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华北晚古生代内陆表海大型聚煤盆地的极平坦的地势是煤聚积的良好场所,而事件性海侵为泥岩沼泽发育及泥炭迅速得以保存最终形成煤层提供了条件。研究表明,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可识别出若干个重要的事件性海侵层,研究这些海侵层的形成,对探明富煤单元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讨论了事件性海侵与富煤单元形成及分布的成因联系,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鲁西煤田煤聚积规律。  相似文献   

2.
鲁西陆表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海侵过程成煤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北陆表海盆地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是盆地充填和聚煤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因而形成了旋回结构十分清楚的含煤层序。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分析技术,研究了鲁西陆表海盆地含煤地层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识别和划分了中长期和中、短期基准面旋回。研究表明,突发性的海侵事件对陆表海盆地聚煤作用具有重要影响,海侵过程成煤为鲁西煤聚积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黔中隆起及外围南华-留纪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黔中地区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并与三都盆区层序地层对比。根据不整合界面、地层结构及地层的堆叠型式等特征,将黔中隆起及外围地区的南华-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4个层序,并阐述了各层序及体系域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华-志留纪的岩石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研究区层序地层的特点是:在浅水陆架区,大多数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并且高水位体系域的厚度常大于海侵体系域的厚度;层序所反映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在层序的下部表现较剧,常快速上升。通过层序界面的对比研究,界面基本性质进一步得到明确,使地层格架更趋真实。如黔中、黔北南沱组与澄江组的接触关系性质,从盆地区海侵体系域一高水位体系域及层序界面的延伸对比来看,黔中地区缺失这两个体系域,证明这里南沱组与澄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4.
依据露头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作方法及思路,对上扬子地区寒武系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并在早寒武世三级层序内探讨沉积相平面展布与空间分布。早寒武世扬子地台被动大陆边缘一侧持续发生海侵,沉积体系域以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为主,缺乏低位体系域LST。分别编制海侵期和高位期两幅不同时期的沉积模式图表现三级层序的沉积体系特征,并对目的层段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作出评价,从而揭示出露头层序地层学在页岩气初期勘探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受晚更新世以来海侵影响,渤海西南内陆第四系浅层经历了复杂的海陆交替演化。利用4口钻孔取芯井和88口静力触探井资料,采用现代测试技术和地层对比的方法对渤海西南内陆广饶地区第四系浅层进行沉积学综合研究。广饶地区地表以下30 m内,南部以风成黄土沉积为主,北部自上而下发育两期海相层,在研究区称为第一、第二海侵层,分别是10~4 ka B.P.的黄骅海侵层和40~28 ka B.P.的献县海侵层。黄土沉积于晚更新世玉木冰期,在研究区南部以17 m为界划分为大站组和羊栏河组(未见底)。晚更新世以来发生两期海侵事件(黄骅海侵、献县海侵),在海侵范围最大时到达广饶地区,先后对冰期沉积黄土层侵蚀改造,形成了“上超型海蚀黄土”的海侵演化模式。根据海侵与黄土沉积演化所对应的古气候变迁,将研究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演变划分为6个期次:干冷期、温暖湿润期、干冷偏凉期、温暖期、潮湿湿润期和现代气候期,对应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石地层、测井地层、地震地层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将Llanos盆地中部始—中新统Carbonera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4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缺失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发育内陆棚~前三角洲泥质沉积,高位体系域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质沉积为主,整体上显示为四套从海进到海退的沉积旋回。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控制Llanos盆地中部Carbonera组层序形成与发育的主要因素。层序演化及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表明,高位体系域中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寻找优质储层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7.
华北石炭、二叠系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以露头、测井曲线和岩芯观察为基础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认为华北石炭、二叠系为1个大层序,时限约为310~250Ma。以早二叠世紫松期与隆林期之交的285Ma的区域性不整合面为界,分为Ms1、Ms2两个中层序。Ms1穿过了石炭、二叠系的年代地层界线(295Ma)。含煤的本溪、太原、山西组(308~275Ma)分为6个层序组(Ss1-6),包括19个层序(CSq17,PSq1-12)。通过区域性层序地层单位的对比,在生物年代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建立了更精细的等时地层格架。晚石炭世沉积仅分布在华北中部及北部,南华北缺失CSq1-7,豫西还缺失PSq1-3。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岩石地层单位和主要煤层在大区域内都是穿时的。晚石炭世海水自东向西侵入华北北部,向西和向南超覆;紫松或海水自晋西南和苏皖北部向北入侵,为华北晚古生代的最大海侵;隆林晚期海侵较隆林早期海侵略大。太原组的主煤层在山西自南向北形成于紫松早期海平面缓慢上升过程中,内蒙古南部山西组的巨厚煤层形成于最大海侵时期,山西省山西组的主煤层自北向南形成于隆林早期,晋东南至南华北山西组的主煤层形成于栖霞早期。通过三交、柳林矿区煤相分析表明海侵体系域底部的煤层比高位体系域的煤层更富生烃潜力,是一种新的成煤模式,也是煤层气找矿勘探应该  相似文献   

8.
利用钻孔岩心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对陕西省渭北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的分析。以奥陶系顶部区域不整合面、太原组最大海泛面的K2灰岩"1分层"的顶面、山西组底部的"北岔沟砂岩"(K4)底面和下石盒子组底部"骆驼脖子砂岩"(K中)底面等界面为层序界限将研究区内含煤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在层序格架内,对煤层的聚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渭北煤田主要可采煤层3号、10号、11号煤层主要形成于海侵体系域中晚期,4号、5号煤层形成于高位体系域的中晚期。  相似文献   

9.
曹洁  张永生  宋天锐 《地球学报》2013,34(1):103-110
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是我国东部重要的中生代陆相含油气区,属东北含油气亚区的一部分。早白垩世以陆相湖泊沉积为主,但有多次规模不等的海侵事件发生,本次研究进一步对鸡西盆地鸡D7井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的结构构造、矿物排列、碎屑岩组分、胶结物、综合结构系数、重矿物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早白垩世地层发现了具典型滨海潮下带特征的双粘土层构造;该层位砂岩多为少石英或者石英含量在25%左右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胶结物以碳酸盐为主;受海侵作用影响,城子河组砂岩综合结构系数平均值为20.16,穆棱组平均值为46.65,表明穆棱期比城子河期受海侵影响更为明显;并且在砂岩中发现重矿物20余种,呈条带状富集,尤其是特征矿物海绿石、自生独居石、莓状黄铁矿及自然金等具明显海侵相特征。本次研究为黑龙江东部盆地群海侵的存在提供了一系列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天津城区JNR-16孔石炭纪孢粉及其岩石地层研究,发现本孔揭露的石炭-二叠系本溪组、太原组发育完整,其中的孢粉带可与山西、唐山等地孢粉带对比;本溪组、太原组厚度分别为33.5 m、41.1 m。在太原组中发现6个海侵体系域的准层序,每个准层序中均发育有灰岩,灰岩层可与唐山地区太原组灰岩层相对比。这些资料对天津基岩深埋区地质工作有借鉴意义,建议以该孔为基础建立天津城区石炭系次层型参考剖面。  相似文献   

11.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不断从盆地规模的层序地层格架和体系域分析向高精度的、微相规模的层序地层分析的方向深化。精细的野外和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贺兰山—桌子山地区的太原组—山西组可划为3个三级层序、6~8个四级层序及20多个准层序。四级层序界面一般是下切的分流河道、潮—河混合水道、近端河口坝或滨面沉积的底部冲刷面,海进初期发育的煤层底界以及盆地方向低水位三角洲前缘底超面等,可以在大范围内追踪,其识别和划分是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应用层序地层模拟系统(SSMS)可揭示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等对层序形成过程的控制。模拟分析表明,对称和不对称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层序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海平面变化过程可解释区内四级层序的结构特征和聚煤规律。四级层序高水位晚期至海进的转换期有利于形成广泛分布的煤层。  相似文献   

12.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韩美莲 《沉积学报》2003,21(2):288-296,306
研究了含煤地层中海侵事件沉积序列,即海侵沉积与煤层直接接触的组合特点,总结了海侵事件和海侵事件成煤特点,提出了陆表海聚煤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理论及海侵事件成煤机制。研究表明,陆表海盆地充填沉积序列中,既有海退成煤作用又有海侵成煤作用发生,而且,海侵事件为陆表海盆地海平面变化的典型特色,海侵的突发性是海侵事件的基本属性,其沉积具有等时性。海侵事件导致盆地事件型聚煤作用发生。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海侵事件成煤机制及其在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界面识别、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露头剖面及钻孔岩心数据,对北京西山潭柘寺地区石炭—二叠纪陆相及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和聚煤作用研究。依据区域不整合面(古风化壳)、下切河道砂体底面、生物缺失带、海侵方向转换面以及岩性突变面等特征辨认出8个层序界面,据此将研究区石炭—二叠系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及太原组M6煤层底板以下、太原组中上部、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红庙岭组下段、红庙岭组上段、双泉组。根据岩相及沉积环境变化特征,可将每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区内可采煤层(如M4)形成于下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在三级层序内一般位于最大海泛面附近。  相似文献   

14.
鲁西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钻井、测井和地质等资料,对鲁西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以区域不整合面、古土壤层底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体底面为代表的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划分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的4个三级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SⅢ1、SⅢ2、SⅢ3及SⅢ4。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层序的含煤性及煤层的发育特征后认为,形成于分流间湾沼泽环境的SⅢ3煤层发育最好,形成于潟湖与沼泽环境的SⅢ1及SⅢ2煤层发育次之,SⅢ4没有煤层发育。在同一个层序内部,泥炭聚集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了煤层的厚度,这种平衡状态保持较长时间是煤层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与泥炭聚集有关的可容空间的持续增加需要基准面的不断抬升,因此,发育较好的煤层最可能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末期,如SⅢ3的TST末期的3号煤层。  相似文献   

15.
邵龙义  肖正辉  汪浩  鲁静  周俊 《地质科学》2008,43(4):777-791
晋东南沁水盆地的煤层气储层主要是石炭-二叠系煤层,其厚度变化明显受控于当时的沉积环境及层序地层格架。本文对该盆地含煤岩系的太原组和山西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主采煤层15号和3号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下的分布模式。以区域性分布的与下切谷砂岩共生的间断面、不整合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岩底面、由深变浅-再由浅变深的沉积相转换面以及共生的古土壤层为界,将含煤岩系划分为3个三级复合层序和9个四级层序。15号厚煤层和3号厚煤层位于三级海侵(泛)面附近,前者形成于障壁——潟湖及滨外陆棚沉积环境,较低的泥岩堆积速率与较慢的可容空间增长速率相平衡;后者形成于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环境,较高的泥炭堆积速率与较高的可容空间的增长速率相平衡。太原组的以“根土岩——煤层——海相石灰岩”旋回为代表的四级层序中的煤层可能形成于“海相灰岩层滞后时段”,即从海平面抬升到陆棚之上到碳酸盐岩真正沉积下来之前的时段,因为缓慢的海平面抬升速率与泥炭堆积速率保持较长时间的平衡,从而聚集了厚层的泥炭/煤层。  相似文献   

16.
石炭二叠纪是山东省主要成煤时期,同时期形成的矿产还有铝土矿及硬质粘土矿。根据以沉积岩基本层序为基础原则、以沉积相划分为依据原则、与沉积旋回划分相一致原则、与组级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相协调原则等沉积岩建造类型划分原则,将山东省石炭-二叠系划分为5个沉积岩建造,介绍了其特征,并阐述了石炭二叠纪沉积岩建造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晚古生代海侵模式雏议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对华北地台的山西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7、8和11号煤层及其顶板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煤核和生物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煤层形成过程中有海水的影响,煤层上覆石灰岩形成过程中亦有淡水参与,说明煤层及其顶板灰岩在相序上是连续的,其海侵模式并不是突发型海便。而为渐进型海侵。本还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论述了海平面变化与聚煤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层序地层学是分析聚煤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层序地层学应用于含煤地层的分析始于20世纪90年代,Diessel最先在经典层序地层格架中建立了煤层的聚集模式;之后,Bochacs和Stuer通过讨论可容纳空间的变化速率和泥炭聚集速率之间比值的变化,具体分析了不同可容纳空间的煤层厚度、连续性及形态。通过对层序地层中煤层发育和分布的研究,多数煤田地质学家们认为,厚煤层主要发育于低位体系域晚期至海侵体系域早期及海侵体系域晚期至高位体系域早期。由于巨厚煤层往往是许多次级层序及界面的复合体,因此巨厚煤层不能简单地作为成因层序地层的界面,但可以通过煤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指标对其进行精细划分确定。我国煤田地质学家通过对国内海相煤层的研究,提出了海侵事件聚煤和海相层滞后时段聚煤等观点,从而大大促进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华北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聚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研究了陆表海盆地聚煤作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海侵事件成煤作用观点,分析了其机理。海侵导致了陆表海盆地沼泽环境的形成,进而形成泥炭沼泽,而随后的海侵事件导致了先形成的泥炭迅速处于深水环境最终成煤。海侵事件成煤作用形成的重要层位如煤层、海相层均具有较好的等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