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海洋中铅的含量及其形式和形态,对了解铅在海洋中的循环和它的地球化学以及生物过程都有一定的意义。关于这方面的工作曾有一些评论和研究报导。铅在大洋海水中的含量一般认为是0.02—0.10μg/L,但近岸区由于受陆地排放铅的影响会使其含量增高,据近年报道的最高值为12.5μg/L-13.9μg/L。关于铅在海水中的无机形式说法不一,差别很大。有的认为以Pb(OH) ~+为主,有的认为以PbCO_3为主,有的认为以PbCl_2~-为主。关于海水中铅的分析方法虽然很多,但通常用于海水测定的主要是原子吸收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其中ASV法较为简便和快速,它不但可以直接测定含量,而且可以测定海水中铅的形  相似文献   

2.
房丽萍  杨桂朋 《海洋科学》2003,27(10):15-17
海洋中的微量金属对海洋生态环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IGBP(LOICZ、JGOFS)等国际性研究计划中 ,都包括微量金属的分布、迁移、转化、归宿、循环和收支平衡等问题。无机光化学作为影响海洋中微量元素存在形态、迁移变化的重要过程已经受到海洋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并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之一。锰是海水中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元素 ,占地壳岩石圈的0.085%,是仅次于铁和钛的常见的过渡金属 [1]。锰在地壳中是第11种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是生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 [2~4],它是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催化剂 ,对有氧呼吸产生的氧化产物有…  相似文献   

3.
围隔生态系中可溶性锰对两种形成赤潮藻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1年春秋两季,在厦门的临海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两次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对海水中可溶性锰与赤潮发生规律大小的关系作探索性的研究。实验时人为地引发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春)和颤藻(Oscillatoria,秋)的赤潮。实验用的厦门西海域海水,其可溶性锰含量在3~4μg/dm3的水平时,就足够藻类形成赤潮的增殖需求。若含量升高,在低于80μg/dm3情况下,过量的可溶性锰不影响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但处于mg/dm3含量水平的可溶性锰,会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浮游植物的数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北太平洋海域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沉积物间隙水中铜、锰、镍等微量元素的详细研究表明,锰主要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16~8.61μg/dm3之间;铜和镍则主要与表层海水的初级生产力有关,研究区内间隙水中铜和镍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6~20.8和0.80~3.12μg/dm3,且这些元素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均存在最大浓度梯度.利用“Fick扩散定律”计算表明,锰在研究区主要是从上覆海水向沉积物扩散,是沉积物中锰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铜和镍则是从沉积物向上覆海水扩散,是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主要来源。与表层海水中铜和镍向底层海水的输送通量计算结果相比,底层海水中铜和镍的含量主要受沉积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海洋生物膜的形成及其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许昆明 《海洋科学》2008,32(9):71-75
为了揭示海洋生物膜形成对金属腐蚀的影响,描述了在不锈钢上形成的海水生物膜,制备了伏安微电极,并测量生物膜中氧化还原化学成分如溶解氧、过氧化氢、锰和硫在不同位置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生物膜中存在溶解氧的垂直浓度梯度。在溶解氧浓度小于10μmol/L条件下,生物膜中的某些位置出现过氧化氢和锰离子,在无氧条件下,生物膜中有硫化物出现,这些化学成分表明生物膜中确实有锰氧化还原菌或者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动迹象。生物膜在固体表面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浓差电池或者生物极化作用的存在意味着生物膜的形成可能加速金属基体表面的局部腐蚀过程。  相似文献   

6.
费尊乐 《海洋学报》1983,5(5):596-603
海水中悬浮物质的组成及其数量分布状况与海水的理化特性、声的传播以及海洋生产力均有密切关系。因此,进行海水中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及悬浮泥沙含量的调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水域的海水中含有不同数量的浮游植物和悬浮泥沙。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电热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的现状,着重介绍了基体改进剂排除海水基体的干扰,等温平台炉结合基体改进效应,探针等温炉降低海水中某些盐类的干扰,并讨论了该方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元素的主要障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七连屿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于2017年8月在七连屿海域布设20个采样站位,共采集到22个表层海水样品及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Cr、As、Hg)的含量,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相关性分析对水质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研究,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及Han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别对沉积物质量及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7年七连屿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CZn>CPb>CAs>CCr>CCu>CCd>CHg,部分站位海水铅含量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是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该调查海域表层海水属于清洁型;海水中Zn-As、Cr-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此两组元素存在明显异源性;该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仅存在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
渤海海水透明度与水色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水透明度与水色是描述海洋水体光学性质的基本参数,它们与太阳辐射、海水的理化性质、悬浮物成分与含量以及气象状况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研究海水透明度与水色的分布特征对水团分析、流系识别、海洋初级生产力以及区域海洋学研究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透明度与水色时空变化显著的近海区域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甲亚胺——H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海水中硼的测定,对海洋环境化学、海洋地球化学及海洋生物化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硼的测定方法报导很多,但对海水中硼的测定报导较少。海水中硼的测定有甘露醇容量法,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法,萃取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等。在分光光度法中主要有胭脂红酸法和姜黄素法。胭脂红酸法需在较浓硫酸介质中显色,给操作带来困难;姜黄素法需要蒸发阶段,方法比较繁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EDTA铵盐为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钼的方法.EDTA铵盐有效地降低钼的原子化温度,增大测定钼的灵敏度,消除海水基体及微量元素干扰.用标准曲线法计算钼含量,检测限为0.69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2.5%,回收率为94.3%.  相似文献   

12.
锰是一种为一切生物(人、动物、植物)所必需的痕量元素。它参与人体中精氨酸酶、丙酮酸羧化酶、RNA多聚酶等的反应,促进人体发育,特别是骨胳的生长.贫血和惊厥等症也与缺锰有关.动物缺锰时,雄性精子减少,失去交配与生育能力;雌性则会造成死胎和不孕症等.蔬莱缺锰将引起叶子变黄或变白.近年来还发现锰有抗癌作用.据调查,土壤中含锰量高的地区,癌症发病率较低[1-2].海水中的锰是一种营养要素,它的含量随海洋中生物的活动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海水中微量金属与固体粒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是目前海洋化学中的重要课题,它对了解微量金属在海洋中的含量、分布和变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一般认为,海水中悬浮物包括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三大类。据报道,在海水悬浮物中,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酒石酸消除海水基体对铜信号的干扰,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铜。从Cu的原子化曲线可知,加入酒石酸后,背景值减小,Cu原子吸收信号增强,且出现时间提前,表明酒石酸是有效的海水基体改进剂。用P.E.Z3030光谱仪测得双蒸水及海水中的元素Cu的特征质量(m。)分别为12.5pg及12.7pg;检测限分别为0.18μg/L和0.19μg/L,表明基体效应已消除,符合海洋监测要求。可用纯Cu标准溶液作校正曲线,以国家海洋局的两个标准海水样品中的Cu评定本法的准确度,相对偏差为0及-4.6%,与经典的经富集后的FAAS法的结果相比,相对偏差在3.0—6.5%范围内。用不同类型的光谱仪测定了30个海水样品,回收率在89—104%范围内。本法操作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镭同位素在河口与海洋近岸区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水体交换、地下水的输运等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准确测定海水中的镭同位素是应用的基础,锰纤维的富集效率是镭同位素测定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应用无镭水的KMnO_4溶液和聚丙烯纤维材料进行了锰纤维制作实验,用扫描电镜分析技术进行了制作效果的研究,优化了锰纤维详细制作过程的详细参数。扫描电镜的表面形态分析和能谱的元素分析可以很好地评价锰纤维的制作效果,可见扫描电镜可以作为一种锰纤维制作效果的有效识别工具。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中的悬浮体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为有机碎屑颗粒,例如植物碎屑、浮游生物等;无机物主要是无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也有少量硅质生物骨骼。海水中无机颗粒物质能通过吸附作用,从海水中有效地富集有机溶解物质。海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分布、变化与浮游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在海洋食物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物是某些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的食物,因此,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不仅对海洋生物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而且对海洋无机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地球化学转移过程都有直接影响。 胶州湾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海湾,平均水深7m,面积390km2,自然环境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因此胶州湾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胶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的分布与变化是胶州湾生态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的定点观测资料,阐明了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平均含量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悬浮体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许志峰  王明亮 《台湾海峡》1993,12(2):130-135
本文通过巴士海峡和菲律宾海沟两侧表层海水~(14)C 含量水平的测量,详细地介绍了海水~(14)C 含量测量的取样、制样流程、测量方法,并提供所获结果:测区高纬度海域表层海水~(14)C 含量水平略高于现代碳标准;低纬度海域表海水~(14)C 含量低于现代碳标准,是深层海水上涌与表层水混合的结果。从而说明海水的~(14)C 含量测量不仅有年代学意义,而且是海洋监测及海洋水文学研究的重要核素之一。文章还指出进一步开展菲律宾海沟中-南段海域表层、深层海水~(14)C 浓度变化梯度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地用于海水中汞的分析.由于海水中汞的含量极微,一般认为是5—30毫微克/升[1,2],许多分析者常在原子吸收测定前先进行汞的预富集.各种汞的预富集步骤的共同缺点是:测定装置复杂,操作不便,样品用量大,分析时间长和易引进杂质.因此,研究海水中痕量汞的直接测定法是有现实意义的.近年来,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的研究主要是改进测定方式和条件,以提高测定灵敏度.本文介绍了应用我组研制的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所建立的海水中痕量汞的差示冷原子吸收测定法.用同样的测定方式和条件,差示法与非差示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3倍,方法的检测限达0.1毫微克汞/100毫升.  相似文献   

19.
林学辉  辛文彩  徐磊 《海洋科学》2015,39(12):106-111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ICP-AES)对海洋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海水、海洋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陆地的水系沉积物及土壤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检测以对比海洋沉积物含水率对部分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元素分析结果所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含水率对钠离子影响最大,往往有超过50%的钠离子来自其中所含海水的贡献,而海洋沉积物含水率对钾、钙、镁的影响则较为微弱。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化学组分时有必要考虑其所含海水对钠含量的贡献,以期达到不同海洋沉积物化学组分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痕量元素分析手段之一。高温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具有原子化效率高,取样量少,绝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临床化学、生物样品、超纯金属及海水中痕量元素的测定。由于石墨炉原子吸收的干扰比火焰原子吸收严重,特别是海水样品基体成分复杂,干扰尤为明显。因此,在测定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