM82)的催化性能对过一硫酸盐降解TBBPA的影响,以及溶液的不同初始pH条件对优选材料体系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变价离子的氧化还原对Co3+/Co2+和(Mn4++Mn3+)/Mn2+是催化剂活性的主要贡献者。煅烧温度为950 ℃且具有适量间隙氧及比表面积的LSCM82-950催化反应速率较高。在中性pH环境条件下应用LSCM82-950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水中TBBPA污染物,既可以使催化剂钴浸出很少,又能达到最大程度的TBBPA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碳材料氧化石墨烯作为载体,利用共价结合方法制备酪氨酸酶固定化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并利用该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催化降解,探讨酶的加载特性和酶的催化活性,以及固定化酪氨酸酶催化降解苯酚的最优条件及储存稳定性。通过对固定化酪氨酸酶进行活性和固定量分析后认为:单位质量载体的酶固定量为1.78 mg/mg,单位质量载体的酶活性为1 880.6 U/mg;固定化酪氨酸酶在30h内对47.06mg/L苯酚的降解率可达86.3%,降解反应的最优条件为pH=7.0、温度=25℃;固定化酪氨酸酶在4℃条件下30d后仍保持初始活性的77.7%,其稳定性优于游离酪氨酸酶。另外,在氧化石墨烯上引入磁颗粒,既简化了酶固定流程,又能做到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湿法研磨-焙烧法制备 SO42-/TiO2-SnO2-ZnO(简写 STSZ)型固体酸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光谱、吡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体酸催化剂进行表征;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回收利用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酚浓度为20 mg/L时,催化剂加入量6 g/L,20 W 紫外灯光距10 cm,废水温度40℃下搅拌反应3 h后,苯酚降解率可达到79.3%;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效果降低约10.6%,催化剂再生后活性与新鲜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10.
常规生化处理很难使垃圾渗滤液达到市政污水纳管排放标准,或无法稳定排放,必须进行深度处理。本文探索了微波诱导催化用于渗滤液的深度处理,以铁层柱蒙脱石作催化剂,微波辐照下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结果表明,对初始COD浓度为1100~1300 mg/L的垃圾渗滤液,以铁层柱蒙脱石作为催化剂,在微波功率600 W,辐照时间30 s条件下,经微波诱导催化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39%。铁层柱蒙脱石催化剂以"卡房"型介孔结构为主,均匀的介孔结构有利于微波诱导催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用于常温常压下催化Fenton法的负载型Fe2O3/凹凸棒石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处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废水.采用BET,SEM,FT-I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Fe2O3/凹凸棒石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对于初始浓度为40 mg/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模拟废水,当Fe2O3/凹凸棒石催化剂和H2O2氧化剂的投加量分别为20 g/L和0.392 mol/L时,pH为5时,反应温度为80℃时,处理1h时染料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去除率可达到99.99%.与传统Fenton试剂法相比,以Fe2O3/凹凸棒石为催化剂的Fenton法,具有pH范围广(2~10),降解程度高和催化剂易回收再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天然沸石负载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天然沸石为载体,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天然沸石负载TiO2光催化剂,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比表面积、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技术对沸石负载TiO2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染料,考察了TiO2负载量、催化剂用量、热处理温度等不同条件下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用天然沸石为载体所制得的TiO2光催化剂对于甲基橙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酸性矿山排水一直是难以处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硫酸盐矿物和铁氧化物矿物能够促进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降解。而硫铁矿的酸性矿山排水中既含有大量的硫酸盐也还有较高浓度的铁离子,因此,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将酸性矿山排水和垃圾渗滤液混合后进行厌氧处理的效果,并通过小瓶实验优化得到在m(COD)/m(SO2-4)为3的配比下,将酸性矿山排水与垃圾渗滤液进行混合调节后处理,调节废水中的COD、硫酸根以及其他金属离子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因此,本文采用工作体积为4 L的连续运行反应器,长期考察将酸性矿山排水和垃圾渗滤液混合后进行厌氧消化的效果。在连续运行实验中,参照小瓶实验结果,按照m(COD)/m(SO2-4)为3的配比,将酸性矿山排水与垃圾渗滤液混合,之后用NaO H溶液调节混合液的p H,得到p H为7.5左右的调节废水,调节废水中COD、硫酸盐浓度分别约为7 500 mg/L和2 500 mg/L。将调节废水加入反应器,鼓氩气,不接种其他微生物,维持厌氧运行,水力停留时间和温度分别为20 d和35℃。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一年后,反应器出水中的COD和硫酸盐浓度分别约为800 mg/L和500 mg/L,调节废水中COD和硫酸根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Fe、Mn、Ca、Zn等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在80%~90%。微生物群落分析的结果表明,种群上占优势的微生物主要有硫酸盐还原菌、产酸菌、产甲烷菌与铁还原菌等厌氧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菌是能够适应苛刻环境的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混合废水中的有机质还原硫酸盐生成单质硫和S2-,而生成的S2-可以用于还原三价铁离子,并同时与调节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生成金属硫化物沉淀,从而实现单质硫、硫离子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亦解除了游离的S2-对微生物的毒性作用。此外,铁还原菌也能够将三价铁还原成Fe2+,Fe2+能提高硫酸盐还原菌、产酸菌等厌氧微生物的活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将酸性矿山排水和垃圾渗滤液混合后进行厌氧消化,能够同时高效处理两种废水,达到以废治废目的,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垃圾渗滤液的可生化性较差,而本实验中调节废水的COD去除率高达90%,这说明垃圾渗滤液中的一些难降解物质也被分解转化,因此,酸性矿山排水与垃圾渗滤液混合厌氧消化过程中涉及的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结合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实际监测数据.建立了COD降解模型.介绍了利用Excel及其非线性规划求解工具拟合并优化填埋场渗滤液COD降解曲线的新方法。结果表明:①填埋场渗滤液COD衰减过程符合一级反应过程;②用Excel软件包拟合曲线简捷明了.拟和精度高,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混合浸渍焙烧法制备一种负载金属沸石催化剂(Z/CLM),通过H2P2与Z/CLM材料协同作用对偶氮染料的降解研究其制备影响因素和性能,并对Z/CLM材料进行X-Ray、SEM和FT-IR的表征.结果表明,在染料模拟废水处理中,负载金属Cu、La、Mo、Zr和Fe的沸石在催化湿式氧化法(CWPO)中有助于染料的降解;Z/CLM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浓度为c(La):c(Cu):c(Mo)=0.5:0.5:0.2的金属盐溶液与60~80目的天然沸石以总比例1 mL:1 g分次浸渍,并在600℃条件下焙烧0.5 h;Z/CLM材料表征结果表明,沸石表面负载有Cu、La和Mo金属,材料焙烧影响了天然沸石的结构;且通过流化床试验可得Z/CLM材料对直接紫D-BL的去除能力为37.82 mg/g.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复杂,危害性大,对其无害化处理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研究发现,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可标识划分为亲水性和疏水性两大类物质。实验针对性采用亲水的天然膨润土处理亲水性有机物,疏水的有机膨润土处理疏水性有机物,再结合鸟粪石结晶法去除氨氮,从而获得一套处理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经济高效的矿物法组合处理技术。采用GC-MS技术鉴定经矿物法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亲水性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都明显降低。检测进水与出水的COD、氨氮及重金属浓度这三项关键指标,垃圾渗滤液原液COD为2566 mg/L,氨氮3859 mg/L,重金属Hg为0.305 mg/L。矿物法组合处理后出水的COD为245mg/L,氨氮48 mg/L,重金属Hg未检出。矿物组合法为垃圾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以北京昌平小汤山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以COD、氨氮为评价指标,进行了赤泥吸附垃圾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实验,研究了赤泥的COD、氨氮吸附效果与其用量、渗滤液pH、温度、振荡时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赤泥对氨氮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改性负载MnO凹凸棒石的脱硫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性甘肃临泽凹凸棒石(GATP)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MnO/凹凸棒石脱硫剂(MnO/GATP),考察酸化条件、活化温度及粒径等因素对脱硫剂脱硫效果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400℃焙烧2.5h制备的含MnO 27.75%的MnO/GATP,在H2S气体流量为20(ml·min-1)时的最大穿透硫容可达到26.6%.经FTIR和XRD表征,制备的MnO/GATP在常温常压下主要将硫化氢转化为MnS和单质硫,该负载型脱硫剂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催化脱硫能力,脱硫效果优于复合型凹凸棒石脱硫剂.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膨润土的矿物学特性、类型及其改性方法(包括酸活化、焙烧、无机盐,有机铵盐)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废水处理、垃圾填埋场和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现状,并以膨润土作为反应介质,COD(化学需氧量)、Cr6+和NH4+为靶污染物,进行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的渗透反应格栅(PRB)实验研究,结果表明:pH值和DO(垃圾渗滤液中的溶解氧)对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且反应介质对COD、Cr6+和NH4+的去除率分别为53%、51%和53%,此结果说明了以膨润土作为PRB的反应介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渗漏量及COD变化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口北郊垃圾填埋场为非卫生填埋,已对周围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在建立污染物溶出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该非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变化规律,用WHI UnSat Suite软件HELP模块估计了停止填埋后的现状和采用地表防渗措施情况下渗滤液的渗漏量。结果表明,周口北郊垃圾在10a垃圾填埋过程中每年有1 000~5 000m3渗滤液进入含水层,其COD质量浓度大致为2 000mg/L。停止垃圾堆放后,在没有覆盖措施条件下,渗滤液渗漏量平均值为2 500m3/a。在垃圾表层铺设防渗措施可有效减少99%的渗漏量,但仍有12m3/a渗滤液渗漏进入含水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