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1995年10月在西雅图召开的美国第20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8个问题:气候变暖,ENSO影响,全球降水分析,年代际气候变率,ENSO预测,数值气候预测,统计气候预报及气候模拟。  相似文献   

2.
从气候噪声和可预报性的定义出发,讨论了气候噪声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种消除气候噪声的函数,讨论该函数的参数设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函数作用于气候预测样本,可以部分消除气候噪声,提高可预报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23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1998年10月于佛罗里达州召开的第23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7个问题: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1997/1998年ESNO的预测,ENSO影响的研究ENSO的年代际变率,年代际气候变率,气候预测业务及气候可预测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美国第25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武 《气象科技》2002,30(1):1-10
文章介绍了2000年美国第25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8个问题:最近的ENSO特征,气候异常的诊断,季风降水,ENSO预测,ENSO影响的模拟,陆面过程,模式预测与可预报性,气候预测业务。  相似文献   

5.
论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基于气候变化的物理过程和数学方面的考虑,讨论了短期气候预测的对象问题。短期气候预测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但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难题和科学工程。传统的把气候距平作为预测对象的方法并不一定具有科学严谨性和应用上的高效性。因此提出把气候年际增量作为新的预测对象,并从数学物理考虑上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一个气候模式的预测试验,实际检验了新的预测对象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气候作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之一。气候资料作为气候的一个分支和基础,对它的分析处理十分重要。气候表征的是一种多年的均值状态,对于这种资料的分析处理有多种方法,从资料的获取、分析处理都存在一定的技巧,最终实现业务应用。文章论述一种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应用及资料处理输出的过程,其结果可减轻广大天气气候预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且有一定的业务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1997年第22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5个问题:1997年的厄尔尼诺预报、年代际气候变率、美洲季风与亚洲季风、季度气候预测、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代气候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气候系统问题,国际上与气候及其变化有关的重要科学计划、尤其是气候变化及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作了简要介绍,同时还就气候预测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绍武 《气象科技》2000,28(4):13-21,27
该文介绍了1999年11月5 ̄9日在亚利桑那州图森召开的美国第24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着重讨论了几个问题:①气候诊断,②季节内振荡,③ENSO影响,④夏季风降水,⑤季度预测,⑥气候与疾病及健康。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1996年10月28日到11月1日在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亨茨维利召开的美国第21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7个问题;当前的气候异常、亚洲季风与ENSO、年代际气候变率、两到月尺度数值预报、季度数值预测研究、带地区的统计预报及气候业预报。  相似文献   

11.
气象数据文件快速下载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地为专业和业务用户提供快速批量下载气象数据服务,需要一种新型数据服务系统,以弥补现有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不足。该文在分析气象资料服务系统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元数据技术的、针对专业和业务用户的、能快速批量下载数据的新型气象资料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批量下载、文件目录导航、数据同步更新、多线程断点续传、安全管理和灵活配置等功能。该系统是对气象资料服务方式的一种全新设计,系统发布后得到专业用户的肯定,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对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的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是一种典型的人-机-环交互系统,临场感是遥操作的核心.如何评价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操作性能即临场感程度,目前大多采用基于人机工效学的主观评价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二端口网络模型,对操作者在遥操作过程的感知和控制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虚拟阻抗的定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可定量评价系统操作性能即力觉临场感程度的阻抗比较法.利用阻抗比较方法对现有的4种不同反馈控制结构遥操作机器人的操作性能作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混沌吸引子的复杂农业系统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有机结合的过程,农业系统是高度耦合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等的复杂大系统,具有非线性和耗散性特征。复杂农业系统要素非线性作用所表现的系统行为形成农业系统的整个演化轨迹。从长期演化来看,由于系统内部自组织作用、系统协同和外部随机扰动的作用使得农业系统出现混沌现象,故复杂系统具有长期不可预测性。本文根据复杂农业系统的预测规范,重构复杂农业系统相空间,建立了基于“混沌吸引子”的非线性混沌动力学预测模型,并以成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黄荣辉  顾雷  陈际龙 《大气科学》2008,32(4):691-719
本文回顾了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说明,东亚季风系统无论风场的垂直结构、年循环或是水汽输送和降水特征都明显不同于南亚和北澳季风系统,它是亚澳季风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季风系统。并且,研究结果表明了东亚季风系统有明显的时空变化:其中夏季风系统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个准两年周期振荡和具有极向三极子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至今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这个变化在华北尤其显著;而东亚冬季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存在一个准四年周期振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也发生了明显变弱的年代际变化,它引起了我国的持续暖冬。进一步的研究还揭示了东亚季风系统的变异是与海–陆–气耦合系统变异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而,东亚季风系统可以看成是一个大气–海洋–陆地的耦合气候系统,即称之为东亚季风气候系统。此外,本文还从上述东亚季风气候系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提出了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的气候学概念模型和华北持续干旱的气候背景。  相似文献   

15.
海气耦合气候模式的依时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量子力学方法,精确地求出了海气耦合随机-动力模式的依时解。对依时解的分析表明:当气候系统处于基态时,系统的行为呈布朗运动形式,由此从理论上证明了Hassel-mann关于随机气候模式建立的立足点。当系统处于第一激发态时,系统运动呈随时间衰减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则为周期振荡,主周期长度为2.3年。最后将结果用来讨论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时的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数据库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高峰 《气象》2005,31(3):81-84
对一个实时数据库系统而言,进行系统运行状态的监视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一套数据库实时自动的监控系统,不但能减轻值班员的工作压力,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作者以新一代数据库为例,介绍了数据库监控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结构、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和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量子力学方法,精确地求出了海气耦合随机-动力模式的依时解.对依时解的分析表明:当气候系统处于基态时,系统的行为呈布朗运动形式,由此从理论上证明了Hasselmann关于随机气候模式建立的立足点.当系统处于第一激发态时,系统运动呈随时间衰减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则为周期振荡,主周期长度为2.3年.最后将结果用来讨论二氧化碳浓度倍增时的气候影响.  相似文献   

18.
舟曲泥石流天气过程中云团合并的卫星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对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泥石流天气过程中出现的对流云合并现象进行分析。从卫星监测结果来看,多个对流单体合并而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局地强降水,从而引发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整个过程中有5个阶段出现了合并现象:首先,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形成中尺度对流系统; 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过程中,3个阶段出现了新旧对流系统的合并; 在系统即将消散的阶段又出现了两个强中心的合并。合并过程不仅促成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使得云体增强发展,而且为对流系统维持补充了能量,使系统生命史延长。另外,在5个阶段的合并过程中,合并机制可以归结为内部动力结构变化和外致碰撞合并两大类。其中,在系统形成阶段,外致碰撞合并是主要机制; 而在发展维持阶段,包括气压梯度力、辐合抬升、下沉-上升环流加强等在内的内部动力结构变化影响是发生合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卫星云图的计算机分析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耀生  王燕  冯晓娟  师春香 《气象》1994,20(6):24-32
提出了采用数学形态学与句法模式识别结合,将云系结构与天气系统联系起来的卫星云图计算机分析识别方法,克服了传统的统计识别方法不能很好地反映云系整体性结构的缺陷,对一次台风过程不同阶段云系发展演特征,实现了计算机分析识别试验,结果显示,在台风发展的不同阶段,云系的结构,形状和组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一类状态依赖切换系统的阈值来生成多翅膀混沌吸引子的设计方案.首先,设计了两个类Lorenz子系统;然后,基于这两个子系统构造了一个状态依赖于阈值的切换策略,从而构造了一类状态依赖于阈值的切换系统;最后,通过调整切换系统的阈值来改变鞍焦平衡点的个数与分布,使得该切换系统能够产生4-6-8翅膀的混沌吸引子.此外,根据切换系统的状态方程设计了该系统的模拟电路,电路仿真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证实:该设计方案可以在不增加系统维数或无需设计复杂非线性函数的情况下生成多翅膀混沌吸引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