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生濒危物种霸王的高频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实验选用霸王无菌苗的茎尖、子叶、下胚轴和胚根作为材料,研究霸王不同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霸王茎尖是诱导丛生芽的良好外植体,而子叶、下胚轴和胚根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外植体;霸王茎尖的最适增殖培养基是:MS+6-BA 5.0 mg·L-1+NAA 1.0 mg·L-1;最适生根培养基是:MS+IAA 1.5 mg·L-1;最适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6-BA 1.0 mg·L-1或MS+6-BA 1.0 mg·L-1+NAA 0.5 mg·L-1。沙质基质为霸王组培苗过渡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2.
段慧荣  李毅  苏世平 《中国沙漠》2012,32(3):801-805
以红砂的一年生苗嫩茎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吡苯脲(CPPU)、6-BA和NA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得出红砂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CPPU 0.1 mg·L-1+NAA1 mg·L-1。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设计CCD中心组合试验,对CPPU和NAA两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培养基为1/2MS+CPPU 0.1195 mg·L-1+NAA1.1 mg·L-1,在此条件下,实际增殖率可达到4.7414,为理论预测值的99.15%,愈伤组织的最适继代周期为30 d左右。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可优化红砂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得到理论最佳配方,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3.
骆驼刺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骆驼刺(Alhagi pseudalhagi Desv.)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不同叶位、放置方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等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骆驼刺叶片再生的最佳取材位置是试管苗中部;不同放置方式对不定芽的再生无明显影响;叶片不定芽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5L-1+IBA 0.1 mg\5L-1,其不定芽分化率为100%,分化系数达11.28。低浓度IAA有利于叶片再生茎段的生根,在1/2MS+IAA 0.15 mg\5L-1的培养基上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达10.2条。  相似文献   

4.
白刺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白刺(Nitraria)离体腋芽分化、生根,增殖继代,试管苗移栽等技术。分析唐古特白刺(N.tangutorum)和大果白刺(N.ropouskii)的种间培养差异和液体生根试验.结果表明:白刺离体茎段腋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2.0ppm+IBA0.6ppm",再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ppm",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唐古特白刺与大果白刺在分化与生根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当分化率最高,生根率最大时,大果白刺所需IBA浓度均略高,液体生根培养液以"(1/2)Ms+IBA0.6PPm"为最好。  相似文献   

5.
以珍稀泌盐植物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成熟种子和不同发育阶段幼苗的不同部位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3.0mg·L-12,4-D、1.0mg·L-1 NAA、0.5mg·L-1 6-BA、30g·L-1蔗糖和6.0g·L-1琼脂,pH为5.8的MSO培养基中,出愈率达70%以上,生长量高于其他培养基,是该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体系;7d下胚轴和25d的幼苗较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可形成淡黄色疏松愈伤组织,且褐化程度相对较低;适宜的继代周期为30~40d,随着传代次数增加,愈伤组织颜色变淡,生长速度加快;NaCl浓度为50mmol·L-1和100mmol·L-1时促进愈伤组织生长,盐浓度过高则导致其生长受抑,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荒漠植物红砂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刘玉冰  赵昕  谭会娟 《中国沙漠》2008,28(2):255-257
以红砂的叶和嫩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的嫩茎是诱导愈伤组织最快的外植体; 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6-BA(0.2 mg·L-1+2,4-D(2.0 mg·L-1),pH值5.8,诱导率可达100%; 而叶片的诱导相对要慢。愈伤组织的增殖在MS+6-BA(0.1 mg·L-1)+2,4-D(1.0 mg·L-1) 的培养基中最为理想,并维持其良好的组织结构, 其最适继代周期为30~40 d。愈伤组织在含50 mM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但NaCl含量大于300 mM的培养基上致死,不再生长。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重要的块茎类作物,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是马铃薯基因工程育种的重要技术,研究其遗传转化体系和转化效率有助于提高分子育种效率。针对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2种外植体遗传转化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通过筛选获得最佳转化体系和转化率。以4种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Favorita、Shepody、Atlantic、甘农薯2号)的茎段和试管薯薄片为受体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不同遗传转化体系的分化率和转化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avorita、甘农薯2号和Atlantic茎段经S2(MS;6-BA 2.5mg·L~(-1),2,4-D0.6mg·L~(-1),Carb 400mg·L~(-1),Kan 50mg·L~(-1))和M2(MS;6-BA 2.5mg·L~(-1),IAA 0.25 mg·L~(-1),2,4-D0.25mg·L~(~(-1)),Carb 400mg·L~(-1),Kan 50mg·L~(-1))培养后获得的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Favorita茎段最大转化率显著高于试管薯薄片转化率;甘农薯2号和Shepody试管薯薄片转化率显著高于茎段转化率。茎段转化体系的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为S2,最佳分化培养为基为M2。Favorita适合采用茎段转化体系,甘农薯2号和Shepody适合采用试管薯薄片转化体系。不同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的差别主要是由基因型差异引起的,在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中应该针对品种进行转化体系的筛选。  相似文献   

8.
强抗旱胡麻新品种陇亚11号组织培养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玮  党占海  李闻娟 《中国沙漠》2012,32(5):1355-1361
针对胡麻组织培养中胚状体诱导率低、植株再生和生根困难等问题,以强抗旱胡麻优良新品种陇亚11号为实验材料,从培养基配置、外植体筛选、生根培养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并进行相关技术优化,为胡麻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一套更加适用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NAA与6-BA互作,诱导的愈伤组织深绿、致密、团状性好,玻璃化和疏松透明现象较少,二者浓度的变化对胚状体的诱导率平均值和最大值以及成苗率平均值等均高于优化前,其中MS+NAA(1.0 mg·L-1)+6-BA(0.5 mg·L-1)的培养基胚状体诱导率、成苗率均为所有处理中最高;NAA与PP333互作,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平均根长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1/2MS+AC(0.05%)+NAA(0.5 mg·L-1) +PP333(0.001 mg·L-1)的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该培养基上培养的试管苗,根上发生较多的侧根和不定根,有利于幼苗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提高移栽成活率。虽然优化后的培养基使胚状体的诱导率和成苗率均有明显增加,但通过胚状体分化的植株比率仍然偏低,与实际生产中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利于大量的繁殖移栽,仍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9.
诱导剂OS对切花百合病害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增强切花百合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抗病性,本研究利用壳聚糖(oligosaccharide ,OS)50 mg·L-1、、100 mg·L-1、300 mg·L-1 、500 mg·L-1,浸泡切花百合种球根部与鳞片,通过田间种植和鳞片包埋两个试验,测定其生长指标,POD、PAL、PPO等防御酶活性以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各种浓度的壳聚糖处理百合后,植株叶片防御酶活性增加,病情降低,株高、茎粗等生长性状得到改善,鳞片发子球率增加,病害减少。其中经OS 300 mg·L-1处理的百合在各个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病性上明显高于对照,而且其他浓度均未对切花百合产生药害,说明壳聚糖是一种对切花百合效果较好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NO对碱胁迫下裸燕麦(Avena nuda)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Ca~(2+)对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所诱导的NaHCO_3胁迫下裸燕麦品种"定莜6号"幼苗生长、活性氧代谢和渗透溶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25μmol·L-1SNP或6.5mmol·L-1 CaCl_2能够缓解75mmol·L-1 NaHCO_3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质膜H+-ATP酶活性较单独NaHCO3胁迫处理明显增强,O·-2、H_2O_2、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和K+/Na+显著提高;添加SNP的同时增添Ca~(2+)通道抑制剂~La(3+)或Ca~(2+)螯合剂EGTA抑制了SNP的这些作用。Ca~(2+)在NO诱导的碱胁迫下裸燕麦活性氧清除能力和渗透溶质含量提高、维持离子平衡中起重要作用,NO的作用可能依赖于胞浆Ca~(2+)的浓度。  相似文献   

11.
滴灌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提高滴灌滴头水力性能的存在诸多难题,滴灌滴头水力性能优化是滴灌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流量系数和流态指数是决定滴头水力性能的两个主要参数,如何提高滴头的水力性能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大量研究只是对滴头水力性能进行了单目标分析,滴头水力性能优化涉及到流量系数和流态指数与滴头流道结构参数变量之间的权衡,因此流量系数和流态指数同步优化解决方案显得非常重要。提出基于流量系数和流态指数为目标函数的滴灌滴头水力性能多性能指标(MCPI)优化方法,将田口方法和模糊逻辑相结合,测试和优化滴头水力性能。结果表明,流道宽度、流道深度、流道转角和流道单元数对MCPI影响极显著,它们对MCPI贡献率超过85%,与此同时流量系数和流态指数分别改善了7.91%和6.75%,优化后的流量系数k=0.128、流态指数x=0.506。以最优因素水平组合W1L1D3θ2N3做滴头水力性能试验,实际测得的流量系数k=0.126、流态指数x=0.504,与优化推理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刘建新  王鑫  李博萍 《中国沙漠》2011,31(1):137-141
一氧化氮(NO)是植物体内新发现的一种活性分子。为了探讨外源NO对盐胁迫下荒漠植物光合生理响应的调节作用,以多裂骆驼蓬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NO供体硝普钠(SNP)预处理对根施NaCl胁迫下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叶绿体Hill反应活力和ATPase活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0.15 mmol·L-1SNP可显著缓解300 mmol·L-1NaCl胁迫下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气孔限制值(Ls)的下降和细胞间隙CO2浓度(Ci)的升高;②SNP处理减小了NaCl胁迫诱导的叶绿体Hill反应活力和Ca2+-ATPase、Mg2+-ATPase活性的下降幅度;③NaCl胁迫下叶绿体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降低,天线热耗散(D)略微下降,初始荧光(F0)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明显提高。SNP处理使NaCl胁迫下的F0显著降低,Fm、Fv/F0、Fv/Fm、ΦPSⅡ、qP、NPQ和D明显提高;④NaCl胁迫引起叶黄素循环库(V+A+Z)显著降低和脱环氧化状态(A+Z)/(V+A+Z)明显提高,SNP处理使NaCl胁迫下的V+A+Z明显提高,(A+Z)/(V+A+Z)显著下降。由此表明,NO能够缓解盐胁迫下非气孔因素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及光抑制对光合系统的破坏作用,而非光化学效率的提高和天线热耗散的增强可能是NO 保护光合系统并提高光合速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岩质边坡防护的最有效措施就是锚固工程。然而锚固参数(包括锚杆或锚索长度、锚固间距、预应力大小等)的选取至今在理论上未能很好解决,在实际工程中也未体现出合理的优化设计。以云沱段狮子包边坡2-2′剖面(K0 85.7 m)为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析锚固参数的组合方案,以边坡稳定性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分别改变锚固参数,以此分析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显著的因素由大至小的顺序是:预应力大小、锚固间距、锚杆长度。以此研究结果为该实例的锚固支护参数选取确定了设计方案,最后采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3D进行了锚固效果数值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燕麦新品种‘定莜6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对不同浓度碱性盐处理的响应特征,采用培养皿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 HCO3(0、50、100、150、200、250 mmol·L~(-1))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砂培法研究不同浓度Na HCO3(0、50、100、150、200 mmol·L~(-1))处理对3叶1心期幼苗生物量、植株含水量、叶片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 HCO3浓度增大,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降低(P0.05),降幅分别为26.6%~91.0%、40.0%~95.5%和66.8%~98.6%。Na HCO3处理燕麦幼苗14 d后幼苗干重随处理浓度提高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为5.0%~69.4%,而植株含水量却变化不大;处理7 d后幼苗叶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H2O2和丙二醛含量及质膜相对透性随处理浓度提高不断增大,增幅分别为74.0%~290.0%、2.6%~107.9%、22.2%~102.9%和46.9%~287.4%;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升高趋势,200 mmol·L~(-1)Na HCO3时分别比对照提高40.4%和129.5%;过氧化物酶活性先降后升,有机酸含量保持稳定后在200 mmol·L~(-1)处理时显著升高(P0.05);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呈下降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总可溶性蛋白、热稳定性蛋白、热不稳定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变化,200 mmol·L~(-1)浓度处理时均低于对照。表明碱性盐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活性氧代谢失调和积累有机渗透溶质时耗能增加可能是造成碱性盐抑制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