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67-71
对泸定县黑沟头村二组不稳定性斜坡工程地质特点的分析,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提出对其处理方案。其分析思路和成果供其他类似的不稳定斜坡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斜坡是贵州省威宁县最为常见的一种灾害类型,土质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土质滑坡相似,岩质不稳定斜坡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崩塌相似.在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中,自然土质不稳定斜坡占绝大多数,其中金斗乡凉水井不稳定斜坡为一典型土质不稳定斜坡,对其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斜坡不稳定空间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锋 《地球科学》1999,24(1):105-110
将场地斜坡稳定随机模拟分析结果与区域斜坡空间不稳定性预测结合起来,基于层次分析建立了区域斜坡空间破坏概率的多层模糊稳定分析方法,实现了场地斜坡稳定非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与区域稳定性研究相结合,借助这一关系模型可以实现空间点评价向空间面评价的过渡.以川南经济开发区区域斜坡空间破坏概率预测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以克服区域斜坡不稳定性评价中的定量化困难,物理意义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77-282
通过对贵州大方县医院旧址一带变形斜坡的变形特征及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详细勘查,分析研究了斜坡裂缝特征、斜坡区岩土结构特征等,总结了变形破坏机理。基于强度折减法及有限元数值法对斜坡稳定性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与现场较为吻合。认为该斜坡变形为不均匀沉降变形,受降雨及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明显,发生突发性滑动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现场调查、综合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对不稳定斜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不稳定斜坡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降水条件、地震活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采用区域类比法对不稳定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定性分析,运用理正软件对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稳定斜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地震+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6.
斜坡变形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结合研究斜坡变形的各种方法,建立了针对斜坡变形和破坏的工程地质评价系统。该系统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稳定性计算子系统、可靠性评价子系统和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预测子系统3部分组成,可完成对斜坡的稳定性计算、可靠性评价和变形及破坏的预测等功能,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斜坡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斜坡稳定系数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罗文强  晏同珍 《地球科学》1996,21(6):653-655
给出了斜坡稳定系数的概率密度和破坏概率,讨论了粘聚力,摩擦系数的变异性和相关性对斜坡破坏要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坡破坏概率了为异系数和相关系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陈伟楠  徐明 《地下水》2019,(1):135-138
在充分调查、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新疆沙湾县翠山公园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实地勘查,基本查明研究区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环境条件、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且根据三种情况对滑坡灾害进行了稳定性计算,结果可知:在自重、地震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体均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该不稳定斜坡不稳定,综合评价,该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差。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灾害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治理汶川地震产生的不稳定斜坡,应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斜坡结构特征进行探测。实测资料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地下倾斜和垂向电性不均匀体分辨率较高,可用于准确判断地下异常体位置、形状、规模和埋深等;二维高密度电阻率反演地电断面色谱图能准确反映不稳定斜坡的规模、纵(横)向发育及展布情况和空间形态特征等;色谱图中的高低阻形态较好的对映了不稳定斜坡覆盖层、基岩面、富水带、溶洞和裂缝,并能较准确确定不稳定斜坡滑移面起伏形态,大致推算不稳定斜坡土石方量,为不稳定斜坡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运用滑坡降雨阈值模型,以楚雄丁家坟一斜坡作为试验研究工点,结合现场勘察、监测数据以及斜坡岩土体主要特性、地形地貌、降雨强度与降雨持续时间、地下水位等因素,模拟斜坡单元产生潜在滑动时的临界降雨量,研究降雨对滑坡发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斜坡单元产生潜在滑动时的临界降雨量各不相同,在不同的降雨量及地下水位条件下滑坡降雨阈值模型模拟的潜在滑坡位置主要位于楚勐公路下边坡处,与实际发生滑坡的位置吻合率达80%以上,滑坡降雨阈值模型可实现对斜坡稳定性进行可视化分析与预测,为降雨型滑坡提供一种有效的预测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永胜刘官河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期纳镇境内,该流域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等相互作用的影响下,易发生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及生命安全。在调查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松散物源储量、流域面积、主沟长度、相对高差、日最大降雨量、切割密度和不稳定沟床比等7个评价因子,通过组合赋权法结合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对该流域危险性进行评价,得到永胜刘官河流域泥石流属于中度危险,评价结果与该流域泥石流的实际调查基本吻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刘官河流域存在诱发间歇性中等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可能,尤其是在雨季降雨条件下,诱发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为该流域泥石流灾害潜在危险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苏岩溶地下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文俊 《中国岩溶》1988,7(3):223-227
通过用多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了探测与深入研究,获得了关于岩溶地下河系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新认识。本文论述了中国南方最大的地下河系——地苏地下河系的发育条件,制约因素,补给、迳流、排泄,水运动特征与规律,水资源等。地苏地下河系有12条文流,总长度241.1km,集水面积1004km~2。上游管道较简单,中游呈脉状,下游发育为网状河系。地下河系具有多层结构特征,流速4—10km/d,最大流量达544.9m~3/s。年排泄水量12亿m~3/y。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若尔盖—南坪地区的杂谷脑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若尔盖—南坪地区的杂谷脑组黄仕华(四川省地矿局区调队双流610213)四川省若尔盖县—南坪县一带大量分布的三叠系浅变质碎屑岩属川西地区“西康群”的东延部分。前人习惯以荷叶断裂为界,将南西侧的归为马尔康分区,北东侧的归为秦岭地层区,分别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14.
分布在尼勒克县喀什河北部一带的阿克塔什组火山岩归属博罗霍洛山地层小区.通过对该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确认该火山岩为中性-酸性熔岩及同质凝灰岩,属钙碱性系列,且高钾富铝.其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显示岛弧火山岩特征.综合分析,本区在中泥盆世处于汇聚板块一侧的岛弧及弧后盆地.阿克塔什组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信息为本区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15.
茹锦文  王珽 《中国岩溶》1990,9(2):167-176
利用卫星影象的线性体(环形体),为长江三峡库区岸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构造信息,不仅解译了长江此段河谷的形态以及先前不甚被人们所注意的几个低山峡谷:巴堰峡、关刀峡等的成因,而且揭示了对古滑坡分段密集分布的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长江流域支流燕子河流域为例,选取了坡耕地面积比、垦殖指数、植被覆盖率、农业人口密度、农业总产值、农业人均产粮、农业人均年收入和沟壑密度等8个指标来表征影响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的驱动力因素。运用灰色系统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因子的关联程度,并根据综合干扰度进行了水土流失生态分区。  相似文献   

17.
湖南保靖县白岩洞地下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岩洞地下河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保靖县城供水水源问题。本文通过三个时段的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白岩洞地下河流域内岩溶泉、地表水体和地下河水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该流域内岩溶泉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与深循环有关、沿区域断层带分布,其水文、水化学动态相对稳定,水化学变化受深源CO2 浓度控制; 另一类为岩溶表层带泉,受地表环境、降雨量影响大,水化学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河及其支流水的水化学变化特征介于表层带岩溶泉和地表水之间,其三个时段的变化规律跟表层带泉相似,主要水化学指标枯季( 12月) > 雨季1(次年4月)> 雨季2(次年7月) ,说明明显受降雨的稀释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以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在浅述区域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泥石流形成条件,认为陡峭的山体、密集发育的沟谷以及较大的沟谷比降、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储备,对短时间内汇集大量的水石极为有利,同时也为泥石流的发育和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势能和物质来源,而下游海子湖相对宽阔的扇形地又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堆积场所,"7.29"短历时、高强度、集中式的强降水是泥石流形成的激发因素;泥石流类型为典型的强降雨坡面侵蚀型中频稀性沟谷型发展期泥石流,其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的界线较明显;提出了"拦+固+清淤+护+排导"泥石流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桥浑水河上游明流段、中部伏流段、下游浑水河段实地调查,并结合该区1:20万区域地质资料、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煤矿勘查资料,在分析浑水河区域构造背景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浑水河的水动力条件,包括纵向水动力条件和横向水动力条件,认为浑水河是特殊构造通道、水土流失带来的粘土颗粒物源、携带粘土颗粒的水体进入地下伏流,粘土颗粒在河床中沉积后又被流水带出的一个过程,即"流失→带进→沉积→带出"过程。浑水河的成因:1浑水河的特殊构造,具备了通道条件;2上游水土流失带来的大量细小粘土颗粒提供了物源;3洞湾水体"盲谷"是浑水的物源载体;4地下伏流的水动力条件,包括纵向水动力条件和横向水动力条件,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16年8月5日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经济重大损失。在调查的基础上,从短时降雨特征、上游植被及物源条件、下游沟道地形及构筑物约束等方面,梳理泥石流冲淤过程,着重分析了章巴小沙河泥石流成灾机制。结果表明:短时强降雨形成洪流,沿途携裹枯木及巨砾泥沙,在下游桥梁约束处形成堵塞,并逐渐向上游淤积,泥石流漫流至村内,损毁部分民居;之后巨石冲砸桥梁及固床坝,造成桥梁处堵塞溃决,沟逐步向上游侵蚀初期泥石流淤积;最后冲出物堆积在沟口,淤埋两岸农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