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该文在介绍莱芜市石棚地区的地质、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损毁山体的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生态、工程措施,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亓鲁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2):32-33,36
莱芜市是一个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全市共划定8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主要有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膨胀土6种地质灾害。几年来,莱芜市国土资源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5亿多元,整合矿山企业174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达66%,土地复垦率达57.5%,有效保护了地质环境,消除了部分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1确保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加强…  相似文献   

3.
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报有批准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矿山基本情况;②矿山地质环境现状;③矿山开采可能造成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估(含地址灾害危险性评估)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措施;⑤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方案;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  相似文献   

4.
娄底市是湖南省矿业大市之一,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严重。通过对娄底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分析,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工作的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永城市自2009年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以来,各矿山企业已累计缴存保证金4.47亿元。根据恢复治理工程完成情况,该市已顺利返还保证金3719.9万元。为大力推进永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缴存工作,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永城市地矿局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为手段,督促矿业权人积极履行治理恢复义务,认真组织开展采煤塌陷区矿山地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2月,河南红旗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返还的164万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这是巩义市首次向企业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此举打破了保证金保而不动的僵局,实现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从缴存到返还使用的良性循环。巩义市自2010年起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各类矿山企业已累计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8655.86万元。由于矿山地  相似文献   

7.
《青海国土经略》2016,(4):27-29
正国土资发〔2016〕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环境保护、能源主管部门:矿山地质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取得积极成效。2001年以来,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开展摸底调查,颁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推进专项治理,开展矿山复绿行动,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建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桐梓县历史遗留矿山治理基本情况,总结了环境恢复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建议通过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增减挂钩,将矿山用地治理恢复成耕地的土地指标拍卖资金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从而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市州县传真     
<正>西宁市国土资源局部署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工作1月4日,西宁市国土局组织三县国土资源局召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会议,对全市矿山企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对全市矿山企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规范矿产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日,莱芜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莱芜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对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客观的评估,对莱芜市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比较客观、准确,对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分析准确到位。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整顿工作中 ,突出重要交通沿线、海岸线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规范管理 ,促进了地质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同时分析了维护良好地质环境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2.
德州市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德州市地热资源属低温温热型地热资源,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新近系和古近系层状砂砾岩孔隙一裂隙中。德州地热自1997年开始开发利用,近年来发展很快,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已成为德州市地质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课题。根据德州市地热地质条件以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对地热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以资源与环境保护为本,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管理,优化地热资源开发配置。进行人工回灌试验。建立地热资源监测系统和地热开发、利用、管理科学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申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1):30-34
本文简要论述了日照市奎山地区生态地质环境主要因子的特征。对海水入侵、水质污染、海岸带开发、采石对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产生和危害进行了阐述。选取土壤、工程地质、地下水、地下水水力坡度、第四系厚度和植被6种因子进行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将研究区分为良好区、较好区和较差区。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进一步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适宜性小区,并分别提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桂林是广西石灰岩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开采石灰岩的矿山达250个。桂林地区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基本类似,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该文以广西永福某石灰岩矿山为例,在收集矿山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采场的高陡岩质边坡,基岩裸露,破坏和影响了地貌景观,容易引发岩质崩塌灾害;矿山功能区和废渣、表土的堆放占用和破坏了土地资源,可能引发小型的滑坡;灰岩石料加工等人类工程活动致使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较为严重,对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影响。针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划分了恢复治理分区,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恢复治理工程的实施可从根本上改变矿山采场的地貌景观,恢复破坏和压占的土地资源,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创造绿色矿山,为桂林地区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储量大的优势,近年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成效明显,矿业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是,资源后备不足、集约化开发程度不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难度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对临沂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研究,从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加快矿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开发秩序监管、强化矿产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嘉祥县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嘉祥县石灰岩矿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2个评价指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分为2种要素3个指标,同时将矿山恢复治理难易程度也作为一个评价因子。评价过程中对各指标危害性大、中、小程度均单独赋值,然后将各指标的分值进行叠加,确定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等级,将概划出的13个评价单元分为极差、差、一般3个区。提出了强化矿山管理、植树造林、科学避让、修建拦水坝等保护与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山东东阿鱼山省级地质公园的野外调查及研究分析,总结了鱼山地质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的形成原因并对其评价。认为: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地学价值高、环境优美,能使人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地壳的演变过程,又能够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爱好和兴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大规模建设,临沂市城区出现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比如水土体污染、地质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为综合评价该区生态地质环境,加强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该文在目前国内外尚无生态地质环境评价规范和标准的情况下,运用模糊理论对临沂生态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把工作区分为良好区、较好区、较差区和差区4个区。  相似文献   

19.
潍坊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古生物化石和地貌景观两大类,古生物化石主要分布在诸城和临朐山旺,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昌乐乔山和潍坊西南山区。通过法律法规培训、地质公园申报建设、加大保护科研力度等措施,潍坊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文详细介绍了潍坊市地质遗迹资源概况和保护管理的具体做法,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遥感解译、水土样测试、环境地质调查,从地表水、坑塘水、平原水库、浅层地下水、土壤环境的质量评价入手,查明了东营市湿地的分布现状,分析湿地演变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东营湿地地质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并进行了脆弱性评价,为促进湿地生态系统与区域地质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