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2010,39(1):I0001-I0001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20世纪50年代出现航天技术后,月球就成为美国和原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迎来新的一轮高潮。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日本和印度。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独立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2.
前言     
欧阳自远 《地球化学》2010,39(2):F0001-F0001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20世纪50年代出现航天技术后,月球就成为美国和原苏联进行太空竞赛的舞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月球探测迎来新的一轮高潮。除美国和俄罗斯外,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包括欧洲一些国家、日本和印度。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独立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3.
撞击坑统计定年法及对月球虹湾地区的定年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健楠  黄俊  肖龙  乔乐  王江  胡斯宇 《地球科学》2013,38(2):351-361
撞击作用是行星形成和表面重塑的重要地质过程,记录和揭示了行星的演化历史.撞击作用形成的撞击坑可用于研究天体表面地质单元形成的时间.依据内太阳系天体表面的撞击历史,总结了通过对撞击坑的直径和频率分布进行统计,计算天体表面模式年龄的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美国“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广角相机获得的图像,对月球虹湾地区的撞击坑进行了直径-频率分布统计研究,获得其3个主要地质单元的绝对模式年龄分别为3.33 Ga、3.21 Ga和2.60 Ga,有效限定了本区主要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行星科学起源于天文学和地球科学,是伴随人类月球和行星探测工程快速诞生的学科,与全球板块活动理论同时期建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行星科学已细分为行星地质、行星化学、行星物理、天体生物学等成熟的分支。其中,行星地质学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模拟对比的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天体的地质演化;行星化学起源于传统地球化学和陨石学,主要目的是了解天体物质的起源和演化。行星地质和化学从跨越天体的角度研究地质过程和地球化学的本质,为探索地球的起源和演化,尤其是地球早期演化、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地球早期演化的Hf-W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清风  杨进辉 《岩石学报》2018,34(1):207-216
~(182)Hf-~(182)W作为短周期放射性衰变体系,可有效约束地球早期演化吸积增生和内部分异过程。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归纳太阳系形成初期地球核幔分异过程中Hf-W同位素变化规律、月球与地球硅酸盐的W同位素组成,提出利用~(182)Hf-~(182)W体系测定地球核幔分异时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核幔分异的持续性及开放性,大碰撞时间的~(182)Hf-~(182)W同位素限定主要受控于硅酸盐地球和硅酸盐月球的Hf/W比值,讨论了地幔W同位素不均一性的形成机制,与现代地幔不同的~(182)W/~(184)W组成可能代表了后增生作用之前整体硅酸盐地球的W同位素组成,也可能是~(182)Hf未完全灭绝时形成的区域性Hf/W比值差异经~(182)Hf衰变形成的结果。这些结论为探索类地行星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制约。  相似文献   

6.
水在类地行星的地质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Apollo年代以来月球一直被认为是无水的。但是近年来对月球物质中水的测量推翻了这个观点。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月球内部含水量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月球火山玻璃珠、橄榄石熔体包裹体、磷灰石以及名义上无水矿物的分析均显示这些物质中含水,肯定了月球内部含水,而且有些部分的含水量可能和地球上地幔相似。此外,亚铁斜长石中水的测量分析显示月球在其早期熔融状态就含水。月球内部发现水需要人们重新思考月球的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求着地球的有序化结构及其发展演化规律。从最初的假说开始到各种学派的建立,已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也凝结着无数学者的精力与智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深部钻探、海洋地壳、地球物理、陨石、月球以及其它天体的研  相似文献   

8.
正欧阳自远(1935—)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勘探系,长期从事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研究,是我国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欧阳自远院士提出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从而牵引出我国"探月工程"的国家立项,担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在欧阳自远院士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领域前沿课题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月工程科研团队的大力支持下,以月球起源和演化过程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认识为指导,以我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任务科学探测数据和其他已  相似文献   

9.
正地球和月球岩石具有相似的难熔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但是月球岩石却有比地球地幔亏损的挥发性元素并且富集这些元素的重同位素,这表明月球经历过挥发分的丢失。但是在丢失过程中是否平衡,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平衡目前仍然存在疑问。Cr元素具有许多气态氧化物,且这些氧化物具有热稳定性,因此可以用来区分动力学的和平衡的状态,同时由于Cr的同位素分馏对于挥发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气-液平衡非常敏感,所以其同位素是示踪温度的有力工具。法国科学家最近报道了  相似文献   

10.
潮汐发电     
《山东地质》2009,(10):72-72
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潮汐现象是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由于月亮离地球较近,月球的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和背月面的水位升高。由于地球的旋转,这种水位的上升以周期为12小时25分和振幅小于1 m的深海波浪形式由东向西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编制是利用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月球科学探测数据和其他已有月球地质资料与研究成果,通过对月球岩石成分、地质构造和形成时代等要素的研究,应用Arc GIS平台编制1∶250万月球地质图,并建立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本文通过对月球典型地区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制定了月球数字地质图的编图方案、流程与图示图例,建立了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为有效地对数字地质图进行更新与管理,开展月球地质综合研究、编制全月球地质图及未来开展其他天体的地质编图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地质图编制与大量月球资料的综合集成研究,对月球形成与构造演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内部地幔的黏性对地球的热演化、地幔柱的上涌、俯冲大洋岩石圈的下沉以及不同化学组成物质在地幔内部的混合等有显著的影响。准确的查明地幔内部黏性的变化对于理解地球深部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月11日出版的《Science》上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的Maxwell L.Rudolph等人对地幔黏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基于长波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剩余布格重力异常进行月球表层玄武岩厚度的推断,为月球地质填图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文中利用美国GRAIL卫星660阶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巴特沃斯(Butterworth)滤波方法,参考Grant H. Herken等的研究成果(即对月球面向地球一面的玄武岩厚度研究推断),以此作为控制条件,提取了风暴洋地区的剩余布格重力异常,参考遥感光谱反映出的玄武岩范围,然后利用边界元方法反复模拟修正,最终得出该区的玄武岩厚度分布,玄武岩的厚度不超过1.5 km。  相似文献   

14.
地学园地     
人真对月球大力新精识 自26年前美国宇航员乘“阿波罗”飞船自次登上目球以来,人类对这颗地球的天然卫星的了解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只是借助于去年发射开完成使命的一艘小型飞船,科学家才对国球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去年美国“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对国球进行了运会为止最为进民的地貌测绘,再对其矿物相成和引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关干月球的最新探测数据。 对这些数据以及150多后张雷达照广的研究和解释最先在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台会举行的会议上公诸于世,又在最近一期《科学》杂志上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约额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详加叙地,其中不乏令人惊异的新认识: — —其一,与早先目球有30亿年间未有重大变化的观点相反,“克莱门订一1”号在围绕目球飞行的71天申获得的数据表明,目球南极地区一处盆地内在较近的时期内还有过酒合流动的现象,所以,国球上最近的火山活动是在10 {乙年前。 — —其二,飞船以11可见光线和红外线为目球表面进行的探测显示,月球地壳的厚度以及地表的硬度差别极大。在其最深谷地所处的南极地区,盆地的日围也点缀着多个高峰,或许只有一个以极小角度撞击目球的庞大天体才能形成如此大反差的地貌。 — —其三,靠近月球南极有一处巨大的深陷田地,与月球的自转轴线成一  相似文献   

15.
同位素地质学近三十年来在地质学中发展较快,无论在月球、陨石、天体演化和宇宙起源,还是地球演化及矿物岩石、矿床、水文地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大地构造等方面,都已成为解决某些重要问题的必不  相似文献   

16.
火山活动是太阳系内所有行星和多数卫星共同经历过的地质作用.类地行星及它们的卫星表面普遍分布着多种火山和火山岩.其中金星、火星和月球与地球上的早期(始太古代)火山活动有许多相似性.现在,火星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早已停止,而金星和地球上仍有火山活动.类木行星的卫星上主要活动的是"冰火山",它们之中有些还有十分强烈的活火山活动(如爱莪和海卫一).对太阳系天体火山作用的对比研究能够提供认识太阳系和行星演化、天体深部和浅部地质作用过程、矿产资源形成以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等重要信息,是比较行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舟 《岩石学报》2023,(1):83-92
地幔硫化物是地球亲硫、亲铁元素的重要载体,与硅酸盐矿物有很大的物理性质上差别,它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是认识地幔物质组成及其不均一性的重要内容。此外,早期地球、火星、水星和月球幔部来源的硫化物对认识行星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幔硫化物的存在条件、赋存方式以及元素分配系数受到硫化物和硅酸盐体系的化学平衡控制;硫化物在流体介质和固体介质中的迁移可以分别用斯托克斯方程和表面张力模型进行解释。基于目前的天然样品和实验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地幔硫化物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并作展望:高温高压实验制约分配系数适用的元素含量远高于天然样品,导致亨利定律并不一定适用,要求开展元素含量更低的实验并进行测试;现有的线性或自然对数的经验方程不能准确描述硫化物-硅酸盐体系,机器学习可能揭示其错综复杂的热力学关系;硫化物熔体在深部地幔硅酸盐矿物表面的分布尚不清楚,对极端条件下的静水压力实验提出了需求。  相似文献   

18.
月震与月球内部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波罗(Apollo)登月计划在月球表面上布设的月震仪为探索月球内部结构提供了极佳资料来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月震资料的分析及利用月震资料研究月球内部结构的相关研究结果。月震仪记录到的振动信号主要分为天体撞击、月震和局域震动三类。天体撞击又分为流星体撞击和人造天体撞击,其震源位于月球表面。月震按震源深度分布分为浅源月震与深源月震,前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50~220km,释放的能量较大但发生次数较少,记录信号以高频成分为主;后者的震源深度大约为700~1150km,并具丛集性,与潮汐应力有关。局域震动在月球日出与日落时出现,被认为是由近月表的热破裂和变形过程所产生。月球内部结构的多数研究集中于月震仪下方月壳厚度计算及上月幔一维速度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月壳平均厚度大约为40km,而不是早期研究得到的60km左右;通过现有的月震资料还不能得到月球下月幔、月核、月球深部间断面的相关信息。文章最后对月球内部的进一步研究做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如果生命是在早期地球表面环境中起源于有机化合物,大气圈的氧化状态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高还原性的大气圈比弱还原性的大气圈更有利于前生物合成作用。然而,关于早期大气圈的最流行的模式都认为大气圈是N_2、CO_2、H_2O和微量H_2、CO组成的弱还原性混合物。这里,笔者检验了两种作用:(1)后来微星体的爆炸;(2)地幔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月球陨石坑告诉我们,月球,当然也有地球,在3.8Ga之前,被碰撞爆炸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2018,45(2):391-391
正2018年3月26日,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一项地球科学研究称,通过"地球透镜计划"(Earth Scope)数据,科学家发现了地球核幔边界处升起的一个地幔柱,美国西部黄石国家公园的火山活动很可能是受其驱动。此前几十年来,人们一直热议的一个问题,就是黄石国家公园下面是否可能存在地幔柱——潜在的物质上涌形成的热柱。但地幔柱本身存在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