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宝林冲组”及其建组的必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海晏 《湖南地质》1994,13(2):69-70,74
“宝林冲组”系笔者于1988年新建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它的建立,对同时期的区域地层对比、地质构造与沉积环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新建组名后,大家对有无建组(名)的必要、顶部界线标志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等提出了一些异议。因此,笔者侯文再谈“宝林冲组”及其建组的必要性,希望通过讨论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北山地区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地质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了北山地区的工作,其地质研究程度速迅提高,地层的研究工作亦有新的进展,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项新成果。北山的早志留世笔石相地层是甘肃省地质局区调队1966年于甘肃省肃北县罗雅楚山最先发现的,并命名为黑尖山组。1974—1980年,甘肃省地质局地质力学区测队相继在中蒙边界黑鹰山地区进行1:20万区调工作,于黑鹰山—居延海一带的圆包山及小狐狸山两地先后发现含笔石的早志留世地层,由于该地岩性和黑尖山组岩性有明显差异,而且笔石化石丰富,故另起新名为圆包山组(图1)。  相似文献   

3.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层型。西瓜园组自下而上可连续划分为5个叶肢介化石带,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老公沟层一金刚山层的叶肢介组合完全可以对比.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应以西瓜园组为层型剖面,原定义县阶的单位层型马神庙一宋八户标准地层剖面仅能作为义县阶的副层型。由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至金刚山层的叶肢介化石在冀北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冀北地区西瓜园组与辽西义县组完全可以对比,从而解决了30余年来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问题,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4.
牛绍武  田树刚 《地质通报》2008,27(6):753-768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层型.西瓜园组自下而上可连续划分为5个叶肢介化石带,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老公沟层-金刚山层的叶肢介组合完全可以对比,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应以西瓜园组为层型剖面,原定义县阶的单位层型马神庙-宋八户标准地层剖面仅能作为义县阶的副层型.由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至金刚山层的叶肢介化石在冀北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冀北地区西瓜园组与辽西义县组完全可以对比,从而解决了30余年来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问题,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5.
燕山西段杏石口组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近几年来1:5万区调新资料,首次确认在燕山西段下花园,八宝山地区晚三叠世杏石口组的客观存在;并就其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孢粉组合及地层接触关系进行了论述,通过区域对比,探讨了杏石口组的建立对研究冀西北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及构造运动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南方震旦系的建立及地层对比是以李四光先生在宜昌三峡一带的研究工作为基础的。一九二四年,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学会会志》第三卷上发表的“峡东地质及长江之历史”的论文中,将震旦系自上而下分为灯影组、陡山沱组、南沱组及莲沱组等,其中南沱组为冰碛堆积物。从此,奠定了我国南方震旦系地层对比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南郑组”原名“南郑页岩”,卢衍豪在1943年首次报道时,将它划归晚奥陶世;1959年卢再次研究时把它改为早志留世早期,此后至今,除盛莘夫等外,许多地质工作者都把它归于志留系,认为是龙马溪组早期地层的相变层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黄技高、毛毓华、方晓思、邱洪荣1985年对南郑地区的“南郑组”和邻区的相当地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伦尉  杭家华  梁琼  周宇 《矿物学报》2007,27(3):456-460
贵州陡山沱组顶部和牛蹄塘组底部的黑层,是贵州最主要的沉积型黑色岩系,赋存有钒、银、钼、镍、钴、铂、铀和稀土元素等矿产资源。本文分别从岩相古地理环境、岩性组合特征和黑层发育程度等方面概述了省内陡山沱组和牛蹄塘组中黑层的地质特征,通过与代表性黑色页岩中的矿床对比,分析了两套地层中黑层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十屋组在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十分发育,分布稳定,界线清楚,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厚度清楚。 建立十屋组是为了澄清松辽盆地深层“登娄库组”对比混乱局面,建立正确地层层序,以利于区域地层对比。由于登娄库构造远离松基六井,南北相差近180km,将松基六井  相似文献   

10.
<正> “五家子组”是由郭彧等(1986)建立的。当时既无层型剖面又无任何古生物依据,并且松南13井尚未钻穿所谓的五家子组。在这种情况下,郭彧等建立“五家子组”一名。1987年发现“五家子组”内部有一个不整合,又将“五家子组”分别称为“上五家子组”和“下五家子组”。根据国际地层指南岩石地层单位第六条E款规定:“岩石十分类似,但却包含着一个不整合的岩石序列,即便没有合适的明确界线的  相似文献   

11.
辽西北票和义县地区义县组综合对比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辽西北票、义县两地区的义县组层位对比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两地区义县组典型剖面区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北票四合屯地区含鸟珍稀化石层位——尖山沟层及以下层位的义县组与义县地区义县组砖城子层及以下层位可比,而与义县地区义县组的其他层位不可比。这两个地区义县组关系的确定,对深入研究辽西地区义县组顶底时代、火山活动规模和强度以及沉积一古生态环境的横向变化等问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元素含量特征值、地球化学曲线及两类判别分析等三种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建立了区分库松木切克组与呼独克达坂组的直接地球化学标志,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分易被混淆的相似地层或地质体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依据之一;同时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力  汤军  廖春  等 《江苏地质》2014,38(4):542-549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芯、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进行了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下油砂山组地层划分与对比。以测井曲线上识别出的区域稳定的标准层建立单井层序框架,在单井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在研究区选择大致平行和垂直物源2个方向,进行密集井网的连井剖面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以短期和超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格架内的对比单元,在地层格架内研究砂体的展布、沉积相的发育演化过程,预测储层,指导油田后期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研究区地层剖面、接触关系、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测年等资料的研究,将发育于大兴安岭地区原满克头鄂博组下部的一套杂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夹火山岩组合的地层厘定为上侏罗统土城子组,与燕辽地区之土城子组有较好的可比性.研究区土城子组的发现,一是填补了研究区土城子组的空白;二是通过对该组形成时代的讨论以及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研究,为该区与燕辽地区中生代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华池油田长3油层组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分析,将其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与对称型3种基本层序类型和更多的亚类型。运用旋回等时对比法则对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进行等时对比,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最后建立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6.
四川康定金汤一带的早二叠世地层,通过地层清理发现,前人所测康定金汤石喇嘛剖面和野牛沟剖面的顶、底完整,层序及接触关系清楚,有较丰富的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且有别于金川小区的“东大河组”、“三道桥组”,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在本区新建立铜陵沟组。本文对该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为在我国西部寻找新的战略性的石油地质储量按替区,我们在西藏措勒盆地开展了为期3年(1995~1997)的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在它日错地区首次发现了昂杰组地层,昂杰组自创建以来一直被置于上石炭统^〖1〗,根据新获得的化石资料及区域地层对比分析结果,我们将该组于下一叠统。区内昂杰组的发现对于准确确定该组的时代归属、重新认识夏岗江雪山地区“坚扎弄组”及完善冈底斯-念青唐古地层区古生界界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四川康定金汤一带的早二叠世地层,通过地层清理发现,前人所测康定金汤石喇嘛剖面和野牛沟剖面的顶、底完整,层序及接触关系清楚,有较丰富的生物化石,岩性特征明显,且有别于金川小区的“东大河组”、“三道桥组”、具备建立岩石地层单位条件。故在本区新建立铜陵沟组。本文对该组层型剖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东肥城煤田本溪组和太原组牙形刺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牙形刺化石6属14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牙形刺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两个牙形刺组合:Ⅱ.Streptognathodus barskovi组合和Ⅰ.Streptognathodus parvus-Idiognothodus magnific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本溪组和太原组中牙形刺动物群的地质时代应分别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和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本区C—P界线应在四灰之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扎赉特旗德发屯地区的木化石原定为Pho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现修订为Scalaroxylonmultiforium(Zheng&Zhang)Zhang&Zhengcomb.nov.,Scalaroxylon迄今仅见于德国南部的晚三叠世沉积中。根据区域地层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是一套红杂色陆相沉积,其地层层序、岩性、岩相特征与邻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完全可以进行对比,含木化石的地层层位应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而不是“上侏罗统”大磨拐河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对大兴安岭中部地区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及哈达陶勒盖组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和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