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川东南脉状萤石-重晶石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东南脉状萤石──重晶石矿床主要产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其成矿与岩浆活动无明显联系.成矿温度较低,成矿流体富含NaCl和H_2O,CO_2和CH_4的含量较低,N_2,O_2及H_2的含量甚微。成矿介质水主要来源于地层水(如封存的海水、盆地压实脱水等)及大气降水,成矿温度、δ ̄D值、盐度、Na ̄+/K ̄+比值以及矿石中有机包裹体的在在均表明本区萤石和重晶石的成矿流体类似于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的成矿热卤水,其形成与介质水溶滤本区寒武系蒸发岩有关。  相似文献   

2.
云南哀牢山伟晶岩流体来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哀牢山的变质岩、混合岩、伟晶岩及石英脉中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及碳、氢、氧同位素进行研究表明 ,伟晶岩流体成分有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机物等 ,且与变质流体同源。水主要来源于古海水和大气降水 ,有机质来源于沉积岩中生物质 ;二氧化碳多数来源于碳酸盐岩 ,少数来源于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这些流体受构造运动的驱动而活化迁移 ,成为成矿物质的搬运介质 ,参与了对岩石的改造 ,是本区伟晶岩流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赣中变质岩带变质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流体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赣中变质岩带的变质岩、混合岩及其中的长英质脉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和C、H、O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赣中变质岩带变质流体有多种来源,流体成分复杂,有互不混溶的流体水、CO2、有机物。水主要来源于古海水和大气降水,少部分来源于深部岩浆水;有机物来源于沉积岩成岩物质;CO2多数来源于碳酸盐岩,少数来源于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这些流体受构造运动的驱动而活化迁移,成为成矿物质的运移介质,参与了本区岩石的变质改造,是形成本区长英质变质分异脉体、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伟晶岩的重要流体来源。  相似文献   

4.
山东沂水麻粒岩杂岩中的变质流体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沂水麻粒岩杂岩中含有大量高密度富CO_2流体包裹体,伴随有CO_2-H2O,CO_2±N_2±cH_4的包裹体。对这些包裹体的产状、分布和组成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并选择有代表性样品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合本区地质和岩石学研究成果确定沂水麻粒岩杂岩峰期变质温度为800℃,压力为0.75GPa。对变质流体组成、演化及其成岩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吉林海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荫清 《地质学报》1994,68(1):48-61
海沟金矿床石英中含丰富的三相CO2-NaCl-H2O和两相富CO2包裹体,并与两相的NaCl-H2O包裹体共生。成矿流体富含CO2,并有2种类型和来源:高盐度富CO2的NaCl-H2O溶液,来源于浆热液;低盐度NaCl-H2O溶液,来自古大气降水。成矿最佳温度为220-300℃,流体静压力为4-20MPa,矿化深度为1-3km,流体盐度为2-7ω(NaCl)/10^-2,总密度为0.644g/cm  相似文献   

6.
3110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110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成分的研究,阐述了该矿床成矿的物理化学环境。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改造围岩的构造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成矿流体中铀的迁移形式,矿前期为UO2(CO3)3^4-(77.4%)和UO2(CO3)2^2-(22.5%);成矿期为UO2(CO3)2^2-(99.9%);矿后期UO2(CO3)3^4-(54.4%)和UO2(CO3)2^2-(42.0%)。矿化是在混合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图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新疆哈图金矿床赋存在石炭系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古火山口断裂系控制。矿脉内流体包裹体较为丰富,主要为气液相NaCl-H2O包裹体和少量的NaCl-CO2-H2O包裹体。成矿热液中富含CO2、N2、Na+、K+、Cl-和SO2-4,而所含的成矿元素以Au-As-Ag-Sb组合为特征。成矿热液为低盐度流体,主成矿阶段的盐度为4.1wt%~6.3wt%NaCl,密度为0.88~0.80g/cm3,fO2为10-35~10-31Pa,Eh为0.60~0.80eV,为还原环境。金沉淀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30~260℃。哈图金矿成矿热液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而是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火山晚期热液。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及古大气水的混入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康古尔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新疆康古尔金矿床是分布于晚古生代火山岩区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度(320~100℃)、中等NaCl质量分数(114%~170%)、弱还原等特征。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液相成分中富Na+、Cl-,而贫K+、F-。成矿流体δD为-45‰~-66‰,δ18O为-834‰~298‰,(87Sr/86Sr)i值为07077~07106,反映了成矿流体由变质水、大气降水和岩浆水混合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方维萱  黄转莹 《岩石学报》1999,15(3):484-491
本文通过对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中重晶石岩类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特征研究和总结, 认为本区重晶石岩类是由热水流体同生沉积作用形成的。热水成岩成矿作用方式有两种, 重晶石单矿物岩成分纯度高, Ba S O4 的含量为 7729% ~9937% , 其他成分混入少, 以热水快速化学沉淀的方式同生沉积形成; 重晶石岩类及银多金属矿石中, Ba O(569% ~2906% )、 Si O2、 Al2 O3、 Fe2 O3 、 Fe O、 Na2 O、 S、 Cu、 Pb、 Zn、 Ag 等含量高, 是不同成分、性状热水混合触发的层流体系失稳造成矿质大量骤沉, 热水混合同生沉积作用形成了重晶石岩类及银多金属矿层。  相似文献   

10.
河南前河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莉  卿敏 《黄金地质》1999,5(3):75-80
对前河金矿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中金与砷、钨、钼相关性较强,矿体在垂向上微量元素分带性明显。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所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主要由深源岩浆提供,并有浅部物质参与。成矿流体属Na^+-K^+-Cl^--SO4^2-型,而且气相成分中CO2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广东三水盆地天然气非烃组分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省三水盆地天然气中氦、氩、二氧化碳和氮等非烃组分的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区天然气的来源以及大地热流。测得天然气中3He/4He(R)值为(1.60-6.36)×10-6,比大气的3Ne/4He(Ra)值(1.4×10-6)大: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40Ar/36Ar=450-841)较大气氩富40Ar;二氧化碳的δ13C(PDB)值在-20-2‰的范围内,δ13N(Air)值在-57-+95‰之间:根据(?)He,4He值求得研究区的大地热流值(Q)为72-82mWm-2。大地热流和非烃组分同位素组成的高值以及研究区特别发育的火山岩等地质资料表明三水盆地有较强的地球深部流体(物质的和热的)向上溢出。一些油气藏中相当一部分氦、氩和氮来自地幔,各种天然气中均混有地壳来源的非烃气体。贫13C的二氧化碳气主要为地层中有机质分解的产物;富13C的二氧化碳则主要来自岩石化学反应的产物,并混有深部来源的二氧化碳。相当一部分大地热流源于上地幔。  相似文献   

12.
沉积岩中无机CO2热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三水盆地的地质特点,分析了无机CO2热模拟实验研究的可能性,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和相关的分析测试,提出了无机CO2生成量和转化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实验结果来看:含有一定量碳酸盐矿物的沉积岩,在一定温度下可转化形成相当数量的无机CO2,无机CO2转化率越高,岩石中碳酸盐矿物越容易转化生成无机CO2;相同热成熟度条件下,Ⅱ型干酪根生成有机CO2的量较Ⅲ型的少;CO2中碳同位素与CO2的成因密切相关,随有机质热成熟度的增加,同种类型有机质生成的有机CO2相对富集13C;无机CO2较有机CO2的碳同位素明显富集13C,随水介质的pH值降低,无机CO2气含量、模拟温度及时间的增加,无机CO2相对富集13C。实验研究结果为CO2成因研究及其资源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殷杰  王权  郝芳  郭柳汐  邹华耀 《地球科学》2017,42(7):1209-1222
学者们对饶阳凹陷烃源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针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发育时期的古湖泊环境却缺乏系统的研究,忽略了湖泊环境这个控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时空展布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沙一下亚段烃源岩样品的古生物资料、有机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恢复其古气候、湖泊古水深、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综合这些影响因素建立了沙一下亚段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沙一段下亚段(Es1下)的优质烃源岩多发育于湖侵体系域沉积期,气候正从干旱炎热向温暖潮湿转变,湖水深度约为2~14 m,浪基面深度为7.5 m;古盐度参数如Sr/Ba和B/Ga等都指示了沙一下亚段湖侵体系域沉积期属于咸水环境,形成了稳定的盐度分层,从而造成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而稳定碳同位素和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都表明此阶段湖泊表层水体有较高的初始生产力.这样的古湖泊环境造成强还原咸水半深湖沉积的有机相分布较广,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定量评价火山岩脱CO2气量的潜力,选择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进行了低温脱气实验。将火山岩加热到250℃时,脱出挥发份总量为0.0299~0.0790ml/g;其中CO2脱出量为0.0218~0.0706 ml/g(0.429~1.387wt%)。脱挥发份总量与其中CO2量具有良好的正线性相关;挥发份以CO2气为主,其次是N2气,还伴有H2、CO、CH4等还原性气体,以及更少量的低碳烷烃;基性火山岩比中、酸性火山岩脱出CO2数量较多。火山岩吸附大量CO2气,成为充足气源,火山岩脱出的吸附气主要是辗转而来的深源气,火山岩成为探索幔源气成藏的主要源岩,尤其是基性火山岩。估算CO2资源量,可将250℃时火山岩挥发份含量作为岩石挥发份及残余CO2量的下限值,而全岩分析的总碳含量可作为CO2脱出量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5.
个旧锡矿是世界闻名的特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大量工程揭示,锡矿与花岗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区岩石、矿物及其流体包裹体的氧氢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研究,进一步揭示锡矿化与花岗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探索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6.
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普铅、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铅、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铅、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铅、锌矿床内有机质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其次来自页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这种混合来源特征受到不同来源成矿流体作用的影响。(2)矿区内有机质反映了热液流体经历了还原、高盐度的物理化学过程。(3)矿区内有机质成熟度高,主要为炭质沥青,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高;矿体内有机质与围岩内有机质成熟度类似,反映它们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4)有机质还原碳酸盐岩中的硫酸盐岩,产生还原硫,为铅、锌等硫化物的沉淀创造条件。(5)成矿流体中烃类含量比较高,推断已经演化到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可能以古油气藏的形式参与了成矿作用;有机质在与含矿流体混合过程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片钠铝石的成因及其对CO2天然气运聚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玉巧  刘立  曲希玉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1083-1088
片钠铝石作为胶结物、自生矿物或脉体,不仅分布在海相白云岩、油页岩中,而且还广泛分布在陆源碎屑岩及煤系地层中。大量的实例及人工合成片钠铝石实验表明,片钠铝石的形成需要碳酸溶液或过量的CO2气,片钠铝石的分布往往与CO2天然气藏相伴生。CO2气的来源决定了片钠铝石具有无机和有机两大成因类型,其中,无机成因包括岩浆成因和碳酸盐热解成因。然而,不论源于有机成因CO2气还是无机成因CO2气,片钠铝石均可作为富CO2流体运移或聚集的“示踪矿物”,地质过程中片钠铝石的出现或富集表明该区曾存在大量CO2运移或聚集。  相似文献   

18.
自然界中,石墨质碳可以稳定存在于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由有机质或无机碳酸盐转变而来。随着对俯冲带碳循环研究的不断深入,通常作为副矿物产出在变质岩中的石墨质碳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相比于碳酸盐矿物和含碳流体,石墨质碳因其低溶解性、低移动性常作为碳汇稳定存在于俯冲带中。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条件下(例如流体出现的开放体系中),石墨质碳不再稳定,它会变得活跃并发生迁移。因此,石墨质碳也是俯冲带碳循环研究中的关键载体。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俯冲带中石墨质碳的性质、来源、形成和分解过程,并重点介绍了俯冲带中非生物成因石墨的形成机制、石墨质碳的稳定性以及石墨质碳的释放,全面探讨了石墨质碳在俯冲带碳循环中的重要意义。俯冲带中石墨质碳的成因机制主要有3种:生物有机质石墨化、饱和含碳流体沉淀、碳酸盐矿物的还原反应。俯冲带中石墨质碳可通过分解脱气和溶解的方式释放。俯冲作用和风化侵蚀是石墨质碳全球循环的两个主要过程,其中俯冲作用对石墨质碳的地球内部循环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