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洋 《西部资源》2012,(2):110-111
论文根据土右旗所处区域区域地热地质条件及土右旗地热地质条件,对土右旗热储层分布情况,热储层盖层,热流通道,热源及热水补给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主要为盆地型地热增温型地热田,盆地内地热储层分布广,沉积稳定,从现有资料分析其热储温度较高,地热储层厚度分布稳定,面积大,地热条件较好,可望成为较大型的地热田。  相似文献   

2.
对三马坊地热田范围、地层岩性特征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对三马坊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马坊地热田属于古潜山断层破碎带导水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3.
开鲁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面积3.32×104km2,海拔160-300m。开鲁盆地过去一直被当作松辽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西南隆起),现单独划出,以强调其凹陷群的发育(图1)。开鲁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西辽河水系由西向东流过盆地中部,盆地西北部、南部和东部分别被大兴安岭、燕山和长白山等山脉环绕,是在海西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坳型盆地。该盆地矿产资源丰富,不仅含有石油、煤炭等矿产,而且近几年又在上白垩统发现砂岩型铀矿化异常和铀矿床。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量的地热流体化学成分及环境同位素(δD、δ18O、14C)测试数据,深入分析了隆起山地 构造对流型、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流体的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对地热流体的环境同位素分 布特征及形成年龄进行了梳理总结,得出了明确的结论。结果表明:隆起山地构造对流型地热田 地热流体主要以断裂上升泉的形式出露,分布于西秦岭-祁连造山带,补给来源为当地及周边大气 降水入渗,地热流体形成年龄一般小于 5 000 ~ 30 000 a,水质较好,属“开启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层 岩性、断裂规模及水热循环方式和深度等明显控制着地热流体化学类型、环境同位素特征和形成 年龄。沉降盆地传导型地热田地热流体主要以管井开采的方式出露;热储埋藏深度小于 1 600 m 的 地热井,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为当地及周边大气降水入渗,形成年龄一般小于 5 000 ~ 30 000 a,水质 相对较好,属“半开启-半封闭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埋藏深度介于 1 600 ~ 2 600 m 之间的地热开采 井,主要为地质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古水”,水化学类型复杂且水质较差,地热流体形成年龄介于 30 000 ~ 50 000 a,属“封闭型”的地热系统;热储层岩性、埋藏深度、地下水在岩层中的滞留时间与循 环深度等明显控制着地热流体化学类型、环境同位素富集程度和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5.
白垩纪晚期-第三纪早期喜马拉雅期运动在中国东部形成一系列的内陆断陷含盐盆地,其中不少是中国的主力油气盆地。山东大汶口盆地是该时期山东地区西部最大的沉积赋矿盆地,也是中国东部发现的唯一含钾盐的盆地,盆地中富含石膏、岩盐、钾盐、自然硫等蒸发岩型矿产资源。大汶口盆地具有东向洼地、满庄-大西牛洼地两个沉降中心。本研究即通过满庄-大西牛洼地附近的钻孔,首次对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包括溴含量在内的系统分析,同时分析了石膏夹层的硫同位素。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的溴含量在(3~19)×10-6之间,硫同位素在14.7‰~35.7‰之间,这些分析结果都揭示山东大汶口盆地石盐为内陆盐湖成因。  相似文献   

6.
程文汉 《热带地理》2013,33(5):617-620
广东省英德市横石塘地区的地热田属于碳酸盐岩型地热资源。文章根据钻孔测温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该地热田的地温场特征、埋藏条件、补径排条件等。该地热田主要热储层为泥盆―石炭系碳酸盐岩,热水径流特征和地温场特征受吴川―四会深断裂带的一系列构造控制。测温曲线显示:地温场形态呈不规则长椭圆形,长轴方向近北西向,可以推断地温场变化与岩石的断裂、裂隙和溶蚀程度有关。本区无附加型热源,深循环为该区热水的主要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柴达木盆地13个气象站的风资料,分析了盆地风况和输沙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盆地年平均风速2.0~4.4 m·s-1,自盆地南、北边缘山地到盆地中部逐渐降低。盆地西部主风向为偏西风,风向较集中;东部主风向为偏东风,风向较分散。(2)盆地年平均起沙风速7.0~8.2 m·s-1,起沙风频率5.1%~26.1%,主要发生在冬、春季,风向以WNW和W为主。(3)盆地输沙势34.0~462.3 VU,盆地西北部属于高风能环境,中部及东南部属于低-中风能环境,方向变率0.45~0.91,风况为窄单峰或宽单峰风况,盆地西北部和东南部差异较大,东部德令哈站与其他地区的合成输沙势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8.
南极罗斯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斯海位于罗斯海湾北部、南极太平洋扇形区,该区域的罗斯海盆地是南极最具资源潜力的盆地之一,可进一步分为维多利亚地盆地、北部盆地、中央海槽和东部盆地四个次级单元。在对区域地层特征、地震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后,也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温压及烃类地化条件,认为罗斯海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以二维地震、钻孔资料为基础,对盆地成熟度及生烃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东部盆地与维多利亚地盆地油气生成区均较广,但后者的源岩热演化程度较前者稍高,而中央海槽与北部盆地在油气生成区域及热演化程度方面均较差;根据生烃量模拟结果,同时选择合理的排聚系数,推测罗斯海盆地的地质资源量约为91.5亿吨。  相似文献   

9.
龙门县某地热田区域上佛岗—丰良深大断裂带与河源深断裂带裂带之间,区内构造发育,周围花岗岩体大面积出露,周围分布多处热泉点。通过对断裂、褶皱构造、地层岩性、花岗岩体分布地质特征及地形地貌等特征的分析,认为龙门县某地热田的形成成因与包含碳酸盐岩地层的短轴背斜及相关断裂构造有关,这也为今后该地区下一步水热型地热田的寻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东非裂谷西支Albertine盆地的油气重大发现,使该区成为勘探和研究的热点地区。Kivu盆地北邻Albertine盆地,属于火山型伸展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和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等方面均受火山作用强烈影响。盆地存在两套未证实的烃源岩,断层发育,圈闭和油气运移条件可能较好,东部斜坡带推测是有利勘探区带。烃源是盆地勘探最主要的地质风险,Kivu湖中较高浓度的CO_2和CH_4是重要的安全隐患。盆地的勘探成本很高,也是影响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地热田在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地质因素制约,而热储层的形成又会对地下原始地质构造环境产生破坏。因此,以寻找形成地热田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发现和地热田相关的物化探异常,是寻找地下深部热储构造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地热田勘查中所使用的化探、温度、重力、磁法、电磁法等物化探勘查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为类似地区地热田物化探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古土壤作为地质时期或历史时期自然景观的产物,是古环境和古气候的一种良好记录,通过对吐鲁番盆地和柴窝堡盆地内保存的古土壤的微形态特征,化学性质,结合气候变化,认为在更新世间冰期或暖期时,天山东段干旱山间盆地的气候同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差别较现代小。盆地内发育的古土壤类型类似于现代的褐土型。古土壤的发育可能同间冰期印度洋季风的增强和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3.
库车盆地古近纪—新近纪时期具有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近纪时期岩盐沉积的最大厚度达1 447.5 m,新近纪时期岩盐沉积的厚度有所减小,岩盐层最大厚度402 m。库车盆地在古近纪—新近纪时期沉积沉降中心也有所改变,从盆地西部的拜城凹陷转移到东部的康村—阳霞地区。库车盆地东西部蒸发岩岩体特征的差异,对此地区油气藏规模造成一定影响。初步判断库车盆地西部蒸发岩有可能比东部蒸发岩盐下形成的油气藏量较大。盆地中蒸发岩沉积中心的迁移对钾盐沉积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的城市扩展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开 《热带地理》1996,16(1):56-63
本文分析了福州盆地和长乐东部地区城市扩展的自然经济等条件,提出了在福州盆地中以神州城市改造为主,在长乐东部地区以新工业卫星城镇建设为主的福州城市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洛阳地区史前聚落遗址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前聚落与聚落之间按照一定的社会组织原则,在空间上近距离相聚而形成的各种聚落群聚形态,不仅是当时人类一种普遍生活方式的反映,而且还为窥探和研究史前社会的历史演变提供了一个视窗与平台。以中原核心地区洛阳地区(以洛阳盆地为主)为例,作为史前聚落群聚形态和社会演变的代表与典范展开研究。以仰韶文化时期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洛阳盆地为研究重点,基于GIS技术对该地区已发现的史前聚落遗址的数量、规模、空间分布、空间相互关系、以及与地形、地貌的空间关联等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分析,并充分挖掘空间及属性信息,揭示"聚落群"与"聚落群团"的组织形态特点,辅助分析该地区聚落形态和社会演变规律,为史前文明进程的研究提供空间分析支撑。  相似文献   

16.
乌素图地区HR4地热井位于呼包盆地东部,根据其地质、构造及沉积环境特征,对该井的热储层、热储盖层、地下热源、热水补给来源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地热类型属于地热增温型,地热资源受构造和沉积地层控制,并以断裂构造控制为主,地层岩性控制为辅。  相似文献   

17.
地热是重要的资源。通过对地热田成因的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地热的利用效果。文中,主要对冀西北奚家堡地热田成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冀西北奚家堡地热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季风边缘区全新世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自东向西具有明显差异性。东部科尔沁沙地、中部毛乌素沙地呈现典型三段式沙地演化过程,西部共和盆地呈现多阶段多反复的沙地演化特征。东部科尔沁沙地、中部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也呈现三段式,西部共和盆地由于地域特征气候变化相对复杂。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对各区产生差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控制的亚洲季风环流和有效湿度变化影响沙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天山山脉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东西长245公里,南北宽约75公里。总面积为50,147平方公里。盆地包括吐鲁番、都善、托克逊三个县。吐鲁番盆地不仅是我国最低的地方,也是我国最热的地方。一、“火洲”的干热气候我国南京、武汉、重庆素有三大“火炉”之称。据记载,南京、武汉、重庆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2℃-33.5℃;南京极端最高气温40.7℃,武汉39.4℃,重庆42.2℃。  相似文献   

20.
关中盆地东部全新世剖面粒度组成与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贾耀锋  庞奖励 《中国沙漠》2004,24(2):153-155
根据李湾全新世剖面粒度组成的分析结果, 探讨了关中盆地东部黄土粒度组成特征及其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2~6μm的细粒级组分反映了夏季风的强度或成壤作用的强度, 26~53μm的较粗颗粒组分反映了冬季风的强度, 大于53μm以上的粗颗粒组分反映了冬季风的异常变化特征, 小于2μm粘粒组分和6~26μm的较细粒级组分的含量变化可能反映了两种动力条件下搬运的大气粉尘本底; 粒度组成变化同时说明: 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在关中盆地东部地区亦有明显的反映, 6000~5000aBP的干旱事件在关中盆地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