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次生富集型金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茂基 《黄金地质》1996,2(4):15-20
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及与其相关的次生富集型金矿,是以海西期峨眉山玄武岩的边缘相火山碎屑岩为矿源层的再造矿床。与其相关的次生富集型金矿,是卡林型金矿或其矿源层的风化淋滤产物。碳酸盐岩与粘土岩的交界面及细粒碎屑岩中的糜棱岩等的半透膜渗析效应,在金矿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氧化锰矿是第四纪表生作用的产物。它是由原生沉积锰矿层或含锰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次生富集而成,主要产于第四系的风化带中,是广西重要的锰矿类型之一,与原生沉积锰矿相比,具有品位高,杂质少,易采选的特点,而且通过淋滤,矿床中的有益元素,如钴、镍等进一步富集,可综合利用,提高了矿床的经济价值,是目前工业急需的重要矿产,本文着重对氧化锰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探讨,认为含锰岩系的存在是氧化锰矿形成的先决条件,气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武宁县境内分布了众多的小型铁、锰矿床(点),前人称之为“武宁式”铁矿。通过对黄连坑锰矿区地层的含矿性、控矿构造及容矿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类型等地质特征的论述,认为震旦系地层是“初始矿源层”,滑脱构造对成矿物质起迁移、富集及容矿作用。并与萍—乐断陷盆地内的沉积加热液叠改型乐华锰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在矿体规模、矿石类型、锰品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应属不同成因类型的矿床。初步认为黄连坑锰矿床属构造控矿、风化淋滤成因。  相似文献   

4.
二道河膨润土矿床位于辽宁西部紫都台-于寺盆地北东缘义县期火山断陷盆地内,矿体赋存于义县组沉凝灰岩及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珍珠岩等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矿区共发育70多条层状、似层状膨润土矿体。主要矿石矿物为蒙脱石,具改型特征。浅部主要为钙基膨润土,200m标高以下向钠基膨润土转变。经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属典型的以后期表生风化淋滤型作用为主的复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5.
陈福  朱笑青 《地球化学》1987,(4):341-350
作者提出在火山脱气阶段形成强酸性和还原性雨水的风化淋滤条件,在火山间歇期形成饱含CO2气雨水和氧化能力较强的风化淋滤条件下,地史晚期的火山间歇期则形成近似于现代空气雨水的风化淋滤条件。作者用自己设计的模拟实验仪器对多种岩石类型进行了三种大气雨水的风化淋滤模拟实验,计算了元素的带出强度和伴生关系,结合地质情况讨论了雨水pH值的历史演化,风化淋滤作用为沉积矿床提供金属元素的条件,以及风化壳矿床类型的历史演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东疆中天山北缘大水锰矿带锰矿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根据矿体产出地质部位、形态特征及与围岩的关系,把大水地区锰矿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①近代风化堆积型锰矿,②受构造裂隙控制的风化淋滤型锰矿,③产于细碎屑岩中的沉积型锰矿,④产于地层与岩体接触带内的热接触-变质型锰矿。在对该区矿床成因及成矿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该区有望成为一处大型锰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提出今后找矿方向应以沉积型锰矿为主攻目标,以花坪锰矿为突破口,运用地质、物探相结合的方法在含锰岩系深部进行找矿,通过点上突破来带动整个锰矿带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7.
袁又申 《沉积学报》1984,2(3):101-107
对苏州市阳东和阳西矿的高岭土成因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主要有风化淋滤、次生淋滤、次生充填溶洞等成矿观点。作者在对该矿床的研究中,观察了大量的薄片及应用其它手段,获得了有关矿体的原岩和成矿作用的一些新证据。作者认为,成矿的原岩是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及少量中性(偏酸性)脉岩,阳西矿及阳东白善岭矿是低温热液蚀变形成的矿床。由于成矿期后的各种表生作用对矿体的改造,引起矿体边缘在矿物组成、矿石类型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湘西北地区民乐式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结合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以古丈锰矿田中的野竹锰矿为例,对湘西北民乐式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锰)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堆集在火山喷口附近的沉积物被烘热的海水淋滤改造,从中析出锰质,由热海水体所挟带,随海流迁移,成矿物质在裂陷槽中沉积下来富集形成锰矿床。民乐式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相似文献   

9.
福建连城锰矿以前认为是风化淋滤型矿床。l982年初,在4号矿段发现原生锰矿石,多数作者认为是沉积变质改造成因。笔者以矿体赋存状态、控矿构造、锰质来源、岩浆活动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资料为基础,认为是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保靖县卡棚黑滑石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明 《湖南地质》1992,11(1):37-41
保靖县卡棚沉积型黑滑石矿床,是一种新类型的滑石矿床。钙质黑滑石矿层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上段,呈多层韵律出现,含矿4层,厚5.3~26.3m,含滑石14.1~44.07%,属原生贫矿。产于风化带中的黑滑石粘土,是原生矿层风化淋滤后的产物,属风化带富矿。矿石物质组分简单,主要为黑滑石、方解石、石英、蒙脱石等。矿床风化分带清楚。黑滑石被认为是同生沉积后期,海解作用产物,在风化阶段又进一步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1.
黎家营锰矿是陕西省最早探明的一个中型锰矿.矿床位于南秦岭东西向巨型复杂构造带和龙门山北东向复杂构造带的斜接部位.区内出露的震旦系勉略群地层有以下特点: 1.地层两分性明显.中上震旦系断头崖组为一套碳酸岩、碎屑岩、砾岩沉积,为一完整的沉积旋回.内含磷矿和锰矿.变质轻微.以不含火山岩为特征.厚1000~2000米.中下震旦系郭家沟组为一套由海底火山岩间陆源碎屑沉积岩和钙镁质碳酸岩组成的火山沉积岩.见多期多种岩浆活动,产多种矿产,黎家营锰矿产于其中.岩石变质稍深.厚7000~10000米. 这两组地层系交角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面  相似文献   

12.
井后叶蜡石矿床贮存于晚侏罗世南园组火山碎屑岩中,区域上处于古田火山群北部的富竹穹状火山前沿堆积盆地。燕山期火山活动及期后热液交代作用促使火山碎屑岩中的硅、铝等组分的改造、分异、重组、富集成矿。矿床表现出热液对火山碎屑岩选择性交代的层位控矿特征。  相似文献   

13.
连城吉龙山锰、硫铁矿为异体共生矿床。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及侵入接触带中,地表属风化淋滤锰矿,深部为接触交代型硫铁矿。通过对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分析研究,矿区内地表锰矿为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矿质主要来源与围岩地层有关,深部硫铁矿与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有关。花岗岩与栖霞组石灰岩的接触带是硫铁矿形成的有利部位,是寻找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硫铁矿最具潜力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广西荣华锰矿位于三叠系百逢组,在该地层中发现的工业锰矿床尚未见报道。通过对该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并结合地质工程和测试分析等手段,对矿床地质背景、沉积环境、矿体和矿石特征、沉积演化等进行分析研究,推测荣华锰矿为沉积-淋滤锰帽型矿床,矿体顺层分布于靠近罗楼组碳酸盐岩的百逢组第一段泥岩、泥质粉砂岩中,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矿石主要由偏锰酸矿、软锰矿等组成,矿石品位偏低,伴生Co等金属元素。百逢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和百逢组第一段浊积砾岩层可作为该类锰矿上下界线典型的找矿标志。中三叠世桂西北处于盆包台构造格局,中晚古生代富含锰的台地在三叠纪遭受风化剥蚀,成矿元素被带入弧后盆地。随着特提斯洋闭合,挤压作用使盆地面积变小,水位加深,氧化还原界面波动,在百逢组第一段锰元素初步富集。后右江盆地抬升露出水面遭受剥蚀,风化淋滤作用最终形成该区顺层分布的氧化锰矿床。桂西广泛出露百逢组地层,其第一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分析和预测王府断陷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笔者通过岩芯、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分析,对火石岭组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王府断陷火石岭组发育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4类,以火山熔岩为主,共经历了早期成岩及晚期成岩阶段的10种主要成岩作用,其中风化淋滤作用、构造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充填作用和溶蚀作用在本区更普遍。对研究区火山岩储层的形成演化起建设作用的有挥发分逸出作用、冷凝作用、风化淋滤作用、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且风化淋滤作用和溶蚀作用的贡献更大;而胶结作用、压实作用及充填作用降低储层物性,对火山岩储层具破坏作用,且充填作用具有多期性,破坏性最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认为,那必锰矿为次生淋滤及堆积型矿床,其产出特点为:矿体主要产于紫色含锰硅质岩段(D3l^3)中,并受破碎带及层间裂隙控制,似层状产出,沿倾斜方向,延伸一般不会超过35m.其富集规律为:铁、锰矿沉积关系密切,菱锰矿与褐铁矿共生,但在表生淋滤环境下两者往往分离,锰质淋移至深部,而铁质则富集于上部.因此,含锰褐铁矿矿体常产于锰矿体的上部,可成为锰矿找矿的一种地表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勉县后沟锰矿成矿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现的后沟锰矿床位于南秦岭磷锰成矿带的中东段,目前已发现3条磷锰矿(化)带并圈定出优质锰矿体3个,均赋存于下寒武统塔南坡组泥质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不同岩性段内.作者在对后沟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特征研究基础上,对该锰矿的成矿模式和优质锰矿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本区优质锰矿的形成经历了沉积、变质改造和次生氧化富集的成矿阶段,提出含锰灰岩(白云质灰岩)和含黄铁炭质片岩为本区的锰矿找矿标志,磷、锰分离成层成矿是找寻优质锰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湖南花垣民乐锰矿床为例,研究了矿床中火山碎屑物质的分布及特征,用硫同位素氧、碳同位素等成因地球化学特征阐明该区裂陷盆槽盆或地堑盆地中海底火山喷发对锰矿形成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成矿模式,认为湘西北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相似文献   

19.
白显锰矿床是华南三叠系法郞组中的中—大型锰矿床。含锰碳酸盐岩和沉积锰矿层为后期岩溶锰矿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岩溶构造为提供成矿通道和容矿空间。已找到有价值的淋滤富集及岩溶堆积型氧化锰、氢氧化锰矿床,拓展了该地区后期成矿作用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20.
银矿床类型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表明,晋东北地区银矿王要成因类型为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银矿床(包括石英脉型银矿、火山岩型银矿、(隐)爆破角砾岩型银矿),其次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银矿、层控银锰矿床(包括氧化淋滤型锰银矿和铁锰帽型银锰矿).银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在沉积作用、火山一次火山热液作用和地表氧化淋滤作用条件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