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气测量寻找深部隐伏金矿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9个地区4种不同的金和金多金属矿区地气研究、室内上升气流和纯扩散模拟模型实验以及地气采样片在高分辨显微技术(AFM,TEM,SEM)下观察的结果,讨论了地气测量的找矿机理,认为地壳内上升气流携带深部矿化元素的纳米级微粒垂直向上迁移至地表,形成地气异常.文中对地气法的方法技术做了概述和评论,并列举了应用实例,地气法兼有物、化探的优点,在寻找深部隐伏矿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隐伏断裂的地气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概念的地气测量是指地下上升到地表并扩散到大气空间的天然状态气体,如CO2、CH4、Rn、Hg、H2等。近十多年的研究证实地气还包含新新的内涵,即地壳岩石以及地表土壤中还存着痕量的金属与非金属气体,通过捕集这些气体,可以获得更多的深部地质构造、矿床信息。据报导,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在已知矿床上做的正演研究。本文是在已知隐伏断层构造上方地表,试验金属与非金属地气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地震工作的推动,中国射气测量技术得到了较大的进展。七十年代初期,我国自己设计的FD-125型室内氡钍分析器即已得到国内外地震和找矿工作者的好评。该仪器的球形闪烁室被萤光片分隔为四个互相联通的小室,含氡气体进入后探测效率较高,在闪烁室充射气一小时后,测量时间100秒,闪烁室测镭的系数约1.4×10-13克镭/脉冲。有可转动的放置测量和待测量的闪烁室的圆盘,测量完毕的闪烁室可迅速换下,使一已避光待测的闪烁室转入正对探头的进行测量位置,仪器使用效率很高,每天可测数十个样品。由于瞬时采取的数10至100毫升小体积样品测得的数据对地震工作来讲代表性不强,误差大,所以近年又研制了各种改进装置,有的在现场连续自记或间断定时测量,有的加大样品体积,有的测量一段时间内的累积射气强度。测量原理有测氡衰变过程中射出的能量较大的α粒子的,有测穿透性较强的γ射线的  相似文献   

4.
GPS测量大气折射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延兴 《中国地震》1998,14(1):21-30
在精密GPS测量中,大气折射改正误差是最大的误差源之一。研究大的射理论,建立更加符合实地的模型,推导精确的改正公式,已成为GPS测量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本文对大层折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新的在气层模型,推导出新的更精确的折射改正公式。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射气测量技术早已应用于普查找矿和寻找地下水,为了验证这项技术能否应用于地震地质工作,我们在野外工作中作了试验研究。实践证明,作为一种研究断裂的手段,这项技术是有效的。文章就射气测量所取得的成果作了阐述,并对存在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土氡测量在海口市活动断层探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志成 《华南地震》2006,26(4):61-66
运用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方法对海口市的六条隐伏断层进行探测,检验土壤氡射气(土氡)测量在海口市地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土氡测量探测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隐伏断层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海口市活动断层探测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物化探方法中,地面γ能谱测量过去主要用于大比例尺异常检查,采用的是定点测量方式。理论分析表明,如果将其应用于1:5万地质填图,这种测量方式取样代表性差,工效较低,不能满足地质工作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充分发挥地面γ能谱测量的作用,本文提出了步行连续测量方式。 步行连续测量就是将探测器提在手上或背在身上,沿测线以一定速度边走边测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8.
氡(Rn)射气测量在胜利油田隐伏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土壤氡(Rn)射气测量是探测隐伏断裂的存在,判定断裂的位置、走向、倾向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在胜利油田进行的氡射气探测并结合其它勘探手段,发现该区主要的隐伏潘动断裂有无棣—益都断裂、胜北断裂和埕子口断裂。其中,无棣—益都断裂活动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航空重力测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近十几年来,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趋活跃,业已成为地球重力场研究中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航空重力测量可分为航空标量重力测量、航空矢量重力测量和航空梯度重力测量.本文概述了航空标量重力测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传统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改进,新型系统方案的研究,从GPS中导出加速度的理论和方法.滤波和估算方法及航空重力数据的应用等五个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文中最后介绍了我国自行研制的航空重力测量系统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岩石电学参数扫频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线圈法岩心复电参数扫频测量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岩心进行了实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线圈法测量结果与电极法结果同样具有电频散特性,二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测量响应与岩心的含水饱和度有着规律性的对应关系;虚部响应比实部响应对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更敏感.研究结果为发展电频谱测井新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断层氡气观测及观测资料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艳  李德成 《内陆地震》1998,12(1):73-77
简要介绍了库尔勒断层氡气测孔周围的地质构造条件及仪器设置,并对两年多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认为A道较好地记录到1995年3月19日和硕Ms5.1级地震及5月2日乌苏Ms5.8级地震前的突跳异常;同时利用B道氡资料与气温,气压作了多元回归分析,认为B道连续两年多出现的长时间,大幅度变化的异常现象主要是受气温,气压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近几年夏县台井溶解气体观测工作的基础上,发现该井溶解气体中He的升高异常与华北北部5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剖析了该井溶解O2和CO2含量因受生物化学反应控制而表现出相反年变形态的原因,指出该台气体观测上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气体观测及建立综合立体观测系统及开展大区域观测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地温对断层气Rn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嘉峪关观测点1991年1月-1994年3月的断层气Rn资料与当地地温、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项目进行了数学处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温对气Rn的影响远小于气温对Rn的影响,地温年变相位滞后于气温和气Rn。最后就地温影响地下气逸出地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断层气CO2测定方法及川西地区断层气CO2观测点的选建和观测情况。初步观测结果显示,在1999年9月11月四川绵竹两次5.0级地震及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级地震和6.0级地震前,川北和冕宁测点的断层气CO2有很好的短期地震前兆异常显示,观测结果还表明,直接埋设在断层破碎带上的观测点可能比埋在第四纪松散堆积层中的观测点能更好地检测到来自地壳内部的断层气CO2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库尔勒断层氡气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德成 《内陆地震》1999,13(3):238-242
根据库尔勒断层氡气在观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一系列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氡探头的标定值的大小反映了氡探头的灵敏度,决定了测值的高低,因为地下1m内的浅层气体与大气连通,所以观测值受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同时认为,在土壤相对潮湿的寒冷地区,冬季较厚的冻土层形成了良好的封闭系统,使地下氡气浓度相对增高,测值呈“冬高夏低”的变化形态,实验中还根据氡的衰变规律验证了所观测的大幅变化的测值确为氡气含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断层气(土气氡)探测琼北地区的断裂活动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任明甫 《华南地震》2000,20(1):66-70
对琼北地区的NEE、NW向两组断裂及历史强震区进行跨断层土氡测量,以探明该区断裂的近期活动性。结果表明:⑴NEE向的王五-文教断裂、NW向的铺前-清澜断裂现今都有较强的活动性,铺前-马袅断裂、临高断裂和长流-仙沟断裂也有一定的活动性;⑵就断裂活动的总体水平而言,琼东北地区较之西北地区高,而琼东北地区的南部又较北部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洋油气渗漏可以在近地表沉积层中引起的一系列烃蚀变效应,本文讨论了利用不同手段,分层次进行检测的几种方法.利用烃蚀变带所产生的磁异常现象,在平面上圈定油气渗漏的分布范围,进而寻找海底油气藏.同时,钻井岩芯岩屑的磁性质测量结果可以从剖面上预测下伏岩层的含油气性.最终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对典型层位岩石样品的物相测量,进行烃蚀变矿物组合分析并通过镜下鉴定作进一步的综合判断.对渤海海域烃蚀变效应的磁法检测研究结果与遥感及其他方法的研究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对南海3口钻井岩芯岩屑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两口有油气前景而另一口没有异常.这与实际结果十分一致,同时表明该方法在海区同样可以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南口山前断层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兆宏  王广余 《地震地质》1996,18(4):313-318
系统分析了监测南口山前断层活动性的形变及重力复测资料。研究认为:断层各段的活动性存在明显差异,上口~南口段活动幅度小,南口~白羊城段为持续张性活动,活动速率较大,白羊城~马刨泉段呈现间断性的扭动或张性活动;强震发生前后,断层活动方式发生转折,表明强烈地震的孕育发展进程,影响着区域构造活动的特性;南口山前断层各段深部活动具有统一性,并存在剧烈的局部构造活动;应重视南口山前断层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特别是南口~白羊城段  相似文献   

19.
北京黄庄—高丽营断层,八宝山断层中段活动性综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车兆宏  巩曰沐 《中国地震》1997,13(4):330-337
在黄庄-高丽营断层及八宝山断层中段布设了监测断层活动性的水淮、短边测距、重力、地磁等的共点同步观测网,分析了各观测量的时空分布及相互关系。研究认为,黄庄-高丽营断层处于应变能积累的闭锁状态;八宝山断层处于蠕动或旷动的状态;应用形变及重磁手段共点同步综合监测断层活动性,可以获得断层活动的微动态的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20.
国外物探仪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璐苹 《地球物理学进展》1996,11(4):112-115,118
本文介绍了国外航空、地面及井中物探仪器的最新进展,和一些新型仪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