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嫒 《海洋世界》2013,(11):38-41
“卡片的邮戳来自北欧的问候,知道你在地球的那头,心已飞向北半球,听说那里的冬天从来没白昼。”冬天没白昼,所以,夏天日不落……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飞机在斯京降落的时候云蒸霞蔚,一道从天空射下的彩虹穿越云层。我们穿云而行,仿佛会融化在那道彩虹里,胜似穿越,因为每一刻都是崭新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了重金属铬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季,胶州湾水城铬污染较轻,大部分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到夏季没有受到污染。在时空分布上,春季,铬污染形成了明显的梯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从112.3μg/L降低到0.2μg/L。夏季,铬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表层水体铬的含量较低,范围在0.10~1.40μg/L之间波动。因此认为,1979年整个胶州湾水域的重金属铬属于面污染源。而且,当铬进入胶州湾海域后,很快吸附在水体中的悬浮颗粒上,并被水流较快地带离胶州湾水城,几乎没有在胶州湾水域表、底层留下污染痕迹。  相似文献   

3.
在北美,有一种叫做“山松甲虫”的甲壳虫,只有米粒大小,看上去微不足道。它们通常降生于美国西部松树的树皮下,一降生便使这些树感染了一种致命真菌,在真菌的作用下,树干变成蓝色,松针也随之干枯变成了锈红色,然后脱落在地。  相似文献   

4.
杨齐 《海洋世界》2008,(12):36-39
在我国历史上,沿海港湾和内河上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从事渔业及水上运输,并且以船为家,他们被称为蛋民,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航海家。一些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越族的后代。20世纪50年代,经过专项调查,“蛋族”被识别为汉族。《蛋民调查》上报国家民委后,经国务院研究确定,蛋人、蛋民、蛋族已是历史名词,今后永远不准使用带有歧视-陛的称号,应称他们为“水上居民”。政府为改善水上居民的生活条件,专门为他们在陆上建起了新村,帮助他们在岸上定居,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现在,水上居民有了大学生、专家学者、医师、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以及其他在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士。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8,(11):13-21
从一艘漂泊在海上的调查船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澳大利亚的大堡礁似乎是不可摧毁的,在那里,不可计数的珊瑚在海面以下绵延2000余千米,令人叹为观止。大堡礁因其独特而迷人的自然风光,每年都能给澳大利亚带来58亿澳元的旅游收入,是该国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6.
因为蝠鲼在运动时具有低噪声,机动性能好等优点,以蝠鲼作为仿生对象,结合动态网格技术, 通过对仿生蝠鲼的外形轮廓中某一截面进行流体动力分析,研究该截面轮廓在大变形情况下,不同频率、不同波长对周围流场特性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波长一定时,随着频率的升高,升力系数波动幅度变大,推力增大。在频率一定时,随着波长的增加,升力系数波动幅度变大,推力也增大。  相似文献   

7.
江苏,位于中国的东部,东临黄海,万里长江穿境而过,并在此奔流人海。在江苏954千米海岸线上,活跃着一支年轻的行政执法力量,他们都有着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海监。他们勇于拼搏,奋发奉献,以保护江苏海洋权益为己任,努力保障江苏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他们就是江苏省海监执法队伍,经过八年的风雨冼礼,犹如一只雄鹰,终年守护在江苏海岸线上。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生物圈的历史中,与主要改造时期有关的是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在短时间内(数千或数万年)很多曾繁荣过的动物和植物群体消失了,最著明的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交接期。恐龙类就是那时消失的。但更严重的危机发生在2.5亿年前,在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之间的交接期,这是我们星球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仅在海洋中就消失了90%的动物种,55%的属,28%的科,20个目,2个纲和2个亚纲。陆上动物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晚二叠世似兽齿的鳞甲目非常繁荣,其他较原始的爬虫类亦曾广泛分布。这些古生代的大部分四足类都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接期死亡。在中生代陆地上,取代似兽齿状爬虫类的是初龙亚纲,其中包括恐龙类。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水质改性后,产生大量的水处理污泥残渣,水处理残渣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危害。为此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水处理残渣进行了分析,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它具有很好的封堵性。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配方的完善,在调剖上进行了广泛应用,通过45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水处理残渣进行水井调剖,不仅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西北太平洋海平面异常模态在纯拉尼娜事件与拉尼娜和负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同时发生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形态。在纯拉尼娜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海平面呈现显著的正异常;而2010/2011拉尼娜事件期间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明显降低,呈显著的负异常,其与印度洋负IOD事件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负IOD事件能在热带西太平洋驱动显著的西风异常,由此减弱了拉尼娜峰值期间西北太平洋海平面正异常。同时,在负IOD峰值期的9月,在日经线附近存在显著的风应力旋度正异常,激发负的海平面异常以Rossby波的形式向西传播,并在第二年6月抵达菲律宾以东海域,维持并加强该海域海平面负异常,进而对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及输运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