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镇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变。要完成这种转变过程,我们刚刚起步的乡镇企业各方面的准备显然是不足的,特别是在人才问题上,暴露出人才危机,既缺乏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又缺乏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普遍存在着“三低一少”(文化水平低、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和技术人员少)的状况。因此为适应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开发人才已成为乡镇企业的战略任务。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工作已逐步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在具体工作中,还有一些主客观因素阻碍了人才的开发。如现有人才政策不  相似文献   

2.
一、认真分析乡镇企业的现状,实事求是地找出存在的问题 乡镇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厂房简陋,设备、工艺落后;多数企业领导素质差,管理混乱;职工素质差,产品质量低,投入多、产出少;多数企业靠借债、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性大。 二、正确处理整顿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乡镇企业走向正确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一、乡镇企业的新困境 困境之一:政策平移,失去优惠。近几年,乡镇企业迅猛发展,主要依靠国家制定一系列扶持倾斜政策,利用财务和经营等方面的灵活性和国营企业经营机制上的弊端得以竞争优势。随着“治理整顿”的深入,国家对乡镇企业的约束逐渐硬化,优惠条件减少,使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靠实力竞争,这无疑使乡镇企业处于竞争劣势。 困境之二:经济滑坡、消费萎缩、市场狭缝被夹挤。乡镇企业迅猛发展的第二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加快人才开发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激烈的市场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质量,价格的角逐,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因为只有占据人才优势,才会有高质量的产品,才会有运用自如,灵活多变的价格对策,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才缺乏问题。首先,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其次,人才构成不合理。其三,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这就使许多占有较大资源优势的行业,不能形成发展优势,从而造成乡镇企业发展中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5.
1.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乡镇企业人才开发机制的条件。改革十年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为乡镇企业人才开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乡镇企业人才开发提供了新的动力和环境。 2.建立乡镇企业人才开发机制的系统目标。明确系统目标是适应乡镇企业人才开发内部机制的前提,并指出目前乡镇企业人才开发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有两种关系状态,即适应与不适应。这两种关系状态有三种表现:(1)乡镇企业人才开  相似文献   

6.
甘肃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对甘肃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1)乡镇企业发展是甘肃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的指标和大部分乡镇企业发展的指标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2)现阶段乡镇企业在全省各县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已相对局限(在对2003年截面数据的相关分析中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极其微弱,相关系数为0.058);(3)甘肃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经营规模过小、资金短缺、技术层次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以及体制制度方面存在缺陷等一系列问题和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规模过小、建设档次低、布局分散、职能趋同性强等问题致使乡镇企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发展在现阶段没有能很好地相互推动和促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现状,特征,其空间的动态演化特征以及空间区域差异状况,并对其现状空间格局及空间增长格局进行了等级层次划分,确定了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与研究的重点地域空间,并分析了其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研讨会,是我省科技经济界的一次盛会,她对于我省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定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次研讨会是在治理整顿深入进行的形势下召开的,最近举行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用三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基本完成治理整顿任务。在这个新的时期中,中央采取了加强宏观控制和银根财政双紧的方针,多数乡镇企业遇到了资金、原材料、能源短缺和市场疲软的困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怎样按照十三届五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实现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整顿、改造、提高乡镇企业,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  相似文献   

9.
监督与服务是乡镇企业环境管理的两片钳嘴,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监督的原动力是正确的法规和标准,服务的原动力是先进的科学和技术;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则是使力点作用于受力点的“关键”。 乡镇企业环境管理钳式效应的提出,源于对管理对象的具体分析。乡镇企业量大、面广、战线长、规模小、发展快,相当多的企业存在着产品选择不当,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差,不注意环境保护等问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害。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和经济开发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一方面农村商品经济意识的觉悟,致富  相似文献   

10.
一、乡镇企业劳动力素质特征 通常认为,乡镇企业自购、自产、自销的生产方式,使得它们的发展将主要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因而,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劳动力应该最具有竞争性,其素质亦将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显示出依时间序列较快提高的过程。这一过程具体体现为乡镇企业劳动力的录用应是在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队伍中严格挑选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者;企业在职职工应有较强的进取心,劳动技能在自身的努力下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分析了商丘经济试验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及该区的投资特征,其次研究了该区投资的重点,作者认为,近期投资应向粮棉基地、乡镇企业、五大工业体系及第三产业倾斜;最后提出了该试验区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格和空间集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乡镇企业的社区背景和空间行为入手,分析社区成员、社区政府以及乡镇企业经营者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行为特征,总结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格及其表现。从文化传统、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意识形态角度探讨形成这种社区性格的根本原因。正是乡镇企业的这种社区性格阻止了其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造成乡镇企业横向联合与兼并的困难,对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形成壁垒效应。乡镇企业要摆脱目前的困境,提高其经济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增长,就应该着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立和文化传统变迁,从而达到乡镇企业社区性格的转变,促进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3.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变革及其地方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晓光  樊杰 《地理学报》2008,63(12):1268-1276
以1993 年和2000 年对中国七个不同乡镇的近百家乡镇企业和近4000 名企业职工两次 实地调研的数据为基础, 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探讨了20 世纪90 年代中国乡镇企业改制过 程中乡镇财政收入、乡镇企业职工工资和福利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 乡镇 企业改制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由于乡镇工业发展缓慢和集体工业的改制, 私营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 其与乡镇政府的直接经济联系有所减弱, 乡镇企业税收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有所减弱; 乡镇企业职工工资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但增长幅度不大, 乡镇企业职工的福利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仍然十分突出; 私营企业 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加大劳动强度和增加劳动时间来增加企业效益, 这也导致90 年代后期乡镇企业对劳动力吸引能力的减弱。乡镇企业劳动力市场基本还局限在镇区范围, 只有当镇区劳动力资源短缺时, 跨区域的劳动力市场才会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省际差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樊杰陶普曼  W 《地理学报》1998,53(1):13-23
乡镇企业在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3年,乡镇企业在出口交货额同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之比已达到44.5%,本文以口乡镇企业的增长态势,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地域分布特征等为研究主线,结合最近几年“三年一补”这种特殊的外向型企业形式的空间积聚过程,外商在乡村企业投资以及乡镇“三资”企业的省际分布差异和最新变化趋势的研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综合探讨了中国乡镇企业外  相似文献   

15.
乡镇企业的社会区性格和空间聚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乡镇企业的社区背景和空间行为入手,分析社区成员、社区政府以及乡镇企业经营者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行为特征,总结乡镇企业的社区性格及其表现。从文化传统、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意识形态角度探讨形成这种社区性格的根本原因。正是乡镇企业的这种社区性格阻止了其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造成乡镇企业横向联合与兼并的困难,对乡镇企业的空间集聚形成壁垒效应。乡镇企业要摆脱目前的困难,提高其经济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增长,就应该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研讨会于1989年12月19日在巩县召开。会议期间,组织了巩县部分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与专家、学者的座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乡镇企业的不少问题交换了意见。这次会议对解决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促进我省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几年来,我省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成果颇丰。到1988年底,全省乡镇企业已达192万个,  相似文献   

17.
一、河南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现状 1988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393亿元,超过农业总产值28.1%,乡镇工业总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3.1%,当前乡镇企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1.乡镇企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单一经农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从产值方面来看,工业企业、建筑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仍然是我省乡镇企业的主体。1988年,乡镇工业产值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6%。工业部门也比较齐全,建筑业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8.
豫东平原的周口地区立足当地资源,主攻了四大加工系列,使乡镇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即使在治理整顿的形势下,经济并未滑坡,而保持了发展势头,为平原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路子,姑且称为“周口平原模式”。 一、模式的萌发 周口地区这一模式是长期摸索的产物。他们在发展乡镇企业上走过不少弯路,曾几上几下,办办停停、紧紧松松、忽冷忽热,一度举步艰难。1984年,周口地区特邀省内外70多位专家教授来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论证、考察指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乡镇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正确的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研究和制定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及其对策的指导思想。“调整、整顿、改造、提高”是促进乡镇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的正确方针。回顾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大体上经历了三种发展战略思想。 1.农业经济型乡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中心,以乡镇企业为辅助力量,实现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农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在  相似文献   

20.
自我积累不仅是乡镇企业扩大再生产之源泉,而且从战略上看,还是增强乡镇企业竞争能力的途径之一。当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是科技的竞争,是劳动生产率高低的竞争,谁的产品新颖、高质、价廉、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河南乡镇企业的机器设备一般都比较简陋,加之职工素质低,科技力量薄弱,相应劳动生产率低,产品质量竞争力不强。在一个时期内还是以劳动低廉,经营灵活取胜,然而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这两个相对的优势将减弱,甚至不再存在。那时,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