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1985年9月中英地质学科技合作会谈精神,应地矿部邀请,英国达勒姆大学赫顿博士(D.Hutton)于1986年5月5日至31日对我国江西省会昌花岗岩体和与湖南交界的诸广山岩体北段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并在江西赣州、湖南长沙以及北京分别作了题为“花岗岩定位机制、变形和区域构造的关系”的学术报告。讨论了中英地质科技合作研究的有关事项,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苏格兰学者詹姆斯哈顿(James Hutton)在地质科学上贡献。爱丁堡皇家协会和伦敦皇家协会联合倡导和组织这次国际花岗岩成因讨论会与会者共270人。来自英国、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西德、瑞典、比利时、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会议收到论文100多篇,会议宣读了20篇。同时对北爱尔兰Donegal地区的加里东期花岗岩进行了一个星期的野外地质考察。 詹姆斯哈顿于1726年生于爱丁堡。他一生对地质科学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发表了许多论文,如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地球的理论》。詹姆斯哈顿对花岗岩作了大量的野外地质和室内研究工作。确认许多花岗岩体为侵入成因。在200年前提出这些观点,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3.
赴英考察花岗岩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利物浦大学W.S.皮切尔教授的邀请,由伦敦皇家学会资助并在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支持下,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两位同志于一九八五年六月一日赴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进行为期四周的花岗岩考察。W.S.皮切尔教授为这次考察做了精心的安排,并亲自带领他们在爱尔兰多内加尔地区进行了十四天野外考察,系统介绍了多内加尔地区二十年来花岗岩的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质》2000,24(4)
古植物学家和地层学家。 1933年 1月 11日生 ,浙江海宁人。 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 1980年~ 1982年在英国瑞丁大学和伦敦大学植物系、爱切斯特大学作访问学者 ,与教授T .M .Harris和W .G .ChaLoner(均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合作研究。 1954年起进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古植物室主任 (1983年~ 1991年 )。并担任国际古植物协会中国地区代表 (1986年起 ) ,该组织副主席 (1987年~ 1991年 ) ;美国植物学会古植物组名誉会员 (1989年起 )。 19…  相似文献   

5.
爱·德比希尔博士访问天山冰川研究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国冰川地貌与冰川沉积学家爱德华,德比希尔(Eadward Derbyshire)博士应我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的邀请,来兰州讲学。德比希尔博士是英国基尔大学地理系代理系主任,在地貌过程和冰川沉积学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丰富的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经验。在兰州讲学期间,于1980年6月15日—22日访问了天山冰川研究站。随同访问的有参加“冰川沉积学研究班”的教学,科研工作者30余人。他们参观了研究站的设施和正在进行的各项观测,并对这里的冰川和冰碛物进行了实地考察。德比希尔博士高度评价了正在开展的各项研究工作和拟定的长期观测规划,对进一步开展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并和中国专家一起对这里的冰川和冰川沉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美国亚利桑那(Arizona)大学库拉提奈克(Kulatilake P.H.S.W)博士于1993年10月26日来我所讲学,内容为:1、节理网络模型;2、节理岩体的有效变形及应力。报告后,我所有关领导和部分科技人员就共同感兴趣的有关分形理论在处理复杂结构问题、软件开发等课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下面简介库拉提奈克博士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7.
第一届国际地貌学讨论会将于1985年9月15—2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举行。会议将由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丹尼斯·彭斯顿博士、基尔大学爱德华·德比希尔博士、曼彻斯特大学伊恩·道格拉斯教授、累斯特大学文斯、加德纳博士、赫尔大学凯斯·理查兹博士和斯特陵(Stirling)大学迷迦勒·托马斯教授组成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已发出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罗斯曼涅士(H.P.Rossmanith)博士于1985年7月15日~16日来我所访问、讲学。讲学题目为:“动光弹在弹性波及动态断裂过程中的应用”。罗斯曼涅士博士主要介绍了在爆破荷载作用下含有裂隙的,以及尽状岩体的模型动光弹试验结果。最后,根据听课人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地质矿产局和英国皇家学会关于“江西省会昌地区花岗岩填图方法和成矿关系研究”项目的中英科技人员互访协定,龚由勋、陈思本、丁晓红三人,应英国皇家学会邀请,于1988年5月1日至6月1日,先后访问了英国地质调查所(RGS)设在诺丁汉市的总部以及伦敦和爱丁堡分部;野外实地考察了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地区产  相似文献   

10.
火山作用与深成作用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争论的岩石学和地质学的重要问题。岩浆地质学的创始者赫顿(J.Hutton)认为,岩浆的喷出和侵入活动在成因上完全一致。这种观点持续到本世纪最初的十年。在二、三十年代,随着“交代花岗岩说”的出现,韦格曼(C.Wegmann)、雷诺兹(D.L.Reynolds)、巴克龙德(H.Backlund)等人的岩石学研究冲击了花岗岩和流纹岩在成因上的统一性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张美良 《中国岩溶》2003,22(2):161-162
20 0 3年 5月 11- 18日 ,在法国南部地中海岸蒙彼利埃(Montpellier)市举行了第三届岩溶记录 -气候变化的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研讨会 ,于 1996年在挪威卑尔根 (Bergen)市举行 ,李彬博士参加了这届研讨会。第二届国际研讨会 ,于2 0 0 0年在波兰克拉科夫 (Krakow)市召开。出席第三届会议的有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波兰、以色列、新西兰等 2 5个国家 ,出席会议的专家和代表达 12 0余人 ,其中有国际著名学者 D.Ford,P.Williams,A.Baker,D.Genty,S.E.L auriten和 B.Onac等人。会议共提交论文摘要 10 0余篇 (其…  相似文献   

12.
王可钧 《岩土力学》1988,9(4):50-50
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测试委员会主席、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主编、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矿产资源工程系副教授哈德森博士(Dr.J.A.Hudson)于今年9月25—28日应邀偕夫人来我所访问讲学。哈德森博士讲学的题目是:岩石力学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为了减少听众语言上的障碍,哈德森博士在讲学中展示大量的投影图片。他设计的这些图片既便于理解,又富有内涵,如图1就是哈德森博士用以组织教学和指导科研的思想框图,这很值得我国的科研和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英方合作者莱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Leic-ester)地质系主任 R JAldridge教授的推荐下 ,笔者利用正在英国进修的机会于 1 999年 1 2月 1 8~ 2 1日参加了在曼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Manchester)举行的英国古生物协会第 43届学术年会及会前微体古生物学者的野外地质考察。英国古生物学会第 43届学术年会作为本世纪英国古生物学界的最后一次盛会 ,参加人数较往年要多 ,与会代表人数达 2 1 0人 ,来自英国以外的国外代表共 2 9人 ,其中法国 5人、德国 5人、爱尔兰 8人、瑞典 3人、埃及 3人、挪威 2人、俄罗斯 1人以及中国 2人。除笔者…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29项目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工作组于1983年5月9日至13日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布瓦尔(Burwalls)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会议由工作组主席J.W.考依博士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11个国家的36名地质学家:中国(3),苏联(3),美国(6),加拿大(1),法国(2),西德(2),丹麦(1),瑞典(3),西班牙(1),澳大利亚(1),英国(13),其中正式委员11人,通讯委员21人。中国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国委员会及中国地质学会派遣了界线工作组正  相似文献   

15.
陈继荣 《岩土力学》2004,25(9):1367-1367
2004 年 6 月 13 日~6 月 22 日,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冯夏庭所长、刘泉声研究员和张程远博士一行三人应邀赴欧洲参加DECOVALEX 工作会议,同时访问考察了相关的科研机构、大学的核废料处、天然气储存研究室。 DECOVALEX 是国际性的研究项目——Development of Coupled THM Models and Their Validation Against Experiments 的缩写。由加拿大、芬兰、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和欧盟等国的放射性废料处理部门和一些国际知名的权威专家组成。瑞典核能监察署为该项目的组织机构,协调人是井兰如教授。目前大约有 …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0月至1991年10月我作为合作培养博士生的身份由中国科学院公费派出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期间,曾在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和挪威及意大利中部山地、阿尔卑斯山地对末次冰期冰川的侵蚀与沉积地貌作了一些考察和研究工作。大冰盖和山地冰川所塑造的截然不同的地貌形态(包括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使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荷兰皇家地理学会名誉会员韦塞博士及其夫人于1922、1925、1929-30、1935各年,至喀喇昆仑山及附近之阿克齐山(Aghil)、昆仑山及喜马拉雅山一带考察四次,其范围在东经76°~79°北纬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澳大利亚国家工业科学研究委员会(CSIRO)互换访问学者的有关协议,海姆博士(Dr.D.C.Helm)于今年3—6月到我所工作。在我所工作期间曾与我所朱昊同志一起,用一维固结的计算机程序在微机上计算了有关地面沉降的问题。曾去武昌陆家街地陷现象进行了考察;还到长沙矿冶研究院作了短期访问。今年4、5月间,海姆博士在我所先后三次作了题为“抽汲流体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学术讲座。第一讲,主要介绍世界各地因开采地下水及石油而引起地面沉降的现象。阐述沉降与现  相似文献   

19.
刘德镒 《地质论评》1987,33(1):104-104
第十二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1986年8月24日—30日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Canberra)举行。大会由国际沉积学家协会、澳大利亚地质学会、新西兰地质学会和地质地球物理矿产局联合主办。与会代表约900多人,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日本、英国、法国、  相似文献   

20.
<正> 国际盐史学会于1988年3月3日在法国巴黎成立。其成员有:中国、丹麦、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克罗地亚、荷兰、奥地利、波兰、葡萄牙、瑞士、斯洛文尼亚、西班牙、捷克、匈牙利和美国等。盐史学会的理事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席:Jean-Claude Hocquet 教授(法国)秘书长:Rudolf Palme 教授,博士(奥地利)司库:Peter Piasecki 博士(德国)副主席:Antoni Jodlowski 博士(波兰),Bernard Moinier(法国),Harald Witth(?)ft 博士,教授(德国)科学顾问:S.A.M.Adshead 教授(新西兰),郭正忠教授(中国),R(?)diger Just(德国),加茂诠教授(日本),Christian Lam Lamschus(德国),Carol D.Iitchfield 博士(美国),Paul E.Lovejoy (加拿大),H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