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岩 《西部资源》2014,(4):74-74
<正>提到喀斯特,人们往往想到贵州黄果树瀑布、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湖南张家界、贵州茂兰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等甲天下之名胜奇观。"喀斯特"这一专业名词的使用问题,成为我国学界一直争议的话题,其中,最大的争议莫过于"究竟‘喀斯特’与‘岩溶’二者谁最科学?"这就需要梳理一下"喀斯特"一词的发展脉络。喀斯特,最早见于1774年的科学文献中,即今塞尔维亚与黑山共和国西北部和克罗地亚东北部的迪纳利山脉上的Karst(石头之  相似文献   

2.
石话实说     
赏石基础什么是观赏石?观赏石,从字面上理解是供人们观赏的石头。那么,什么样石头值得观赏呢?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当然是“美”的石头了!石头的美,大致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艺术美,比如,石头的造型或表面有人物、动物或景物的形象。艺术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另一个是科学美,比如,钟乳石的“年轮”记录了生长年龄,火山弹是火山喷发的的产物。科学美给人以知识的启迪。爱好艺术的,擅长挖掘石头的艺术内容;热爱科学的,善于在石头上探寻科学的规律。艺术挖掘也好,科学探寻也罢,都是针对石头这一天然物体,在观与赏的前提下而展开的审美活动。那么,…  相似文献   

3.
在斯洛文尼亚考察喀斯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地理学名词“Karst”一词的诞生地,斯洛文尼亚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广、最早开展喀斯特与洞穴研究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与洞穴实地考察,介绍了该国不同类型和成因的喀斯特地貌和洞穴,和久负盛名的旅游洞穴的开发与管理经验,以及该国在喀斯特与洞穴的研究水平、机构组织。作者并认为,尽管从国土面积、人口来看,斯洛文尼亚与中国相比是一个小国家,但其喀斯特分布面积所占国土面积的比例(44  相似文献   

4.
您想玩石头吗?您想提高赏石文化的水准吗?您想在收藏“极地”有所作为吗?请读中国观赏石第一部科普丛书,这是一套专门“舞弄”石头的宝典!《观赏石入门》将带您走进石头的大观园,《观赏石鉴赏》是赏石、玩石、品石、鉴石的指南;《观赏石采集、  相似文献   

5.
宋林华 《地理研究》1986,5(4):35-35
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采纳了国内喀斯特专家的建议,决定建立普定喀斯特综合试验研究站。并于1986年10月18日至23日,就该站“七五”期间开展普定喀特斯水资源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邀请有关单位的喀斯特专家举行了论证会。会议确认近期的研究重点应是通过水文地质条件、裂隙流与管道流的关系,以研究喀斯特含水介质的结构类型。通过水文、水化学、降水等的长期观测和现场模拟试验,建立水资源模式和水质模式,研究喀斯特地区的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通过地形、气象、植被、水土保持等研究,摸索出喀斯特山区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玩石十忌(三)固步自封有的石友得到几块不错的石头,喜不自胜,越看越爱,庆幸自己得到了“宝贝”。别人的石头一概不在话下,甚至对公认的名石也不屑一顾。随便你是什么奇珍异宝,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副会长莫仲达教授带领的一支摄制组在广东清新县浸潭镇金龙洞,发现了世间罕见的巨大天然“聚宝盆”。 据悉,这个洞穴全长约5公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大约形成于7万—10万年前。被誉为“聚宝盆”的巨石是由莫教授带领两名助手在探洞过程中无意发现的。泛舟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4,(15):60-60
被批准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包括重庆金佛山喀斯特、贵州施秉喀斯特、广西桂林喀斯特以及作为贵州荔波喀斯特遗产地拓展的广西环江喀斯特,总面积1186平方公里,其中提名地面积409平方公里,缓冲地面积777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一、喀斯特的定义喀斯特是指由高溶解度的岩石和充分发育的次生孔隙度相结合并产生特殊的水文和地形的地区。仅仅是岩石的溶解度较高是不足于发育喀斯特的。喀斯特发育的关键是不寻常的地下水文。促进喀斯特发育自然过程的“引挚”是水文循环。  相似文献   

10.
云南西南部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原因,喀斯特洞穴不象滇东地区那样分布广泛和发育强烈,在以往对云南喀斯特与洞穴的研究与开发中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关喀斯特与洞穴学的探测和研究工作在滇西地区进行得不多,可以说还是一块“处女地”。1993年至1994年间,笔者等人在滇西保山市、施甸县和景谷县等地的洞穴进行了实地综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滇西南地区的洞穴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喀  相似文献   

11.
天然喀斯特森林可以承载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但相同气候带的天然喀斯特森林与非喀斯特森林的生物多样差异还很少被人们了解。我们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ha样地和非喀斯特的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ha样地的所有胸高直径dbh≥1cm木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广西中亚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两类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喀斯特森林的物种丰富度(120种)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16种),喀斯特森林的科、属多样性(44科,89属)高于非喀斯特森林(40科,75属)。种面积曲线的z值的变化表明,小尺度时(<4000 m2),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低于猫儿山样地,而尺度较大时,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要高于猫儿山样地。喀斯特森林的物种多度(5098)大于非喀斯特森林(4457),稀有种的比例也是喀斯特森林(20%)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0.3%),但喀斯特森林的胸高断面积(18.47 m2)明显小于非喀斯特森林(30.74 m2)。两种森林的径级结构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两种森林中重要值排前10的优势科和属完全不同,重要值排前20的优势种也完全不同。以上结果表明,广西中亚热带森林可以承载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且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程度较高,物种组成与非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研究结果暗示我们,进行喀斯特植被恢复时,需要特别注意物种的筛选,应该参照当地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尽量选择优良的乡土适生植物。  相似文献   

12.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典型喀斯特丘陵盆地——全州县为研究区,根据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理论,采用2005、2010和2015年TM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借助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比分析了2005―2015年全州县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的农业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显示:1)2005―2015年间全州县农业景观格局发生明显变化,但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优势景观类型均未发生变化。2)10年间农业景观用地面积喀斯特区减少了472.23 hm2,非喀斯特区减少了476.28 hm2,但喀斯特区的减少率高于非喀斯特区;喀斯特区比非喀斯特区景观更加破碎,斑块形状更加分散、复杂,景观异质程度更高。3)研究期内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0.01亿元,非喀斯特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0.04亿元。其中,有林地的减少对2个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贡献率均为最大,喀斯特区达到78%,非喀斯特区达到83%,水域景观的增加导致2个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  相似文献   

13.
说起内蒙古的黄河石,凡熟悉黄河石者,都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高级顾问李海负先生.黄河石早已有之.上世纪80年代初,在爱好者的视野里,它还不是观赏石,也未曾有人于黄河边采集黄河石.其主要品种“木纹石”,曾作为大理石的荒料和工艺石材被人开采.当时,李海负在内蒙古地质研究队从事地质工作.一次,他与同事在黄河沿岸的清水河县进行地质考察,被老乡砌墙用的一种石头所吸引.石头上分布的红色条带,极似木纹,当地人称之为“木纹石”.他顺藤摸瓜,沿黄河岸边一路寻找,在小缸房、窑沟、单台子等地,都见到了这种石头.返程时,汽车沿着黄河岸边行驶,他想,既然这一带到处有这种石头,黄河砾石中也应该有.就让司机在一个地方停车,他一个人走到河边,果然捡到一块拳头般大小的木纹石,证实了黄河砾石中有图纹清晰的木纹石.这种砾石,正是如今黄河石爱好者们寻找的对象,因为好的黄河石,就出自这种被河水冲刷的砾石之中.他拾起的这块石头,也是内蒙古境内黄河石第一次被人有意识采集的标本.  相似文献   

14.
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环境与农业的实地考察,首先回顾了该国历史上喀斯特环境的变迁,其次探论了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环境与农业生产、人口变化以及与城市化、工业化的关系,最后讨论了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环境治理的经验对我们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佳月  辛良杰  戴尔阜 《地理研究》2020,39(8):1879-1891
为了解中国典型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布的匹配程度及其格局变化,研究以区域内单位面积耕地拥有的农业水资源量刻画太行山区、横断山区和黔桂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情况。结果表明:① 三大山区耕地分布的集中程度较高。太行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北境内的北段地区和山西境内的南段地区,横断山区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段地区,喀斯特山区的耕地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部少”的格局。② 三大山区农业水资源的分布及变化都主要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太行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段,横断山区的农业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境内,喀斯特山区的农业水资源较均匀地分布在广西和贵州境内。③ 太行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差,横断山区、喀斯特山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好。2000—2015年间,太行山区中部、横断山区东部、喀斯特山区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好趋势,而太行山区南部、横断山区西南部、喀斯特山区北部地区的农业水土匹配程度有变差趋势。研究时段内,太行山区的水田转旱地情况突出,太行山区也是三大山区中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最差的,应该关注太行山区的用水压力,重视农田水利设施维护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喀斯特天坑研究起源、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喀斯特天坑是20世纪末首先在中国南方峰丛和峰林喀斯特地区中发现的一种特殊且宏大的地表负地形,由于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自被发现以来便引起了国内外地貌学者和地质学者的高度关注。对于喀斯特天坑(tiankeng)能否显著区别于其它普通漏斗,而成为一种独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国内外学者已从形态学、成因学、演化发生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但仍未取得完全共识。国内外学者在其分类、形成与演化机制、发育条件、地质年代判定、岩溶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上,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与激烈的争论。同时,对于喀斯特天坑价值的讨论以及开发与保护方面的研究也正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论文围绕中国喀斯特天坑的研究阶段、研究进展、价值和开发与保护等主要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评述,进而提出中国喀斯特天坑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天然喀斯特森林可以承载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但相同气候带的天然喀斯特森林与非喀斯特森林的生物多样差异还很少被人们了解。我们以广西木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ha样地和非喀斯特的猫儿山常绿阔叶林1ha样地的所有胸高直径dbh≥1cm木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广西中亚热带喀斯特区和非喀斯特区两类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喀斯特森林的物种丰富度(120种)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16种),喀斯特森林的科、属多样性(44科,89属)高于非喀斯特森林(40科,75属)。种面积曲线的z值的变化表明,小尺度时(4000 m2),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低于猫儿山样地,而尺度较大时,木论样地的物种累积速率要高于猫儿山样地。喀斯特森林的物种多度(5098)大于非喀斯特森林(4457),稀有种的比例也是喀斯特森林(20%)高于非喀斯特森林(10.3%),但喀斯特森林的胸高断面积(18.47 m2)明显小于非喀斯特森林(30.74 m2)。两种森林的径级结构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两种森林中重要值排前10的优势科和属完全不同,重要值排前20的优势种也完全不同。以上结果表明,广西中亚热带森林可以承载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且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程度较高,物种组成与非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研究结果暗示我们,进行喀斯特植被恢复时,需要特别注意物种的筛选,应该参照当地天然林的物种组成,尽量选择优良的乡土适生植物。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地区下垫面的特殊复杂性使得地表发生显著坡面径流需要达到更大的降水累积阈值,碳酸盐岩岩石成土速率的缓慢和空间异质性导致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存量被严重高估和均一化等,因此,传统经典的土壤侵蚀模型在喀斯特地区难以适用。本文依据喀斯特关键带岩性的差异,确定其有效降水侵蚀阈值,并对降雨侵蚀力进行重新测算;根据碳酸盐岩化学成分的差异,计算其成土速率并作为土壤允许流失量;通过地貌—水文分析法提取喀斯特洼地空间分布信息,对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算法进行多次改进和创新。结果显示:① 传统算法忽视了喀斯特关键带下垫面的特殊性,致使其平均降雨侵蚀力被高估47.35%,且喀斯特区域的平均降雨侵蚀力仅相当于非喀斯特区域的59.91%;② 传统算法可能将一些无土或少土可流区计算为土壤的高侵蚀量区,而连续性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仅分别为0.21 t ha-1 yr-1、1.2 t ha-1 yr-1、2.89 t ha-1 yr-1;③ 传统算法通常将有坡度和耕作的洼地视为土壤侵蚀的高发区,但其实际应是地表侵蚀的沉积区,喀斯特洼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碳酸盐岩的分布区基本重合;④ 传统算法高估土壤侵蚀面积27.79%,土壤侵蚀量47.72%。总之,传统经典模型会大大高估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量,因此,应该建立一种精确适用的模型。另外,由于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慢而土层薄、总量少,土壤允许流失量远低于非喀斯特区域侵蚀标准,应制定适用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喀斯特区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图谱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提供了一种谱系化、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西喀斯特区为例,从组成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地质、岩性、植被、地貌、气候及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入手,采用3S技术,得出石漠化分布及其驱动因子图;对石漠化分布图及驱动因子图进行图形叠加运算及相关分析,诊断出石漠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喀斯特石漠化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地质背景上由于人类的强烈扰动而形成的,是多种因子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论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占全球陆地面积15%,居住着近10亿人口的喀斯特区域,是一个特殊的自然环境。在环境科学和喀斯特学间的互相渗透和交叉,产生了喀斯特环境学这一边缘分支学科。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人地关系角度简要地论述了喀斯特环境的结构、功能和特性,并以贵州为例,对喀斯特环境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环境生态系统变异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灾变承受阈值弹性小,是喀斯特环境脆弱性的最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