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分析汉台区2006—2015年酸雨观测资料、相关地面观测资料,结果显示:近10a汉台区年平均酸雨量203.6mm,占总降雨量的22.2%;共出现酸雨159d,酸雨发生频率为13.3%;酸雨日数和酸雨发生频率呈波动递增趋势;9—11月是汉台区酸雨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段;汉台区发生的酸雨主要为弱酸雨,酸雨发生的频率随着降水量级的加大而减少;酸雨日的地面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降水K值集中在100μs/cm内。  相似文献   

2.
高龙 《陕西气象》2013,(3):25-27
利用汉中基准气候站2006—2009年酸雨pH值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汉台区酸雨时间分布和强度特征以及酸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汉台区秋季、冬季和初春酸雨频率较大,春末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2006—2009年酸雨频率分别为16%、16%、20%、22%,有逐步增大的趋势;汉台区出现的酸雨酸性强度总体较弱;汉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日降水量为0~20mm时,暴雨以上级别降水时几乎未出现酸雨;酸雨对应的东北风(NE)、偏东风(ENE)、南风(S)和偏南风(SSE)最多,占总次数的60%。应对酸雨危害的对策建议主要有:通过加强对燃煤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从源头防治酸雨;倡导环保和绿色理念。  相似文献   

3.
遵义市酸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1991--2006年遵义酸雨观测资料和环保资料,研究了遵义严重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直接燃烧特高硫煤的单一燃料结构;其次是当地闭塞的地形和不利于污染物传输扩散的气象条件;第三是工业燃煤污染源布局不合理。研究发现遵义市主要降水季节强对流暴雨的雷暴闪电对严重酸雨的生成也有一定贡献。今后随着当地一系列环保措施的执行,遵义的严重酸雨形势可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酸雨是指酸性强于正常雨水的降水,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科学家们研究证实,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是燃烧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污染大气的排放物所致。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尤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危害甚大。酸雨降落到地面以后首先污染土壤,使土壤pH值下降变成强酸土。强酸土会抑制硝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变慢,营养物质循环降低,生态系统生物产量明显下降。1982年我国重庆郊区有几千公顷水稻、豆类植物受酸雨危害,产量损失在6.5%以上。酸雨还通过…  相似文献   

5.
选用汉台区1980—2019年9—10月日降水量,分析了汉台区秋季降水量、雨日、连阴雨、暴雨等气候特征,并采用华西秋雨监测标准,分析了汉台区秋雨期长度、秋雨量、综合强度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汉台区9—10月降水集中,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例大,雨日多,为华西秋雨的典型区域之一,但年际变化波动明显,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为波动上升期;汉台区秋季多连阴雨天气,连阴雨过程平均持续8.1 d,持续时间长,常有暴雨、大暴雨等强降水天气;2011年以来秋雨综合强度明显偏强,2019年秋雨综合强度达到近40年最强;近40 a秋雨综合强度变化趋势与9—10月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但波动更明显,2014年以来秋雨综合强度增强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酸雨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人们大量燃烧石化燃料,如煤、石油等,经过燃烧后,都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象SO。、NOx、HCI等。这些气体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后就会产生硫酸。硝酸和盐酸等。致使降水酸度增加,这样大气降水就形成了酸雨。“酸雨”一词是1872年由英国科学家史密斯(R.ASmith)在一本名叫《空气和降水》的书中首先提出的,此后一百年间,特别是从本世纪50年代起,许多从事环境研究和生态研究的科学家不断地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在这段时间里酸雨只是科学家们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并没有引起社会上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直到1972年,瑞典…  相似文献   

7.
酸雨和酸沉降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指用以表示溶液的酸度或碱度的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气降水,因为最早发现的是酸性的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很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无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是由于燃烧煤和石油以及金属冶炼等,人为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转化而成的.酸雨对生态环境有害,酸雨可使湖泊、河流酸化,水生物减少或中毒死亡.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使土壤瘠化,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酸雨还腐蚀建筑物,金属结构和雕塑,并且污染地下水源,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对工业污染进行治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刘慧  鲁斌 《黑龙江气象》2013,30(2):28-29
1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0的雨、雪、雹等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到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的形成主要与煤炭和石油燃烧以及工业生产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有关。这些释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分别转化成硫酸化合物和硝酸化合物,混入雨、雪、雹当中,使其酸度增加,形成酸性降水。目前,鸡西降水呈酸性的频率较高,是黑龙江酸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级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聚集、工业迅速发展、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导致SO2和汽车尾气排放量猛增,引起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酸雨污染程度随之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鸡西市酸雨观测站2009-2012年的监测结果,对鸡西市区的酸性降水污染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吉林省12个酸雨观测站2012年观测资料,并结合2007—2011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近年来吉林省酸雨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全省只有4个站年降水平均pH值达到了酸雨程度,各酸雨观测站年酸雨频率均低于或等于50%,全省发生酸雨次数、强酸雨次数和年降水平均pH值达到酸雨程度的站数均少于多年平均值;2007年以来,全省年降水平均pH值为酸雨程度的台站数和年发生酸雨站次呈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轻酸雨区,部分地区为非酸雨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2-2017年京津冀区域26个酸雨观测站观测资料,基于GIS插值方法研究平均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空间分布特征,分析酸雨区月、季和不同降水量等级下酸雨变化特征,探讨该区域酸雨的成因。结果表明:2012-2017年京津冀区域酸雨污染面积呈下降趋势,2012-2014年重酸雨区和2012-2013年酸雨频发区主要分布在承德、唐山、秦皇岛三市交界;2017年酸雨区面积(占比为15%)和酸雨频率多发区以上面积(占比为17%)比2012年分别减少了63%和52%;较弱酸雨频率出现最高,83%的特强酸雨出现在2012年和2013年。酸雨区秋季平均降水pH值最小,酸雨频率最高,秋季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冬季空气中污染物增多导致降水K值增大。中雨量级的平均降水pH值最小,小雨量级酸雨出现次数占比和降水K值最大;暴雨过程后减轻酸雨污染的程度。2011年后NOx排放量超过了SO2排放量,酸雨污染由"硫酸-硝酸型"逐步向"硝酸型"转变;减少SO2和NOx排放是降低京津冀区域酸雨污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中国区域性酸雨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气象局1993-2007年的酸雨观测站资料, 着重分析了2007年中国区域酸雨的特征,并和近十几年来我国区域酸雨的变化特点进行对比。与过去十几年相比,2007年全国区域酸雨的特点如下:1) 我国位于长江以南的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南方部分站点的酸雨强度达近十几年来的最高值;2) 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部分地区的降水酸化明显,部分省市站点的酸雨频率和强酸雨频率达近15 a来的最高值;3) 2003-2007年,全国年均酸雨日数和酸雨量与总降水量的比值逐年上升,且增幅较为明显。2007年全国平均酸雨日数为1993年有系统观测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2.
酸雨测量值准确性与操作方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雨是指由于自然或人类的活动造成降水酸化。除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外,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合物(NOx)进入大气后,扩散迁移,转化成酸性物质。这些产物除沉降外,其它是通过大气降水冲刷到地面,形成酸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酸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气象局酸雨站网的观测资料,分析总结了2005年全国降水酸度(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年均降水pH值和酸雨发生频率,统计了酸雨逐月变化情况和各省酸雨总体变化趋势;将2005年全国酸雨状况与2004年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认为,2005年全国酸雨污染形势趋于加重。另外,对近3 a来部分台站降水的pH值明显降低的趋势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11a酸雨监测与庆阳市北部主要污染源资料样本,按照中国气象局确定的酸雨标准统计分析发现:不计风场平流影响条件下,1992~2000年庆阳市酸雨度在波动中减弱,2001~2002年有所增强,年酸雨频率为逐年减弱趋势,月酸雨度3月和11月最强,PH值≤4.80,8~11月酸雨频率最大达24%~35%;在雨前和雨中考虑风场平流因子作用,北部污染源对庆阳市年酸雨度强度平流影响不明显,对酸雨年频率有增大影响,对月酸雨度影响10月最显著,PH值减小0.3,在月酸雨频率增大影响上主要是盛夏6~8月。初步揭示了陇东黄土高原城市存在酸雨的基本事实,对于防治酸雨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镇江市酸雨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镇江市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并对影响酸雨发生的气象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镇江市酸雨年、季、月平均pH值均较低,酸雨强度均较大,春季和秋季是酸雨的高发季节。由降水量、风向、逆温及外来污染源垂直输送等气象要素对镇江市酸雨的影响可知,镇江市强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占总降水量的比例均较高;NE、SE和E这3个风向对镇江地区酸雨的总贡献率超过50.0%;华北、华东、湖南和湖北地区是镇江市酸雨发生的可能外来污染源;低层(925hPa及以下高度)出现逆温时,更易出现酸雨,且逆温层厚度均较深厚;逆温温差的强度与酸雨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即温差越大,pH值越低,酸雨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酸雨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徐梅  郑勇  易笑园 《气象科技》2007,35(6):792-796
根据1992年6月到2004年12月的酸雨观测记录,对近10余年天津市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酸雨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酸雨发生频次和强度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趋势,酸雨主要分布在夏秋两季,但酸雨较强的季节却是在秋冬季;天津市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天津地区SO2排放量的逐年减少是酸雨减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衢州市2006—2016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衢州市酸雨的年季、月季的时间变化和强度变化特征,并且分析了降水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2016年,衢州市平均每年酸雨日数为41.2 d,2006—2011年间,年酸雨日数逐年下降,从2012年开始年酸雨日数大幅度逐年上升,2015年达高峰期。以3月份发生酸雨频率最高达22%,8月份发生频率最低为2.6%。各等级月际分布走势基本一致,均为2—4月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盛夏7—8月发生频率最低,而中度酸雨有所不同的是,1月份发生频率相对其他两个等级的明显低。衢州市年降水量与酸雨次数自在2014年后成正比关系,月降水量与酸雨发生次数相关关系与季节有关。衢州市降水量和酸雨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生规律为连续晴朗日后的降水酸度为强酸,连续阴雨日的降水酸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影响广西酸雨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广西主要城市近13年酸雨观测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广西的酸雨频率较高,酸雨的酸度较大(即pH值小),pH〈4.5强酸性降雨的频率也较高。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半年酸雨频率较低,冬半年酸雨频率较高。广西酸雨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经分析造成广西酸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高空槽、切变线和锋面,约占广西酸雨的76%,而其它天气系统造成的酸雨所占的比例为24%。  相似文献   

20.
利用莱芜市2003-2004年酸雨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莱芜市降水PH值的季节和年分布,研究酸雨的变化特征,通过酸雨与有关要素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相关因子对形成酸雨的影响程度,并对莱芜市酸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