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短周期垂直向的直达 P 波数字资料,通过频谱分析的方法,测定了3个5级左右的中强地震及其随后小地震的应力降和介质 Q 值。初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中强地震在这方面的差异。并指出,中强地震的应力降低,与随后发生的小地震的平均应力降比值也小时,有可能在震中附近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相反,中强地震的应力降高,与小地震的平均应力降的比值大时,随后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小。同时还指出,中强地震发生前,往往介质 Q 值部较低。这在中强地震发生后,对及时估计地震趋势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电阻率临震突变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从复杂地电阻率变化背景上提取地电阻率临震突变信息的数学方法,并以景泰6.2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区分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临震突变异常和干扰引起的突变异常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地电台站密集地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在临震前用本文提出的思路和方法有可能对其发生地点和发震时间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3.
1997年新疆伽师几次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雄  高荣胜 《地震》1997,17(3):327-330
新疆伽师地区自1996年3月19日发生69级地震后,在原震区中强地震活动平静Ic个月的情况下,于1997年1月ZI日9时47分和48分相继发生了6.4、6.3级地震。这二次地震发生在1997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圈定的11个地震重点危险区之一的新疆西部地震危险区中。伽师原震区强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再次强烈活动,引起了国家地震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去年6.9级地震序列和这二次地震余震序列的分析,认为伽师地震区的地震能量释放十分不正常,需严密监视地震发展动态,警惕其后可能还将发生的中强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1997年…  相似文献   

4.
选择应力场特征相对统一的河套地震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1970年以来的6级以上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孕震尺度,利用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小震记录,对中强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的时空演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其孕震尺度内的中小地震活动均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异常活动特征;1976年和林格尔6.2级地震发生前出现中小地震的长期平静异常和地震围空、1976年巴音木仁6.2级和1979年五原6.0级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中小地震的丛集活跃和密集增强现象、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发生前则表现为不同震级的嵌套平静异常特征。在划定的孕震尺度范围内,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可为该地区未来的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蒲雄 《地震学报》1988,10(3):236-246
1977——1984年,华北南部连续发生了溧阳、邢台、菏泽、南黄海四次六级左右地震。分析表明: 1)这些地震均位于华北块体南边界构造网络的节点上; 2)唐山大震的发生引起块体南边界断裂带的活动加剧,并伴随应力重新分布,导致上述地段应力加强和周围广大区域应力下降,形成了有利于这些地震孕育的应力场背景; 3)当网络上某一个薄弱点发生破裂后,会引起应力再分布,从而影响着下一次地震的发生,这种快速的应力调整过程,对于中强地震的能量积累和它们的成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地震现象在时空上的相互作用过程,对于地震的中短期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于1986年2月9日、3月1日、8月16日相继发生5.3、5.0和5.8级4次中强地震.尽管这里是地广人稀的边陲,但地震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有数千万之巨,使近百人受伤.一向少震的黑龙江出现的震情引起一些地震专家的注意.黑龙江省地震机构建立15年来,省内很少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时间长了在我们头脑中震情观念有所淡薄,就形成“管台(地震台)、守机、报数据”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刘文龙  吴培稚 《地震》1997,17(1):43-53
运用方向性函数研究了唐山地震的几个强余震前后发生在强余震震中附近的地震破裂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前发生的地震较强余震后发生的地震更倾向于单侧破裂,主破裂方向一般不指向未来强余震震中,而部分临近强余震前的小震破裂方向指向未来强余震震中,并对此作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华北构造区主要地震带对首都圈地区的重要影响,采用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方法,分析跟踪地震带的地震活动状态,研究Rt值在中强地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当Rt大于阈值时,地震活动状态比较稳定,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较小;反之,当Rt小于阈值时,地震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对青藏块体强震与祁连山地震带中强震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块体发生强地震后,祁连山地震带中强地震活动具有增强趋势。通过分析认为,祁连山地震带已进入新的地震活跃期,并有可能发生7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0.
应用b值空间扫描方法,分析福建地区政和-海丰断裂带上发生的ML≥4.5中强地震前b值空间扫描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断裂带上发生中强地震前,均存在b值空间扫描异常现象,且震中皆在异常区域内.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政和-海丰断裂带ML≥4.5中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映震效果明显,对该断裂带上发生的中强地震进行中短期预测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地震活动度研究了马边、雷波地震带1994年12月30日沐川Ms5.7地震,并以该带历史地震作为比较,探讨了中强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度的异常特征。得出了中强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度具有可识别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江西寻乌震区地震地质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昭星 《华南地震》1989,9(2):14-21
江西省寻乌地区是一个中强地震的多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5—6级中强地震,1987年8月在寻乌县域附近又发生了一次Ms5.5级中强地震群.本文概述了震区的区域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并根据现场宏观考察资料对1987年8月中强地震群的发震构造部位、震源构造力学模型等问题作了初步论讨。初步结论是:这次中强地震群的发生是在区域NW290°—SE110°主压构造应力场作用下,震区新华夏断裂系统再度位错变形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台湾是我国地震发生最为频繁的一个地区,一些地震学者研究过中国周边地区地震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有研究认为台湾地区强震活动与大陆中强地震活动具有同期活跃的特点,这种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同步活跃的特点表明,二地区可能具有同一个动力来源,可能是由于板缘地震所引起的应力调整对板内地震孕育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1 研究背景 一次中强地震发生后,关于地震序列类型、强余震发生等问题往往引起广泛关注.通常,在震后几小时或几天内的余震序列早期活动特征,在判定序列类型、预测强余震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实际上大多数余震序列远比大森公式所描述的简单负幂衰减模型复杂,显示"余震激发余震"的特性.Ogata(1988,1989,1992,2001)将自相似思想引入大森公式,认为余震序列中任何一次地震均可能激发自身高阶余震,建立了"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 ETAS).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地区中强地震的构造特征和动力机制表明,NE向和NW向断裂形成了东北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控制了东北地区中强震的地域分布,中强震发生的动力来源于日本海板块俯冲。2008年6月10日鄂伦春自治旗与阿荣旗交界地区发生5.2级地震,区域中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显示,存在中强地震有序迁移和有序分布图像,震前3年震中附近存在小震活动空区和丛集图像。区域中强地震时间成对、时间一空间成对分析结果说明,内蒙古鄂伦春到黑龙江萝北存在再次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腾冲火山活动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钱晓东  刘祖荫 《地震研究》1998,21(4):337-342
本通过对腾冲火山活动区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得出如下明显特征;(1)腾冲火山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与周边地区有显差异。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活动区以南的龙陵地区和以西的中缅交界地区。92)腾冲火山活动中强地震极少,以中、小地震活动为主。另外, 腾冲县城1512-1785年曾发生5次中强地震。(3)该区长期应变释放相当平缓。(4)腾冲火山活动区b值较高,长期处于低应力背景状态下  相似文献   

17.
对近20年来发生在祁连山中东段的7个中强地震发震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中东段中强地震基本上发生在节气附近,且多在一个月的上旬或下旬;地震发生前后天气比较冷;地震均上生在太阳活动的峰年或谷年附近。  相似文献   

18.
刘仕锦  李杰  李学川 《四川地震》2007,(4):31-36,45
结合甘孜地区的地震构造,对甘孜县境内及县城附近55 km范围内发生的ML≥3.0级以上地震与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分析,发现甘孜附近3.0级以上地震与附近地区的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对应关系,提出了2个预测指标,预测时间为半年的通过了置信水平为97.5%的R值检验,分析认为甘孜地区的地震活动是鲜水河地震带强震活动及附近中强地震活动的指示窗口。  相似文献   

19.
引入太阳黑子活动,磁暴对地震发生存在触发机制这一基本观点,对东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周期进行了划分并研究其发生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位相特征。并讨论了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发生的某些地震学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105°~120°E,20°~35°N的中国东南部大陆地区,自有史记载以来,少有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却有不少5~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研究此类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很有必要。对此,经初步分析认为:1)中国东部大多数中强地震发生在早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带附近;2)中国东部大多数5~6级中强地震都与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分布有关;3)具有明显第四纪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的地区,如线性断层地貌或地貌面的线性分布区具备孕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4)有历史记载以来4~5级地震活动带的空区或缺震地区,也存在发育5~6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