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历史并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对占国土面积38.2%的367万km2水土流失状况、成因类型和地域分布作了分析.对建国以来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m2,建设基本农田1.5亿亩,营造水土保持林5亿多亩,以水土保持措施使每年增产粮食150亿kg、增产果品250亿kg,每年减少土壤侵蚀11亿t、增加保水能力180亿m3,以及水土保持在立法、科研、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作了总结.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危害加剧趋势,论文从依法治理、实施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纲要、抓好7大江河和17片重点治理工程、加强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9,(2):48-48
经过28位两院院士、上千名科研人员历时3年的科考活动,我国水土流失最新现状基本摸清。一份由水利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形成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土壤侵蚀面积达到356.92万平方公里,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元谋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元谋干热河谷区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1080.79km^2,占总面积的53.5%。通过对水土流失特征、危害、水土保持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朱溪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溪河小流域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之一.该小流域采取封禁治理、种生态林草和推广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及实施旧果园改造的开发性治理模式,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方祖光  王瑞 《福建地理》2001,16(2):13-16
本文利用最新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福州市的水土流失现状和成因,总结10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做法与成功的经验,全面分析当前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效益为中心,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治理,力争用二三年的时间,把水土流失率控制在全省平均线以下。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与水土保持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本研究依据220 kV黄梅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指出其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特点,分析其造成的危害,然后根据工程破坏原地貌的情况、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工程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工程实测数据,定量分析黄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得出结论:220 kV黄梅输变电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9.07%,水土流失控制比0.98,拦渣率达到97.04%以上,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13%,植被恢复系数98.6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9.70%,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的各项目标值,以期为超高压输变电建设提供水土保持经验.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09,(2):21-21
水利部部长陈雷近日强调,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左右,有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东北黑土区的保护和西南石漠化地区耕地资源的抢救  相似文献   

9.
1987年本县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920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5.0%。县内土壤流失量327万吨/年,土壤侵蚀模数3554吨/平方公里×年。本县水土流失呈西北-东南向带状分布,由低处(沟边)向高处(岭脊)减弱,以轻度、中度水土流失为主(面积814平方公里)。采取的治理措施有:坡地改梯田,水平带状耕作,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蓄水拦沙等。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绿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汀县是我国丘陵红壤区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长汀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乡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长汀县水土流失防控的阶段性经验的分析(如适合中度、强度侵蚀区的生态林草复合治理模式、适合所有侵蚀地的地表草被覆盖模式、山地果茶园复合循环模式、以产业提升为目的的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及典型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等)表明,水土治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多方密切配合,治理过程需做到统筹协调。提出的未来水土流失治理和乡村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可为未来乡村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子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华 《福建地理》2002,17(1):23-27
闽清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小县,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水土保持,对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水土流失现状与成因的分析,寻找防治水土流失的途径,实现综合治理,以促进水土保持和农、林、牧、副持续、全面、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与水土保持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本研究依据220 kV黄梅输变电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指出其水土流失的成因和特点,分析其造成的危害,然后根据工程破坏原地貌的情况、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和工程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采用工程实测数据,定量分析黄梅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得出结论:220 kV黄梅输变电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9.07%,水土流失控制比0.98,拦渣率达到97.04%以上,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9.13%,植被恢复系数98.64%,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9.70%,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的各项目标值,以期为超高压输变电建设提供水土保持经验.  相似文献   

13.
黑土的水土流失及其保育治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黑土因其肥沃而闻名,但其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往往易被忽略。虽然在人类影响下的现代环境过程开始较晚,但黑土区的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黑土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了评价,指出了黑土保育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治理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熊康宁  李晋  龙明忠 《地理学报》2012,67(7):878-888
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资料很缺乏, 传统的研究方法很多不适用, 为科学地认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制定符合喀斯特环境的防治对策, 2006-2010 年间, 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 对鸭池、红枫湖、花江典型示范区进行了长期的水土流失定位监测, 结果显示, 总体上各研究区在生态及工程治理后土壤侵蚀量明显下降, 地貌类型从宏观上控制着各区域的侵蚀特征, 高原山地土层厚, 大量陡坡开垦, 水土流失严重;高原盆地自然条件较好, 发展生态畜牧和生态农业, 侵蚀量较小;高原峡谷经历早期的剧烈流失后, 现阶段几近无土可流, 侵蚀量极低。生态修复是石漠化治理的核心, 水保林、封禁治理的生态效益好, 草地畜牧业和经济林模式能带来良好经济与水土保持效益。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坡度与土被组合特征差异显著, 对土壤侵蚀量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今后应根据石漠化等级细化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分级和制定合适的治理措施。地下流失受研究深度所限, 目前尚无法准确判断其在地表-地下水土流失总量中的贡献率, 对落水洞等关键部位进行工程防治能大大降低其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水利部规划确立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目标 ,到 2 0 5 0年全国水土流失地区将基本治理一遍 ,大部分地区可望成为秀美山川。据了解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水利部制定的《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 :近期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万km2 ,到 2 0 10年使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治理 ,坚决控制住人为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到 2 0 30年 ,继续保持较高的治理速度 ,使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 75 %以上 ,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观。远期到 2 0 5 0年 ,全国建立…  相似文献   

16.
论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及其有关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子生 《山地学报》2001,19(5):436-445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是水土保持学科和山区园土整治的常用概念,但长期以来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即便正规教材、词(辞)典、知识性普及读物也是如此,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开展。本文在对土壤侵蚀过程、水土汉失内涵、土壤侵蚀量与流失量计量单元等关键性问题进行探析、并对现有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种种解释进行评述基础上,从水土保持的根本目的、特殊任务以及《水土保持法》的精神实质出发,按通俗性、大众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水土保持等基本概念进行了合理、可行的界定,得出了一些基本认识和体会,愿有助于山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水土保持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的水土流失特征、危害、产生原因及发展趋势,当地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着一方治理多方破坏,边治理边破坏,破坏大于治理,管理监督机构不健全,法规不完善,政策不配套而又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上下共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石碗溪小流域农业生态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流域是大江大河的基本单元,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三峡库区小流域数量众多,其环境质量影响着三峡工程的安危。石碗溪流域位于三峡库区开县境内,山地多平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陡坡地耕种普遍,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流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导致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态功能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流域实际情况出发,以流域内不同海拔及坡度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状况的分异为依据,利用Arcview软件,将流域划分为4个不同的综合治理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流域生态治理模式,从而为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内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用于淤地产生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它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2003年11月8日,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在山西省太原市郑重宣布: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全面启动。至此,经过水利系统广大科技人员科学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广东省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中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水土保持的设计方案,构建了土地损失指数、工程措施治理面积指数、生物措施治理面积指数和水土流失增加指数等指标组成的水土保持方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涵义明确的基础上实现了指标量化,并实际应用于潮州供水枢纽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方案,结果显示构建的水土保持方案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行,该工程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