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为了使GNSS测量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并保持与原有数据的一致性,需将其归算至城市坐标系.本文阐述了城市坐标系建立的方法理论,总结了将GNSS测量成果归算至城市坐标系的一般步骤,并利用GNSS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与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GNSS测量成果归算至城市坐标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普遍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而国土资源部门多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并且随着GPS的广泛应用,以WGS 84为基准的测绘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统一参考基准,将不同坐标系数据进行整合。因此,探讨各种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原理以及如何方便高效地实现数据转换就变得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采用布尔莎模型,以两个坐标系的公共点坐标建立误差方程,并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解算转换参数和估算转换精度的方法,同时说明了如何利用Micro Station MDL开发语言实现DGN数据的批量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3.
针对历史土地权源资料坐标系多样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权源资料和维护坐标系统的一致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把旧坐标系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平面四参数转换方法.首先,利用网络RTK设备结合权源资料实地采集重合点;然后,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计算转换参数;最后,把旧坐标系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以济源某地块为例进行实地验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转换精度,能够实现界址点的精确计算,满足土地权属调查的要求.本文方法能够减少外业调查投入,对土地权属调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买侠  王小华  马润霞 《东北测绘》2012,(3):181-183,186
介绍了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栅格地图由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关键技术,阐述了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坐标转换软件的设计原则、总体架构、主要功能及实现方法,对高效、快速将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成果转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传统方法对运营中的地铁和高铁隧道定期检测速度慢,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套以相对测量方式获取隧道点云数据的移动隧道检测系统。基于该系统获取的点云数据,再对系统内部传感器进行标定,最终利用标定结果以及实测数据将点云转换到轨面坐标系下,能够在不利用任何隧道设计数据的情况下,高效、快速、低成本地完成隧道的限界检测。并且,通过现场实验对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中的移动激光检测系统以及相关方法能够满足限界检测的精度要求,为隧道的限界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测绘成果长期存在坐标系统不统一的现状,使得不同坐标系测绘成果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地利用测绘成果。本文以1∶10 000比例尺成果数据从西安80系到国家2000系转换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基于FME软件零编程实现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应用线路实时坐标系测设线路横断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建立线路实时坐标系结合全站仪能够测量并显示3维坐标的功能,简洁快速地置镜任意点,一站多断面测设线路横断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省级测绘档案资料馆馆藏了该省内各市、县的1∶500,1∶1 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这些数据大多采用地方坐标系。由于城市大比例尺数据的空间参考多为地方坐标系,使得对大比例尺数据进行统一查询、统计、定位难以实现。本文提出由地方坐标系地形图数据的图幅号生成相应的结合表,并将其转换到国家坐标系,将国家坐标系下的大比例尺结合表叠加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中,可快速查询、定位到需要的城市大比例尺数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激光点云建模与传统3DMax建模技术的工作原理、实现流程和成果表达形式,结合实例从数据获取途径与建模方法两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证明激光点云建模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对比结果能够为实际工程领域中的建模需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3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得到的是目标点的相对坐标,无法直接满足需要大地坐标的工程应用的要求,且不同扫描站间点云数据的拼接非常麻烦。对这些问题,让3维激光扫描仪如全站仪一样能够直接获得大地坐标是一种理想的解决办法。分析了3维激光扫描仪的工作原理,介绍了扫描仪的极坐标系和直角坐标系并推导了其转换关系;在扫描仪中引入旋转平台和平台坐标系,推导了平台坐标系与扫描坐标系及大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扫描坐标转化为大地坐标,实现3维激光扫描仪的全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