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川地震台重力观测在民乐山丹地震前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度银川基准地震台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潮汐分析和非潮汐分析,提取出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前3个月出现的异常信息,通过对银川台观测条件、仪器的工作情况和数据精度的分析,表明此异常信息可信,阐述一定距离范围内发生地震时,重力观测短临异常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溧阳体应变自1994年开始观测以来,经历了1994年至2000年以整点值为主的模拟观测,和2001年至今以分钟值为主的数字化观测两个阶段,对这两个观测阶段观测资料变化形态、观测质量和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地震波记录能力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采用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分析方法,对溧阳台1996年以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溧阳台数字化观测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形态、观测精度、方差、潮汐因子中误差、相位滞后等参数无显著差异;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故障、水位、气压、气温等;②溧阳体应变固体潮汐残差矢量对1996年11月9日长江口6.1级地震异常特征明显,映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用维尼迪科夫(Vi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高台地震台重力潮汐观测资料,获得几个主要潮波的重力潮汐参数。对日均值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分析了非潮汐重力变化信息。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气压对重力潮汐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台台重力观测精度较高,O1、M2波潮汐因子变化稳定在1‰之内,与国家重力台网中心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全球潮汐模型在我国潮汐改正中的适用性,本文首先对10个重力站2016—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精度评定,而后基于均方根、和方根、纬度依赖关系以及重力残差等指标对7个全球潮汐模型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表明:10个重力站的一些评价指标达到甚至超越了早期超导重力仪,例如M2波潮汐因子的中误差普遍小于0.00070,其中...  相似文献   

5.
对2017—2019年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的完整率和稳定性、变化形态、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同震效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完整率较高,仪器工作稳定,符合地下水位观测规范要求;②固体潮效应显著,潮汐响应能力较强,潮汐因子平均值为2.1—2.2,观测精度均值为0.01左右,相对误差较小,且较稳定;③同震响应能力较强,能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同震水震波波形清晰;④水位与气压变化之间相关性较好,整体呈负相关;⑤水位观测资料年、月、日变化规律清晰,有望在地震地球物理监测中发挥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6.
吴小平  黄雍  康国发  冒蔚 《地震研究》2002,25(2):166-172
在进行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云南、四川两区域受到潮汐应力触发作用的强震和中强震发震时的月日赤纬及黄经差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其分布图象。结果表明:云南、四川两不同构造区域上受到潮汐触发作用地震时的月日赤纬和黄经差分布图象是不同的,受到潮汐应力触发作用的强震和中强震的地震频次随月日黄经差的分布特征有明显差别,这些图象初步揭示了这两个区域的地震最易受到潮汐触发的日、月位置。  相似文献   

7.
选取溧阳重力连续观测台站gPhone连续重力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整点值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连续性较好的2017年重力观测数据,分析其固体潮汐变化M_2波潮汐因子及非潮汐变化的残差曲线特征,并以Δ3 500 km、M_S 5.0地震事件为例,检验gPhone重力仪的地震记录能力。分析认为,溧阳台gPhone重力仪观测数据日趋稳定,潮汐信号可靠,非潮汐变化的残差曲线对地震有一定程度的反应,可记录到一定范围内MS≥5.0地震的同震信号,信号记录特征与震中距及震级相关。  相似文献   

8.
基于银川站同址gPhone和GS-15重力仪两年的观测资料,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重力非潮汐残差处理,从潮汐参数精度、记震能力、抗干扰能力、映震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VAV调和分析计算了气压改正前后两台仪器的潮汐参数,发现该站gPhone各波群潮汐参数精度均低于GS-15这一现象,即GS-15运行更为稳定。气压改正后显示GS-15有3种波群潮汐参数变化较大,而gPhone只有S1波较明显。非潮汐残差显示gPhone受抽水影响较GS-15严重,两次地震前有扰动现象。  相似文献   

9.
应用潮汐偏角法对山东泰安、马陵山、烟台3个台的石英摆倾斜仪、自记水管倾斜仪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显示:泰安、马陵山分点潮汐偏角在华北各次5.0级以上地震,特别是黄海地震前1年7个月至1个月时段内出现的高值或低值异常,表明潮汐偏角可应用于地震中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兰州地区历次重力固体潮测量的概况,给出了不同仪器历次测量所得的重力潮汐参数。对比分析了Geo—765重力仪和改型后的GS11—150重力仪观测资料月调和分析主波潮汐因子的重复精度,评价了改型后的GS11—150重力仪今后对兰州地区地震的监测能力。文中还给出了该仪器改型前在天水观测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分析泰安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2009-2011年运行现状,与“九五”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观测资料的一般性质量评估均满足形变观测规范要求;各主波潮汐参数稳定,M2波潮汐因子均方差及观测资料噪声水平M1满足形变规范要求,最高精度达0.0015;年变形态一致性较好,标定干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GWR超导重力仪潮汐观测标定因子的精密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导重力仪被普遍认为是迄今为止观测精度高、连续性和稳定性最好的相对重力仪,但是在获得真实重力场变化之前,必须利用格值(标定因子)对这类仪器的直接输出量(电压变化)进行标定.研究表明,格值的准确度将影响到观测数据的后续分析和资料的解释,本文利用两期(每期3天)FG5绝对重力仪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站上的同址测量资料和该台站已知潮汐参数,详细研究了超导重力仪标定因子及其精度.   相似文献   

13.
潮汐沉积物记录着一系列的潮汐周期。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现代潮汐周期,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最近十余年来国外对周期性潮汐沉积物,特别是潮汐韵律层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几种从古代沉积物中识别出来的潮汐周期,包括基本潮汐(半日潮、全日潮和混合潮),大-小潮周期以及一些长期周波动等。最后对潮汐韵律层在推测地史时期地-月系的演化历史中的意义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符永好  李瑞浩 《地震研究》1989,12(2):147-154
本文利用差分法对固体潮数据进行调和分析尝试。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原理简单,对数据连续性要求低,解算精度高等优点。且对日波,半日波,1/3日波等三波段的潮汐导纳一次解出,同时得到唯一的比较切实的观测值中误差。  相似文献   

15.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1990年常熟、1995年苍山和1996年南黄海三个中强地震前江苏地区井水位固体潮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井水位M2波潮汐因子在地震前几个月几乎都出现一个幅度较大、周期为半月或一个月左右的异常信号,表明小波分析方法在处理和分析井水位潮汐资料方面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潮汐波最优谱分析法处理了一些水点的水氡时值资料和水氡日值资料,结果显示兰州五泉山水点水氡时值序列中存在着与理论固体潮相一致的半日波和日波分量;山东聊城、天津张道口、甘肃平凉等水点水氡日值序列中存在着与理论固体潮相一致的半月波、月波分量。上述事实说明,水点条件好、观测质量高的水氡资料能反映出地壳潮汐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唐九安  白亚平 《地震》1993,(6):21-28
本文介绍了甘06井1986-1991年期间潮汐参数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井水位和潮汐参数在共和、景泰地震前的中期异常显示。结果表明,该井下水位月均值及其差分值于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期间明显异常,自1989年起,该井的潮汐因子有明显增大趋势,测井所在区域的构造应力场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8.
南极中山和长城站重力潮汐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3台LaCoste-Romberg型弹簧重力仪(G-589、ET-20和ET-21)在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的长期重力潮汐观测资料,在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上精密测定了中山站和长城站的重力潮汐参数,其中主波振幅因子的标准偏差优于0.5%.各潮波的观测振幅在中山站比在长城站的小得多,两站周日潮(O1)的观测振幅因子相差约7%,而半日潮(M2)的观测振幅因子相差超过40%,气压和温度等气象因素的变化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很明显.海潮负荷对两台站潮汐观测的影响非常显著,采用Schwiderski全球海潮模型对观测结果作海潮负荷重力改正.结果表明,经海潮改正后,各潮波的观测残差有较大幅度的减小,但是,由于采用的海潮模型没有顾及台站近区的海潮负荷效应,所以,O1 波的振幅因子对相应理论潮汐模型值之间存在大约4%(中山站)和9%(长城站)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武汉台重力潮汐长期观测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武汉台超导重力仪(SG C032)14年多的长期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固体地球对二阶和三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精密测定了重力潮汐参数,系统研究了最新的固体潮模型和海潮模型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性.采用最新的8个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海潮负荷效应,从武汉台SG C032的观测中成功分离出63个2阶潮汐波群和15个3阶潮汐波群信号,3阶潮波涵盖了周日、半日和1/3日三个频段.重力潮汐观测的精度非常高,标准偏差达到1.116 nm·s-2,系统反映了非流体静力平衡、非弹性地球对2阶和3阶引潮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现有的武汉国际重力潮汐基准在半日频段非常精确,但在周日频段存在比较明显的偏差,需要进一步精化.对于中国大陆的大地测量观测,固体潮可以采用Dehant等考虑地球内部介质非弹性和非流体静力平衡建立的固体潮理论模型或Xu 等基于全球SG观测建立的重力潮汐全球实验模型作为参考和改正模型,海潮负荷效应应该采用Nao99作为改正模型.  相似文献   

20.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潮汐是否会触发地震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选用1970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南北地震带(20°N—40°N,97°E—105°E)M_L≥2.0地震目录资料,通过测量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事件与潮汐的相关性来研究潮汐是否能触发地震.选用完备性检测、G-C法、R/S分析方法对原始地震目录进行预处理,分别构成未去除余震和去除余震每日地震数量时间序列,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快速傅里叶方法,对比分析了潮汐与每日地震数量构成的时间序列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区域,两种每日地震数量时间序列均与潮汐的月潮周期、半月潮周期存在相关性,并且去除余震后的每日地震时间序列的优势频率更加集中,表现的相关性更好.此外,Schuster’s测试结果也进一步证明,研究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固体潮汐存在显著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